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略-第5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每想到这里,陶朔就觉得自己充满力量:若是日后回到东南福建老家,我也可以自豪的说一句:想当年,咱也是干过大事儿的

    这日午后,仲逸正与同提举杨尽洺、副提举姜军等人说着话,却见门口有人晃头晃脑的,一看才知是程默这小子回来了。

    “有什么话就说,别在那里晃悠”,仲逸说了这么一句,其他人便借口有事要忙,程默这才走了进来。

    何为心腹?这种便是,也许没有什么职务,但什么重要事都几乎离不开他,这一点就是那些看似有品阶的人也羡慕不已。

    “仲大哥,我们那个图纸还真是厉害,听林大团他们说,那一块地绝对有戏,而且矿还不小呢”。

    程默首先抓起桌上的水壶喝了一通,之后便痛快的说道:“仲大人若真这样的话,我们可要发财、发大财了”。

    一听有戏,仲逸也不由的来了兴致,毕竟是第一次探矿,那次意外穿越之前,这都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嗯,不过开发还是很有些难度的”,喝了一碗凉水,程默就开始泼凉水了:“听林大团和小灯笼说,发现归发现,但若是要开采的话,需要一大笔银子”。

    仲逸随口问道:“多大一笔?”。

    程默呵呵一笑:“仲大哥,这可是一笔相当大的数目,听林大团说,即便再有钱,靠一个人的力量也是无法承受的”。

    仲逸同样微微一笑:“什么时候说就凭一家人的力量了?这种事儿还得靠大家嘛”。

    仲逸这么一说,程默便不再言语,他似乎想起了什么,差点跑题了:“对了,大团说了:光有银子还不行,还得有开矿的工具和人力,这更不是一般人能解决的”。

    这话说的没毛病,探矿只是第一步,而要将地下的东西变成成品,中间还有十万八千里之遥。

    “程默啊,你想不想回京城翰林院?”。

    正在那里愣神,冷不丁问了这么一句,程默完全不要考虑:想啊,当然想了,翰林院——就是我的家。

    说了这么一句,又觉得那里不合适,他又呵呵一笑:“对了,那都是过去,现如今仲大人都离开京城到这里做了提举大人,那翰林院还去得什么劲儿?

    这么一说,闭着眼睛都能想的出来:又有新的差事了。

    仲逸将书信放到桌上,特意叮嘱道:“到京城后,你先见都察院左佥都御樊文予,之后再去吏部,告诉吏部郎中袁若晗”。

    程默连连点头,他虽不知何事,但从樊文予与仲逸的交情来看必定有大事相商,而袁若晗身为袁若筠的兄长,这层关系更非常人可比。

    “记住了,仲大人,此事尽管交给我去办,保证送到”。

    反正已不是第一次领这样的差事了,他还打趣的问了一句:“那两位仲夫人哪里,就不带点什么吗?”。

    这不说还好,一说仲逸反倒到有些紧张起来,宋洛儿去了扬州府,有祖父、爹娘,还有外叔公在,自然不用担心,就是这个袁若筠啊。

    “告诉三夫人,千万不要让她来云南”。

    仲逸这么一说,还是有些不放心:“算了,你还是去吏部时一并告知袁大人:千万要看住袁若筠,实在不行就去袁府呆一阵子,过些日子我就回京城”。

    说者担忧,听者汗颜,袁若筠的大名程默也是早有耳闻的:昔日有个礼部尚书的老爹,如今她的兄长是吏部郎中,夫君在翰林院做侍读学士时也是赫赫有名,谁惹得起?

    “我一定尽力”。

    程默有些胆怯的说了一句:“若是这位袁大小姐非要我带她来云南,你可要为我的小命作保啊”。

    末了,他还不忘一句:“我走以后,还要派可靠之人保护林大团和小灯笼,要不就让肖大可去吧”。

    仲逸有些感动的点点头,急忙让他回房休息。

    仲姝早就备好银子,后厨特意加了酒菜,程默饱餐一顿后倒头就睡,呼噜声惊人

    主屋中,仲逸与仲姝再次展开图纸、一堆的图纸。

    一大笔银子,从何而来?大量的人力,又从何而来?细细想来,这还真不是他这个小小的从五品提举能解决的。

    看看再说吧,没准会有意外发生呢?

    次日一大早程默与仲逸道别,之后便骑着快马,直奔京城方向而去

第743章 恍惚了一下() 
“大伙儿加把劲儿,仲大人说了:今晚好酒好肉、管够”。

    阳光明媚,灶户们在盐田干的正起劲儿,仲逸更是三天两头的加餐开小灶,简直要把这些人惯坏了。

    有之前从唐小丫那里得来的制盐‘秘籍’,又有这些老灶户们的经验,改进制盐颇有成效,产量也提高不少。

    “仲大人,照这样下去,我们这一年的产盐量,都赶上往常三年的了”。

    说话的是一个老灶户,林大团走后,他便成了这些人的头头,看到眼下的成效,简直乐得不行。

    “何止三年的产量?看看我们现在制盐的成色,再看看过去的:成色不好不说,不知浪费了多少东西”。

    还未等仲逸说话,其他灶户也吩咐凑了过来,说到今年的‘收成’,难以掩饰脸上的喜悦之色。

    仲逸笑道:“那都是大伙儿的功劳,本官已向京城那边定了一批新工具,到时还能改进,而且要继续扩大产盐量”。

    那老灶户连连摇头道:“仲大人可不敢这么说,我们这些人都干了大半辈子了,还没遇到过这样的场面,若没有仲大人,我们怕是一辈子也见不到这一幕”。

    话到深处情难自已,不少盐户竟纷纷落泪:“对我来说,这些盐就是我们的饭碗,就是我们的命”。

    如同耕农见到茁壮的庄稼,猎户遇成群结队的猎物,灶户们眼下的心境与之一模一样。

    ‘仲大人,你可千万不能离开这里,不能回京城啊’,众人最担心的还是这个。

    那老灶户却长长叹口气:“大伙儿听我说,从情感上来说,我们都不希望仲大人离开盐井,但做人不能太自私”。

    太自私?不少人立刻抬起头,哑然的望着他。

    那老头儿继续道:“我们虽不懂朝廷大事儿,但就云南来说,像仲大人这样的朝廷命官是绝不遇到的,唯独仲大人是个例外,我们不能耽误了仲大人的前程,大明更需要他,朝廷更需要他,若是让他一辈子呆在这里,反倒是一大损失啊”。

    断断续续的说完这句,众人再次默默的低下头了。

    真诚之言,真诚之人,随意感慨往往胜过万千华丽之语,仲逸只得轻松向众人道:“老伯言重了,本官的存留在于朝廷,不是你们能决定的,也不是本官能决定的”。

    末了,他保证道:“大伙儿放心,只要朝廷没有新的旨意来,本官便赖在这里不走了”

    午后的林间更加凉爽,烈日之下难得这一片好天地,鸟语花香的时节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也不是随时可以领略到。

    翻山越岭、穿林海、下江河,对林大团而言,这些日子他似乎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也全然是另外一种心境,就连之前的闷闷不乐,也变的淡然许多。

    起初他对仲大人之命还心存疑惑,但如今看来这个决定是完全正确的,像高瞻远瞩、先见之明之类的,远远不能形容。

    ‘啊欠’,接连打了几个喷嚏,林大团感觉浑身一个哆嗦,竟微微有些发冷。

    ‘林大哥,这无故打喷嚏,是有人骂你呢?还是有人想你了?’。

    在一旁干活儿的小灯笼见林大团在那里发呆,不由的上前给他来了个惊吓,一手重重拍在他的肩膀上。

    ‘别闹,没个正行,我平日里没做亏心事儿,谁会骂我呢?’。

    林大团坐在草地上,不由的想到了那些灶户们,还有仲大人。

    小灯笼自讨没趣,只得懒懒的说了一句:“肖大哥去井边打水去了,我去看看啊”。

    走了几步,他又开始嘟囔起来:“这个林大团,简直就是个林大怪,一点幽默感都没有,只知道干活儿,一点乐趣都没有”。

    林大团懒得理这个小兄弟,其实这个小灯笼也就是嘴上的功夫,人还是挺不错的,否则仲大人也不会让他来。

    午后有些乏,林大团干脆斜躺在一棵大树干边,半睡半醒的样子,就当是歇息了。

    他能想象的来,如今的盐田一定是人一派热闹,只要有仲大人在,这样的场景就是常态,令人羡慕。

    产盐量上来,制盐手法提高,今年对灶户们而言简直就是大丰收的一年,所有人再也不用愁缺衣少食了。

    “得要向仲大人提个醒:今年的盐价应该提一提了,盐引也可以多发些,这样盐课衙门的进账就对多很多”。

    林大团这样琢磨着,似乎又觉得哪里不对:‘这事儿仲大人一个人能决定吗?不过盐课衙门确实应该有些进账了,仲大人的贴的银子太多了’。

    “若是铜矿能开出来,又能增加多少收成?不过,这还得是要仲大人管着才行,否则还不如不开”。

    ‘可是,这些开矿的银子从何而来?那些苦力们又从何而来?’。

    林大团就这么胡思乱想着,隐约间似乎听到了一阵异动,他只是微微动动身子,心里估摸着:大概是肖大可和小灯笼回来了吧?

    这个肖大可还真是不错,虽说是盐课衙门的库大使,但对兄弟们从无二话,大伙儿都服他,程默走了之后,便由他来,算是一拍即合。

    至于小灯笼嘛,年纪还小,就让他再玩几年吧,也算这个小子命好,跟着仲大人这样的好官,下半辈子都不用再愁了。

    林大团感觉额头有些发烫,不知是累了还是病了,只觉得有些口渴,肖大可不是刚打好井水吗?

    “快起来,别他么装睡了,小心老子一刀剁了你”。

    这一声喊,彻底让林大团醒了。

    没错,眼前十几个壮汉,脸上的横肉似乎在昭示他们的——来者不善,再看看脖子上,一把明晃晃的大刀架了上来。

    ‘肖大’,林大团本能的喊了这么一句,嘴巴立刻被什么东西给堵上,直接就晕了过去。

    “大哥,山下好像还有两个,像是打水去了,要不要一块带上山?”,一个壮汉说了这么一句,立刻用刀指着山下。

    ‘小灯笼,不好,好像有山匪,我们分头跑’。

    才打好水上山几步,见林中一阵异动,肖大可立刻警觉起来:‘记住,无论我们谁逃出去,一定要尽快找到仲大人,告诉我们的方位,告诉这里发生的一切’。

    ‘肖大哥,我我怕呀’,小灯笼腿上湿漉漉的,才的一壶水,全撒了

第744章 难过的一天() 
见过世面、尤其大世面,有的时候真的很管用,否则一旦遇到更大的场面,那便是要措手不及了。

    肖大可的身手勉强还能说的过去,毕竟在衙门里呆了这么久,对山匪之流本能不惧,兵遇到匪嘛。

    只是好汉不好吃眼前亏,撒腿开溜、躲过眼前才是正道。

    “盐课衙门怎么啦?那不照样是朝廷的衙门吗?官与匪在一块儿,应该是你们怕老子才是啊?”。

    这么骂着几句,肖大可反应够快,腿脚也很麻利,利用山匪下山之际,他蹚过河,之后便可直奔回城的方向。山匪们只得望河兴叹,追是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