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略-第4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仲逸继续道:“同样的,还有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有的人几乎一生都在战事中度过,那么,是不是说他们就不要讲‘礼仪’了呢?只需刀剑相向的战事法则呢?”。

    “嗯”,那人再次沉默。

    这时,托雅却自告奋勇的站起身来:“我认为不是的,即便是连年战事不休,还是要有个规矩和礼仪的。否则,假如军士们可以随意杀害百姓呢?只知道生死而没有廉耻,那仗打赢了,又能如何?”。

    “嗯似乎有道理”,有人开始由摇头变为点头。

    托雅对自己的这番话很满意,进而又加了一句:“再说了,虽说那个年代战事频频,但不是还出了不少大名鼎鼎的文人、佳作吗?”。

    真是个好学生。

    “只知杀戮而不知礼仪,那是无道;生死抉择之时,只考虑自身而忽略别人,那是极端的自私与短视。那样的话,即便胜了,也只是一时的”。

    仲逸笑道:“礼仪无处不在、规矩还是要讲的:将士间有统领与被统领的关系,军士间还要相互扶持、精诚团结,更要保护他们的子民,粮草才会源源不断的供给”。

    “这下,终于好像明白了”,这名年纪最大的学生,终于被先生给说通了。

    “记住,有外敌来犯如豺狼,必须要灭,无须多讲。但无人生而为战,礼仪终究是礼仪,否则,与财狼无异”。

    ‘好,仲先生讲的太好啦’,人群中,一阵欢呼。

    那名年纪四旬的学生缓缓站起身来,欲言又止,其他人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仲先生,我明天还来书院,以后有时间,天天来’。

    哈哈哈

    这一课上的,仲逸都有些汗颜了。

    剩下的时间,该是程默和托雅为学生们‘温故而知新’了。

    说白了,就是他们带着众人再诵读仲逸之前教过的诗文,毕竟他们二人识字多一些。

    “程默大哥不知去哪儿了,就先由我来吧”。

    托雅早已备好,还不忘劝说仲逸先到房中休息一会。

    他才刚刚离去,又听到院中那朗朗之声

    客堂中,程默见到仲逸,立刻迎了上来。

    “说说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还不能在外边说?”。

    刚刚与这一拨‘学生’互动时,仲逸就见程默一直在旁边挥手示意,走进嘀咕了两句,看样子是真有事。

    “仲大哥,还记得不,就是那日在城根面馆闹事的几个人?”。

    关上门,程默压低声音道:“不知何故,他们都被人给杀了”。

第591章 知州衙门() 
“说说看,这些地痞纵然有万般不是,也罪不至死,怎么全被杀死了呢?”。

    仲逸听完程默的话,连连反问起来:“还这么巧?恰恰就是那天在城根面馆闹事的几人?”。

    程默一脸的不解,他哪里懂这么深奥的道理?

    这几个地痞之死的消息,他只是比仲逸早知道一点而已。

    “仲大哥,你说会不会是这些人作恶多端,平日里得罪人多,保不定是被什么人动的手?”,他只得试探性的说了这么一句。

    仲逸则并不赞同:“若是那样的话,城中众人应该知道个大概:他们得罪了谁,对谁做了什么?就像那日在城根面馆时,大家都看在眼里,那点事也绝对不至于事后要动手杀人吧?”。

    这话说的没错,仲逸这不是在为自己开脱,恰恰是担心托雅的老爹老陈头:这些人前段时间才在城根面馆闹过事,最后也算是被教训了一番,如今出了事,难免会有人联想到老陈头。

    这样的想法冒出心头,但仲逸还是再次自我否定了:那日那点争执,顶多也就是‘文人’间的比试而已,最后还给了他们二十两银子,大家都有台阶下,也算是个皆大欢喜的结果。

    那些人自知理亏,更不会再来找事,而一向老实本分的老陈头,岂会自找麻烦?

    托雅很喜欢在书院的生活,大家都看在眼里,老陈头高兴还来不及呢,何必还要纠结于多日前的那点小事呢?

    瓜田李下,但凡有点起因,再结合一个无法辩解的后果,就会引发出无数个推测和说法来。

    虽出自翰林院,但仲逸接触刑狱远在他入京城之前,早在初下凌云山到蠡县做樊文予的幕友时,就曾遇到蠡县邹家命案、牛头山命案。

    到京城后,尤其做了翰林院编修时,领到的第一个差事,就是去查处保定府博野县繆大柱夫妇被杀一案。

    刑狱,从来都没有离开过他视线。

    樊文予从蠡县知县任上入京城后,一直在刑部,从照磨所照磨到刑部主事,再到刑部郎中,以至于如今的都察院佥都御史,也同样属于三法司的范畴。

    那怕是耳濡目染所练就的直觉,仲逸同样能够察觉到:这绝不是一桩普通的命案。

    “快,准备一下,我们马上去城根面馆”。

    仲逸向程默叮嘱道:“待会出门,什么也不要说,尤其不要惊动那些学生”。

    “嗯”,程默重重点点点头。

    不要准备,随时就可以启程。

    “仲先生,仲先生”,院里已经有人开始喊叫了。

    程默对这个声音不算陌生,他见到喜子时,首先问了一句:“你怎么来了?”。

    “程默大哥,不好啦,不知何故,面馆来了一帮衙门的差役,将我师傅带走了”。

    喜子几乎要哭道:“托雅姐现在正朝面馆奔去,让我来请仲先生,看看能想什么办法?面馆现在乱成一团了”。

    “衙门的人有什么好怕的?不必担心,我家公子看看再说”。

    毕竟是从京城来的,又奉了皇帝朱载垕的旨意,程默潜意识里不怕衙门,就怕此事一时半会说不清楚。

    见喜子魂不守舍的样子,仲逸也没有多问其他,原本想前往城根面馆看个究竟,但转身一想:如今那些地痞已死,老陈头也被带到衙门,面馆既非案发现场,也没有他要找的人。

    ‘看好托雅,告诉她:我会尽快想办法’。

    仲逸向程默吩咐了一句:“先把喜子送回店里,之后你再回书院,到时咱们一起去衙门”。

    “那敢情好,全仰仗仲先生了,办这么大的书院,能有衙门的准许,仲先生一定会有办法救我师傅的”。

    喜子连连点头告退,临出门时被绊了一下,一个踉跄

    很明显,若非仲逸奉旨前来的这个特殊身份,衙门的人应该早就找到书院了。

    毕竟,那日的事儿好多人在场,即便作为证人,仲逸也是要去一趟衙门的。

    与其让别人勉为其难,还不如自己主动前去。

    当程默从城根面馆再次回到书院后,二人便直奔衙门而去。

    毫无意外,锦衣卫的五名校尉再次跟在他们身后,是以书院‘伙计’的身份,随主人一起去的。

    或许认为去衙门事关重大,锦衣卫的王姓总旗亲自带队

    大明朝、朝廷在辽东废州县,立军卫制,修边墙,实行军垦,使辽东地区城镇林立,农业发达,工商业进一步发展。

    据此,辽阳也就成了辽东地区的军事重镇,又是辽东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以辽阳中心设有六个卫一个州。老陈头并非军户,那些地痞也并非军士,这个案子也就到了当地知州衙门。

    知州姓张,是个年纪近五旬的老头,此人中等个子、皮肤黝黑,但看上去精神头十足,颇为老练。

    知州为从五品衔,仲逸这个翰林院的侍读学士也是从五品,只因他是从京城而来,又奉了皇帝朱载垕的旨意,知州大人还是以迎接上官的礼仪对待。

    仲逸算是‘微服私访’,故此张知州并未惊动其他同僚,那桩所谓的‘命案’还不到坐堂审理的时候,二人就算是打个照面而已。

    这番客套与礼仪,也就在私下里进行了。

    衙门中,偌大的客堂,几杯热茶,仲逸再次有了品茶的机会。

    至于那几名穿着布衣的锦衣卫,张知州自然是明白人,连同程默,只要是仲逸身边的随从,他都没有阻拦,而且被请到隔壁屋中,同样有茶水、点心招待。

    衙门中其他官吏不明所以,张知州也没有解释,都是他亲自安排的。

    这个道理很简单:仲逸是皇帝所派,而他身边的人,自然保不住同样为皇帝所派,那个也惹不起啊

    这样的场合,寒暄,总是在所难免。

    但同样是这样的场合,寒暄,往往不只是寒暄。

    “仲大人一路辛苦,漠北的战事刚刚告捷,听说朝廷对将士们的英勇十分满意,尤其林将军、仲大人,被当地传为佳话啊”。

    仲逸微微点头:“张大人言重了,这都是万岁天威所在,将士们舍生忘死的结果”。

    不用说,谁也知道是这样的回答。

    张知州继续道:“听闻仲大人是原礼部尚书袁大人的贤婿,说来惭愧,算起来,张某人还是袁大人的‘学生’呢,袁大人可真是个好人啊”。

    咳咳,说到岳丈,仲逸急忙起身道:“原来如此”。

第592章 一言不合就动手() 
午后、城根面馆。

    衙门的人来店里、且将她的爹爹带走,托雅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儿。

    起初,她是心慌的、六神无主那种。

    不知为何,当喜子和程默来到店中说了一句‘不要担心,一切有仲先生想法周旋’后,她的心中平静了许多。

    或许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由信任产生的勇气吧。

    尽管托雅与喜子并不知道仲逸的真实身份,只是根据他能在这里开起书院、且能得到衙门的准许。据此便判定他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在托雅看来,这倒是其次,从当初仲逸出口成章时,她始终以近乎直觉的感性来看待他。

    书院办起后,更是让她确信一点:这个人,是可信的。

    “诸位客官,方才那只是个误会,毕竟我们城中死了人,衙门总归是要调查一番的,面馆的买卖照旧”。

    一番调整之后,托雅终于坚强起来:面馆照样开,她要担起重任来。

    “托雅姐,既然这样,你就暂时留在面馆,书院那边就不要去了”。

    喜子看到客人们陆续又来到店里用饭,慌乱的心终于得到安抚。

    做买卖的人,都知道一个道理:要开好店不易,但要毁掉一个店却很容易,那怕是百年老店。

    不管怎么说,城根面馆还得继续开下去,毕竟一大帮子的人都指着这个吃饭、生存呢。

    “不,面馆有你们在我就放心了,反正我也不会做什么。但书院我必须要去”。

    托雅若有所思的摇摇头:“今日的课已授完,继续温习即可,明日仲先生还有新的任务,不能耽误”。

    喜子嘟囔着:“仲先生去了衙门,明日能不能回到书院尚且难说,放着咱们的面馆不做,偏偏要去书院。平日里就不说了,眼下我师傅不在”。

    托雅立刻制止道:“这不还有你们吗?你也该出师了吧?店铺交给你,呵呵,仲先生明日一定会回书院的”。

    “你怎么就确定仲先生一定会回书院?那衙门可不是说进就进、说出就出的”。

    喜子对仲逸颇有好感的,但这并不影响对他的怀疑、对他‘实力’的怀疑。

    托雅来到店门前,抬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