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略-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尘将宋家人聚在院中,他手里挎着佩刀,来来回回转着,眼睛紧紧盯着这些人,宋博仁两口亦不知何故,刚欲开口问及沈捕头是何情况,却被宋洛儿轻轻拉住衣袖,示意他不要说话。

    良久之后,沈尘终于开口道:“大伙听着,宋家失窃案,据我们查的线索,这行窃之人就在你们中间”。

    众人听后面面相觑,而后纷纷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尽管大家对此不可思议,但看着沈捕头及一干差役的架势,看来这回是要动真格的了。

    “这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宋家书香门第,鉴于此,本捕头希望行窃者主动站出来,不然到了县衙大堂之上,那一顿板子可不是吃素的”。

    此言一出,原本还左顾右盼的众人立刻静默不言,院中顿时安静下来。

    就在这时,仲逸风风火火的走了进来,他欲向沈尘附耳几句,却被沈尘一手推开:“仲先生有事说事便可,在下正忙着查案呢”。

    仲逸一脸着急道:“牢房里跑了一个犯人,樊知县让你带着大伙马上回去”。

    沈尘摆摆手道:“我回去可以,但这些弟兄得留下来看着他们”。

    仲逸无奈道:“这可不行,前几日刚从黑山抓回那么多山匪,现在大部分都在狱中关着呢,弄不好会出大事的,县衙人手本就不够,樊知县说牢狱事大,宋家的事就先放一放”。

    沈尘只得吩咐众差役马上回县衙,临走之时他叮嘱道:“正好给你们个机会,此案涉及行窃、致伤两项,若是能主动认罪,对宋家是个交代,本捕头也算是大功一件,希望那行窃之人好自为之”。

    看着衙门里的人离去,宋博仁急忙对女儿说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向轻声细语的宋洛儿却大声说道:“爹爹莫急,定是那差大哥误会了,如今这樊知县不比前任,单说这剿匪,该抓的抓,该审的审,怎么手下人却这般大意,竟怀疑咱们内部人呢?。

    回到屋中宋博仁还是不解,宋洛儿说出原委后老两口这才恍然大悟。

    宋博仁急忙打开屋门,唤来管家道:“吩咐众人该上街买菜的买菜,买米的买米,该打扫的打扫,一切照旧”。

    末了,他补充道:“明日,我带大家前去县衙说明情况,大家不用担心”。

    午后,街上行人依旧,酒肆与茶馆中的闲人早就开始了他们一天的闲话乐趣,忙着要挣钱养家糊口的小商贩们正扯者嗓子在叫卖揽客,一日当中最为热闹的时间就要到来。

    城南一个不起眼的当铺前,一个身影走了过去,到门口时他四下张望,确定没有人朝这边盯着。

    看来这个当铺今日生意实在不怎地,柜台的小伙计正在打着瞌睡,恍惚间却听到一个声音:“嗨,我是来赎东西的”,说着递过来一张当票。

    小伙计接过当票,他揉揉眼睛,突然眼前一亮,立刻来了精神:“我的天,真神了,果真有人来赎”。

    那人听的此言不对劲,急忙从伙计手里抢过当票,转身就走,却见门前进来两人将他挡住。

    这二人不是别人,正是罗氏兄弟,他们在宋家大院附近乔装路人,沈捕头走后没多久,一名女子匆匆出来,他们一路尾随,却见那名女子走街串巷,最后来到一处小院里,她敲敲门,片刻后门被打开,一名男子向外望望,二人进门后,大门立刻锁上。

    罗氏兄弟认得这名女子,她就是宋洛儿的丫鬟小唤。

    片刻之后,那扇大门再次被打开,那名男子四下望望,匆匆来到这家当铺。

    据丫鬟小唤供述:“那名男子小名叫大头,是她相好。那日她无意间发现宋家书房藏银,便将此事告知大头,二人原本想窃点银子回老家过小日子,于是约定由小唤趁宋家人熟睡之际打开后门,大头直奔书房,不曾想事后被看门老王头发现,大头便用银袋将其砸伤而后逃走,小唤锁好后门便匆匆回屋。

    当时大头蒙着脸,小唤躲在暗处,老王头并未看清人样,众人发现时已是次日凌晨”。

    原本一桩简单的失窃案,却因近日仲逸的心思全在牛头山仇佶之处,而樊文予的重点则一心想要剿匪而耽搁了下来,最后却被宋洛儿一语道破。

    樊文予听后十分高兴,他大加赞赏仲逸与沈尘配合默契,同时希望他们尽快敢去赵家,若用同样的方法将赵家之案告破,那岂不是一日连破两案?

    仲逸表面应承,心中却哭笑不得:这不是又要难为赵家了?再怎么演戏,都无济于事啦。

第38章 多事之秋() 
夜幕下,刚刚经历过剿匪大捷与宋家失窃案告破的蠡县城一片安静,人们早已安然入睡,打更之人悠悠哉哉,毫无往日的紧张与害怕的神情,用睡意颇重的声音无精打采的喊着:“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子时初刻”。

    那熟悉的街道,熟悉的住户,熟悉的声音,原本想着这又是个相安无事之夜,如同过去的那千百个深夜一样。

    然而,这注定是一个多事之秋。

    凌晨时分、天还未亮,县衙却匆匆行来一名男子,他指名道姓要找仲逸有要事相告。

    当班的衙役正打着瞌睡,一脸的不悦,但他看这名男子行色匆匆,好像真有什么大事发生,况且他们的这位仲先生与樊文予关系匪浅,万一真的有事耽搁了,他们可吃罪不起,于是立刻便带他去见仲逸。

    那名男子看着带路的差役离去,急忙对仲逸道:“先生,昨晚我家管家被绑走,我家小姐让我来找你,请先生尽快想办法”。

    仲逸诧道:“绑了?那其他人呢?难道你们就眼睁睁的看着人被绑走?为何此刻才报?”。

    那名男子思虑一番,而后道:“我家小姐说应是歹人使了什么迷雾迷药,众人这才未有察觉,后来也是起夜的人才发现异常。估计是山匪干的,所以当时我们并未喊人,也没有立刻报案,大小姐说半夜来县衙动静太大,所以此时才派我过来,从后门走的,无人知晓”。

    山匪?怎么还有山匪?

    望着那名男子匆匆离去的背影,仲逸心中立刻一颤:坏了。

    与此同时,他似乎想到了什么:此刻距离开城门的时间还有近一个时辰,应该来的及。

    仲逸立刻差人禀告樊文予,说是有要事相商。之后他便直奔赵家。

    同在城东,赵家就在县衙附近,当仲逸看着赵家人满脸的恐慌便知道其中的奥秘所在。

    果然,赵家的管家也被绑走,过程与宋家如出一辙。

    “此事不得声张,你们今日待在家中即可,不得向任何人提起,县衙自有安排”,说完仲逸便匆匆赶回县衙,身后的赵家人如磕头捣蒜般频频点头。

    事情发生宋、赵两家,这两家又都发生过失窃案,而在这期间,恰遇一场声势浩大的剿匪之举。

    于是,众人便将三间事联系起来。

    宋家失窃案刚刚告破,樊文予对此颇为满意,仲逸对总算是为宋洛儿有个交代,至少能对得起那一曲优雅动听的琴声了。

    当铺追回藏银有一百五十两,如此一来宋家的损失便大大减少,而此案是宋洛儿的主意,仲逸的配合:一个搭台、一个唱戏,二人配合默契,心有灵犀,格外有感觉。

    但是好景不长,刚刚安静几天的宋家再起风波,此次不同于失窃案,已不是几百两银子能解决的事了。

    至于赵家更是摸不着北,之前所丢之银不明不白,此次更是一头雾水,不过后来仔细一想当初确实是他们向县衙提供的箭头与书信,若是将此事当做剿匪的开端,倒也能说的过去。只是一向视财如命的赵三此刻肠子都悔青了。

    管家管家,既然管着这个家,自然心中有本账,虽非主人,但亦不是一般的下人。

    对管家动手,无非是要银子,而留下主人则是最好的证明:赶紧去筹银子去吧,至于家底有多少,管家的心中一清二楚。

    真是个好主意。

    县衙中,樊文予阴着一副脸,看着架势似乎比当初决定剿匪还要惆怅,在一旁的李县丞、王主簿,还有曹典史皆沉默不语:原本以为剿匪之事就此作罢,没想到事发突然,大家一时没了主意。

    仲逸站在一旁,他心中更是疑惑不解:此事发生在宋、赵两家,如此阴狠手段除了山匪还会有谁?原本以为宋家之案告破,赵家也就不了了之,看样子这次必须要有个了断了。

    良久之后,樊文予终于开口:“此事事发突然,就目前来看,似乎确实与那山匪有关,大家说说该怎么办?”。

    众人皆是默默不语:前几日还高呼剿匪大功,现在再提这“山匪”二字,所指之人无非就是黑山的匪头……铁氏兄弟。

    但当初让他们漏网的人又是谁呢?

    “各位大人容我说几句”,沈尘却打破了僵局:“昨晚至今城门紧闭,无人进出,量他们跑不出城,要我说先不开城门,挨家挨户搜,不信他们还能插上翅膀飞走”。

    此言一出,或许是大家没有更好的主意,或许是不愿表态,众人皆纷纷点头,樊文予刚欲起身下令搜查,却被仲逸挡住。

    “正如沈捕头所言,这些人也许就在城中,即便他们能设法脱身,但这宋、赵两家的管家却无法翻墙越岭”,仲逸摇摇头道:“但若要挨家挨户排查,耗时费力不说,单说这藏身之地可大可小:一个小柴房,一口水井,甚至一口大米缸也能藏人,此法不妥”。

    众人听的此言有理,衙门的差役有限,如此细致的搜查必定有察觉不到之处,徒劳无获才是最大的可能。

    仲逸环视众人一圈而后继续道:“前段时间刚刚拿掉黑山,铁氏兄弟目标太明显,断不敢冒这个险进城,若我所料不错,定是城中有他们的同伙,如此一来他们必定要带人出城,之后再要赎银”。

    “那若是不给赎银呢?管家毕竟不是自家人”,沈尘反问道。

    仲逸拍拍他的肩膀道:“若是不给,那这两家的家底可就全漏了,他们这次不仅要银子,更要开个合适的价钱:既能承受,又能最大限度的敲一笔。两家的主人都在家,筹银子的力度自然不是下人能比的,这就是留下主人的缘故”。

    樊文予急忙说道:“仲先生就不要卖关子了,有什么好主意尽管说,本县照办就是”。

    仲逸上前一步,便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众人。

    片刻之后,樊文予恍然大悟道:“好啊,如此一来,我们既不用大费周折,还可将他们一网打尽,甚好,甚好”。

    “只是”,仲逸略停顿片刻,而后面露难色道:“只是恐怕要委屈各位在此多呆一阵儿了”。

    众人满脸疑惑,包括樊文予在内的人都不知他这葫芦里卖得到底是什么药?

    谁知一直很少表态的县丞李序南却开口道:“李某愿待在此处,日落之前绝不出这个屋子半步,顺便和各位切磋切磋棋艺”。

    众人还是不解,李序南望了望仲逸,干脆直接把话挑明:“仲先生的意思担心有人出去报信,大家都是自己人,何必让樊大人为难呢,如此一来刚好给大家落个一身轻”。

    众人这才缓过神来,如神助一般,纷纷表示愿意留在这个屋里,不是下棋就是喝茶,哪怕是切磋书法,也绝不会走出一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