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魂梦大唐-第1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好好”皇甫惟明一连说了三个好字,尤其显出他此时的心情。

    “大帅,此次末将率领五千军马伏击吐谷浑军,共斩获一万五千余人,俘虏三千余人,我军共死伤一千余人。末将先带着吐谷浑小王回来,其他人押送俘虏随后就到。”趁着皇甫惟明高兴,颜天佑自然要加重自己的功勋筹码。

    皇甫惟明闻言更是喜不自胜,高声笑道:“天佑,好好好,哈哈哈……”,笑个不停。

    这时,吐谷浑小王终于被皇甫惟明的大笑声惊醒过来,本是无神的眼睛浮现出一抹神采,嘴唇上下一抿,似乎下定了决心,然后他跳下马,快步跑到皇甫惟明面前跪下,大呼:“吐谷浑小王不自量力抵抗大唐天军,今兵败被俘,不求将军宽恕在下,只求将军饶过我族不多的儿郎,一切罪过,小王代受。”

    吐谷浑小王的摇尾乞降让皇甫惟明稍稍平复了自己激动的心情,说道:“本帅没有权利处置你等,本帅会上书我大唐皇帝陛下,你好好在我大营内反思一下自己的过错,反省己身,等候我皇帝陛下的圣旨吧。”

    吐谷浑小王头一缉在地,道:“一切听候大帅的安排。”

    看着曾经打败过自己的敌人如今跪拜在自己的面前,皇甫惟明心里那叫一个爽快,忍不住又开始大笑起来。

    大唐的都城长安。

    兴庆宫紫宸殿正殿,大唐皇帝李隆基日常议事处理政务的地方。此刻,大唐内相高力士带着一众小内侍从东上阁门的入口鱼贯而入,然后进入紫宸殿正门,走到正在批阅奏折的李隆基旁边,轻轻说道:“大家,陇右军报到了。”

    (本章完)

第240章 朝堂内外 (中)() 
闻言,李隆基不由放下手中的奏折,抬起头来,露出一张英武威严的脸庞,他看着身边的老伙伴,露出不同于在朝堂之上的会心微笑,说道:“陇右军情如何?皇甫惟明率军到哪里了?攻到石堡城了么?”

    高力士也是满脸堆笑,笑道:“皇甫惟明六日前已经攻破龙源关,现在应该兵临石堡城下了吧。”

    “喔?”李隆基闻言心中略微感到诧异,他记得皇甫惟明上次的奏书里说定于四月二十全军进军,没想到五日之内就攻破了龙源关,他不由打开奏折开始一字一句地阅览起来。

    在李隆基阅读奏折的时候,高力士静静地侍奉在李隆基的身边,紫宸殿内一时间静得落针可闻,就连大殿内的宫女内侍都屏住呼吸不敢大喘气。

    皇甫惟明的奏书对于战事描述的十分详细,从全军三路齐发,到南路军三天之内攻破白狼关,再到两日内攻破龙源关的过程描述的细致入微,没有一句废话,让李隆基一目了然,能够清晰地了解陇右军当前的战事状况。

    李隆基从头到尾阅览过一遍,然后合上奏折,沉吟了片刻后说道:“力士,召政事堂几位相公入宫议事。”

    “喏,老奴这就派人去”召大臣入宫自然不需要他这个大总管亲自跑一趟。

    高力士转身正要安排小太监去传召,忽然,这时紫宸殿外突兀的响起一道嘹亮高亢的声音,“贵妃娘娘驾到”,高力士的动作不由一顿,顾不得吩咐小太监传召的事,忙站在殿门一旁。

    驾到声十几个呼吸过后,一个身穿洁白无瑕的白色宫装长裙的丽人在一众宫女和小太监的簇拥下走进殿来。

    这位贵妃娘娘不是别人,正是杨玉环,只见她身穿一袭白素的百鸟朝凤长裙,高高的发髻上左右插着一支黄金点凤钗和一支凤尾步摇,正中也带着一朵粉红艳丽的牡丹绢花,发髻下是一张古典秀美绝伦的瓜子脸,水灵灵的眼眸,秀气的琼鼻,樱桃小口,圆润饱满的下颌,她仿佛就是上天的眷顾者,上苍把一切最美好的事物都堆积在了她一个人的身上。

    杨玉环一步一摇,身姿婀娜万千,她慢慢走到李隆基近前,“陛下万福金安”。

    见是杨玉环来了,李隆基给高力士使了一个眼色,高力士会意,不一会儿,紫宸殿里的宫女太监就全部退了出去,只留下了杨玉环和李隆基两人。

    等所有人都退了出去,李隆基手一伸把杨玉环拉到身边坐在自己的怀里,“玉环这个时候不是去梨园与乐师合琴去了么?怎么来朕这里了?”

    杨玉环朱唇轻启:“臣妾练了一会儿琴,心里感觉实在是无聊,有些苦闷,就来见三郎了。”声音轻灵悦耳动听。

    “玉环是身体哪里不舒服么?来人,传御医!”李隆基听自己的可人儿不舒服,当即高声喊道。

    杨玉环玉手遮住李隆基的嘴巴,娇声说道:“三郎,我的身体无碍,只是心情有些沉闷罢了,就不必传召御医了。”

    李隆基大手握住杨玉环的小手,温情脉脉的说道:“是朕的过,朕这几日怠慢了玉环,明日,明日朕带玉环出宫去外面散散心,如何?”

    “臣妾知道三郎整日里为国事操劳,实在是辛苦,怎么能因为我而耽误了国家大事?”

    李隆基笑道:“陪自己的爱妃怎么能说是荒废国事,朕的家事即是国事,玉环的事在我心里是最重要的。”

    “三郎……”

    杨玉环身体依偎在李隆基的怀里,满脸带笑,一脸幸福的模样。

    两人在紫宸殿里话语了一会儿。

    李玉环低头忽然看到李隆基摊开放在玉案上的奏折,一个名字出现在她的视野里。

    “颜天佑!”她轻声呢喃。

    听到她的声音,李隆基了然,他的心情不错,笑道:“这个颜天佑端的是厉害,小小年纪,却连番立下大功,是陇右军中数一数二的战将,皇甫惟明可对这小子赞叹有加。”

    “他很年青么?”杨玉环问道。

    “今年方才十六岁,你说是不是个少年俊才?”

    杨玉环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个年少英武的少年将军的模样,轻轻地说道:“是哩,这种俊才三郎应该大力提拔才是。”

    “爱妃说得对,朕准备准了皇甫惟明的表奏,封颜天佑为从五品上的游骑将军。”李隆基笑着说道。

    杨玉环拿起奏折看着,李隆基也不阻拦,任由杨玉环阅览。

    杨玉环看得很是仔细,因为皇甫惟明的详细描述,她看得很有趣,也对颜天佑这个少年将军了解更多。

    “三郎,这个东岱是何官职?”杨玉环看到吐蕃东岱这个官职不太明白。

    李隆基笑着解释道:“吐蕃东岱相当于我大唐的四品军职,忠武将军宣威将军差不离。”他对东岱的品级也不是很清楚,只知道一个东岱统领万人兵马,和大唐的四品将军统率的人马差不多。

    “嗯?”杨玉环峨眉轻扬,神采奕奕道:“三郎,这个颜天佑竟然如此了得,千军万马中率领几十骑兵夺取敌方上将首级。”

    想到奏折中的描述,李隆基也很是激动,脑海里勾勒出颜天佑力斩敌将的英武场面,也是附和着杨玉环道:“爱妃说得对,这个颜天佑着实不凡,少年英才。”

    “三郎为何不对这样的少年英才大力提拔,从五品的将军也不高么?”杨玉环娇声说道,她也不知道为何会说出这番话,她这是第一次对朝堂政事关心。

    听到杨玉环这么说,李隆基思虑了稍稍,说道:“玉环说的没有错,颜天佑是应该受到大力提拔,朕要给天下臣民看看,凡是为我大唐立下汗马功劳的人,朕都会不吝赏赐封赏,从五品将军小了,那就再升两级,朕加他正五品定远将军。”

    “臣妾倒想看看这个在千军万马中夺取上将首级的少年将军是何等模样?是不是天生异禀?”

    李隆基点点头,沉吟道。“说起此事,朕倒是也想看看这个颜天佑呢。”停顿了一下,又说道:“嗯,等陇右战事结束,朕就下旨召他进京,那时爱妃就能够看到他了。”

    杨玉环心里确实对颜天佑很是期待呢。

    这时,高力士进来禀告道:“大家,诸位相国都到了。”

    (本章完)

第241章 朝堂内外 (下)() 
闻声,杨玉环从李隆基的怀里挣扎着站了起来,整理了一下有些褶皱的裙摆。

    等杨玉环收拾好,李隆基才让高力士宣几位相国进来。

    大唐实行多相制,官员获得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资格后,便可进政事堂议政,都称为相国,其中大唐的中书令为右相,为相国之首。

    如今的政事堂共有七位相国,分别是右相中书令李林甫、左相侍中李适之、门下侍郎陈希烈、吏部尚书熙荣、兵部尚书萧嵩、工部尚书陆景融以及户部尚书张筠。

    今天受到李隆基召见,除了工部尚书陆景融因年事已高生病在家休养以外,其他的六位相国皆奉召而来。

    紫宸殿外的檐廊下,六个身穿深紫官袍服的人稀稀拉拉的分成两拨儿两个阵营,都在小声的说着话。

    一拨以右相李林甫为首,分别是李林甫陈希烈萧嵩。另一拨三人则是以左相李适之为首,熙荣和张筠围在李适之身边。

    两个阵营的众人各自在小声地议论着,等待皇上的召见。

    这时,紫宸殿正门开启,高力士走了出来。

    高力士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深得皇帝李隆基宠信,官封骠骑大将军、进开府仪同三司,其素有‘大唐内相’之称,地位尊崇。

    在廊下等候的几位相国也不敢怠慢失礼,从左右两边围堵住高力士,相互寒暄着。

    “大将军,陛下召见所为何事啊?”右相李林甫开口小声问道,实际上他是在试探今天皇帝的心情如何?

    高力士心知肚明,胖胖的大圆脸浮现出满满的笑容,故作恼恨自己的模样,说道:“这事怨我,忘了给下边人交代清楚,陇右军来了战报,陛下召见几位相国主要是为了与吐蕃的战事。”

    听闻是关于吐蕃战事,几位相国才放下心来。

    “陇右军与吐蕃的战事情况如何?”李适之这时候小心翼翼地问道。

    高力士见两位相国如此谨慎,心中暗笑,也不吊几人的胃口,索性他直接讲了出来,反正这消息几人进入后也会知晓,“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上了奏折,陇右军进军顺利,提前攻至了石堡城一线。”

    听是好消息,众人才彻底放下心来,边往殿内走,边心中思量着对吐蕃战事的想法。

    李林甫几人按照地位高低分成两列进殿,一进殿门转过屏风就看到了大殿里只有皇帝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两人,没有多想,直接躬身参拜。

    “臣等参见皇帝陛下,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贵妃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众人先是参拜皇帝,后面向杨玉环继续参拜。

    “各位爱卿免礼平身,请坐吧!”李隆基威严的声音响起。

    “谢陛下!”

    李林甫几人礼节一板一眼规规矩矩,起身后一拨儿一边,分坐在李隆基下首的两边的六个案椟之后。

    待众人归位坐下,李隆基轻咳一声,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便对众人道:“今天朕临时召集各位爱卿前来,主要是关于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出兵吐蕃一事。”

    不等李林甫等人开口,李隆基紧跟着笑着说道:“陇右军四月二十分三路进军吐蕃,五日后攻破吐蕃屏障龙源关,现应该到了石堡城城下。”

    对于龙源关,在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