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魂梦大唐-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道是哪家的姑娘么?”听完后,武惠妃问道。

    杨洄小心回应道:“现在还不清楚,小婿稍后去询问打听一下她的家世。”

    武惠妃看到自己的儿子回来了,就示意杨洄先坐下。

    李清回来也没有发现什么异样,坐在坐席上,呆呆地想着方才见过的那个绝美的姑娘,眼睛不自觉露出痴迷的眼神。

    武惠妃席间多次注意自己的儿子,看到他这个样子,就知道杨洄说的不差,她不禁也对那个姑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大殿一侧,杨玉环所在的回廊。

    “玉环,我有件事需要你的帮衬。”杨玄珪对着杨玉环说道。

    “二叔,您说。”杨玉环心里有些疑惑,叔父有什么事情用得着自己帮衬。

    “今天公主大婚,晚上还有夜宴和歌舞,可是公主府弹琵琶的乐师出了意外,公主府的人找到我,希望我去帮衬一下,可是我头有些不适,大概喝的太多了,所以我想你替代我去帮衬一下。”杨玄珪的语气带有略微的无力,他知道侄女的琵琶弹得很好,完全可以胜任乐师琵琶的弹奏。他也想借此机会,让玉环在世家大族面前露露脸,以此来给侄女找一个如意郎君,不负兄长的重托。

    杨玉环也没多想,只以为叔父身体不适,让她去代他弹琵琶。这也是在大唐,大唐民风热情开放,胸襟开阔,男女大防没宋明时的那么严苛。所以,杨玉环也没觉得叔父让她去在众人面前弹琵琶有什么不适的地方。

    华灯高挂,明月高悬。

    公主驸马府晚上的客人少了很多,不过,留下来的宾客都是在洛阳城中属于上一层的人士。

    正殿大堂,夜宴的客人一边品尝着美酒佳肴,一边看着正中央翩翩起舞的舞女。整个场面就是一副醉生梦死的模样,每个人都看着歌舞,如痴如醉。

    武惠妃坐在上首,身边坐着儿子寿王和女儿咸宜公主及驸马杨洄。她一边欣赏歌舞,一边同他们说话交流,品评着歌舞。

    寿王心不在焉地陪着母亲说话,嘴里的佳肴也食不甘味,眼睛无神地看着上身穿着窄袖衫襦,下身着曳地长裙,足登弓履,梳着双环望仙髻的舞姬翩翩起舞。舞姬姿态美不胜收,他却没有心思看,脑海里依然停留着那道芊美身影,久久不能忘怀。

    忽然,月寒一声如殿磬,骤弹曲破音繁并,杨玉环右手五指快速拨转琴弦,双手如梦如幻,激烈明快的琵琶声起。

    一队十几个舞娘鱼贯而出,一个身穿金黄色的西域胡裙刚出场,就先原地转了几圈,胡裙下摆旋转如伞盖,纤细的腰身带动着腰部的褶裙旋转,整个人姿态姣丽蛊媚,让即使见惯了环肥燕瘦的贵人们也忍不住喊了声‘好’。

    其余的舞娘也都穿着淡银色胡裙,围绕着旋转的舞娘,翩翩起舞,整个画面,美不胜收。

    琵琶声伴随着打击乐,节拍更加奔放欢快,身穿金黄色胡裙的舞娘随着节拍,两脚足尖交叉、左手叉腰、右手擎起,旋转蹬踏,身如飘雪飞舞。

    听到周围人的喝彩,舞娘连续多个旋转,全身彩带飘逸,裙摆旋为弧形,给人一种‘回风乱舞当空霰’的视觉感受。

    舞娘的舞技惊人,舞蹈美轮美奂。

    看着舞娘的胡旋舞,杨玉环好胜心起,竖抱着琵琶,五指拨、转、拢、捏,节奏变得更加奔腾明快,舞娘随着节拍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琵琶声高伏低起,激烈欢快,让人的情绪一会儿登顶高山,一会儿又跌落谷底。起伏不定,让众人的心不由得沉浸在她的琵琶声中。

    ‘铮’的一声,琵琶声骤停,人们提起的心才放回了肚子里。这一曲琵琶,听得大家心情跌宕起伏,如痴如醉。大家不由鼓起了掌,掌声雷动。

    “好”,武惠妃也是个弹琵琶的高手,正所谓英雄惜英雄,她一听就知道弹琵琶的人技艺高超,一般人所不能及。

    她刚想看看是谁弹的琵琶,人群中已经自然分开,露出了还抱着琵琶的杨玉环。

    杨玉环上身身穿白色窄袖衫襦,下身着曳地长裙,足踩高头履。起身举步,恰似柳摇花笑润初妍。脸上不施粉黛而颜色如朝霞映雪,唇色朱樱一点,眉如弯月,眸球乌灵闪亮,体态柔美,如月宫仙子,一颦一笑,百媚丛生。

    杨玉环没想到自己一出场,竟然还有这么一个效果。圆润的脸蛋微晕红潮如线,犹如桃腮红,两颊笑涡如霞光荡漾,让人更加得痴迷。

    寿王李清激动地不能自已,喃喃自语着:“是她,是她……”

    即使是女人的武惠妃,也不由地为杨玉环喝了一声彩“好标致的美人啊!”

    旁边的驸马杨洄早见识过了杨玉环的美,不怎么惊奇。他凑近武惠妃耳边道:“清弟看到的那个女子就是她。”

    武惠妃瞥了儿子一眼,发现了他失魂落魄的模样,眉头轻轻皱起,有些不悦。

    “此女的家世查清楚了么?”

    “小婿已然查清楚了,他是曾经梨园首席乐师杨玄珪的侄女,父亲是原蜀州司户杨玄琰,已经去世了。”

    “杨玄珪,杨玄琰……那曾经担任过蜀州刺史,后来担任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的杨汪是他们什么人?”武惠妃似乎想起了一个人。

    “正是他们的祖父。”

    “还是隋朝宗室之后,家世还可以,倒是配得上清儿。”武惠妃思虑了一会儿说道。

    “等明天,你把杨玄珪叫到府上,我亲自和他谈一谈,尽快促成清儿和此女的婚事。”武惠妃接着又对着杨洄吩咐道。

    她也是不得已,看着儿子这副德行,不如他所愿,估计他就要颓废一段时间了。

    她不能让儿子放任自流,他对儿子有着殷切的期望,希望儿子将来荣登大位。为此,她不惜已经开始对付当朝太子。这注定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她不能让儿子分心。

    杨玉环盈盈走来,丰姿尽展。

    武惠妃看着眼前的人儿,直接夸言道:“真是个绝色美人儿啊!难怪男人们都对你魂不守舍。”语气中带着调侃。

    杨玉环一听,马上羞红了脸,扭捏着有些不知所措。

    “叫什么名字?”

    “杨玉环”

    武惠妃重复着:“玉环,玉环”,“好名字”“人好,名也好。”

    念叨了一会儿,武惠妃又问道:“多大了?”

    “十六了”

    武惠妃点点头,大声说道:“赏赐杨玉环金钗一对,金簪一直,蜀锦十匹。”

    杨玉环听到武惠妃给自己赏赐,顿时喜不自禁,没想到还能获得这么多赏赐,想着回去把东西分给月儿一些,月儿一定很高兴。

    她定了定神,向武惠妃行礼谢赏。

    武惠妃和她说了两句话,打听了一下她的生活,就让她回去了。

    杨玉环步履轻盈地走了回去,还不忘向月儿炫耀一番,两人高兴的在一起打闹着。

    她还不知道,她的这一次琵琶弹奏,会给她的生活带来什么。她更不知道,就是从此次夜宴开始,一切都变了……

    (本章完)

第14章 三个小伙伴() 
时间转眼过了三年,扬州城南观音山,一个身穿黑色紧身粗布短打,看着有十来岁的少年,拿着把柴刀正在奋力不停地砍树,成人手臂粗的树,没两三下,树就倒了。

    少年正是七岁的颜天佑。

    三年的时间,当初稚子的颜天佑,已经长成少年模样。七岁大的他,身高已经赶上普通十来岁的少年。由于长时间的习武锻炼,让他的皮肤有点黑。整个人看上去精壮有力,气质不凡。

    他把砍倒的树去掉树干,再把剩下的树枝砍成一条条,用一根草绳绑成一捆,右手一拎,七八十斤的柴火就背上了后背,没有吃力,步履沉稳地下山准备回家。

    三年长时间的练武,还有不间断的药浴,让他的力气增长了好几倍。站桩站了两年,两年的苦功没有白费,让他的下盘格外稳固。现在每天早上起来,已经不站桩了,先练一个时辰崔叔传授的刀法和半个时辰的箭术,下午就来距离崔家村不远的山里打猎砍柴。

    看着日头快要下山了,知道时候不早了,颜天佑加快脚步向着山外的小路走去。他打猎砍柴都在观音山的外围地域,还不敢深入山里腹心。崔叔曾经深入山里,见过不少老虎,野狼,大野猪样的凶禽猛兽。现在的他还对付不了它们,他想着再过几年一定去看看。

    太阳快要完全落山的时候,他终于回到了村口,时间把握的刚刚好。

    沿着熟悉的小路向着家的方向慢慢走着,遇见了不少乡亲,他都微笑礼貌问好。

    “天佑又去砍柴了”“小天佑,来我家吃饭啊”“天佑真是个好小子”……

    一路上,相熟的乡亲都热情的对他打招呼,他都热情地一一回应。

    崔家村好多乡亲,都知道李家娘子家的小天佑是个好小子。一是他生下来就没了父亲(李清婉对外说辞),觉得他挺可怜。二是颜天佑很乖很懂事,从不惹事瞎捣蛋。

    自从他前些日子上山打猎砍柴,谁家要是不方便缺柴火,他都无偿提供。要是猎到兔子或者野鸡等小动物,他也经常低价卖给他们。所以,这很好地博得大家的喜爱。村里的人,整天拿他当榜样,教训家里调皮捣蛋的孩子。

    一开始,有的孩子对于家长的话还有些不乐意,对颜天佑有些愤恨。自从颜天佑有一次,以一挑六个十来岁的孩子,大家才对他心服口服,觉得他好厉害。从此,颜天佑就成了孩子王,不练武的时候,也和他们一起游水,捕鸟,捉鱼,钓鳝鱼……

    “佑哥儿,回来了。”冷不丁儿从路旁的树上跳下个孩子,颜天佑已经习以为常,没有半点惊讶。记得第一次的时候,他着实被对方吓了一跳。不过后来,眼前的小子几乎每天都在离自己家不远的地方来一次,是个人都不会再惊讶了。

    眼前的小子看着有十来岁,黑黑胖胖的大圆脸,朴实可爱。他叫崔定一,和刘波以及胡飞三个人平日里和颜天佑最为亲近。他们三个人就是颜天佑以一挑六中的三个,自从那一次后,他们三个人仿佛跟屁虫似的整天缠着颜天佑。本来他们想跟着颜天佑一起去打猎的,只不过各自家里怕他们出事没有同意。

    后来,他们见颜天佑早上练武,也都早起跟着他练武。刚开始,颜天佑觉得他们就是玩玩,过两天,等新鲜劲儿一过,感受到练武的苦,就会放弃。没想到,他们竟然坚持了下来。或许是想以后打架像颜天佑一样厉害,也或许是互相攀比竞争不想落后他人。总之,都坚持了下来。

    崔叔见他们三个小家伙还挺坚韧,就开始悉心教导他们一起练武,反正教一个和教四个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只是,他们都十来岁了,练武自然是越早越好,他们没有颜天佑的天赋,只能看以后各自的造化了。

    三个人中,眼前这个小黑胖子,现在是小黑壮了,就数他最努力,硬是把胖胖的肚子练没了,脸虽然还有些胖,但他整个人变得精神壮实了好多。他的母亲胖婶还特意为此感谢了颜天佑,说她家小子跟着颜天佑玩都变好了许多,再也不调皮捣蛋了,她轻松了很多。

    他也没白练,或许因为他天生力大,练起武来事半功倍。一把大刀,挥得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