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中兴路-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队是讲究组织和等级的,相互之间能够熟识的同届兵加同龄兵,很显然要比各个年龄段都有的大杂烩强的多。

    此时魏忠贤的心却是多少有些暗笑。不是笑这位新皇索要兵权的行为,而是这样的做法根本就是自高自大事倍功半,还会得罪宫中的不少人,实际上是有利于自己在宫中的影响力乃至觊觎宫中兵权了。而且现在的自己最需要的就是时间。

    至于一个从来没有军中世家传统的少年帝王率领数百名新丁,充其量几千新丁来练兵?还是在各种诱惑很多的宫中?出来的军队能堪比真正的那些能战之师才叫有鬼。曾经觊觎过兵权的魏忠贤其实也在宫中搞过练兵的,不过后来就明白很多事情根本不是想当然那么简单。

    “陛下圣明!老奴这就去操办,一定会让陛下满意!”此时的魏忠贤便干脆的笑着回道。

第5章 校场选兵() 
王承恩得知崇祯向魏忠贤讨要组建完全由外人组成的勇卫新营的时候,不由的感觉到失望,更是感觉到了忧虑。因为这涉及到御马监龙骧四卫和勇士营的利益和权益范畴。在这个当口,组建花费不算太,但也不算太小的五百人上下的勇卫新营,很有可能因为财务上的问题把御马监的庞天寿向魏忠贤那边儿推。按照王承恩的想法,驱逐宫内的客印月等阉党才是当下的当务之急,而练兵也好整军也好,应该是要清除魏逆之后才进行的举措。

    “新军的事拖延不得,朕已得到天帝梦示警,两年后的崇祯二年后金将入寇边关。从军官骨干团队到基层士兵,两年的时间建设一支新营已经算是很紧张了。如果再耽误几个月的时间,那后果不堪设想。。。”对此,此时的崇祯似乎有些坚决的说道。

    看到王承恩似乎有些为难的样子,此时的崇祯也知道有些事情不能一意孤行、单干蛮干,还是决定让御马监的庞天寿及勇士营中的一些骨干出面参与监督新营士兵的遴选。

    御马监的校场之上,果真有五千多名衣衫褴褛的平民少年交头接耳乱哄哄的模样,队形也明显不严整。在庞天寿亲自领着上百人来回巡游喝斥维持纪律并督促规整之下,才最终让这些来自京郊为主的平民少年们安定下来。

    庞天寿观望着校场之上的这些少年们,皱着眉头暗自思索着什么。其实早在刚刚迎接信王之前,王承恩就已经与御马监的庞天寿互通消息,对重新掌控内廷多少有一些把握,这才敢让信王入宫继位。此时的王承恩也感觉到有些奇怪,就凑到了庞天寿身边。

    “这些人有什么问题没有?”王承恩询问道。

    “这里边儿似乎真的没有什么沙子,即便有,这数千人里也应该不超过百人,选入沙子的可能当不超过十人。咱家常出去采办,平民什么样儿,在贵人或者宫中呆过一段时间的人什么样儿心中还是有谱的。这些孩子大多面多菜色、眼神中也多透露出茫然。。。”庞天寿淡淡的说道。

    听到这样的话,王承恩就感觉到了一丝不好的感觉。心想以那魏忠贤的性格,怎么可能在这件事情上如此的配合?怎么可能只加这么点儿沙子?难道他不知道很多依附他的亲信都未必可靠么?真有信心叫上几个少年住上几天讲几句话,或者扣押住几个家属就能让人心完全没有问题?如果不是魏忠贤良心发现,那就必然是圣上在其他方面许以魏忠贤重利,才会有这样的事了。

    想到这里,王承恩更觉得情况有些不妙,因为如果所猜不错,那就是纳魏忠贤那几个美人为妃才会有这样的事了。明代嫔妃制度并非古时候那样复杂,并没有嫔这一级,只要是被圣上临幸并且得到准许就可以直升为妃了。

    此时的崇祯身着按照事前说好的办法身着御马监寻常太监的便服也在这些少年当中巡游维持纪律。这些兵源给自己的感觉是那魏忠贤的确没有耍什么滑头,确实都是贫民家的子弟,可是给人的感觉却并不怎么样。身材普遍瘦弱不说,纪律性似乎也不怎么样,时常有人说说笑笑交头接耳。似乎远远没有自己穿越前军训的时候那些学生像样。不过仔细想想也就淡定了,没有经历过长期现代义务教育中的纪律训练和队列训练的人,可能也就是这样一群人吧。或许是自己的期望与要求有些太高了?在一个王朝末期的都城附近的寻常平民人家中选兵,就算是适龄少年人当中十选一的标准,又怎么可能单纯依靠选兵选出雄师劲旅来呢?此时的崇祯没有太过相信自己是一名军事天才,怎样选人还是参考了御马监一些勇卫营军官们的说法的。

    当然,怎样选兵自己也有杆尺子,有理的就听,没理的就当耳旁风。最终只把握住了这样两个还算有理,提的人也比较多:第一是身长,也就是身高比较高的人。平民当中那些同等年龄比较高的,尤其在这个年纪就与成人差不多身高的并不仅仅拥有身体上的优势。往往还会因为身高带来先天的心理优势,对于一支军队来说,这是非常有利的。回想起穿越前班里面一些体育委员和班霸们的情况,这个道理两世为人的“崇祯”很容易就明白了。

    第二,就是听话和内敛,也就是内向不张扬。那些当长官们走过,一点儿敬畏之心都没有干预抬头看的高个是不能要的,交头接耳似乎一点紧张感都没有的人是不能要的。因为又高大又外向的人,刺头兵、霸王兵的可能性极大。非常人而不能驯服。而世上岳飞不常见而庸人常见,能够让平庸的人有效操作的兵法才是好兵法。

    此时崇祯还听说自从戚继光因为《练兵纪实》和《新书绩效》发达之后,民间有无数效仿者,提出的练兵训练之类的私货兵法不一而足。但后来人们发现最有操作性的就是这两条………如果不是依靠实战或者实战的压力来检验的话。如果真按照某些私货书生的那种选兵法,恐怕一千个人里也没有一个符合要求的。要选上数百人,恐怕要把一个省的适龄兵员全都缕个便了,那是根本就做不到的事情。

    就这样,按照这两条标准,花费了不少功夫之后崇祯才从这数千人中点出三百个看起来没怎么说话或者交头接耳过,身高又比较接近成人,而且看起来没有虚报年龄的人。其余二百多人,崇祯觉得自己还是不能显得太过独断专行,多少要给掌握重权的御马监那些人一点儿面子才行,因此剩下的选拔崇祯只负责观看把关。主要的事儿就直接交给庞天寿、王承恩等人亲自负责了。

    然而在选出这五百名还算靠谱的少年之后,此时的崇祯才发现一些没考虑周全的问题摆在眼前了:自己要不要跟这些人同住在一起。这五百人中的军官又何来呢?回想起自己在学校和军训时的一些情况,人显然是需要有效的管理和组织才能维持哪怕基本的纪律,就算是偏老实一些的孩子也是如此。而且管理显然也是一门学问,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

第6章 训话初试() 
“怎么样?圣上?要不要我们御马监出一些人过来帮忙?”当五百三十名新选出来的少年都安顿下来之后庞天寿笑着问道。

    此时的萧轩心中早有就所思考和准备,淡然而郑重的说道:“这些孩子们看起来也都还算是老实孩子,该立的威也都立了,应该不需要花费太多的人手。这样吧,让王承恩还有几个随身的侍卫和太监、还有田贵妃袁贵妃等人还有周氏都来此居住吧。这里距离上朝的路也不算太远,寝宫由乾清宫移动到这御马监校场就可以了,朕从来没有带过兵,或者管过太多的人。最好庞公公平日里也带上三五个亲兵卫队住在这附近办公,这样如果有个什么事儿也好有个照应,并且朕如果在一些问题上有不懂的地方,还要向庞公公多请教。。。”

    这番话之前萧轩就已经思考了许久:自己要不要永远在乾清宫内做一个深宫天子?回想古代到近代很多国力强盛的君主,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成吉思汗、皇太极、拿破仑这种马上打天下往往也马上治天下的天子。还有一类诸如汉武帝、叶卡捷琳娜、唐太宗等,可谓深宫天子。如果朝廷乃至整个社会还算政通人和,比如自己穿越的不是晚明而是朱元璋或秦始皇,那自己或许还有一定把握在御书房乃至朝堂之上治理天下。可在这明末节骨眼,此时的崇祯越想越觉得在深宫中治天下的弊端实在太大了。在这古代,自己手中没有像样的班底和武力,指望驾驭一架已经行将腐朽的统治机器究竟有多难?尽管似乎晚明的时候还是有一些可疑信得过的忠臣良将,然而仅仅在朝堂上就能通过保护这些忠臣良将的办法抵御自身势力越来越巩固的后金,乃至天灾人祸带来的内乱么?不对!与大臣们勾心斗角识人用人这显然不是自己的所长。身为一个附体穿越者,相对所长或者说最不坏的地方在哪里?那不用问啊,应该是种田练兵,当然这方面自己在爱好者圈子里也算不上什么内行,不过终归是见识过一些的。

    就这样,五百多个孩子没有花费太大功夫,就暂时安顿下来。营规营法,身为穿越者附体的崇祯早就有所准备,没有花费太大功夫,就用王承恩的几名手下从御马监找来的纸笔大致纪录下来,并如演讲稿一般的默念了几遍。

    因为挑选出来的少年还都算是知畏的老实孩子,因此在最初安顿下来的时候,刚刚新立的大营还算鸦雀无声。可是当一个时辰之后天色黑下来,又是开始似乎比较放松的晚膳的时候,就算刺头并不算多,陌生的孩子们见到一些零星交头接耳的人没有人管,也就渐渐的开始热闹起来。一开始的声音还不大,但渐渐的就如同菜市场一般,欢声笑语十丈之外似乎都可闻了。

    此时的庞天寿也在与刚刚纪录和背诵完自己准备的那些营规稿件的崇祯在饭后闲谈,这也是此时的崇祯特意要求的。

    “请问庞公公,面对此情,应该用什么办法让这些孩子们知道遵守营规营纪才好?”此时的崇祯用郑重而谦谨的口气问道。

    庞天寿心中一笑,知道这个没有多少领兵经验的少年天子有些见外了:“回陛下,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少年们初来乍到第一天,的确应该立规矩,让这些孩子们知敬畏。可是不能这样不分青红皂白的法以则重。当尽快宣读军营法纪。这样,违犯的人在依据规矩来治罪才能让人心服。否则,上官在下面的人眼中就始终是个不讲理的外人,而不是真正能够认同的人。赢得认同,很多事情才能事倍功半。我中华百姓就是这一点儿好,其实就是在那些不讲理的刺头心中,也是有一杆秤对错的秤的。。。”

    听到庞天寿这样的话,此时崇祯在心中暗自揣摩也觉得多少有些道理,不像是忽悠。因此在饭后,就迅速来到了各校场边缘搭建好的同铺大帐当中。

    按照萧轩自己提出的要求,校场附近搭建好的临时军营营帐五帐为一组打通,二十五处大帐形成五大通铺效仿当年曾国藩湘军营制,并稍加凑合,暂时分组为五个百人队、亲兵队、前左右队、后左右队。还有一处比较大的如同蒙古汗王一般的大帐,足有方圆五丈大概二百平米左右的样子,为五百人一起集体用饭的地方。按照初步设想,当然也是平日里讲话的地方。

    在会场上打破了沉寂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