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略-第4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若是他同样以四品衔领巡盐御史倒也能说的过去,但显然这不是他的初衷。

    这位樊大人,是想外出京,再到地方衙门了。

    这无可厚非,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本就在情理之中,作为三人的私交,理应支持。

    可是,如何支持呢?就凭李序南从四品、仲逸的从五品吗?

    “樊兄,这恐怕不是一般臣子能说的上话,我一个外任,即便之前在户部主事任上那些交情,也没有超过四品的”。

    李序南是个实在人,向来以书生气重,他不喜攀附,更不愿多走门路,当时去榆林府完全是一个巧合,但没想到却成全了他一桩心愿:远离京城,反倒清静了许多。

    这个忙,李序南还真是帮不上。

    仲逸笑道:“樊大哥,莫说别的,在别人看来,我最大的靠山就是原礼部尚书袁大人,可你们二人心中再清楚不过:兄弟我何时在公事上有违背规制的?”。

    显然,在李序南和仲逸看来:这个帮确实帮不上,也不能帮。

    否则,未必是为他们的樊兄好。

    相反,有可能就此害了他:看看如今那些锒铛入狱的,就知道盐务这一块的事儿,有多复杂了。

    身为故交,樊文予对仲逸和李序南的脾气秉性,也是再熟悉不过的,只是他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别的不说,朝中谁不知仲老弟最大的靠山:压根就不是你的老岳丈,无论先帝,还是当今圣上,那才是你最大的靠山’。

    樊文予笑道:“此处就咱三人,你们说说:若是说通了当今圣上,此事能成否?”。

    咳咳,李序南一阵咳嗽,仲逸也不由放下筷子,二人眼睛瞪得老大:樊大哥,你这不会是说真的吧?

    樊文予点点头:是的,为兄就是这样打算的。仲老弟身在翰林院,之前又在裕王府侍读,与当今圣上有这层交情,定能说的上话。

    他特意说道:“况且,你刚从漠北、辽东回来,圣上定会召见于你,到时说起眼下盐务之事,替为兄说几句好话便是”。

    见李序南在一旁呆笑,樊文予转头道:“还有李老弟,刚从西北榆林府回来,你在当地做的那个探索成效不错,到时万岁自然是要召见你的,没准万岁一高兴,你就趁机能替为兄说句话了”。

    连这都想好了,李序南与仲逸相视一眼,而后异口同声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樊大哥,这可是出乎我们的意料啊”。

    说归说,他们二人还是坚决不同意:面圣的机会确实有,尤其仲逸,单独与朱载垕见面或许就在几日后,也会说道盐务之事,但樊文予所请,断断不能答应。

    他们三人都是来自蠡县,这一点,朝中不少人早已知晓,若是此时仲逸举荐樊文予,李序南再一起凑热闹,这动机也太明显了点吧?

    到时,定会招来众臣猜忌,更因此而让皇帝朱载垕有所不满。

    “别的不说,先把这坛酒干了”。

    这是一个痛快的决定,对他们三人而言,无论今晚说过什么,第二天便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第628章 在家千日好(下)() 
次日、林府。

    师兄林宗武从漠北归来后,再次得以朝廷嘉奖,虽然目前品阶未变,但更进一步势在必得。

    “他现在做这个京卫指挥使司的四品指挥佥事时间不长,听说等过些日子要做指挥同知,那可是从三品呢”。

    见到仲逸后,林姚姚便向仲逸说起了林宗武的‘前程’,也算是向他报个喜。

    林姚姚的叔父林啸义,当年做山东济南卫司指挥使时,也就是三品衔,她对这个职务印象格外深。

    仲逸连连点头:看样子,皇帝朱载垕是有意将师兄作为——京卫指挥使司指挥使来安排的。

    虽为三品,这个指挥使的分量可远比其他的三品重要多了。

    这或许也是师兄最大的心愿所在。

    不过,如今他还只是个四品的指挥佥事,到指挥同知再到指挥使,中间还是有些距离,其中难免耗费心智,但愿他能沉得住。

    幸好有阿嫂林姚姚:善解人意、举止得体,有林啸义的耐心教导,她更能做到处事不惊,难得一个会读书写字的大方女子。

    “阿嫂,这是一些布匹,还有稀罕物件,给你和小侄子的”。

    仲逸正说着,不由的四下张望,找寻着师兄的‘大公子’、一岁多的小侄子。

    林姚姚笑道:“姝儿经常过来帮忙照看小看,现在两个人熟的不得了,正在后院晒太阳呢”。

    末了,她打趣道:“是想看小侄子呢?还是想早点见到姝儿?”。

    仲逸尬笑:“离京快半年了,小家伙长高了吧?”。

    今日天气不错、天朗气清,后院十分安静,一张小摇椅,仲姝正给小宝哼着小曲,小家伙听的很入迷,就快要睡着了。

    “师姐”。

    仲逸感觉一阵心跳,多年的习惯,关键时刻还是改不过来。

    “你洗手了吗?就摸?”。

    见仲逸的手就要放到小宝额头,仲姝突然来了这么一句,吓得仲逸急忙收起才落下的手,下意识再落到自己头上。

    林姚姚上前一步:“早就洗过啦,逸儿可是翰林院的侍读学士,十足的文官,不像你师兄,整天舞枪弄棒的”。

    林姚姚娘家人远在山东济南府,林宗武大多时间都在衙门,帮忙照顾小宝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仲姝身上。

    为此,她乐此不彼,好在师兄家各种书册多。

    “今日天气不错,我好好做几道好菜,你师兄早就向衙门说好了,很快就能回来啦”。

    林姚姚向仲姝递个眼色,之后便缓缓向厨房走去。

    后院风景不错,小宝正在闭目养神,似乎对眼前这位大明翰林院侍读学士的叔父并不在意。

    “这小子有出息,只是不要像师兄的脾气就好”。

    见了自己的夫人,仲逸反倒觉得有些不自在。

    搬把椅子,默默的坐到了仲姝身边。

    “翰林院,去过了?”。

    “嗯,去过了”。

    ‘面圣呢?漠北、辽东之行,皇帝还满意吗?’。

    “还算满意”。

    “筠儿妹妹、洛儿妹妹都见过了?”。

    “见过了,筠儿回了袁府,洛儿要到穆一虹那里帮忙”。

    ‘嗯’。

    仲逸上前轻轻拉住仲姝的手,微微说了一句:“师姐在,我省心多了”。

    仲姝笑道:‘对你来说,这很难吗?’。

    从辽东归来,仲逸似乎感觉要与京城有些脱节了,先是穆一虹的一番对话,差点让他无话可说,后来樊文予说的那件事也苦于无处下手,这一点都不像他之前的风格。

    “有师姐在,什么都不难”,仲逸终于能懒懒躺了下来,两眼望着大大的太阳,似乎一点都不刺眼。

    “漠北、辽东之事,并非一日可成,而你当初意外到那个世界,似乎离我们还很远”。

    仲逸轻轻抚额道:“今日来师兄这里,阿嫂和小宝才最关键,别的就不说了吧?”。

    仲逸反问一句:“我倒是可以做到,可等师兄回来,怕是又免不了说起,眼下朝廷因为盐务的事儿闹得沸沸扬扬,在京卫指挥使司,师兄岂能不知?”。

    仲姝点了一句:“此刻,师兄不还没回府吗?起码要到傍晚了吧?”。

    仲逸坐起身来,重重点点头:“对,现在就只有我们二人,还有小宝”。

    呵呵,仲姝摇头道:“你放心,不到一个时辰,小宝保证给你一个惊喜”。

    看看一旁叠放整齐的尿布,二人不约而同笑了。

    有师姐在,整个天空都是亮的

    果真是师兄弟,林宗武回府后第一句问的就是:“听说你面圣过,朝廷整顿盐务之事,万岁怎么说?”。

    一张圆桌前,林姚姚备了满满一桌酒菜,都说武将离不开酒肉,但除了酱肉和烧鹅外,大多还是素菜,顶多半荤半素。

    这是他们一起吃饭的‘惯例’:主要考虑道仲姝和林姚姚。

    小宝还是比较配合,饭后自己主动提前进入梦乡,管他四品指挥佥事的爹,还是从五品侍读学士的叔父,目前对他都没有什么吸引力。

    “方才我们都说过了:吃饭时不谈朝事,饭后你们随意”。

    林姚姚向林宗武说道:“逸儿与姝儿近半年未见,你们师兄弟二人也不能只想着喝酒,尤其逸儿”。

    林宗武接过碗筷,大笑道:“既然这样,我用完饭就回衙门啦”。

    说笑间,四人各自落座,这里没有女子不上桌的习惯,非但如此,仲姝还可以些许来点美酒

    总共三日在家的时间,明日便要去袁府、见过袁若筠的兄长袁若晗,那将是另外一个场面。

    袁若晗也是翰林出身,从翰林院庶吉士到吏部主事,再到后来的吏部郎中。

    入仕以来,有袁炜的教诲,袁若晗自然不会差到那里。他比袁若筠年长,按照惯例,应该会有所升迁。

    此次盐务之事,牵扯到多人,除被查处之人外,更多人将目光盯在这些人空出来的位置:都转运盐使司的都转运使、盐课提举司的提举、甚至于巡盐御史

    身在吏部,这或许也是袁若晗他们当前最当紧之事

第629章 别样的结果() 
“仲大人,眼下盐务之事闹得万岁好久都没睡个消停觉、吃个安稳饭了”。

    接到再次面圣的旨意,仲逸先见到的还是冯保,皇帝未到,他们二人先客套一番,这也是常有的事儿。

    冯保再次向仲逸提醒道:‘待会儿啊,说话的时候,千万要多留意啊’。

    这语气、这神态,就连说话的内容,都与之前朱厚熜做皇帝时,他身边的大伴黄锦一样,都是善意的提醒。

    尽管在仲逸看来,这个冯保似乎比黄锦复杂了些、难以琢磨了些,但毕竟二人在裕王府曾共同为朱载垕做事,虽无深交,但比一般人还是能熟很多。

    冯保此人极其善于揣测,他久在皇帝身边,自然知道仲逸在皇帝心中的位置。

    在某种意义上说,他对仲逸的态度,也在一定程度反应出皇帝对仲逸的态度。

    至少,在短期看来,冯保是这样认为的。

    故此,之前的那层关系,双方自是要相互维护的。

    “冯公公,以仲某看:此事也该有个了结,省的万岁天天为此发愁,这都是做臣子的份内之事啊”。

    仲逸试探了一句:“内阁那些阁老们,就没有一点手段?”。

    冯保四下环顾,而后凑上前道:“能有什么手段?眼下所有眼睛都盯着空出来的位置,能有几人真正为朝廷日后做计划?要我看,换人不换法儿,等于换汤不换药”。

    冯保这也真是豁出去了:若是没有极深的交情,外加冒个小风险,谁会这样做呢?

    他此举意在告诉仲逸:大家都不是外人,不过解决事情,总得要有自己的主见,若是人云亦云,那终究是没有出路的。

    对于仲逸这个不按套路出牌的人来说,倒是不谋而合。

    “换人不换法、等于换汤不换药”,这个说法好,好久没有听到这样精辟的话了。

    尽管仲逸知道,冯保所说的这个‘法儿’,就是管盐的方法和措施应该改改了,但这句话确实不是一般朝廷命官能说出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