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中兴路-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都是漫无目的胡乱放箭放铳,而且弹矢飞过来的速度一点儿也不快!你们露头开火之后马上撤下来,绝对不会有什么危险的!“阉党的头目们这时候对一些还算凑出一些火器和弓箭的民间高手们督战下令道。

    就这样,等着早已准备好的木板梯子,这些有点儿本事的武人精干在负责举盾掩护的人保护之下终于接近了墙头。在拉满弓也填装好了弹药的时候终于有人勇敢的露出了头。

    可就在这时候,负责开火的阉党武人精干们突然发现对面的队伍似乎已经整体逼近到六七十步左右的距离上了,而且当刚刚露头的时候,就有团团白烟还有紧随其后的铳声响起。

    如何进行作战、如何进行压制,早在出战之前的时候萧轩就已经制定出周密的计划。百余名这些天来经过不少训练的斑鸠铳火枪手们在这个时候划分好了明确的“射击区”,每一个人都按照早就准备好的瞄准角,瞄准正前方与宫墙敌阵垂直方向的墙头,并且按照之前的试射测试测出来的提高角稍稍提高一些枪口,以利更准确的命中,目标一冒头就在自己的区域内开火。

    同时因为对这时代的火绳枪的精度仍然没有十足的信心,之前校场上的试射也证明了这一点儿。所以临阵的时候萧轩又改主意了:还是用这些斑鸠铳发射炸膛风险更低一些的霰弹比较好一些。本来晚清的时候类似的抬枪也就是干这个用的,而且也更有利于命中。

    于是每当墙头上有人露头,至少就有三五支临近的斑鸠铳以猛烈的火力打出数十枚一钱弹丸覆盖过来。即便是这样,散布不算小的斑鸠铳霰弹虽然仍然不能保证对冒头开火射击的墙头之敌至少过半的命中率,可对墙头上打算冒头开火射击的阉党精干带来的压制作用却是立竿见影的。

    斑鸠铳铳的压制之下,就是更远一些距离上在宫殿屋顶是不是露头观望的观察手,都似乎不敢轻易露头了。等待着至少有两名冒头的精干似乎惨叫着从墙头消失后,此时的萧轩也终究下定了展开近战攻坚的决心。队伍携带的鼓舞士气的战鼓声也在这个时候敲响起来。

    “爆破组准备上!”早就通过志愿报名和抽签的方式相结合选出的二十名爆破组的少年这时候亲自推着装着上百斤重量“土质万人敌”的小推车向敌阵侧翼的两处宫城城墙逼近过去。

    当然,因为见识过这个时代黑火药与想象中的现代烟花爆竹用药都差距巨大的爆炸效能,就算是累计上千斤万人敌、几百斤火药,能不能炸开那看起来十分厚实的皇宫正门宫墙,此时的萧轩是一点儿把握也没有的。

第22章 连续攻坚() 
手推车携载的百斤重量上下的“万人敌”仅仅是为了爆破推墙而已。为了安全距离不至太大,外壳基本上就是个烧结的粘土,很简陋的原始社会水平厚重陶罐而已,刚刚能够保证六七十斤的“后陶罐”不至于轻易的破碎。每一个装有三四十斤大概二十公斤左右的黑火药。

    由于很担心多个“万人敌”一同引爆的时候其中一个先爆炸的把其他的炸飞了。而单纯的堆积火药又太不来太好的推墙效果,因此最终只能是分批接连不断的大致类似的区域上展开爆破。

    猛烈的爆炸声响起来的还是多少有些声势,两丈高左右的烟尘伴随着向四面八方飞散的土块就是距离百米外的少年们第一次经历黑火药爆炸场面的时候也感觉到了不小的震撼。

    在大概百步一百五十米的距离上前出前进的爆破组的少年志愿者沿着梯子型的斜线有节奏的在旗鼓的指挥下前进,不过在爆炸声响起的时候,巨大的威慑也让距离几十米外的少年就算是用潮湿的棉花堵好了耳朵也有很多当场被震的倒在了地上。负责掩护的少年士官们中稍稍清醒一些的想到可能的督战压力,也只得重新推着手推车冲向硝烟。

    硝烟不那么浓密的时候,趁着宫墙附近的对手也被震慑住了,第二轮爆破攻击展开了。又是巨大的爆炸伴随着飞向天空乃至四面八方的土块。短短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内,这样的爆破攻击连续进行了三轮。

    第四轮爆破的时候,很多宫墙内的守军已经反应了过来,虽然不敢逼近爆破攻击的重点方向,却在魏忠贤的安排下从别的方向展开弓箭侧射,压制爆破攻击中的少年新兵们。再加上爆破带来的浓烟积累的比较多,一时辨别攻击点苦难。爆破攻击战斗就只能停了下来。御马监的精锐骑兵们在萧轩的指挥下同样尽量再一次向两翼散开展开侧射压制。

    箭雨代替了火器成为双方交战的主要手段,进攻队伍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中箭了。只是当少年们见到即便中箭也不意味着负伤,只有一些砖头石块之类比较容易躲避的投掷物要小心的时候,巨大的初战临战压力才稍稍缓解了些。

    萧轩发现自己这时候还是有效高估了自己这支成军不过十天,并且刚刚经历出战的队伍。哪怕面对的箭雨杀伤大多软弱无力,零星的火器开火甚至打中少年们的四肢也不会造成严重伤害,可这些原本就不是什么民风强悍地方的兵源在经过挑选之后还是不具备“亲冒矢石爆破攻击”的能力。

    动员了最后一波志愿者在硝烟散去之后展开第五轮爆破攻击之后,见到五次“百斤万人敌”也炸不塌那厚实的宫墙,很多少年都气馁起来,再也没有多少人愿意主动出战了。

    萧轩此时也有些失望:按照自己之前的计算,就算现在晚明水平的黑火药性能按照装火铳药量与威力分析是19世纪末代黑火药的五分之一,并且这宫墙的坚固程度是寻常标准现代砖墙的五倍以上,在这么多轮爆破之下就算不塌也该有点儿迹象才对?可是除了熏黑还有不少似乎镶嵌在墙上的土块之外,那重点爆破方向上的宫墙看不到一点儿倒塌的迹象。

    同时,至少有二十多人中箭或被石块砸中,尽管有人披甲还是有五个人腿部和脚部流血负伤,其中一个似乎还有骨折的危险。百分之一的损失率也给数百个少年们带来了很大的动摇。

    萧轩相信,如果这个时候展开严厉的督战队督战,一定可以让整个队伍继续堪战,或者在逼迫之下继续执行战斗任务。只是在左思右想之下还是觉得不到万不得已的危急时刻,第一次出战中就这么做并不合适,于是命令炮手在盾甲战兵们的掩护下使用之前没有动用过的“大将军炮”开火。

    此时明代的火炮中轻型多铁炮,不过比较大的炮还是以铜炮为多见。比如浑河之战的时候满军在沈阳缴获的用于破阵的火炮就根本不是什么传说中的红夷大炮,而是明军中也很常见,松山之战中配备上百的,身管不过三四百斤的菲律宾大铜炮而已。

    这种规格的炮在拿战时代的欧洲军事体系中算是“轻炮”,可由于此时国内马政与交通落后,二百多公斤身管的火炮仍然可以算的上“重炮”。

    当这铜炮在萧轩的命令下以最高标准装药冒险猛烈开火发射时弹的时候,四百多斤的炮车也猛然的向后被推出了数米之远。估算二百米每秒上下初速、七八万焦耳能量的炮弹猛烈的砸中了不过五十步距离上的爆破攻击处的墙头。很多砖石终于被打的破碎开来,可是厚重的宫墙看起来仍然牢不可破,这仍然出乎了萧轩的预料。

    可是在这个时候也顾不了许多了,为了分散风险减轻心理压力,萧轩让百名左右重点在过去的十来天练习火炮火器的少年们冒着接连不断的箭雨轮流上阵开炮,在四分钟之内展开了五次开火射击,整个铜炮的身管发烫、口径变化也出现很多危险征兆的时候,坚固的宫墙还是没有被轰塌两处。

    感觉士气开始出现一丝不好征兆的萧轩,此时的萧轩也庆幸自己不是完全没有准备,再一次冒险命令炮手们二将军炮发射实弹展开射击。自己也请教过一些御马监比较有经验的这方面的老炮手,炮管从不太烫手的温度开炮,发射实心弹大概每百炮会出现比较高的全装药炸膛风险,但如果标准低而且点燃软纸之前收手,还是可以勉强打三轮实弹。

    就这样,再将全部的安全寿命火力全部集中在之前轮番爆破和炮击的两处缺口的时候,又经过五六十发实弹接连不断的轰击,那看起来厚重的宫墙终于再也经受不住连炸带打的火器攻击,似乎内部结构早已破坏一般的彻底垮塌下来。

第23章 突破() 
“攻坚掩护,爆破尾车准备上!”萧轩下令道。

    这时候负责押送爆破尾车的少年组官兵也终于从临阵的巨大恐惧中恢复过来,在骑射手、枪铳手的掩护之下推着两辆精心准备好的爆破车突向了缺口处。上百支再次填装好弹药的斑鸠铳也轮番展开射击,让缺口附近的敌军似乎很难露头反抗。偶尔有几个人提着沉重的盾牌企图顽抗,但是在重火枪的攻击之下很快就被打倒在地。

    “爆破尾车”也是之前萧轩在这十余天的备战中仔细推敲战斗过程和可能遇到的情况想到的一个办法:如果对手凭借宫墙掩护,即便打开了缺口,可是在突破缺口的时候必然遭到已经准备好的敌军侧射和攻击。对于一支并没有多少精锐的新营来说,面对硬仗挑战近战突击肉搏,那把握是完全没有的。

    可是如果论投射,自己也没有满军那样合格的战弓兵,有把握靠抛射威胁对手的盾牌。如果采用标枪、石块等手段还是有可能面对对方守军对等兵力甚至更多兵力的反击。而且标枪和石块在白天也很容易躲避,似乎仍然不能起到很好的压制效果。

    最终想来想去,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也就只有采取爆破手段了。装备优势和火力火器优势是己方最大优势,与敌肉搏那显然是以己之短攻敌之所长了。于是就只能继续用爆破来清扫缺口两侧可能威胁的敌军,至于能不能第一次突击就立住脚跟,那就看天命了。

    不同于之前攻坚破墙用途的爆破手推车,这“爆破尾车”还是很认真的用石灰仔细的链接一块快碎石,认真仔细的制成石与泥混合而成的“预制破片”装药比例也更大,百斤左右的“大号万人敌”足有五十斤黑火药,不过为了己方的安全。这手推车的尾部却没有什么“预制破片”,而是暴露出来的黑火药,而且黑药的面积还不小。目的就是直接通过发射烧红的铁砂霰弹来在几十米以外点火,尽量以最快的速度点爆避免意外。

    当然为此萧轩也设计了三重引信,一个是负责推车爆破的爆破组在距离目标一定距离的时候就点燃长时引信,一个时临近终了快要在缺口附近展开爆破攻击的时候点燃短时引信,人员以最快的速度逃散之后准备好的双人火门铳手再发射已经准备好的烧红铁砂引爆整个车辆。

    同时,这个时候萧轩也突然发现。投入不少时间训练的枪阵在这种水平、这种性质的攻坚战中好像发挥不了多少作用。比烂性质的冲突还不如火器更实用。或者说:火门铳或者三眼铳虽然是一种非常低效的火器,但在让没有多少战斗力的新营具备一定战斗力方面却显然有着奇效。

    接连不断的火力掩护下,内廷军守军只能以一些石块、标枪之类的投掷物来从墙内向外投掷压制,可这种东西终究很容易躲避,在骑射的压力下不敢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