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中兴路-第1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在莫斯科一带的攻略彻底完成之后,周大勇也知道自己不能够再继续浪费时间了,因此全军也就在此时趁着严冬将要来临之前的时候竭尽全力的展开西进,力争能够更早一天同萧轩所率领的主力汇合。避免志愿部队在华沙攻略的过程中因为遇到意外的其他势力增援之敌而遇到什么变数。

    为了尽快的加快速度,所有缴获而来的马匹和马车也都在这个时候开始被充分的利用起来向着华沙的方向展开竭尽全力的前行。有的时候马匹倒下了,就用在当地随时随地抄掠而来的马匹补充进去。就这样,全军在携带有不少中重火炮乃至辎重车辆的情况下也终究保持了每天上百里的行军速度,浩浩荡荡的向西挨近而去。

    期间,也有一些残余的波军地方武装沿途展开过零星袭扰,但对拥有不俗投射力量的革命军各军主力来说终究还是没能带来太大的麻烦以耽误向波兰方向开进的日程。

    天气也在这个时候渐渐转寒了,可大军也在这个时候幸运的约过了从莫斯科到华沙的道路上最难走的地段。

第306章 联军() 
萧轩所率领的主力大军自从崇祯五年秋季以来在俄国与波兰土地上崔枯拉朽的攻势与作战行动中虽然想尽了一切办法来尽可能避免风声的走漏,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歼灭战可是接连歼灭俄军与波军主力这样重大战事的消息还是很难彻底的隐瞒住。

    当此时正在中欧一带征战的古斯塔夫强大的东方远征军几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对俄国人和波兰人的决定性胜利之后就再也坐不住了。此时代的俄国与波兰并不是欧洲体系范围之外的国家。相反,因为辽阔的东欧并没有密集的城堡乃至后来修建的各种棱堡,波兰、瑞典、奥斯曼、哥萨克甚至还有来自中欧一带的雇佣兵时常在这一带展开野战摊派。

    虽然在几年前古斯塔夫所率领的瑞典军精锐在同波兰军队的交锋中第一次在依托地形的防御中战胜了当年曾经在十几分钟内就给数倍兵力的瑞典军带来歼灭性打击的翼骑兵。但此时的古斯塔夫也十分清楚:波兰的整体实力和国力并不逊色,就精锐力量和整体军事实力来说,说不定如今的瑞典在广阔的平原上与敌军交锋还会在很大程度上明显处于弱势。一个势力能够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重创俄国并且逼迫波兰人不得不进行都城决战,那就意味着对整个欧洲来说都很有可能是黄祸那样的重大危机了。

    华伦斯坦率领的军团也感觉到巨大的危机。因为之前纽伦堡作战虽然以天主教联盟的胜利而告终,但是毫无疑问的,那瑞典军也是一个不可轻视的强敌。能够让瑞典人都风声鹤唳的东方强敌,绝对是整个基督教世界的共同敌人。

    因此在波兰人的求援之下,瑞典和天主教联盟的内部虽然存在不少争议,但最终还是做出了以最快的速度出动重兵协防华沙防备黄祸的决定。,

    当然,此时深刻的欧洲矛盾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为瑞典与欧陆之间至少隔着北欧东部在地理上诸多地形恶劣的地带,另一面则隔着不算太广阔太也绝非可以忽视的海洋,亿你瑞典军队并不希望在救援波兰人的方面投入核心精锐和太大的力量。最终,古斯塔夫也仅仅只派遣了大概一万以骑兵为主体的力量首先增援华沙城,这些骑兵只有不到一半算是古斯塔夫的核心主力范围内,就算损失了,对自身的实力也构不成太大的打击。

    整个天主教联盟感觉到的压力却绝非新教联盟可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天主教集团在远东的布局要更早,在所有欧洲势力中也能相对更早的了解到有关东方变化的一些动向。在去年从远东传过来的一些消息中,天主教联盟当然也能够确认:明廷的那位崇祯帝对天主教的态度早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并在整个东方开始进行着一种激进而令人恐惧的变革。因此华伦斯坦的主力中大概四五万人左右的兵力还是选择全力救援波兰人。

    在这种情况下几乎在很短的时间内,云集在华沙城内外的军队就达到了八九万人左右规模,形成了一个力量还算不小的战略集团。

    萧轩所率领的志愿部队逼近华沙城下的时间还是比西欧方向上的援军略晚了两天,这也是让之前的萧轩所没有想到的。没有太大的犹豫,面对敌军开始渐渐云集的重兵集团。萧轩的选择是暂时让部队重新进入以防御为主的状态,等待着与周大勇所率领的革命军三个军主力部队的汇合。

    这当然不是因为萧轩对志愿部队击败对方没有把握。通过之前一系列的作战,萧轩也逐渐明白了这个时代欧洲军队的弱点,那就是因为火器的发展导致军队在某些方面过于重视机动作战,野战防护水准即便相比建州主力也有所不如,实际上是利用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优势来重创敌军的一个最佳机会,当然不能等到欧洲力量转型过来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的保证歼灭战能够按部就班的达成当然就是最为重要的一件事了。

    萧轩所率领的志愿部队展开防御之后,刚刚来到了战场之上安顿下来的以天主教联盟为绝对主体的军队一开始有些大的临战压力也放松下来不少。因为很显然:强敌的这种行为是对自己实力并不自信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一种选择。

    在经过了不少临战侦查之后,负责统帅大军的华伦斯坦也终于确定,这些东方前来的强敌的确是一股拥有不少兵力的战略力量。但很显然他们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为了贪图短时间内的进度而分兵,导致原本十万上下的远征大军分成了两个战略集团。如果等到敌军在莫斯科方向上的留守部队增援上来,导致双方以差不多的兵力交锋,那么胜算显然会是很渺茫的。

    火器时代的不少交锋也让这个时代的欧洲军事贵族们对战争规律本身有更深入的研究,十分清楚在双方都以投射火力为主要作战依托的情况下,拥有兵力优势的一方所拥有的巨大意义。因此,在经过了临时军事会议的简单商讨之后,华伦斯坦最终还是决定联合瑞典人与波兰人的一部分力量,以六万兵力左右的主力针对华沙城外的三万多人的东方之敌的临时大营展开一次试探性的进攻。如果敌军的战斗力并不似想象中的那样强大,那就以一次决定性的攻势来瓦解敌手。

    就这样,数以万计的以天主教联盟为主的欧洲联军迅速开始行动起来,并首先以火炮在比较远的地方进行鼓舞士气的试探性开炮,随后整个大军也开始渐渐的行动起来,准备首先依靠兵力优势从三个方向上针对那立足未稳的对手展开强攻。就算不能决定性的解决对手,也要杀伤那些人最多的马匹,为最终消灭这些东方强敌创造条件。

第307章 华沙城外() 
在大战之前,萧轩就在军议中确定了这一战的知道思想,那就是炮兵在开火的时候要留有余地,以四分之一左右全速针对敌军展开开火,步兵则在敌军逼近的过程中仍然只以弓箭兵为主抵抗敌军的进攻。除非敌军表现出来的战斗力远非寻常或者超出预期,如果是那样,负责指挥的中央也会以信号弹示意全军在必要的情况下全力发挥火力,甚至是开始动用应对危机局面时早就准备好的一些后手。

    因此就在华伦斯坦下令炮击开始后不久,萧轩也下令各队的火炮展开猛烈的火力。二百门二百斤身管轻型野战炮维持数的轮流开火也打出了颇为骇人的火力,在开战之后的第一分钟内就以三轮火力及数万发重霰弹压制的敌军数量并不是很多的火炮炮火效率大打折扣。

    越来越准确的炮击也让华伦斯坦及负责协同参战的瑞典人感觉到多少有些骇然。没有想到这些东方人的炮术是这样的优良,几乎可以同此时欧洲最为优秀的瑞典炮手相提并论了。当然,这强敌似乎也开始泛了一个巨大的错误,那就是把太多的火力浪费在了压制己方炮兵的远距离交战上。

    火炮是一种很难持续展开高射速的火器,拼着不少的炮手乃至轮替人员的伤亡损失,挺过了最初三分钟的猛烈炮击之后,华伦斯坦的军队协同其他方向上的波兰人与瑞典人也渐渐的逼近了那些东方强敌,并在大概一百五十步或二百米左右的重型火枪极限距离上以火铳展开猛烈的攒射。

    见到对方似乎也有不少弓箭手乃至火器手,曾经对类似东方强敌的奥斯曼人多少有一些了解的华伦斯坦也十分清楚传统意义上东方军队的弱点,那就是缺乏严格的纪律。

    的确如同华伦斯坦预料的那样,东方军队并没有接受单方面的火器打击,而是一面用倾斜着�钢盾掩护着队伍免遭太过严重的火力打击。一面以弓箭兵展开了猛烈的还击。那些人射出去的箭同土耳其人的攻坚似乎明显有些不同。土耳其人是很少会在这个距离上展开还击的,此时东方人还击射来的箭矢倒是更像英格兰的长弓兵。

    接连不断的抛射距离上的箭支虽然没有给华伦斯坦前出的散兵带来太大的杀伤,可也在一时之间干扰了火****的射击。加上之前谁也没有预料到东方的敌人竟然还如同西班牙人一样携带有钢制的盾牌来抵消这个距离上的火器威胁。因此在了解到眼前这股敌军的强弱和性质之后,华伦斯坦也就迅速下令骑兵展开猛烈的冲击,试探出那些弓箭手在近距离上的效能究竟如何。

    听过欧洲的不少作战,此时的欧洲骑兵也还算很有经验,没有选择在一上来的情况下就直冲,而是尽可能沿着对方的阵型前沿移动并不断以火铳袭扰对手,当对方的注意力完全放在那些****骑兵身上的时候再以突击骑兵展开决定性的冲锋。

    然而让华伦斯坦没有想到的是原本应该很不容易被弓箭命中的骑兵横队在这些东方之敌的弓箭直射面前却伤亡惨重。对方在抛射时候的精度似乎比传说中的长弓兵逊色不少,可是在射击这种中距离上运动中的骑兵目标的时候似乎如同拥有某种独特的天赋一般。

    在这种情况下,决定性的骑兵突击也就只好提前展开了。声势浩大的骑兵冲击在志愿第一师的方向上犹如连绵两三里的洪水集中逼近而来的时候,弓箭手们也以准确而熟练的一石二斗或一石三斗弓展开了猛烈的还击。

    弓箭本来并不是遏制骑兵突击的良好兵器,弩箭才是。可是在真正意义上训练有素而且十分精悍的弓手面前,几乎每一箭的威势似乎都不比两宋时代二三石普遍拉力的神臂弩逊色�少,还往往拥有更高的精度。一时之间,似乎几百年前克雷西的一幕又开始上演了。因为这个时代的欧洲军队大多放弃了全身甲防护,在某种程度上远远无法和二百多年前阿金库尔之战时的法国军队在防护水平上相提并论。仅仅在训练有素的弓箭手面前,看起来进攻能量强大的集中化的骑兵突击就遭受到了严重的伤亡损失。

    即便有零星比较幸运的人充到了临近敌军的肉搏距离上也很快在多支钢矛乃至火器和弓箭的攒射之下很快损失殆尽。华伦斯坦见到骑兵的试探性进攻都遭遇到额这样大的挫折,也就很快停止了让大军继续进攻。

    这一次试探性的进攻损失不小,却也让这支东方军队的优势和命门都开始有效的暴露了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