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略-第3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片刻之后,一道马蹄声起,直奔大营而去。

    去过炮台,军士们告知:林千户随俞将军他们,已回了军营。

    此刻,天边已是一片晚霞,待仲逸回到军营之后,怕是要过了晚饭时间了。

    “戚将军他们又回了浙江,眼下空出很多营房”。

    一名军士为仲逸牵好马,好心的说了一句:“仲大人,要不要给你换个大一点的房间?你们文人喜欢读书写字,那边还有一张桌子呢,书桌”。

    仲逸摆摆手,匆匆向英勇千户所走去,只是说了一句:‘不用啦,我现在住的挺好’。

    明亮的灯光下,师兄林宗武正与师姐用着晚饭。

    “今晚改善伙食,肉管够”。

    林宗武指着桌上的羊排,不由的笑道:“我替你打了一份饭菜,否则,你家娘子又说我对这个师弟关心不够”。

    半点胃口提不起,仲逸饮了一晚清水,立刻追问道:“是不是倭贼那边有动静了?”。

    仲姝将装着望远镜的布袋挪了挪,一脸的轻松:“有这个东西,再加上本人的轻功,应该不会错”。

    末了,她加了一句:“当然,说起轻功,我是远不及夫君的,不过趁着夜色、小船,总算是完成任务了”。

    说说看,怎么回事?仲逸立刻凑上前来。

    这时,一旁的林宗武却制止道:“师弟啊,你不知‘食不语’吗?师妹就不语了,还是我来吧”。

    林宗武放下碗筷,一字一句道:“倭贼主力已向福建一带驶来,只是他们有意放慢速度,看样子是要晚上登岸了,目前而言,还不在正常视线范围内”。

    末了,他特意说道:“俞将军与戚将军已知晓此事,能准备的,现在就开始准备了”。

    仲逸心中一热,那是一种紧张中掺加着刺激、祈盼的感觉。

    为这一刻,等了好久。

    “还正常视线范围,夜色中,几乎要登岸才能看到”。

    仲逸这才缓缓坐了下来,他心中再明白不过:倭贼之所以刻意放慢速度,除等待夜色以便于行动外,还有一点,尚待核实。

    此事,不是别的,正是那看不见、摸不着,而又真真切切存在的……通倭之人。

    “你那边怎么样了?那可是一批相当不错的火炮啊”。

    仲逸从师兄手中接过筷子,不由的叮嘱了一句:“我的千户师兄大人,英勇千户所这次责任重大啊”。

    林宗武端起酒碗,一饮而尽:“放心吧,军中一柄利刃”。

    看到桌上的酒壶,而师兄却只饮了一杯,仲逸知道,这正是计划的开始。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喊声。

    “各位将士们听好了,奉俞将军之命,从即日起,除重要关口炮台外,巡视的将士减少一半,换防下来的,可以饮酒,但不能过量,可以外出军营,但不能超过十里,明日,附近的军士可以回家探亲”。

    这话说的,就差一点要挑明:戚家军去了浙江,福建暂时没有倭患了。

    这段时间备战,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也该松口气了。

    仲逸望着仲姝,不由的再次叮嘱了一句:‘娘子,今晚,不管外边发生什么,你都不能离开大营’。

    仲姝微微点点头,还未说话,却被一旁的师兄抢先道:“放心,我派十名高手留下,师妹就在我千户所的驻地”。

    好,如此甚好

第452章 最后的备战(下)() 
“苗兄弟,咱们这是要去哪儿?不是说海盗自己来吗?”。

    夜幕下,军营内外显得十分松懈、轻松,张大奎跟着苗风趁机出了大营,来到事先准备好的一条船上。

    这条船,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船上还有些吃食、淡水,看样子是要远行了。

    被仲逸两次重罚之后,张大奎终于横下心来:尽快赚一笔银子,而后再逍遥快活。

    通倭可不是件小事,原本只是想不露面就能得到这三千两白银,现在看来,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张大奎知道:一旦踏上这条船,所有的一切,就只能靠他自己了。

    这次,俞大猷将军不会帮他,戚继光将军不会帮他,英勇千户所不会帮他,连同翰林院的侍读仲逸,都恨不得再罚他一次。

    人啊,上一条船容易,要下这条船,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海盗自然是要见的,不过,不能在军营中见,得要去海上”。

    苗风有些颤抖道:‘还是抓紧时间,万一被巡视的将士们发现,那就惨了’。

    张大奎却不以为然道:“倭贼都去浙江了,连戚将军都北上支援江浙沿海,咱们还忙个甚?那三千两银子,怕是要泡汤了”。

    船渐渐离去,他指着远处的海岸,随意说道:“看到的吗?只有重要关口的炮台还有些灯光,其他地方的兵力,看看火把就知道了,少了不止一半”。

    苗风只顾着前行的方向,不由的回头说了一句:‘即便是这样,也要将这些消息告诉倭贼才行啊,我们就靠这个赚银子嘛’。

    呵呵,‘倭贼’这两字从这里说出来,该有多么的苍白无力。

    “苗兄,我可说好了,就干这一次,绝不会有第二次了,想想都觉得”。

    张大奎咬咬牙:‘老子有了这笔银子就远走高飞,看那个翰林院的侍读,能奈我和?’。

    苗风这才笑道:‘呵呵,就是嘛,干这一次,一辈子都够吃了’。

    今晚的月色不错,只是海面一片黑色,看着都吓人,阵阵的寒意来袭,做亏心事,又担心船被翻了,不提心吊胆都难。

    这种滋味,可不是一般人能扛下来的。

    “什么人?站住”。

    不知过了多久,二人终于看到前面一只船靠来,船上灯笼举起,来回晃动,片刻之后,又形成一个圆圈。

    这一声喊,几乎将张大奎吓得掉下船去。

    苗风急忙转过头来吩咐道:“大奎兄弟,快,点灯,照着他们的样子,比划一下”。

    总算是‘对接’上了,张大奎与苗风跟着上了对面的船。

    “也不是很远,早知道就不该带那么些吃喝之物了”。

    张大奎不由的四下望望,随意开了句玩笑,算是为自己壮胆。

    “不要废话,稳稳在哪呆着”。

    说话的是海盗,虽在月色之下,但那种感觉还是扑面而来。

    张大奎的脾气确实不太好,连翰林院侍读都敢顶撞,莫说一个小小的倭贼了。

    一旁的苗风急忙拉住他,微微说了一句“大奎兄弟第一次来这里,莫怪、莫怪啊”。

    “#%*”。

    再次听到声响时,终于见到了大船,很多的大船。

    倭贼的声音?

    张大奎本能的喊了一声,却被一旁的苗风紧紧捂住嘴,好在海风下,没有被别人听到。

    倭贼,真的是倭贼。

    来到船上,再下到船舱,张大奎确定看清楚了:倭刀、倭服,就连那颗倭头,都真真切切的。

    看样子,这是个小头目,身后还有一个会说大明话的人。

    “你不要说话,你说”。

    倭贼小头目指着苗风,示意他坐下、闭嘴,让张大奎先开口。

    都是行伍之人,张大奎自然知道他们要的‘消息’是什么。

    “戚将军已在傍晚时北上,去了浙江,目前军中防守十分松懈,大家都认为倭,你们不会来福建,因前日备战充足,所以大家都认为只需日常防守即可”。

    张大奎差点说出倭贼二字,好在还是反应过来了。

    毕竟,这是第一次嘛。

    “还有呢?还有什么情况?”。

    那人向倭贼小头领叽里呱啦说了一通,而后又向张大奎问了一句。

    这个

    张大奎略略犹豫一下:“你们说的那个,三千银子?”。

    这么一说,苗风简直坐不住了。

    “吆西,银子地,有”。

    这句似乎是听懂了,倭贼小头目笑道:“你地,喜欢银子?好”。

    这么容易?

    片刻之后,一只小木盘端了上来,上面是白花花的东西。

    “这是五百两,事成之后,还有重赏”。

    那人说了一句,倭贼小头目便将银子推到张大奎面前。

    “还有的话,就是福州城,最近朝廷下发一批军饷,大部分已经到位,就存放在福州城外”。

    看到银子的份上,张大奎还是全部说了出来:“目前,福州城中人人自危,大家都忙着收拾金银细软、珠宝、瓷器、玉器,过些日子,就要出城了”。

    来回翻译太过麻烦,那个会说人话的年轻人,干脆与张大奎直接对话。

    “军饷为何要堆放在城外?”。

    “城中百姓不走,也没有地方存放,只能城外建了个院落,不过把守很严”。

    “城内百姓何时搬离?”。

    “好像是十五日后,朝廷一个大官今日才说的,百姓离开后,当地驻军就会进入,还要修筑工事,之后再把军饷运进去”。

    “通往福州城有两条主道,你熟悉那一条?”。

    “两条都熟”。

    这时,那名男子向苗风问道:“你呢?熟悉那一条?”。

    苗风略顿片刻,微微说了一句:“还是,小北口,那里我熟悉”。

    “你们二人是否愿意带路?”。

    那名男子竖起三指:“今日每人五百两,带路之后,每人三千两,到地方就付钱”。

    “愿意”,苗风与张大奎异口同声道。

    五百两银子再次端来,连同之前的那一盘,每人五百两。

    拿好银子,二人缓缓除了船舱。

    临出门时,张大奎听到身后一阵说话声:“没错,这人说的,与之前得到的消息完全一致,再看看他见到银子的模样”。

    这么多年了,倭寇的话,也是懂一点到的。

    来到船面上,苗风紧紧抓着手中装银子的布袋,生怕一下子就要飞了似的。

    张大奎不由的向四周望望,月色下,看的不太清楚,毕竟是从军之人,还是能大体判断出:倭贼,有数万的兵力。

    “嘿,看什么呢?”。

    那名年轻人也走了上来,阴阳怪气的说了一句:“兄弟,不瞒你说,此次我有三万的兵力,怎么样?”。

    “好好好,这就厉害了”,一旁的苗风急忙笑道。

    那名年轻的男子也不理会,似笑非笑道:“苗风看上的人不会错,实话告诉你,就是你把这个消息捅出去,我们也不怕,打仗,拼的是真刀真枪”。

    越说越来劲,见苗风与张大奎不言语,那人继续道:“如今,福州的百姓还未出城,军饷堆在城外,驻军还在大营,戚继光的兵马却去了浙江”。

    末了,他显摆道:“这一切,一时半会能变过来吗?”。

    听这口气,倭贼登岸的时间,就在今晚。

    几人正在随意说着不着边际的话,却见一个倭寇走了过来,其他人见状,紧忙施礼。

    看样子,是个头领,还是个不小的头领,只是这幅打扮,不像是个浪人或武士。

    应该是个读书人,倭国的读书人。

    此人对这那名年轻男子叽里呱啦几句,而后等着翻译。

    “问你们两,军中流传的那部兵书,是怎么回事?”。

    那名男子特意说道:“就是那个叫仲云寒的,关于兵法、谋略,军情、地形,兵力部署、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