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略-第3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的东西,比别的地方都便宜,我们东家说了:不能宰客、不能欺客,你可以随便打听,我们诚信堂都是一家经营,所有的伙计要在这里干一辈子呢”。

    小伙计解释半天,大婶儿终于明白了,笑呵呵的掏出银子:“你说的没错,我是第一次来,以后,无论买什么,都来你们这里”。

    “好嘞,找您钱儿,东西拿好”。

    小伙计向大婶儿笑道:“麻烦你让让,后面还有客人呢”。

    仲逸细细打量着,货架是用原木做的,木板将其分成一个个的格子,根据货物的受欢迎程度,摆在不同的位置,随手能拿的,就是卖的最好的。

    柜台有伙计负责结账收银子,货架一侧,还有专门的伙计伺候,随时解释客人的提问。

    ‘这位公子,想要点什么?我们诚信堂货物齐全、童叟无欺,东西绝对要保障’。

    见仲逸走了过来,一个伙计急忙迎了上来,开头白之后,便顺问了一句:“公子是给自己买点东西呢?还是为家中妻儿老人挑选几件?”。

    仲逸满意的点点头,轻轻说了一句:“我,随便看看,不必招呼,忙去吧”。

    “好嘞,公子你随便看,有上眼的,尽管吩咐小的便是”。

    小伙计很是机灵,一看仲逸就不是那种为柴米油酱醋来的,买东西倒是其次,没准人家就是来看个新鲜呢。

    他们的分店掌柜小地瓜早就说过:“无论客人买了多少东西,花多银子,那怕是进来瞧瞧,也不能看人下菜,冷言冷语”。

    同样,这也正是穆一虹多次向小地瓜、这些分店掌柜叮嘱过的。

    “仲大,哥”。

    才运送一车货物,进店后,小地瓜便看到了仲逸,一着急,差点喊成‘仲大人’。

    “小四,快去沏壶茶,放到后堂,这是我认识的一位少东家,今日,我们有事要谈”。

    小地瓜见此处人多眼杂,后堂有一间屋子,是专门招待贵客的。

    “好嘞,一壶龙井,立马送到”,一旁的伙计喊了一声,走了开来。

    二人缓缓向后堂走去。

    “好啊,真是太好了,少东家,我告诉你,若是照这样下去,我们一年可真要赚发了,起初,我还担心没人光顾呢,现在看来,这完全是多余的”。

    仲逸只是问了一句买卖如何,小地瓜便滔滔不绝:“说来也怪,都是些平常可以买到的东西,为何弄到一块,就有这么多人来呢?”。

    小地瓜竖起大拇指,还不忘一手将茶奉上,一脸的笑意:“少东家,还是你有办法,快,喝杯茶,暖暖身子”。

    仲逸白了他一眼,小心翼翼的接过茶杯:“怎么还叫我少东家?现在你们的东家是——穆一虹,穆少东家,千万记住了”。

    ‘啊呀,看我这记性’。

    小地瓜摸摸脑袋,憨笑道:“都怪我,不过,自从咱们诚信堂开业以来,仲大哥你也是第一次来,把我激动的,口误、口误,下次绝不会了”。

    这也难怪,罗英跟着仲逸,是从蠡县一直跟到京城,起初,他也称仲逸为‘仲先生’,后来才慢慢改过来的。

    而小地瓜就不一样了,他来到若一当铺时,仲逸正是那里的‘少东家’,这声称呼一时还真不好改,那怕是仲大人,都没有‘少东家’叫着顺口。

    第一印象嘛,固定了思维。

    “我今日没有去翰林院,既是随便过来走走、看看”。

    仲逸放下茶杯,向小地瓜吩咐道:“这几天,你抽个时间,就晚上吧,还有罗英,姜伯,一起议议,将这段是时间开店铺的心的,好好向你们穆少东家说说”。

    小地瓜连连点头:“是是是,我也正有此意,仲大哥给的那本书正是太神奇了,照着上面的技巧经营,生意好的不得了,不过,近日我还真有些新的想法,如此更好”。

    “行,你小子有进步,懂得用脑了,记住:做掌柜与做伙计不一样,给人家干活,与给自己干,更不一样”。

    仲逸郑重其事的说道:“那本书,毕竟不是专门讲诚信堂的,还得要靠你们摸索,若是真的可行,我们还要开店铺,不止是京城的这十几家”。

    “仲大哥,你就放心吧,从跟着你那时起,我小地瓜就铁定了心:一辈子跟着仲大哥,一辈子守好诚信堂,听姜伯的,听穆少东家的”。

    与罗英出身衙门不同,小地瓜本就穷苦出身,做了多年的伙计,起初的东家将他当做牛马,是仲逸收留了他,替他出钱看好了老娘的病,从一刻起,他早就决定了。

    “哦,对了,最近有没有人来诚信堂,问起过寻找自己多年失散的女儿?”。

    仲逸随意问了一句:“就是咱们贴出的寻人告示?”。

    小地瓜低头沉思一番,而后微微摇摇头:“没有,前些天倒是有人问过,但年纪对不上,差的太远,显然不是”。

    仲逸重重的说了一句:“此事,要务必留意,但凡有人问起,一定要认真接待,细细问清其中缘由,你要亲自过问”。

    “嗯,放心吧,我记住了”,小地瓜重重点点头。

第482章 取之于富 用之于众() 
“这是什么玉?品相很不错,尤其这模样,对了,是什么意思?”。

    诚信堂,玉器饰品店,一名公子哥拿起玉饰,向罗英问询起来。

    一块白玉,镂空型的,一串字母,形成一个大大的‘心’字,底下则是白玉托底,正好可放于梳妆盒或床头。

    “这是上好的羊脂玉,细腻、光亮、温润、近于无瑕,至于这串东西嘛,叫字母,意思就是爱你一生一世,也可以说‘心中有你一辈子’,大致就这样”。

    罗英端详着物件,苦苦思索起来:“哦,对了,叫‘拉物油方安玩儿’”。

    眼前的这位公子穿戴不错,只是人长得有些太过发福,一看就是老爹很有钱的主儿。

    这大冷的天儿,手里还拿着一把折扇,再看看手指上,那几枚大大的金黄戒指。

    这样的人,买此类饰品,能送给自己的夫人,就相当不错了。

    “还,爱你?一生一世,呵呵,这你也能说的出口?有辱斯文”。

    斯文?来这儿讲起斯文了?

    那公子挤眉弄眼,不由的笑出声来:“不过,这个玩意儿,我喜欢,有个性,多少银子?”。

    罗英立刻将底座托起来:“上面有标价,五百两”。

    “五百两?这么贵?”。

    那公子不由的摇摇头,嘴里却喃喃道:“当然,东西是个好东西”。

    罗英看出了他的心思,急忙上前将东西取了回来:“这位公子,这东西可就我们诚信堂有,再说了,看你的身份,也不是缺银子的人,可惜喽”。

    “你说说,这东西要是送给夫人,或者说,只要任何一位女子看到,保准喜欢”。

    罗英与一旁的小伙计说笑起来:“听说啊,上次那位王公子买了一件,八百两银子,送给一位心仪的女子,那女子当晚就答应婚事了,苦苦追求几年啦”。

    “谁说不是呢?”,小伙计添油加醋:“哦,对了,这几天怎么不见王大公子呢?怕是有些天没有出门了吧?你说,他呆在房里干什么呢?”。

    这双簧演的。

    “好,五百两就五百两,但是你得将那句话教会我,什么拉物油”。

    那公子掏出银票,必须要罗英:再说一遍。

    “loveyouforever”。

    这时,仲逸从身后走了过来,向罗英说道:“我也买过一件,早就记住啦,倒是你这店家,怎么回事?”。

    “对对对,这位公子说的极是,看我这记性”。

    罗英急忙吩咐伙计价格东西收好,再次叮嘱几乎,那人总算是记住了。

    五百两到手,起码可以赚他一多半。

    若是换到杂货铺,要卖多少东西,才能挣到?

    二人再次来到后堂。

    “仲大哥,你怎么来了?正要去看你呢”。

    显然,跟随仲逸时间更长,罗英自然知道该怎么说。

    “你这里来的人,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主儿,也是我们诚信堂来钱最快的店铺,千万要把控好了”。

    仲逸吩咐道:“那些纨绔子弟,自然不用留情,若有穷苦之人打肿脸充胖子,千万要劝住了,这一件东西,要毁掉一个家啊”。

    罗英连连点头:“我知道,这是‘奢侈品’店嘛,就赚有钱人的钱,之后,再将这些钱补贴到杂货铺,那样的话,杂货铺的东西就更便宜了,人人能够买的起”。

    末了,他特意说道:“连这个都把控不好,白跟你混了”。

    好小子,一点就通,看来,没有必要再叮嘱了。

    “改日,约上姜伯、小地瓜,到穆少东家那里,有正事儿”。

    说完这句,仲逸便起身告辞,罗英也不挽留,他的仲大哥,如今是仲大人,店里的生意与他‘无关’。

    还是到穆一虹那里去看看吧。

    “若不做这个翰林院侍读,还别说如今的诚信堂,就是之前的若一当铺,只要开好了,照样能过得舒畅、自在”。

    穆一虹的住处,她正与宋洛儿忙着整理账目,听仲逸说起了店铺的买卖,不由的打趣道:“看看,这么多的师父、伙计,还有三位娘子,这小日子过的”。

    呵呵,仲逸淡然一笑:“我的志向,你不懂”。

    早在蠡县时,宋洛儿就曾对仲逸说过‘在县城找家店铺,或者干脆将自家的那处铺子装修一下,做个买卖也能养活自己’。

    当然,成婚之后,宋洛儿便再未提起此事,这一切只因仲逸向她说出了自己的身世。

    早在凌云山时,那个时候还叫‘难难’的他,就在后山问过穆大娘一句话:除了吃饭,人,是不是还应该做点别的?

    很明显,穆一虹对此还不甚了解。在她的眼里,自己才是那个不缺银子,但从小受苦的女子。

    而无论之前的‘仲少东家’,还是如今的仲大人,皆与她不同。

    “仲大人,你干脆就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穆一虹白了一眼,唉声叹气道:“我就是那只鸿鹄呗”。

    日子久了,大家也都颇为熟悉,偶尔玩笑一番,也没有什么。

    “我们真要在京城以外的地方,继续开店铺吗?”。

    玩笑之后,穆一虹还是说到了正题:“就京城而言,我们的人手才刚刚到位,磨合后,用的还算顺手,若再增加店铺,又隔得这么远,怕是人手一时调转不过来”。

    按照仲逸的计划,京城的买卖坐稳后,就将类似店铺开出京城,先从北直隶一带,而后一路向南,那怕是远在东南的福建、广东等,也要有诚信堂的招牌。

    所有店铺的货品要继续增加、完善,蓄势待发,一旦时机成熟,再建立自己的加工厂,摸索出新的玩意来:无论吃的、穿的,还是用的,皆有个新的模样、新的感觉。

    比如牙刷、牙膏、肥皂,更加舒适的内衣、棉衣,更加花样的休闲之物,还有更实用的,比如改良后的种子、肥料,新的灌溉、取水之物。

    这些,将陆续在诚信堂的店铺里可以买到。

    大明百姓,无论南北,都应该有崭新的生活。

    当然,若再能富足一些,尤其是穷苦之人,那便更好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