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略-第5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里的人如同被困在笼来一样,说的就是这个理儿,连个酒楼茶馆的话题都少了不少,只能看着进进出出的官兵,无聊至极。

    时不时有些门道的人,从在衙门里做事的人口中得到那么一两句消息,那便立刻成了众人眼中的——‘能人’。

    不过,这种消息经过多次流传,很快就成了小道消息,十有八九是不可靠的。

    “我们云南将要出大事儿了,听说呀,连布政司和按察司的人都惊动了,这还得了?别的不说,咱们这个地方,几时见过布政使大人?那可是朝廷二品啊”。

    “布政使司算什么?听说呀,连京城的都人惊动了,就我那在衙门里做事的兄弟说‘连都司和卫司的人都来了’,厉害不?”。

    “卫司和都司?你干嘛不说是五军都督府的都督来了呢?”。

    “完喽,完喽,这些山匪们彻底要歇菜了”。

    ‘听说了吗?好像是哪里丢了什么东西,衙门正查的紧呢’。

    出不了城,人们只好在门前的酒馆前过过嘴瘾,这话说的多了,渐渐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要么就是自己吓自己,要么就是顺便再吓吓别人,最后也就各自回家了。

    说归说,但这些消息如同笼罩在天空的迷雾,只要一日不消除,那便是一日不得安宁。

    凡事总有例外,只是看这个例外的显眼程度而已。

    对盐课衙门的人来说,似乎眼下近乎恐怖的气氛与他们关系不大:衙门口依旧可以随意进出,灶户们依旧在制盐,一旁还有盐课衙门的衙役维持,中间更能吃上两顿相当不错的饭菜,日子简直好的不行。

    哨卡太多,大家不必随意走动,晚上也就在盐井前临时搭建的住处歇了,仲大人格外开恩:晚上可以喝酒解解乏,只是不能过量,但同样少不了相当不错的下酒菜——酱肉、咸菜,还有青瓜。

    灶户们还有一个更好的消息:这段时日以来,所有灶户的额外补发相当于苦力三辈的工钱,直到云南境内所有哨卡取消为之。

    有仲大人在,简直就是活在另外一个世界:外边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儿,竟然还有这么一出‘世外桃源’?

    若是世外桃源真的是这个世界大部分的存在,他们宁愿永远活在这个世界:外边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儿,就让他见鬼去吧,爱怎怎地。

    要说最闲的,还是盐课衙门的提举仲大人,这几乎是每个人都能看到眼里的。

    “仲大人早啊,今天来点什么?”。

    这是仲逸的常态,自从那日卫缨来过盐课衙门,他从知府衙门向姜飞越借过兵后,这位仲大人每天就在盐课里呆着,要么就是到门外的小摊前,顺便买些杂七杂八的小吃。

    “还是老三样:鸭血汤、芝麻烧饼,外加一份开胃小菜”,仲逸还是将银子放到桌上:“不要再推辞了,就当再提前支付一个月的了”。

    那小摊主们毫不犹豫的拒绝:“仲大人,若是再这样下去,我们就是这辈子也还不了你的账了,这次真的就不收了”。

    总在这个时候,往往街上的人总会问他一句:“仲大人,城外的官兵到底什么时候离去?我们什么时候才可以进出自如?外边到底发生什么事儿了?”。

    每逢这个时候,仲逸总会笑着对人群说上一句:“本官就是一个小小的盐课提举,外边那些事儿咱也管不了不是?还是那句话:本官只管好好出盐,你们好好摆摊,多赚点银子给女人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众人连连点头,即便没有得到仲大人的答复,但心里却不由的态踏实了许多:人家仲大人都不慌不忙的,我们着什么急呢?

    听说仲大人之前还曾北上抵御鞑靼,南下剿灭倭寇,个个都是打胜仗,一旦城中发生意外,这位昔日的翰林院侍读学士,岂能袖手旁观?

    听仲大人的,保准没错。这些时日以来,靠近盐课衙门的那条巷子了多出来很多小摊主,买卖好不好不说,每日能见到仲大人就好。

    人多了难免眼杂,眼杂了往往就会有别有用心之人。每次路过每个每个小摊前,仲逸总会留意一番,确实发现了一些陌生的面孔。

    至少,这些人不是摆摊的。

    “刘二啊,都现在这个时候了,你的火还没生好,这饼还怎么烙?怎么做的买卖?”,总有一些好心之人劝说,说的就是这些懒惰的摊主。

    仲逸再次看看某个小摊,摊主的手法极其生疏,身上似乎不能粘上一点杂物,这他么是什么小本买卖?

    “人家压根就不是做买卖的,生火干什么?生了火苗,也不会烙饼,还不如不生,大不了过两天再换个人过来”。

    仲逸心中不由暗暗道:“有这么多人盯着我的盐课衙门,也只是让各位费心了”。

    在众人眼里:人家仲大人才是真本事,不就发生点事儿吗,看看别的衙门着急忙慌的样子,可是再看看人家仲大人,那才叫一个举重若轻。

    这日傍晚,仲逸干脆直接上街,他与仲姝随意逛着,身后还有几个衙役随从,所到之处,皆是一片看热闹的模样。

    一个看似很不起眼的年轻男子从他身边路过,之后便稍稍驻足,街上一派摆着小物件的小木车前,二人都在挑选着给子各自的稀罕的物件,十分认真的样子。

    大约半个时辰后,陈府大院的大门被敲开,里面的家丁见到来人后立刻叫他进去,之后便四下望望,轻轻的关上了大门。

    ‘什么?陶朔终于回来啦?’。

    听到这个消息后,陈覃急忙起身走了出来:“还以为这小子死了呢”。

第762章 我有多不易?() 
夜色下,城内依旧热闹,大家越是出不了城,越就闲着没事,酒足饭饱后,顺便再喝点茶什么的,反正都是打发时间嘛。

    陈府大院却格外的安静,完全没有大户人家人来人往、说说笑笑的场面,好在这些日子以来白天也热闹不到那里,大家都见惯不惯了。

    该走都走了,但凡能有点的用的人也被派了出去,像乔二等人,这都是跟了陈覃多年的‘心腹’,现在去了黑金山,还有一些人也上街打探消息,院里一下子冷清了许多,能热闹起来吗?

    尤其管家前几天也去了京城,他不在的话,家丁们几乎都有些无所适从了:没个人管着,还真的不行。

    家丁们回屋的时间很早,不过陈覃允许他们喝点酒、打会儿牌什么的,只要不大声喧哗即可,可喜的是工钱不变,活儿还不多,这日子简直就是烧了一大捆香求来的。

    “你们都退下,没有本老爷准许,任何人不得进来”,陈覃向门外喊了一声,之后便心事重重的坐了下来。

    陶朔早就候在那里,一脸的土色,衣衫有些破损,如同一个不得意的叫花子。

    “你小子怎么回事?就去了趟黑金山,都七八天了,你是趴着去的吗?”。

    陈覃一脸的不悦,怒气冲冲道:“亏本老爷那么看重你,办事这么不上心”。

    本以为会得到夸奖,没想到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被训,陶朔脸都绿了,心里暗暗骂道:你个老不死的,真当老子腿上插了翅膀了?

    “那还愣着干什么?快说,到底怎么回事?”,见陶朔不说话,陈覃火气更旺了。

    ‘啪嗒’几声,是眼泪掉下来的声音,大的惊人。

    “老爷,这你可真是冤枉我了,你没出城,你是不知道,外边想现在到处都是官兵,上路就挡,遇道就查,就差问到祖宗十八代了”。

    陶朔提起一只脚,大拇指赫赫在哪里诉苦:“看看,鞋都磨破了,好不容易才到了黑井山”。

    陈覃这才再次细细将他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脸上的怒色渐渐褪去。

    在有的人眼里,你的死活就是屁,除非你还另外有点用。

    见这一招果然奏效,便将衣袖扬起,陶朔继续诉苦:“再看看这衣袖,当时到了黑金山后,九爷本是要让我换一件的,但一时没有件儿合适的,我就想着老爷还在这里等着消息,这便匆匆下了山”。

    越说越来劲,陶朔从怀里掏出几块银子:“幸好这些打点那些官兵,城门口的守卫也还给老爷几分面子,总算是能活着见老爷了”。

    将剩余的银子放到桌上,陶朔不由的咽口吐沫:“老爷,我能喝口水吗?”。

    陈覃快速眨眨眼睛,如同听说书人讲故事一样,这才反应过来:“可以,可以”。

    陶朔连连推辞:“这使不得,我怎么可以让老爷端茶倒水呢?决不可,不可”。

    陈覃将茶水端上来,那里肯松手:“有什么使不得?都怪老爷我,不知道你吃了这么多苦,受了这么罪冤枉你了”。

    陶朔有些勉强的品尝了一杯品质相当上乘的好茶,顺便也就说了一:“老爷能有这句话,我我就是死了,也值”。

    “不不不,你怎么能死呢?老爷留着你还有更重要的事儿要做呢”。

    稍顿顿神,见陶朔确实‘喝饱’了,陈覃再次缓缓入座:‘你说说看,黑金山那边怎么样了?我的话都带到了吗?崔九和乔二他们有什么要向本老爷说的?’。

    陶朔点点头,也就不客气的坐了下来,衣服开了洞坐着不舒服,干脆蹲在椅子上,俨然一个天桥下听书的闲人懒汉。

    “还好,还好,要么说老爷教导有方,九爷不愧是老爷的侄子,就是不一样,弟兄们都好,总算是有惊无险啊”。

    说到这里,陶朔干脆将双手横插在袖筒里,毫无章法的说着:“那些山匪都躲起来了,比兔子都快,愣是没找到我琢磨着,那些官兵们好像也不是真的剿匪,这就怪了,那些被剿的都是些小山寨,九爷说了“他们和咱们,连毛的关系都没有”,后来我一想啊,还真是的”。

    听着听着,陈覃的眉头拧成一根断了的麻花,脸上的怒色又浮起,只是抬头看到的一个衣衫褴褛,不由的又变换了一个口气:“哎呀,我说陶朔,你能不能把舌头捋直了,一次把话说清楚?”。

    陶朔挪挪身子,一脸的无辜:“老爷,我说的可都是真的,九爷他们就是这么说的”。

    陈覃依旧强压着不满:“没听我说吗?说重点,重点”。

    要不是城内外查的这么紧,陈覃何至于当这热锅上的蚂蚁?

    “重点,重点,让我再捋捋”。

    陶朔一番搜肠刮肚,终于想到了一副说辞:“九爷说了,铜矿没事儿,他已派人对山寨从新部署,官兵们不会找到那里的来的,矿可以继续挖,但东西却一件儿也不出”。

    陈覃微微点点头,继续问道:“那崔九呢?可否有来信?还有乔二这小子,跟了我这么多年,不知道自己干什么去了吗?”。

    呵呵,让乔二这个心腹去盯着自己的侄子,这年头,还有什么人可信的?

    不过也想想,有的时候,连自己的儿子都靠不住,更不用说什么侄子、心腹了。

    “信?当然是有的啦,不过临下山时,九爷却说万一路上被官兵们查出来怎么办?最后又没带,就让我记下来了背了很多遍了”。

    陶朔又管不住他的嘴巴了:“要不说九爷考虑的周祥,路上我被那些官兵搜了八百遍,要不是那些银子摆平城外的官兵,还有城门口的咱们打点过的守卫,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