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略-第3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咳咳,仲逸这才反应过来:“好你个李大人,原来,你这是闲自己没事可做,才这般惆怅?”。

    李序南微微摇头,一脸的感慨:“哎,谁叫咱们天生就是挑大梁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没办法”。

    看看,书生气的李大人,又忍不住了。

    不过,这次却靠谱了许多。

    回到仲府后,仲逸见师姐正与陶氏姐妹说着话,自己也凑了上去。

    “仲大哥,你说圣人之言“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作何解?

    仲逸有些惊讶,问话的竟然是陶朔?

    这小子,可是出了名的不喜欢读书啊。

    “雯儿,你给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仲逸笑着对陶雯儿说道:“你那么聪明,我相信,你可以”。

    陶雯儿确实好学,比她兄长强多了。

    “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口口相传,几乎家喻户晓,大致意思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有我们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并对此进行反思”。

    仲逸微微点点头,好是好,不过似乎总缺点什么东西:这,这叫背书,不叫读书。

    仲逸不由的望望师姐,那眼神分明就是:“这,不会是你这位先生教的吧?这可不是我们凌云山的风格”。

    师姐兼夫人的仲姝,当然能够领会,同样摇摇头:“这,不是我教的”。

    一旁的陶朔竟然也摇摇头,这倒是怪了。

    “仲大哥,夫人,我觉得阿妹说的有道理,但我还是觉得这句话,似乎有不妥之处”。

    陶朔望望仲逸夫妇,再看看一旁瞪大眼睛的阿妹陶雯儿,急忙又补充了一句:“当然,圣人之言,我是不敢冒犯的,只能说说自己的看法”。

    “嗯,继续说,大家洗耳恭听”,仲逸干脆连茶也不喝了,饶有兴致的样子。

    “我觉得吧,三个人在一起走,有的时候,其中会有一个‘师父’,至少是‘师者’,但有的时候,却不一定是这样,比如说三个人年纪差不多呢?本事也差不多呢?”

    陶朔立刻指着眼前的人说道:“就比如说,我与仲大哥、仲夫人在一起走,永远都不会成为他们的‘师者’”。

    言毕,他一脸的严肃。

    如此一说,陶雯儿简直忍不住了:“阿兄,人家就是个比喻,千军万马,就真的是一千个将士,一万匹战马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真的是‘三尺’吗?”。

    兄妹二人还还要争论,仲逸却连连摆手笑道:“好了,好了,你以后不要再说‘圣人之言’了”。

第480章 先见之明啊() 
次日,裕王府。

    如不出意外,这将是仲逸最后一次来裕王府、见朱载垕。

    至少,是最后一次以翰林院侍读的身份来王府。

    来这里做侍读有些日子了,仲逸与这位储君是有些交情的,只是不知皇帝朱厚熜,为何要在这个时候让他离开王府?

    或是另有安排,或是为划清界限,免受干扰,亦或是一种变相的保护吧。

    不管怎么说,一声道别,还是要有的。

    相当初,仲逸初来王府时,裕王朱载垕以花园一块空地为题,说到了天下百姓的农田、收成。

    硬是在花园种了大豆、高粱,且从春播夏长、秋收、冬藏,说到‘一园可知天下收成,一目可见百姓温饱’。

    二人品着茶,同为木亭之下,还经常对弈、畅谈,可以说,他这个侍读,实际上就是个‘陪聊’的角色。

    裕王府不缺书,裕王有的是学问,只是翰林院只有一个,侍读也是朝廷任命的。

    否则,仲逸这个半道入仕,起步很低的小小六品,是绝对不会有机会与朱载垕论起半点交情的。

    只是不知,这段看似令人羡慕的交情,到底是好事,还是意外的绊石?

    在朱载垕看来,仲逸身后的靠山就是皇帝,也就是他的父皇,这一点,在朝中几乎人人皆知,而在高拱走后,仲逸这个侍读,则被认为是‘监视’王府,这样一个角色。

    前些日子,严氏垮台后,朱载垕召集徐阶、高拱、张居正前来王府议事,仲逸也被邀请前去。

    如此看来,裕王朱载垕还是挺信任他的,至少没有将他视作对立面的人物。

    怎么说也是在王府呆过一些时日的,若说与裕王府一点关系都没有,那也说不过去的。

    “仲大人,殿下有事外出,接到旨意后,特意叮嘱小的:仲大人来时,一定要好好招待,若是仲逸等不上的话,可先去见王妃,还有世子爷”。

    见到仲逸后,王府管事一如既往的和蔼可亲,满脸的笑意:“如果仲大人有事的话,也不必等殿下回来,向王妃与世子爷道个别就行”。

    又是这么一句,看似寥寥数语,实则弹性太大。

    这一幕,与当初是否参与议事如出一辙:你愿意的话,可以一起过来,反之,若不愿意的话,也不强求,可以起身告辞。

    等,还是不等呢?

    细细想来,朱载垕还是愿意认这个来王府侍读的——仲大人的,故此,才来者不拒,只要愿意将王府当做自己可信之处。

    而裕王之所以如此模棱两可,或许正是因为仲逸身后的皇帝——朱厚熜,也就是他的父皇。

    与仲逸走的太近,怕招来闲话,说是你裕王迫不及待,若是走的太远,又显得有些生分,似乎真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处处防着似的。

    想想看,连堂堂储君都尚且左右为难,可想而知仲逸的处境,有多么的微妙?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但同时与皇家的两位关键人物打交道,简直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说话间,茶早已奉了上来。

    仲逸缓缓端起茶碗,细细的品了一番,对他而言,从翰林院到这里,就如同换个地方饮茶似的。

    同样为烧开的白水,添加几片小小的茶叶,意义就变得截然不同。

    今日这一杯茶,是无论如何也要好好品一番的。

    “既是这样,我还是先去拜见王妃、世子”。

    品得一杯热茶,仲逸缓缓起身,微微的说了一句:“每次来王府,几乎都能见到他们,今日一别,是应该去拜别的”。

    王府管事连连点头,顺势伸出右手,指引道:“仲大人说的对,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来我们王府这么些日子,大家都相处的挺好,前些日子东南闹倭患时,王妃还念叨着仲大人呢”。

    这说的,该如何回答?

    “对了,世子爷也问过:仲先生不是翰林院读书的吗?怎么会打仗呢?”。

    这番话,王府管事几乎是一气呵成的:“小的能看的出来,世子爷还是很喜欢仲大人的,今天就多陪他玩一会儿”。

    “那是,那是,仲某的荣幸、荣幸”。

    寒暄两句,二人便缓缓出了院门。

    仲逸心中不由的笑道:他们口中的世子,就是朱翊钧,日后的万历皇帝,也是大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可是,这位万历皇帝,如今才只有四岁的年纪,而此刻他还没有被起名呢。

    果真是帝王异相,自己去了趟东南沿海,他一个小小的孩子,就问了这么多?

    当然,王府规矩大,一个小小的管事绝不会乱说,这些都是朱载垕知道的,或者至少也是王妃的默许。

    当然,朱载垕是永远不会知道:他这个皇帝,只能当六年,而且是以那样的方式结束。

    “下官见过王妃”。

    在管事的指引下,仲逸很快见到了王妃。

    万历皇帝的生母李氏出身卑微,是母凭子贵才有了如今的王妃地位。

    王妃对小儿管教甚严,尤其读书、学业教导方面,待人也算温和,仲逸对她印象很好。

    王妃微微摆摆手,左右侍从便退了出去。

    当然,一杯热茶总是少不了的。

    “仲侍读,请用茶”。

    王妃轻轻叹口气:“得知你不能再来王府,王爷是不舍得,只是朝廷的旨意不敢违,不知以后再能否见到仲侍读?”。

    仲逸毕恭毕敬低头道:“多谢王爷、王妃抬爱,下官虽不再来王府侍读,但王府若有差遣,下官随时过来,请王爷、王妃吩咐一声便是”。

    “仲侍读有心了,有这句话,就足够了”。

    这时,王妃缓缓起身,从桌上拿起一副字画,递到仲逸面前:“这是王爷吩咐过的,来王府这些日子,仲侍读辛苦了,就当是做个留念吧”。

    简单的一副字画,一角几支细细的竹子,下面则是简单的山水相应,右侧空白处留有四个字:高风亮节。

    是裕王殿下的墨宝,还有落款。

    不知为何,仲逸脑中突然冒出一个奇怪的想法:这幅字画,若是换到唐小丫生活的那个时代,那该多么的‘价值连城’。

    上次仅是一个宝石白玉套件,就卖了几百万,为唐小丫置办了房子、汽车,还留了一些存款。

    这幅字画,恐怕,远不至此吧?

    “想什么呢?是不是想钱想疯了?还能不能好好说话了?”。

    这不是唐小丫的语气吗?

    一直想着未来将要发生的事儿,仲逸自然会想到唐小丫,甚至于她的一句一动,连同说法的方式。

    幻觉,想想就好,差点走神儿。

    仲逸微微摇摇头,这才注意到眼前,神色有些异样的王妃。

    “不不不,下官何德何能?岂能让王爷、王妃如此厚待?”。

    仲逸这才说道:“王爷、王妃的心意下官心领,感激不尽,但这东西”。

    王妃却不为所动:“仲侍读在翰林院当差,皆是文臣、文人间的事儿,一副字画也不算为过,王府虽算不上阔绰,但也绝不能落了俗套不是?”。

    莫非?

    见王妃正欲开口,仲逸急忙将字画接过来,连连致谢道:“多谢王爷、王妃”。

    莫非二字,后面的话,就不用了说了吧?无非两样:如同其他赏赐之物,金银钱财之类?

    当然,如果不是这些的话,那便是不给王府面子,难不成嫌礼太薄了?

    “仲侍读日后若是有什么读书心得,可别忘了来王府与王爷交流一二”。

    王妃望望窗外,再看看仲逸,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今日天气不错,世子正在院里,要不,请仲大人前去看看?就算是个道别吧”。

    “多谢王妃,下官这便前去”。

    仲逸拜道:“请王妃多保重”。

    王妃没有说话,当然,也没有跟着前去。

    王府管事见到仲逸后,急忙迎了上去:“仲大人,世子就在那边,正说着要见您呢”。

    显然,这也是王妃的安排。

    同时,也不难看出:是裕王朱载垕的意思。

    “仲先生,先生,快过来,这边”。

    见到仲逸后,朱翊钧急忙跑了过来,只因年纪还小,走路不是很稳,摇摇晃晃的感觉。

    这可急坏了他身后伺候的太监丫鬟:“世子爷,世子爷,您慢点,慢点儿”。

    “你们,都退下”。

    四岁的朱翊钧摇摆着双手,说话不是很利索,但这几个字还是可以说的:“只留下仲先生一人就行”。

    王府管事急忙吩咐左右侍候之人——退下。

    当然,这个退下,不是真正的离去,而是在一定的距离和方位站着不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