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中兴路-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严格的纪律训练让这些人了解到这支严苛部队的不同生活习惯之后就将这些人编入到了规格基层部队当中,而不是如同后世那样几个月的新兵连生涯在编入基层。

    目的当然也是为了防止相隔时间太远不同批次的官兵之间产生隔阂。近卫军从成立到此时不过一个半月将近两个月左右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如果拖延到三个月之后,中队也就是连范围内就算在相当紧张大不同于校园的环境下也会相互之间属识,这样后来的人总就会有些另类了。

    更别说经过一个半月训练的少年们,同这些百里挑一的兵源还可以说各方面各有长处和优劣,如果到了三个月以后,说不定这些“新兵”在技能上也并不突出了,成了名副其实的“后届兵”,这当然会是整个队伍的某种隐患。

    士兵阶层的扩充当然也会给老一批五百人上下的军官士官带来一些管理压力。不过萧轩觉得这应还在近现代军队的范围内。毕竟在炮兵或航空兵等技术兵种发展起来之前,仅仅是纯步兵部队当中,军官的比例往往是没有整个员额五分之一之多的,七八分之一也在正常的范围之内。

    当然出于控制部队乃至有利于作战的角度,这上千名优秀新兵中的弓箭中射术比较突出的二百名少年,同其他各营中射术比较突出的二百名左右的少年集中安排到了战斗力原本就比较突出的亲卫营中,这让中军亲卫营的战斗力瞬间大涨了不少。因为整个队伍中至少有超过一半左右的孩子能开五斗以上的战弓,还有不俗的实战射术了。萧轩相信如果战时换上比较优良而且像样的箭头箭支,对战阵之上一人双甲的建奴战兵不好说,对不少边军中的家丁那种勉强及格的铠甲也会有威胁能力。

    五营官兵的层次稍有区别,待遇和训练原则上没有太大出入,因此这一轮人员调整倒也没有让整个近卫营扩军闹出萧轩所担心的一些事情来。

    可是,当萧轩尝试着全营官兵进行基本的马术训练,并且按照原来方式和标准的实战箭术演练范围从二百名左右达标的弓手扩充到上千人的时候,再连同勇卫新营上万人的费用一起大致算下来,花费竟然达到了一天折四千两左右银子的水平。如果照这个标准训练下去,不到三个月这一万人左右新军就会吃光从魏忠贤等人那里得来的三十多万两银子,少则半年多则九个月左右的时间,连同往年情况下的金花银进项在内的内库就有可能被吃光。当萧轩查询此时的京城米价的时候,竟然在自己登基这段时间内又上涨了不少。精米竟然贵到了此时如同遵化等不少边关地区一般每一百五十斤也就是明代一石二两银子左右的地步。虽然这还没有如同辽东一样离谱到五百多万辽响都能迫使二十七营十一万边军各营搞“家丁主义”的地步,但萧轩也感觉到京城中有人以这种哄抬粮价的地步在与自己做对。

    此时的萧轩沉默了许久,按照近现代军队的模式武装训练出来的队伍在半年以后应该算是颇具战斗力的了,尤其是这些孩子们的力量和身材本身还在成长的时候。按理来说完全有借助着一万人左右的新军在明年向京城内的一些人呲牙的能力。

    可萧轩想到了崇祯二年建奴入关南下的事情。如果在自己还没有展现出匹敌后金战力的时候对外人呲牙,同京城内乃至其他一些地方的利益集团对着干,会不会有什么不测的后患?

    按照萧轩原本的想法,是打算在崇祯二年也就是两年以后建奴入关的展现一下近卫营和勇卫营的战斗力的。如果那个时候京城内的一些势力或者京畿一带的一些势力反水起腻,可就有不测风险了。

    萧轩十分怀疑经过万历末年到天启年间北方的一系列大败,很多人认识到满人的战斗力之后,北方士绅阶层中不少人投敌的念头就已经萌芽了。不说民间,恐怕从袁崇焕到毛文龙都有或多或少的这种嫌疑,更别说山西晋商那一票。如果因为自己在没有展现出抗衡后金的能力之前,提前把局面搞成南明,自己成了历史上农民军残余诸如李定国郝摇旗之类的角色,那可是相当不妙。

    因此再一次权衡之后萧轩,最终还是决定暂时不动这个有些腐朽的朝廷乃至社会大多数人的蛋糕,不动很多旧有关系,对于京城中有些人的起腻,也应该以更间接的手段来回应。如果对方做的太过分或者打算动“武把超”,自己才会进行必要的回击。

    想到这里,萧轩还是决定首先与庞天寿通个气。因为萧轩想到了顺天府、河间府、保定府那二百多万亩皇庄。这个按照规矩,才是与文官或者宗室利益不大并且归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当然这涉及到一些太监阶层的利益,其中当然就有负责这些事情的御马监的利益。而御马监在自己的登基上位当中实际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从龙之臣的作用,萧轩并不想把庞天寿等人退到自己的对立面。

    因此萧轩调整了原来打算,先不派人去明察暗访,而是直接询问庞天寿关于皇庄内的一些情况。讲明利害关系,萧轩相信如果能够直接从并不算太远的皇庄收粮,或者趁着冬闲分摊一些活计,并且整顿一下可能面临不少问题的皇庄,应该有不资财才是。

第69章 皇庄() 
“庞公公,这些日子以来整个御马监原有的不少人移居多有破损的紫禁城旧地,原有的不少地方被占了,没有太多的人牢骚吧?回想起来,朕能够登基拥有天下,庞公公还有御马监当居首功。只可惜,现在朝廷内忧外患,朕手下的营伍也还没有真正成大的气候真正的扫除外患澄清宇内,不敢贸然行动得罪太多的人。朕听说万历以来的不少皇庄皇店都被放弃了。。。”

    萧轩这样说话的时候,就让庞天寿感觉到了可能有什么事情发生。因为经过这段日子以来的简单相处,庞天寿知道这位新皇是个直来直去的人。可是一上来就对自己说这些话,那显然有些不太正常,因此就有些诚惶诚恐的回道:“为圣上尽忠乃是奴婢们的本份,圣上有什么吩咐,奴婢定当竭尽所能。。。”

    “算起来朕登基以来刚刚不过两个月的时间,这京城的米价就上涨到了二两银子,跟不少地方的边军那里一个价了。你也知道,为了精益求精,用有限的人达成最大限度的战斗力,朕这万把人左右的队伍从马匹和火器配备到训练开销大不同于寻常营伍。这么贵的米价乃至其他一些人力的成本,如果内库的收成同往年一样,是有不少缺口的,即便是节省了宫中的不少开销也是如此。。。”

    “圣上有什么话不妨直言,奴婢所知什么,一定如实禀报”

    见庞天寿如此,萧轩也就没有再绕圈子:“庞公公可知关于皇庄的一些事情否?账册上的二百多万亩皇庄庄田是否属实?大致算下来,如果年景还算正常,比如今年这种年景,北直隶各府皇庄平均算下来应该收到多少粮食才算正常?折算成斤的话,朕希望庞公公能够据实回答。。。”

    听到这里,其实庞天寿已经明白圣上所打的一些主意了,在思考片刻之后也就不打算欺瞒什么。毕竟伴君如伴虎,如今这个拥有实权兵权的帝王,可是有能力随时出城去核实情况的。

    “回禀陛下:正常年景水田亩收麦大概在一百二十斤左右,粟的收成与麦类水田类似。今岁的年景虽然京畿一带没有大灾,但也不是太好,亩收只有六七十斤的样子。。。”

    “六七十斤?”萧轩的第一印象是北方田地,这个收成有些低了。不过似乎在自己印象中建国初期一九四九年左右的时候河北一带的亩产也相当之底,印象中每亩只有三十九公斤的亩产,很可能还是原粮。这北方农田在有些时候同江南的田地存在天壤之别的道理,萧轩是清楚的。而且回忆过往的事情,萧轩还想到了有关崇祯元年建奴那边儿也遭遇灾情的印象与传说。西北大规模农民起义,建奴那边儿也遭灾,华北有可能独善其身?

    说不定明年也就是崇祯元年会是一个很坏的年景,经济各地颗粒无收或者几乎可以忽略都不是没有可能。后年也就是崇祯二年秋收的时候有兵祸的危险,如果是这样,那今年的收成可就相当重要了。自己应该想办法在这今年多筹集钱粮以备崇祯元年夏秋到崇祯二年可能的钱粮短缺

    “回圣上,这些年来没有太好的年景,亩收六七十斤也就算是不错了的了。。。”

    萧轩回想起民国时期的传说中的一些农民负担实际情况,就继续说道:“朕听说寻常的民田,两宋以来的一般佃户,都是五五分账。就算是加上一些灾年减免,也有四成左右的收入。皇庄内的实际庄民负担,应该不会小于此数吧。。。”

    这样多少有些图穷匕现的话,庞天寿并没有回避,甚至因为早就有所准备而回答的很干脆:“圣上所说的这是寻常民间大户,而且应该是颇有人望的善人了。。。”

    萧轩没有想到民国时期乡村剥削的一般情况放到明末,那还真算的上是善人了。难怪为民国时期地主阶级鸣不平的那么多,看来两个时代很可能没有什么可比性。

    “皇庄庄民的实际负担,包括劳力也算在内应该是多少,庄民的实际情况大致是多少,希望庞公公能够如实交个底。。。”萧轩说这话的时候是带着几份诚恳的,当然如果加上自己君主的身份,也有几份威胁的意味在内。

    “皇庄内庄民多逃亡,田亩不缺、劳作监管超过寻常民田。故而如果说人的劳力与田地产出十分,收成当有七分。。。”

    “那这样说来,整个皇庄内的收成,在今年应当有九十万石麦粟,按照现今物价百万两上下的收成了?可朕翻了翻这些年的账册,不算皇店和金花银,皇庄内的收成多数时候明显不到十万两。。。”

    “圣上明鉴,管庄太监、官校﹑庄头、家人等等不少负责管理皇庄的人都要养活。这些人或明或暗,往往都要占据九成以上的利益。其实天下事大多如此,不然如今我华夏洋洋大国,丁口至少数千万,何以堪战之兵并不多于战国时数百万人口的前秦。。。”

    当听到庞天寿没有用太多“你懂得”之类的口吻,而是直来直去的讲明这当中的利害的时候,之前的一些担心放下了。

    “庞公公能够如此忠诚耿直,实乃天下表率。要是内管中人都能如庞公公一样,大明扫除内忧外患应该指日可待了。。。”萧轩此时也毫不吝啬的赞赏道。

    庞天寿担心此时的萧轩做出什么太过激烈的事情还是劝道:“皇庄的庄头们算是自己人,但是如果私利受损过大引发怨言可能也会有所隐患。要是庄民多逃亡或者出了什么民变之事,也会给圣上多填麻烦。圣上不是不可以行事,只是仍然要留有余地才是。。。”

    萧轩当然没有因为这样的话而有太多的不快,而是郑重的说道:“朕会去亲自见见各庄的庄头们,向他们讲明利害,终不会让他们的私利有太大的亏欠的。只是今明两年一些人要暂且忍耐一下而已。。。”这样说着的时候,萧轩的心中也有了一些带人出城后的打算。

第70章 紧急动员出城() 
萧轩回到御马监中军老营的时候,周玉凤田秀英等人还在翻阅着医药方面的闲书,还有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