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中兴路-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轩并不清楚的是,不仅仅是自己那些崇祯二年以来一次又一次离经叛道的行为,自己在短短一年内拥有可以抗衡建州主力的建军能力加上种种更胜王莽的“乱政”已经开始让整个天下的绝大多数官绅豪强都感觉到了一丝迫在眉睫的恐惧了。

第158章 新锐前锋() 
就在萧轩不惜一切手段积极筹备京城防务的时候,朱燮元亲自所率领的先锋精锐已经沿着运河沿线过了济宁一带,很快兵临东昌城下。

    这一次虽然各路护国大军出兵号称五十万,实则也有三十万之中,但其实不用问:这当中十万左右是临时征募的辅兵炮灰,十万左右是初经训练的豪强武装,其中还是豪强武装中最下等的。因为真正用于看家护院的精锐谁也不愿意一开战的时候就倾囊而出。真正可以算的上是军队的,也不过二十几个营十余万人了罢了。朱燮元手下的三营人马连同辅兵在内总共一万五千人左右的兵力,是这三十万大军中堪战部队当中的先锋精锐。刚刚经历了平定奢安之乱的战事,是很多人忌惮而又寄望的队伍。

    萧轩并不知道自己自从天启七年刚刚登基以来的不少动静其实已经潜移默化的很早就改变的历史。在历史上的崇祯二年夏季,朱燮元率领的大军正在西南同安彦邦等人决呢。可是天启七年萧轩的一系列战术战法乃至练兵模式虽然仅仅只吸引了很少的人的主意,直到清苑南原之战抵抗住后金主力之后才有更多人的重视。

    不过朱燮元在了解到京城的一系列事情之后很早就领悟和主意到了圣上所建立新军的关键,那就是不求长久,只求很短时间内利用少年们的锐气和对权威的服从态度,同时加大军中骨干比例。在这个基础上,利用西南乃至南方等地比北方好的多的兵源条件、战场环境锻炼,乃至一些火器运用上的战术战法。早在崇祯二年正月的时候就比历史上提前一年多时间取得了对奢安等人的大胜,歼敌几万余人。在利用缴获的物资挑选并重做修正之后,按照南京兵部的调令沿着长江和运河迅速北上,成为了护国靖难大军的先锋主力。

    这一方面是因为进士出身的朱燮元对于如今这个刚刚登基的帝王一系列狂悖暴虐之举也看不下去了,另一方面也是迫于刚刚在各地官员的拥护下刚刚登基的桂王的压力。同杨嗣昌等纯文官出身的人不同。虽然朱燮元的家世也算显赫,可上溯起来归根结底也有几分武人的底子,并不为朝中的很多人视为真正的自己人。而且当京营乃至边军中的堪战部队不是不可靠不可用就是受到关外蛮夷的压制之后,朱燮元手下的一两万核心精锐同样成了很多人的心头大患。这一次成为护国大军的先锋,未必没有朝中很多人的用意在内。

    然而此时的朱燮元却顾及不到这么多了,这也是古往今来很多忠心为国之人的无奈,要为了大义,就必须忍受很多东西。正所谓舟车劳顿,水路行军在旧时是一件苦差。不过经历了几个月的水路,特别是长江上的颠簸转入相对平静的运河之上之后,习惯了走水路的大军中除了极个别人似乎还有些不太适应以外,总体上已经在运河沿线还算缓速的水路行军中恢复过来。两岸的骑兵护卫着动员起来的民夫,并不算太过劳累的情况下就可以日行二百里左右。

    临近东昌的时候,李自成所部所率领的大军似乎正在东昌一带组织防御。见到做为先锋的朱燮元所部连同编外的民夫在内总共不过两万人左右的兵力,而自己的力量却在这些日子里扩充到十万之多,就算真正还算像样的主力也恢复到了三四万左右的人马,就决心先打赢这一章再说。尤其是此时的李自成得到了萧轩也派遣部队前来增援的情况下,更是显得信心十足。

    “听说这一次朱燮元所率领的两万人,仅仅是铠甲就有近万套左右。还有很多精良的鸟枪与弗朗机抬炮,这一战我们要好是胜了,刚刚扩充起来的队伍也就不用如此寒酸了。。。”李过此时信心十足的说道。

    李自成虽然听说过这是一支刚刚从西南战场上下来的人,不过同很多北方人一样,对于所谓的“南蛮”都有一种轻视。觉得那些身高并不怎样而且看起来也并不是很粗壮的人就算有一些野蛮彪悍之气又能强到哪里?而且还听说因为南方不利弓弩的缘故,并没有多少北方边军中那样精悍的骑兵与弓手。

    这样以来,兵力明显占优而且还能掌握主动权的李自成就再也没有多少顾虑,首先率领两万马队为主力沿着运河沿线展开了进攻,企图在对手还没有下船并且形成完整作战队形的时候就将对手彻底击溃。

    就这样,当朱燮元连绵十余里的船队还没有抵达东昌一带的时候,以最快速度沿着运河准备夜行的闯军就逼近过来,利用夜幕的掩护穿过了船队在外围的警戒线。在武装船队刚刚集中起来,大多数官兵还没有下船的时候就展开了冲击和进攻。

    只携带有弓箭与近战兵器的轻骑兵这一次当然也不是毫无准备,不少在攻城战中屡试不爽的爆破杆也装备给了骑兵。一旦骑射手集中压制住对手的前头,爆破手就会对那些看起来根本没有多少大船,多是一些中小船队的敌军展开攻击。

    试探性进攻的轻骑以松散的队形逼近过来的时候,船上的火枪手在八十步左右的距离上就展开了轮番而连绵不断的射击。整个船队前方的火力也开始接连不断的施展开来。

    按照不少人同明军交锋的经验:这的确是一支还算堪战的明军,不过在主将的临战应变能力上也就是那个样了。虽然船上的火器手们开火似乎显得有条不紊,但面对队形松散骑兵的冲击,显然无法将对方遏制在比较近的距离上,很可能投入兵力不过两三千人的试探性进攻就能起到不少的效果。

    可负责试探性进攻的李自成所部队伍在逼近到距离船头还有大概一二十步左右距离,正要准备最后的爆破攻击的时候。船上射出的火力却一下变得密集起来。前端十几条船上仅仅百余个射口就打出了不可思议的火力。

第159章 堪比主角军() 
萧轩在前世虽然是个仆街作者,不过在火器运用上的思路却超过绝大多数同类历史文作者,也超过绝大多数架空小说中的主角………出了没有让工匠们随便就能量产板甲与燧发枪的金手指。然而,一些近现代知识之外,在兵事上具有一定的悟性却并非穿越者或小说主角的专利。就像近代殖民战争中一些表现优秀的土著,同样懂得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大多数人填装火器,集中在少数精悍的人手里发挥更有效率一样。打头阵的船只同样是多人轮流填装,一人开火。不论是鸟枪的填装手还是射击手就普遍水平来说都可以说达到了临危不乱的精悍水平。

    不仅如此,船上还准备了很多民间生产的三眼铳或者火门铳之类的简陋火器。火门武器在野战使用的时候比较不方便,可是在有些情况下就比火绳武器简单的多,至少不需要随时准备很多使用的火绳并注意弹药方面的安全。前队的船上平均每个人都配备有至少五六支填装好弹药的火器的情况下,近距离就能打出绵密而恐怖的弹雨。对于关外建奴那样兵种和铁甲防护都很完善的对手或许没有什么大用,然而在面临骑兵或者轻步兵对船队的冲击的时候却往往有奇效。

    尤其在西南山地作战,临阵很多情况下就是近距离的交战,除了标枪长矛之外,如何集中而有效的运用火器成为任何优秀的队伍必备的素质。

    仅仅二三百人在很短时间内就打出数以千计的弹丸,至少扫倒了二百多名冲过来准备执行爆破任务的爆破手的情况下,试探性进攻的先锋部队很快就被击退了。

    李自成并没有气馁,同样有不少实战经验的他当然知道:这不过是以威力为代价换取的火力密度罢了。西北作战的时候很多明军主力步炮队在应付农民军人海战术的时候也惯用比火铳都不如的轻小霰弹应付近距离的冲击。如果不是自己在当今新皇的开导下明白了很多战术和军建方面的道理,至今可能还依旧在作战上不上道呢。

    做好了作战准备的李自成所部骑兵当然也有很多人身背盾牌手持短矛,是比较少见的“枪牌手”利用马匹机动并随时下马作战的枪牌手为掩护,精锐步弓手为压制火力,重新集结起来的闯军很快就在距离敌军船队正前方连绵百步左右的距离上组成了一道连绵不绝的盾墙。

    借助盾墙的掩护,精锐射手借助其他轮番滥竽充数的一般射手的掩护,接连不断的射出七八斗以上的强弓利箭,很快就让敌船上前队的十几艘船插满了箭雨。身背小型抬炮的火器手也开始在这时候于六七十步以外的距离上同敌船对射起来。

    这一套战术战法在对以往明军步炮队的时候,就算对方装备了不少的轻炮也能轻而易举的压制住对手,更别说现在的对手根本就没有排成一排的车盾炮阵了。

    然而当闯军主力以绝对优势兵力停下来同对方利用盾牌掩护展开对射的时候才感觉到了明显的不对:从对面的船上接连不断打出来的鸟枪弹丸往往在六七十步左右距离上的时候仍然有相当的威力,能够穿透简单的木盾,大不同于之前见到的那些明军火器。而且鸟枪临阵射击之精确和沉稳也是同以往的明军交锋的时候从未出现过的。船上射出来的强弩往往就更有威力,在六七十步左右的距离上也能威胁披甲持盾的目标。

    敌船似乎在连绵不绝的箭雨中被射成了刺猬,可在数十步以外的距离上,除了高迎祥一般水准的神射手,也根本没有多少人能够威胁到中远距离上大部分正在开火中的敌军窗口。也就在这个时候,更远距离上的船队也以轻型弗朗机火力接连不断展开了射击。

    虽然在阵型上似乎占有T字头的便宜,能够同时开火的火力点并不算很多,可是当防御似乎对对方威力强劲的鸟枪和抬炮都不起什么作用的时候,李自成也意识到了必须要对对方展开一次决定性的进攻或许才会挽回被动的局面。

    就这样,集结起来的步队开始不断的向前逼近,准备逼近到近处歼灭对后。不仅仅是正面,两翼的人马似乎也包抄过来,接近两万人的大军乃至足够的兵力虽互要让运河上的来敌陷入重围中的困境。

    可在这时候,整个船队却开始向后退却了。尤其是面临比较大以来的船队前部,一边利用后坐力和内部的船桨有序的后退,一面是连绵不绝沉稳而颇有威力的开火射击,似乎始终让船队同进攻的对手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至于两翼的战局,因为缺乏足够的的兵力,船队也没有火力运用上的局限,进攻的步骑协同队伍在缺乏真正火炮的情况下举步维艰。

    在前所未见沉稳而颇有威力的火力面前,不到一顿饭的时间进攻中的闯军就遭受了上千人的伤亡损失,其中还包括不少的精锐。

    经历的作战并不少,也有了一定悟性的李自成这时开始明白,自己所面对的是一支完全与众不同的明军,这一仗如果继续打下去,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以自己的失败而告终。

    “撤退吧!准备在东昌城外运河一代垒好炮阵准备迎战对手。。。”虽然心有不甘,李自成还是最终下令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