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略-第4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那个时候,若是再想从新做一份,已经有人撑腰的何大赖子,还会那样说吗?

    退一步讲,即便何大赖子因忌惮闹鬼,也有再次全部招供的打算,别人或许不会让他有这个机会:杀人灭口,此事到此为止。

    本是打算在县衙大院解决此事的,但黄通判执意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指手画脚,吕知县也只得微微向后靠了几步。

    ‘你是?黄通判是吧?’。

    这时,一名穿着布衣的锦衣卫总旗上前说道:“黄大人,好威风啊”。

第619章 不是买卖那么简单() 
“哈哈哈,如今真是怪事连连,什么人都敢与本官这样说话了?”。

    迁安县衙门口,继续聚集着一帮看热闹的,黄通判当着众人的面,开始反问起来。

    衙役们并未驱散围观之人,吕知县与黄通判各有各的打算:前者为了让百姓们看清何家的本来嘴脸,进而让何大赖子绳之于法。

    而作为后者,黄通判希望借助围观之人、意在说明:吕知县断案太过草率,不能就此定案。

    如此一来,看热闹的人有福了:不但不会被驱散,还可以靠近一点、顺便再嘀咕几句。

    对黄通判‘出言不逊’的是锦衣卫王总旗,而他却冲吕知县发火:看看你这个知县当的,什么人都可以顶撞本官了?

    哎,锦衣卫穿上布衣,没有高头大马,又是区区几人,气势与威风明显减少许多。

    看人下菜与自我得意,往往导致双眼蒙蔽,进而大意失荆州。

    “黄通判太抬举下官了,这位大人,岂能是下官所能指示了的?”。

    吕知县转身向锦衣卫王总旗说道:“大人,他这算不算出言不逊?”。

    “拿下”。

    黄通判还未反应过来,已被两名锦衣卫校尉押住,一旁的随从刚欲上前,看到二人腰间的令牌,立刻像霜打的茄子、蔫了。

    “一个小小的六品通判,好大的口气啊”。

    王总旗缓缓上前,一只手轻轻放在黄通判的乌纱帽上,不屑的神情、似乎无暇顾及那个颤抖的身子。

    “误会,大人饶命啊”,黄通判话音未落,却见那顶乌纱已经飞出数米之外。

    “哇哦”。

    “天哪,这位男子是谁?”。

    人群中炸开了锅,对他们而言:知县大人就是最大的官了,通判对知县指手画脚,这名不一起眼的男子竟对通判如此‘胆大’。

    在众人眼里,此刻的黄通判还不如县衙的小喽喽,吕知县要摘掉这些人的帽子,也起码要打声招呼的、而且动作绝对没有这么洒脱。

    什么叫高手?什么叫深藏不露?眼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黄通判,你上蹿下跳,勾结知府、包庇何家,我们盯你好久了”。

    王总旗似笑非笑的样子:“此外,你随意干涉县衙事务,越权插手刑狱,这些年,也差不多了吧?”。

    “噗通”一声,黄通判声泪俱下的跪了下来。

    人群中一阵骚动,围观看热闹的人渐渐散去一些,总有一些明事理的人似乎看出:这些牛气哄哄的人,就是传说中的锦衣卫吧?

    吕知县并未阻拦,也没驱散,不大会儿的功夫,围观的人全部散去。

    “何家完了,吕知县胜了”。

    城中一家药铺中,门窗紧闭,柜台前围了不少人,有各药铺的东家、掌柜、伙计等。

    桌上摆着一些银子,各人往回拿了属于各自那一份。

    ‘可惜了,我们都是押何家赢的,没有一个人给吕知县下注,这银子谁也拿不走’。

    负责押住的那名掌柜叹道:“从此以后,我们迁安县的天,怕是要变了”。

    县衙中,仲逸正与吕知县说着什么,不远处,锦衣卫王总旗正朝这边走来。

    “仲大人,这黄通判虽然可恨,但毕竟是朝廷命官,此案还是要交给其他衙门去办,不必再动用我们锦衣卫了”。

    王总旗说道:“我们何时返京?请仲大人明示”。

    上次在迁安县城门口演了一出送别之戏,让别人都以为这位朝廷翰林院的侍读学士已经离开了县衙,而剩下的何家也就肆无忌惮了。

    仲逸并未离去,锦衣卫的人也没有离去,就连他的随从程默、托雅、喜子等,都从未离开过。

    尤其托雅与喜子,对此次尽快破案起了莫大的关系。

    凶手被抓,何家后面的势力也渐渐浮了出来,有锦衣卫的协助,事情好办了许多。

    知府衙门自不用说,就是京城的那位吏部郎中,恐怕如今也是如坐针毡。

    亲戚这层关系,若是从来都不走动还好,一旦加深着这种关系,那怕是不冷不热那种,时间久了就不好撇清了。

    此刻的那位吏部郎中,恐怕早就巴不得断绝与何家的这层关系,可如今都这样了,之前那些交情,不是一句话就能斩断的。

    袁若筠的兄长袁若晗,也就是仲逸的大舅哥也是吏部的郎中,而且是年纪最轻的郎中。

    有袁炜这位之前礼部尚书的余威,想必袁若晗在吏部的地位与影响力,远比何家那位亲戚郎中强。

    既然锦衣卫插手这件事,若是需要协调,到了京城后,身为锦衣卫北征抚司的镇抚使石成,也不会袖手旁观。

    而师兄也如今是京卫指挥使司的指挥佥事,能说话的人很多

    仲逸宁愿不愿去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但这毕竟不是单纯的破案,也不是两个高手在高山悬崖边的对峙,而是多种力量的平衡。

    剩下的,就交给别人去办吧

    “吕知县,此案你务必要尽快审结,凡是涉案之人,只要在县衙的审理范围之内的,一个都不能放过”。

    仲逸叮嘱道:“若是其他衙门再有干涉,你可差人来翰林院,本官会尽量协调”。

    一种莫名的成就感,仲逸第一次觉得自己‘老’了很多。

    吕知县连连点头,他要的就是这句话,否则仅凭他的能量,自然还是无法将此案进行到底的。

    “仲大人,你不觉得此事有些蹊跷吗?”。

    众人退去后,吕知县上前压低声音道:“他们如此煞费苦心,难道就是为了贩马吗?这可绝不是一般买卖人敢着手的”。

    仲逸并未言语,转而望着眼前的这位七品知县,希望这次不要在让自己失望了。

    ‘仲大人,下官总算是看出来了,仲大人一心为了朝廷,绝无半点私心,此次也帮了下官的大忙,不妨直说了’。

    吕知县咬咬牙道:“他们这是向北边运送马匹,而且都是良马,如此一来,我们大明的好马就越来越少了”。

    所谓何家的‘买卖’自然不止一个县、一个府,而他们做买卖或许只是一个幌子而已,身后另有其人。

    而吕知县所说的北边,是鞑靼还是女真呢?

    仲逸笑道:“这事儿太大了,你尽管办好眼下这几桩案子即可,本官回京后自会奏明朝廷,你等不可轻举妄动,朝廷自有统一部署”。

    吕知县连连点头:“下官谨记”。

第620章 再回京(上)() 
阳光明媚、天朗气清,又是一年秋来到。

    马蹄声中,仲逸一行终于回到京城。

    程默长长舒口气、如释重负的样子:终于回来了,这一路上,从漠北对鞑靼,再到辽东开书院都过去好几个月了。

    他的任务:保护仲逸的安全,如今总算可说声‘放心’了。

    而托雅和喜子脸上的好奇,才刚刚开始:来趟京城不容易、绝对的不容易啊。

    进城门后,锦衣卫的人也要说声道别了:一路共患难,但从此刻起,他们再也不受仲逸这位翰林院侍读学士的‘差遣’了。

    “仲大人,石大人就在东街一家客栈,我们朝这边走”。

    锦衣卫王总旗向仲逸说道:“城门口人多,石大人布衣出行,还是常去的那家酒馆,算是为仲大人接风了”。

    仲逸微微点点头,他暗暗为锦衣卫传递情报的能力而感叹:从未看到有人来报,也没有人来传话,他们就知道的这么清楚?

    这个渠道与方式,恐怕是不会分享了。

    管他呢,有些事儿,还是少知道的为好

    一处不太显眼的酒馆,之前来过这里,石成比较喜欢这里的酒菜。

    随从们全部留在楼下,仲逸缓缓上了楼梯。

    “仲老弟,京城最近事多,为兄就在这里略备薄酒,算是为兄弟接风了”。

    石成一身寻常衣衫,不远处有他的随从,只是包间内门关起来后,大家说话也方便了许多。

    连干三杯,比较小的那种杯子,仲逸不由的问道:“京城最近发生什么事儿了?之前也没听到什么风声,方才进城的时候,也没有发现异常啊”。

    呵呵,石成摆摆手:“这个暂先不说,等过几天你就知道了。今日为兄抢这个时间来见你,只为告诉一句:你连日以来赶路辛劳,若是圣上准许你在家休息一段时日,就好好在家呆在,陪陪女人孩子”。

    此处还真不是说话的地方,这里不是辽东,也不是漠北,以石成的身份,一举一动难免有人关注,仲逸才回京城,呆久了也不好

    下了酒楼,仲逸有些不解的样子,却见一旁的程默正兴高采烈的向托雅和喜子介绍京城的特色。

    三人有说有笑,看上去没有一点赶路辛苦的样子。

    “你先到家安顿一番,顺便打听打听:看看最近城中发生什么大事了?”。

    仲逸向程默叮嘱道:“你不是号称包打听吧,把能用的关系都用上,给你一百两银子的辛苦费,顺便带托雅和喜子去你家玩几天”。

    说起打听消息,程默拍拍胸脯保证道:“没问题,包在我身上”。

    只是说到了‘收留’托雅与程默,他却有些为难道:“我家小门小户的,院中又乱,喜子倒是好说,可托雅一个女子,多有不便”。

    这么一说,托雅连连摇头:“不去、不去,来到了京城,自然还是要去仲先生家里了”。

    喜子是托雅的随从,自然也要去仲府了。

    自从来到翰林院,仲逸也从未去过程默的家中,只听他说家中有一个老母,还有妻儿,只是家境一般。

    仲逸曾拿出一千两银子让他修葺房屋,但被程默婉言谢绝了。

    这小子,还是挺有骨气的。

    几人就此分别,程默特意说了一句:晚饭后他就来仲府,一是向仲逸说他打听到的消息,一是要请喜子去酒馆。

    在辽东时,二人就曾约定:一定要到京城数一数二的酒楼痛饮一番,今晚就当是‘热身’了。

    身后没有锦衣卫的人跟着,总算可以‘行动自由’了。

    “仲大人,像你们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样的官,宅子有多大?能住的下吗?”。

    托雅不由的问道:“听程默大哥说,你有三个夫人,个个美若天仙,怎么说来这?”。

    喜子在一旁补充道:“大夫人是与仲大人早有婚约的,二人青梅竹马;三夫人出自书香门第,一曲琴音定终身;三夫人曾是礼部尚书的掌上明珠”。

    “这个程默,怎么连这些都给你们说了?嘴上没个把门的”。

    仲逸无奈道:“不过,事先声明:千万不好惹怒三夫人,否则,后果自负”。

    这么一说,喜子立刻伸手向托雅要银子:“愿赌服输啊,我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