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略-第5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理城中,诚信堂分店今日格外热闹,分店掌柜罗英一番张罗,所有伙计如同过年一般,俨然最高的姿态在对待这件事。

    诚信堂京城总店,堂堂的‘穆少东家’要来云南大理府,对所有伙计来说或许这是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见面。

    这个消息很早就传到了盐课衙门,陶朔为此不惜几次三番前来报信,如同当初在陈府做卧底时,对陈覃的客人,几乎是十里一大报、三里一小报。

    罗成因为在黑金山露面的缘故,他一直没有出现在盐课衙门,若没有特殊意外,穆一虹离开这里后,他们也将返回京城。

    同样,若没有意外,罗英和陶朔将永远不会再来云南。

    仲逸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告知仲姝,这位仲夫人自然知道穆一虹之事,断然没有不支持的道理。

    诚信堂店铺买卖本就是一个谜,这在外人看来不算什么,但知道此事的却没有一个敢随意张扬的。

    考虑到仲逸的特殊身份,再有之前才发生过怒江驿站被劫一案,罗英和陶朔也露脸不少,与穆一虹见面的地点,自然也就不能选在诚信堂。

    林大团家在村中,这是一个‘一家发生点事,全村就会都知道的’的地方,找到了自己失散多年的女儿,这么的大事儿,岂能瞒得过村里的人?

    “找一个僻静之地,周围务必要安静,就说我们盐课要探查盐井,闲人不得往来”。

    仲逸之前早就叮嘱过:“在衙门挑几个可靠的兄弟,一定要将此事做的周全,不得有任何闪失”。

    此事交由程默好肖大可去做,事已至此,也没有隐瞒他们的必要。况且以林大团和肖大可的交情,即便今日不说,日后也断断是瞒不住的。

    仲逸单人单骑来到密林之中,稍后林大团一家在陶朔的带领下前来会面,时间与之前约定的刚刚好。

    “仲大人我我们一会见了语儿,该怎么说呢?该说些什么呢?”。

    林大团的女人太过激动,自从陶朔前去通知他们后,全家人激动不能自已,竟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林母只有不停的抹眼泪,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

    林大团本是要安慰她的,但再看看自己的神情,似乎也强不到那里,最后颤抖着双手,终究还是没有说出什么来。

    倒是林梦杰,也就是穆一虹的阿弟,虽不像爹娘那样激动,但想起从未见过面,或者毫无印象的阿姐即将出现在面前,还是没有忍住。

    情绪这东西,实惠感染的,再看看一旁的爹娘,林梦杰也只能不停的劝说着二老。

    “仲大人此事就全交给你了”。

    林大团竟然跪了下来,声情并茂道:“你是我们一家人的恩人、大恩人。此恩情,我们今生无以为报,来世当牛做马,也定要报的”。

    又是这番话,仲逸听得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但又不能驳了这份真情。

    他转身向陶朔吩咐道:“周围都是我们的人,他们只知道我今日要见一个重要的人,但不知道具体是谁,你马上回城去诚信堂,告诉罗英”。

    说着,仲逸便将之前写好的一封书信交到陶朔手中,这是他的亲笔信,穆一虹一看便知。

    陶朔自然领会,关于诚信堂的事儿,他心中最清楚不过:早在京城时,他就在穆一虹那里做过事儿,自然知道其中内情。

    “仲大人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陶朔说了这么一句,便转身欲离去,他看着林家人的模样,心里不由的泛起一股辛酸,本想劝说一番,但想想,最后还是算了吧。

    陶朔离去后,这里就只剩仲逸和林大团一家人了。

    不,确切的说,这里还缺一个穆一虹,她也是林家人。

    对的,她是林家人,不再是穆一虹。

    对这位翰林院出身的仲大人来说,他自然能分清情与理之争,那怕是他深有体会,如同当年再回义中村见老姑和村中其他人时。

    离开义中村时,他只有八岁,那个叫难难的男孩,而相比而言,穆一虹又会比他多什么呢?

    “大团,有句话或许你难以接受,但本官在这里还是要说的”。

    犹豫再三,仲逸决定还是说了出来:“你们这里有三人,对穆一虹而言,都是一家人,你们尚且如此,可想而知,穆一虹一人,她或许知道自己的爹娘,但并不知道自己还有个阿弟”。

    说到这里,林母又是泪水满面,林大团似乎听出了什么,只得默默收起失态,开始劝说起来。

    ‘你们再想想,一虹现在还不得而知,若是见面后突然说出这个消息,她又是该做什么反应?这个你们想过吗?’。

    仲逸再次说起当初穆一虹给他的那个香包,连同只有这里人才知道她背后的月牙胎记,无非也就是说明:穆一虹的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

    有义中村的经历,仲逸不想再继续这种场面。

    好在,当初还有小彤,这是村里人给她定的‘娃娃亲’,还有田二叔,若是没有他们,那么他这位蠡县县衙的仲先生,在得知老姑龚王氏去世后,又是怎样的反应?

    可惜,这里没有小彤,没有田二叔,而他这位盐课衙门的提举司提举大人,就要担起这个角色。

    想到这里,仲逸决定改变主意:为了穆一虹,也为了林大团一家。

    林大团终于明白了仲逸用心良苦,他起身道:‘仲大人,此事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我听你的便是’。

    毕竟是林大团,能做到盐户里的头把手,绝非浪得虚名。

    行业,不分高低,能做到一定的高度,绝非一般人,这似乎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

    仲逸不再犹豫,他继续道:“穆一虹,她现在就叫穆一虹,这个名字伴随了她这么多年,现在猛地让她叫做林梦语,她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我们如此”。

    林大团微微一怔,三人立刻换了一副神情,内心从未有过的强大:这是亲情的力量,换做谁身上都会这么做。

    “仲大人,我们都听你的,只要语儿,哦不,是一虹能接受,我们都可以做,也能做到”。

    说话的是林母,这个乡下女人,跟着林大团这么多年,走南闯北的,也算是见过世面的。

    世面这种东西,或许在平时不算什么,但真正在关键时刻,是否有过同样的经历,一看便知。

    显然,这一点,林家人做的很好。

    “好吧,既然是这样,我们就都听你的”。

    林大团再次表态,所有人从之前躺在地上,此刻已全部站了起来。

    阳光下,林中蝶飞凤舞,秋后的天气格外清爽,久在城中呆过的人,能见到这番景象,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仲逸在享受这种安静,一种来自多年的百感交集,一种来自托付之后的信任,全然没有了翰林院、没有了北虏南寇,甚至于他的‘光辉经历’。

    城中,诚信堂分店,罗英再次一通安排,终于做好了所有的准备。

    “少东家,事已至此,那我也就只好实话实说了”。

    见穆一虹说仲逸不在盐课衙门,罗英只得说出实情,并将陶朔送来的那封书信呈上。

    穆一虹没有犹豫,看过信件后,只是微微一笑:这个仲大人,每次都是这样

第802章 回马枪(上)() 
该来的终究会来,而且不会等的太久。

    穆一虹终于与林家人团聚,经仲逸与林大团商议,在一个过渡期后才得以相认:林家人去了几次诚信堂大理分店,穆一虹也去了林大团家的小院。

    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以穆一虹的感知能力,早已觉察到这一切。

    “仲大人,多谢”。

    之后,穆一虹只向仲逸说了这么一句,取而代之的便是静静的望着他。

    仲逸觉得有些不适,他微微将头迈过去,轻轻回道:“受人之托,理当如此”。

    诚信堂的买卖很快恢复以往、比以往更加火爆,穆少东家在京城的历练,绝对不是浪得虚名。

    再有老姜头的点拨,如今可谓东家——名副其实。

    日子照旧,一切如故,数日后,一队人由北而来,进入云南地界,稍作休息后便兵分两路,而后直奔大理方向。

    路过一片密林,这些人开始换装,速度之快、动作整齐划一。

    片刻之后,官服变为布衣,骏马的气势都逊色不少,只是马背上多了一个大大的包袱而已。

    这日午后,其中一队人马已抵达大理府城外,为首的中年男子挥挥手,所有人立刻勒住缰绳,马儿一阵嘶鸣,顿时停在了原地。

    “诸位大人,前面就是大理城,经过怒江驿站一案后,如今已完全恢复平静,大家伙似乎早已忘却那件事”。

    听随从说了这么一句,那名中年男子嘴角轻轻上扬,脸上一丝不屑之情掠过:无论哪里,不都一样吗?

    众人私下查看一番,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如同一个居家过日的好天气,满是悠闲的感觉,轻松极了。

    那随从微微一顿,而后继续道:“大人,那我们是先去知府衙门?还是盐课提举司?请大人明示”。

    说是这么说,那人却依旧没有明示,随从也不再言语。

    城外景色不错,相比城里的喧闹,城外似乎更适合观景,草木茂盛,秋高气爽,还有这明媚的阳光。

    当然,这些人不是来赏景的,无论天色阴晴、暑气寒意,几乎还足以对心情没有什么影响。

    “不,这两个衙门暂时先都不去”。

    那为首之人调转马头,马儿很快越出几步,众人立刻跟了上来,稍稍停顿一下,而后下山而去。

    ‘走,我们先到盐井边看看’。

    一阵风过,山坡上只是一道道微微的尘土而已,这些人很快分散开来,不过距离不远不近,后面的人也是不紧不慢的跟着,足以看出——训练有序。

    盐井中,林大团正带着一帮人在干活,与穆一虹相认后,他整个人都变了样,一下子像年轻了好几岁,干活比往常快了许多,脸上再也没有了那层深深的惆怅,这些年,从来都没有过的感受。

    见有人从这边走来,众人也丝毫没有当回事,在这一带时有干活的人路过,大家伙在盐井旁看上一会,顺便歇息歇息喝点水什么的也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大家早已习惯了。

    “这位大哥,一路走来,我们听说你们五井盐矿大变样,到底是怎么个变样呢?”。

    来人问了这么一句,满脸的好奇:“就这么看,似乎也没有过人之处呀,怕是言过其实了吧?”。

    随从说了这么一声,几人便找个地方坐了下来,俨然一副过路人歇息的样子。

    灶户们没当回事,随意说了一句:‘几位兄弟们,你们一定不是我们本地的吧?说起我们五井盐矿,你问问去,这里谁不知道?’。

    说起五井盐矿就不得不提盐课提举司衙门,提起盐课衙门就不得不提仲逸,今年盐矿的变化有目共睹,连布政使司和京城都知道了,岂有不借此机会好好说道说道的道理?

    “那你们看错了,这里是之前的一处旧盐田,那边还有几处,规模要比这里大多了”。

    那几个盐户指着一旁才制好的盐粒,自豪的说道:“看到了吗?就我们这里的产盐,莫说其他地方的盐田了,怕是京城也找不到第二家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