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略-第4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仲逸突然觉得,这个老陈头,并不是真正的另辟蹊径,在有些事情上,还是与他人并无多少差异。

    “仲大仲大哥,你只顾着说话,面都凉了”。

    当仲逸再次转过身时,却见程默已放下了碗筷:属于他的那一份,已经吃了个精光。

    还真是饿坏了,这速度,简直了。

    “把那个青菜汤喝了,对身体有益处”,仲逸这才准备动起筷子来。

    程默连连摇头道:“都喝了两碗了,留点肚子,还想喝点酒呢”。

    仲逸白了他一眼:就喝一杯,留着晚上喝,忘了我们的差事了?

    面确实没法吃了,程默又不得不向店小二喜子要了一碗,仲逸在不经意间,却想到了一件极为重要的事儿。

    这件事,似乎比刀剑攻城略池,更为重要

    当新做好的面条端上来时,他这才觉得自己:也确实需要好好吃一顿了。

    再看看两侧的锦衣卫校尉,他们早已放下碗筷,只是慢慢的饮些酒,来打发时间而已。

    味道不错,怪不得程默如此狼吞虎咽,而翰林院的侍读学士,却也只好慢慢品尝了

    不多时,店门口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不少人将脸迈过去,看看热闹。

    片刻之后,城根面馆门外走进一行数人,直接向柜台的中年男子而去。

    与此同时,两侧的锦衣卫校尉立刻警觉起来,四下打量一番,最后将目光落在仲逸这边来。

    ‘去,看看热闹,是怎么回事?’。

    仲逸向程默吩咐了一句:“不要轻易出头,更不能表露身份”。

    末了,他再次叮嘱道:“向两边的锦衣卫的兄弟递句话:没有本官的准许,不许轻举妄动”

    ‘就这??这样的文采,还想要银子?你们这不是讹人吗?’。

    见有人向柜台围上来,一向不多言语的老陈头,终于是开口了。

    很快,最得力的店小二喜子,也来到他师傅面前,一副‘保驾护航’的架势

第586章 城根面馆(上)() 
城根面馆的东家老陈头,正与柜台前几个人理论着。

    这次,他再也无法‘沉默’了。

    数日前,老陈头曾托人想找个会读书写字的‘文人’,为他的‘城根面馆’题四个大字,再写几行字作为注解。

    当时,老陈头说的很清楚:牌匾四个大字要写的有气势感,让人一看就能记得住。

    而注解的那几行字必须要言简意赅,紧紧围绕面馆的特色。

    来这里吃饭的人,大多有北直隶一带生活的经历,对那里颇为熟悉,这一副气势恢宏的大字,对他的买卖绝对可起到‘叫卖’的作用。

    说白了,这也就是一种宣传。

    老陈头平日里话不多,但他能看的出来:来这里吃饭的,多数人还是能识的几个字,如此口口相传,不就等于他自己开口宣传了吗?

    当然,这个前提是要写的好,为此老陈头不惜花大价钱,连同请托的中间人,都不会让他白跑一趟

    经过几个中间人、‘文人’的一番努力,终于大功告成:

    “城根面馆”,四个中规中矩的大字,虽不至于不堪入目,但绝对算不上有气势,更别提书法造诣方面了。

    再看看那几行小字:辽东有辽阳,辽阳有城根面馆,味美量足做法精,初次你不来,是你之错也;来而不复来,是我之错也。城根面馆——不只是面馆。

    按理说,这还算过得去,‘城根面馆’四个大字虽谈不上‘书法’,但这里也不是翰林院、书院,大家来饭店也就图一乐,凑合着也说的过去。

    老陈头不懂书法,甚至大字也不是多少,但令他生气的却是那几行字。

    当别人念出来时,他立刻觉得——这不是他想要的。

    在他看来,大概是要那种类似xx记、xx体之类的文章,读上朗朗上口,又有感觉、又有规律那种。

    当年他在北直隶时,就曾听那里的读书人念过,听上去非常好听。

    再看看这些人写的,简直了

    这是个有意思的老头,当程默将方才看到的热闹告诉仲逸时,仲逸也吃完了他的这顿午餐。

    再看看柜台前,老陈头板着个脸,桌上放着二两银子:其中一两给这几名中间人,大家跑前跑后的,没功劳也有苦劳。

    至于剩余那一两银子,是给提笔之人的,毕竟也不能让人家白白写了这么多、这么久。光是笔墨,也总得给两个银子不是?

    照理说,老陈头是个厚道的人:‘作品’不满意,还是愿意给人家一点辛苦费,已经相当不错了。

    原本以为此事就此了结,看热闹的人也渐渐散去,谁知那几个围桌的人不干了。

    “老陈头,平日里看你老实巴交的,这么做,就不地道了吧?”。

    说话的是一名青年男子,看样子应该是个中间人的角色,他手里拿着一把纸扇,压在银子上面,不说要收,也没有退回去的意思。

    末了,他终于说了一句:“不行,我们几个十两,这位先生十两,总共二十两”。

    二十两?

    这时,才欲退去的食客再次围了过来,人群中有点挤,不知谁嘟囔了一句:“这,不是讹人吗?”。

    二十两确实多了些。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看热闹不怕事儿大,是不是?”。

    那名年轻男子,立刻将扇子收起,一种怪怪的口气:“在这辽阳城里,谁不得给老子一点面子?就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也得叫一声‘三哥’不是?”。

    此言一出,众人立刻鸦雀无声。

    “这银子,给也得给,不给也得给”,就是这么的不容置疑。

    好大的口气,连毛都没长齐,就敢自称一声‘三哥’?

    “仲大哥,这事咱的管管了”。

    一大碗热面条下肚,程默感觉力气完全恢复,这暴脾气,岂能受得了?

    仲逸微微摇摇头:“再等等,老陈头既然能在这里开这么一个店,买卖也还算可以,他自然有他的办法,看看再说”。

    “师傅,要不我们还是把银子给了吧,俗话说‘阎罗好见、小鬼难缠’,咱们惹不起啊”。

    最得力的店小二喜子凑到师傅老陈头面前,压低声音劝起来。

    ‘你他码怎么说话的,谁是阎罗,谁是小鬼?’。

    那年轻男子将扇子拍的啪啪响,一副催账的样子:“到底给还是不给?少整这些没用的”。

    老陈头再次沉默了,他心中早已盘算过:“二十两银子买这么个东西,确实太冤枉了,但若是这样耗下去,仅是店里的损失,同样是一笔银子”。

    在商言商,仔细算算:若是这些人弄出个好歹来,后面的损失更是难以估算,远远不止二十两。

    “要不是老子开了这个店,真想把你们这些欺软怕硬的东西——都给剁了”。

    老陈头心中再次骂起来:“要银子?你倒是写出个好东西来啊”。

    想是这么想,但他还是将手伸向抽屉,准备拿银子了。

    “到底给不给?这么不情愿的样子吗?”。

    见老陈头已服软,那年轻男子更是得寸进尺:“给不给,倒是来句准话呀?”

    “不给,就这些东西,白送都不要”。

    众目睽睽之下,不知哪里传来一个声音,态度非常坚决。

    “你怎么来了?这里有你什么事儿,快回去”。

    老陈头见自己的女儿竟走了出来,急忙吩咐一旁的徒弟喜子将她带到后院。

    “为什么要回去?这是我家的店,要走也得这些不开眼的东西走才是啊”。

    那名女子将一旁的喜子推开,不容分说的将手中的马鞭拍在桌上。

    “啪”的一声,倒是把不少人吓一跳。

    那名年轻男子正欲说话,但显然还是慢了点。

    “就不给,有准的,咱们就去官府”。

    那女子并未理会围着柜台的那些人,而是向其他食客说道:“大伙都散了吧,今日之事让大家难堪了,饭菜钱就都免了”。

    ‘哦,好感谢东家’。

    人群中一阵欢呼,不少人纷纷点头称赞:不是因为他们的饭钱免了,而是这女子方才的话——够解气。

    但凡地痞流氓之类,除了他们自己外,外人都几乎是一致的讨厌他们。

    “小姑娘,毕竟还是年轻啊”。

    见众人的热情劲儿退去后,一个文人模样的人终于再次开口道:“你以为去了衙门,你就能相安无事了吗?出了衙门后呢?呵呵”。

    看样子,此人就是那副‘佳作’的作者,一个自命文人的人,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这样的话,只能证明一点:他不是个文人。

    “那也得去了衙门之后再说啊”。

    那女子向众人说道:“大家都看到了吗?有人威胁我们城根面馆,打今儿起,若是我们饭店失窃了、失火了,或者我们的人受伤了、被杀了,大家都知道是谁干的了吗?”。

    末了,她继续道:“到时,还请各位向衙门报个案,这几个人,咱们可惹不起,人家什么事儿都能做的出来,而且还说了“到了衙门也不怕”,不知这话到了衙门后”

    “唏嘘、哦”,人群中炸开了锅。

    这话说的,简直了。

    “这样吧,读书人的事儿,还得要靠读书人解决,咱们也不用扯那么远”。

    还是那个文人模样的人,他脑子转的挺快:“老陈头,你找一个人,让他来写,只要他写的比我们好,大伙给评评理,只要大伙都说好,这银子,我分文不收”。

    “这”。

    老陈头懵了:这让我去哪里找?要不还是给银子吧?

    那姑娘不许,但似乎也找不到个合适的人。

    ‘谁让你不许我读书呢,否则,还要劳烦别人吗?’,她嘟囔了一句。

    “托雅姐,你就少说两句吧”,一旁的喜子再次开始劝解起来。

    众人面面相觑,连连摇头:这事儿还真帮不上忙,就是上街找个算卦的先生,也怕是难以胜任。

    这事儿闹得,眼看反败为胜,又被人家将了一军

    “让开、让开、让开”。

    如同一个店小二,程默扒拉开众人,大声说道:“某些人睁大你的狗眼,擦掉眼角那黄豆大的眼屎,让你们看看什么叫文采?”。

    众人纷纷望来,却见程默身后,还有一名年青男子走来。

    这是,一侧的锦衣卫校尉立刻起身,缓缓来到人群中间

第587章 城根面馆(下)() 
众目睽睽之下,仲逸稍顿片刻便脱口而出。

    “辽阳一城、北门里,中街古塔东行百步,有老店‘城根面馆’,面馆以面闻名、配菜汤羹俱佳,城中无人不知而未尝其鲜也。

    隆庆二年夏末,面馆欲题字立匾,以示雅致、待客之诚。是日,有过客恰逢此景,随作拙作。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面粉要和而为面条、面镆,不聚不固、不和不成。食有主次,然佐料、配菜不可或缺,一早与一晚,果腹与欢笑间、来往而有礼仪,岂不快哉?

    今以面馆而谈及百态,人和则安乐、气顺则安康之要理。一过路之客商、一老城之面馆,于欢笑声中留一佳话,此乃乐趣所在、乐而记之”。

    “好”。

    “好啊”。

    仲逸才转过身,众人再次欢呼起来。

    ‘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