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中兴路-第2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轩继续说道:“现在孩子们还小,不适合承担太多的重压。如果我连四旬年纪也熬不过去,那说明以前的一些做法的确是太过了。还是按照过去的规矩来,嫡兼长子为太子。如果早夭,我幸好也留有后手,就在第一书房正中央的天花板上有着备份。。。”

    听到这样的话,田秀英的心中也不由有些感动,经过这么大的事情,自己也算或多或少有些嫌疑,也竟然能够获得这样的信任。

    身下的药物的作用在这个时候开始渐渐消退,疼痛的感觉似乎也越来越剧烈了起来,萧轩最终还是说到:“是我以前有些太过纵容了。不过这件事情还是先不要生硬的责罚雯儿,搞清楚事情背后的东西或许才是最重要的。。。”

    就这样,大概十天左右的时间过去之后,萧轩也终究算是脱离了危险,重新可以下地了。雯儿这一次也第一次真正的挨打受罚,明白了自己身份的不同寻常。背后的事情也轻而易举的顺藤摸瓜的查了出来。从中央学院到街头乃至禁区以外的一些人直接波及到了曾经还算是有名望的一些旧人们。

    这件事情也终究提了个醒,教育是一件人类似乎到了现代也完全没有搞明白的事情,但一些事情按照常规的方法来还是能够最大限度的确保不出危险的。

    “是不是以前的一些文化方面的政策有些过了,要不要纠正一下?”这件事情也很显而易见的引出了一些问题,那就是要不要继续以前似乎过于开放的文化政策。

    萧轩却在仔细的思考之后依旧没有动摇原来的决心:“那些人的目的,或许也包括这些方面。我不会让那些人如意的。。。”为了防止下面的一些人闻风而动,萧轩还继续在新一期的中央月报上重申了文化革新的重要性乃至坚持这条路线的意义。

    崇祯十五年的灾害虽然不似以前几年那样明显了,不过在东南关键地方仍然发生了蝗灾和旱灾。如果不是之前一年的农具推广乃至农业技术推广开始在崇祯十五年带来了不少实效,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农业状况,说不定年景很大程度上还不如去年。毕竟,如同崇祯十四年那样在东瀛乃至南洋等不少地方的掠夺是不能年年进行的。

    在这个时候,萧轩也重新开始了新一轮扩张和出征的规划:很显然,很多事情是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到数年的时间之内就有明显的改善和突破的,可自己在今后的几年到数年的时间内,需要的就是足够的人心,乃至让很多人都能感觉都新政得到的好处和利益,在国内年景并不算太好的地方,一处能够比较方便的掠夺粮食乃至资财的地方也就同样限度重要起来。

    刚刚提出这个动议的时候,参谋处不用想也知道方向放在哪里了,不是满者伯夷就是天竺,更有可能是两个方向上同时展开行动。

    本章完

第447章 再次亲征() 
    “按照以前外情处积累下来的资料,莫卧尔帝国骑兵规模就应该在二十万人左右的兵力,地方武装和其他步兵加起来拥有百万人左右的规模,不过战斗力应该谈不上如何强大,否则就不可能连整个河中边界的边缘地带也都摸不到了。按照西边传来的情报,他们最为精锐的锡克人组成的六万人左右的北部边军的战斗力也就是那个水准罢了。可以由西部军团和国内驻军各抽选十万人左右的力量从东西两面展开行动。。。”

    萧轩在第一客厅内的地图前思考了许久,最终还是决定展开一次亲征。这时候的萧轩也开始明白了为什么近代一些强大的帝国,在进行一些战略决战的时候也只能如同拿破仑那样皇帝亲自负责领兵。因为如果自己不亲自率领队伍的话,只有在部队的规模并不是非常庞大的时候,才会拥有一名权限非常高能够使臂如指的统帅,而进攻这样的大国,特别是还有很多战略性的矿产,如果只派遣大量的一般性质军队去进攻,不可能不出一个有份量的人员去亲自统领。经过了之前的事情之后,萧轩觉得这样的事情还真是得由自己率领新亲卫营再次出马了。

    同时,这也有另外一个问题:先不说动用大量并非特别精锐的一般性力量可能带来的大量伤亡乃至抚恤成本,如果让亲卫力量以外的部队做为对外征战的主力,很大程度上还有可能造成以往传统王朝那样禁卫力量衰败,皇权不震的现象。

    同时因为如今新亲卫营强大的战斗力,如果以其为核心而进行远征的话,兵力规模和相关的开销花费也很显然能最大程度上的减少了。

    就这样,在距离远征出兵准备还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的时候,萧轩就在新亲卫营范围内的两千左右官兵范围内展开了动员,当得知很可能再次面对战场的时候,虽然也有不少人感觉到有些紧张,特别是没有参加过对缅甸作战的一些人。然而有过南下作战经历的那些老兵骨干却对此不以为然。哪怕在计划中远征的兵力仅仅只有三万人左右的规模,并以两千骡马化挽马化的新亲卫营卫核心力量,很可能要面对几十万甚至百万规模的对手,也没有多少人认为这一次出战有太的的风险。

    新亲卫营掌握的强大战斗力在以前就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些日子以来虽说兵工场的重点已经不在继续加强军备方面了,可在沿着海路和水路展开前进的时候,队伍的火力毫无疑问会加强很多。

    这一次做为远征力量核心的不仅只有新亲卫营,还包括拥有百余门中型火炮上千官兵的新炮营,以这三千左右最精锐力量为核心的同时,很多人对天竺一带的地理环境也有个大致的了解。虽然那里也谈不上如何理想,不过只少有一点可以让大军最大限度上的放心,那就是没有太多类似西南一带那样恶心的山地,乃至缅甸那样恶劣的丛林天气。更重要的,整个天竺北部有从西南直抵北部核心地带的水系,人口还最大限度的局限在这一带。这样看起来,这一次作战将不再类似于边缘险恶地带的征战,更类似堂堂正正的内战又或者当年的西征那样宏大的作战。

    为了这一次出征准备,整个大军当然也做了充分的准备,从药物甚至为马匹防疫的药物乃至净水用途的器材还有最大限度的抵御腐朽的罐头,在这些年里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突破。经过这些年的积攒,还算像样的火药资源乃至船只的规模也比过去多了不少。在这种情况下,也让萧轩终于有了足够的底气以并不算太过高昂的成本展开一次远征行动了。

    秋天渐渐来临,台风的季节快要过去的时候,完成了初步海巡的新亲卫营官兵们在低调的情况下乘坐寻常的小船在松江外海集结换乘大船。百余艘规格不算太小,总排水量在两万吨上左右的船队满载着五千水手、三千名海军、三千马匹、上千辆车辆或炮车展开了南下。

    在随后的十多天时间内,英雄外城到应天工匠体系为基本盘的新军不少人也出动了总共三万人左右的兵力乃至三千多匹马在松江外海换乘海船浩浩荡荡的展开了南下。

    按照作战计划,大概一万兵力乃至两千名水手都会增援爪哇一带,扩大在那里的实际控制区并在更广的范围内建立统治,最终跟随核心队伍出战的大概两万人左右的兵力。

    经过之前一些作战的经验也让萧轩在很大程度上了解到,如果自己动用的力量太过庞大或者显得太过强势,那对手就有可能放弃正面对抗的打算了,在很大程度上反而会让自己多花费很多功夫,当然兵力或马匹太少了也不行。

    因此船队在旱季抵达缅甸南部之后,与那里的不少船只汇合,整个队伍在增援了万余匹滇马之后就展开航行,因为此时的人力螺旋桨辅助航行的几乎已经相抵成熟,整个大军从南下到抵达临近莫卧尔帝国河口一带的时候不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也就在这个时候,南征过程中第一次大规模的海战爆发了。

    比起当初西洋人的海上主力,莫卧尔大军的水上力量用特殊炮弹去进行进攻显然是杀鸡用牛刀,往往在挂甲船上的轻型加农炮直射之下,很多吨位并不算很大的敌船就在并不算太长的时间内丧失了继续航行乃至构成威胁的能力。似乎同若干年以前的大明水师一样,莫卧尔帝国的海上力量更像是陆军上船临时形成的“海上陆军”而不是一支专门为海战而生的队伍。

    就这样,整个船队在向加尔各答逼近的过程中也显得有惊无险,只是孟加拉湾一带的海浪还多少让之前的萧轩感觉到了一丝紧张罢了。船队在登陆的时候,并没有如同想象的那样遭到正面抵抗,整个过程似乎也顺利异常

    本章完

    

第448章 诱敌() 
上岸的马队虽然因为天气和气候的缘故马力不太充足,可是三十里范围内的基本侦查还是勉强能够做到。在这沿岸附近的确有规模不小的百姓,差不多半日路程的方圆之内就有着估算在几万户超过十万左右的当居民。按照一般在外族地区作战的经验,这样规模庞大的社会就算没有什么隶属于中央的正规武装,也会有至少几千规模的当地豪强或者基层政权临时组织起来的武装进行哪怕最低限度象征性的抵抗。

    可或许是见到不远处海面上的大军战败,也或许是感觉到了自身在兵力和实力上的不如,在大军花费了半个时辰左右的时间完成了主力上岸之后,临近几十里范围内的官员乃至地方武装却都在此时望风而逃了,只留下了似乎无组织的当地百姓。

    不过或许是一时还来不及作乱,这当地的百姓似乎还很安稳,下层中的不少人甚至如同看热闹一般的前来观望很罕见的大军。

    很显然,或许是以前莫卧尔水师在这一带的存在感比较强,因此这一带的民众以往的时候或许很少遭受到海盗的威胁。不过为了以防万一,此时的萧轩依旧很谨慎的利用自己的人力为住以最快的速度构建距离海岸并不算太远的据点工事,并且在接下来的时间内将不少分装严密的给养运上岸,没有过于急于展开深入纵深的进攻。

    如果此时的莫卧尔帝国还算有着像样的通信和反应机制的话,应该是能够在并不算长的时间内就通过水路云集足够的正规力量展开反攻的。

    其实相比多山地而地理较其他文明区复杂不少的中华一带,人口核心地区密度更大而且水网相连的莫卧尔心腹一带的交通在很大程度上更为便利,至少向下游调集军队也应该更方便才对。

    莫卧尔王朝大军的反应的确很快,不过同想象的不同。大概在大军登陆后的第四天,负责侦查的热气球就见到了远处逼近过来的大军,当然兵力却也算不上是如何庞大。

    “难道他们想用区区四五万人的兵力就来消灭我们?”很多见多了凭借绝对优势兵力作战的内外对手的官兵们在得到敌军兵力的大致消息之后也不由的奇怪起来,还有人觉得莫卧尔王朝的皇帝与将领水平并不算太差,懂得大战之前用一部分兵力来试探一下虚实。同很多传统军队不同,在如今的新亲卫营乃至核心炮兵部队,上情下达要更迅速一些,大多数官兵都有比较充分的战场知情权。

    当然也有人认为或许是天竺大陆上的相对封闭让这里的人们对如今真正精锐的力量缺乏必要的了解罢了:“或许在她们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