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略-第2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哈”,朱载垕笑道:“王府中的花草已经不少了,屋内有盆栽,走廊也有摆设,这么一大块空地,种花…可惜了”。

    末了,他再次指着前方:“你说,种些庄稼,如何?比如,大豆、高粱之类?”。

    “大豆、高粱”,仲逸心中暗暗一惊:若非这个朱载垕就事论事,那便是取笑他这位翰林院侍读了。

    若换其他皇亲贵族,断不会有此想法,但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这是人人皆知的。

    当初,马皇后也曾在后院花园种过菜蔬、瓜果之类。

    不过,时隔这么久,这位有千岁、储君之尊的朱载垕,绝不至于如此崇尚简朴。

    种庄稼的田地,多了去了,即便再简朴,大明也不缺少这点粮食。

    也有点过了。

    这次,仲逸不再言语。

    朱载垕微微一笑,转而继续目视前方:“那些花草,即便再名贵,也无非中看不中用。而大豆、高粱花,既可观赏,更有踏实的感觉:花落之后,便是颗颗米粒、豆子”。

    仲逸:依旧微微点头,却并不言语。

    这时,朱载垕才扭过头来,见仲逸脸上似有异样,他便换了一种口吻:“仲侍读,听说你办差不拘一格,时有惊喜,为何今日却要墨守成规呢?”。

    “哦?”,仲逸急忙起身回到:‘殿下,那都是大家说笑,莫要当真’。

    说着,说着,这花园木亭下的交谈,越来越有味了。

    “你既是翰林院侍读,今日,我们就在花园木亭下,以大豆、高粱为题,读读‘种地’这本书,如何?”。

    朱载垕挥挥手,示意他坐下说话:“方才,你都顺着本王的意思应答,这可不是一个好侍读所为啊”。

    末了,他竟向仲逸递来一杯茶:“说出你心中所想,这才是我大明的好翰林、好臣子”。

    仲逸急忙起身接过茶杯,二人对视瞬间,他看到的是一双坚毅而又沉稳的目光。

    不像是随意而为、说笑一番的。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再不慎重答之,对不起翰林院侍读这个名头,倒是其次。

    对不起凌云山的名头,是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的。

    “下官拙见,说的不对,请殿下莫要怪罪”。

    仲逸再次望着眼前不远处的那块空地。

    朱载垕微微向后挪挪身子,饶有兴致的望着他:“说好了,我们这是读书谈论,岂有怪罪你的道理?但说无妨”。

    “大豆、高粱:春播,破土下种;夏长、除草扶苗;秋收,果实分离,枝叶可入柴垛”。

    仲逸娓娓道来:“大旱时,枝叶萎靡,如同人耷拉着脑袋一样。连雨绵绵、雨水过剩时,茎叶、甚至根底腐烂。叶中有孔、茎枝有洞,定是有虫害。

    若一切生长顺利,再有肥料充足,秋收时必会颗粒饱满,田间尽是沉甸甸。反之,即便能长出果实,定会颗粒受损、量少质次”。

    仲逸上前禀道:“殿下,王府花园中这块空地,就是大明万顷良田的晴雨表,园中大豆高粱,就是百姓一年收成的风向标啊”。

    “世间万物、天地相通,千岁心中有百姓,园中空地,就是这片田地啊”。

    末了,他微微笑道:“只是,殿下不能为这块空地额外施肥、人为浇水,山野良田、天地风雨,百姓们种的薄田,可没有这般‘待遇娇贵’。否则,就不准了”。

    不知何时,朱载垕已缓缓起身,他仰面朝天,似心事重重,而后突然转身,欲言又止。

    片刻之后,他再次开口,只说出三个字:好、好、好。

    也就在此刻,朱载垕心中暗暗一惊:“父皇果真慧眼识人:这个仲逸,只是花园一块空地,地中寥寥大豆、高粱,却看出天下良田,百姓收成,了不得”。

    “哈哈哈”,朱载垕笑道:‘今天,我们读的是‘无字之书’,却受益匪浅啊’。

    “真正受益匪浅的,当是下官”。

    仲逸也只得客套一番。

    这时,见那名长史前来,应是有事禀告。

    看来,今日的‘侍读’,就到此为止了。

    回到翰林院,闲来无事,仲逸想找费思应说说话,却不见他的人影,这小子又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对了,还可找程默,上次那个盗墓贼的故事讲的不错,今日再继续”,想到这里,仲逸便径直向自己屋中走去。

    “默大哥,咱们先不喝茶,干唠,如何?”。

    仲逸实在想换个口味,看见茶水就受不了。

    “仲翰林,我倒是想与你干唠,但恐怕你没这个心思了”。

    程默似乎看出仲逸在王府才品过茶,他没有再端茶倒水,不过却面露喜色道:“刚才有人来捎话,说是请你从翰林院出来后,到府上去一趟”。

    “府上?谁的府上?”,仲逸漫不经心问道。

    程默压低声音道:“袁侍郎,袁府”。

    袁炜?

    仲逸这才想起一件事儿来。在朝廷盛宴上,袁炜曾说过:抽空去趟他府上,节后还没来的及去拜访。

    现在看来,绝不是袁炜的一句客套之语。

    果真有事。

第327章 筠儿的烦心事(上)() 
傍晚、袁府。

    “我真不知道,爹爹之前也没说啊。难得你仲大人来府上”。

    到袁府后,管家说袁炜正在会客,带仲逸先见袁若筠,一问才知道,袁若筠也蒙在鼓里。

    “你是不是又惹事了?”。

    仲逸盘算着:仇鸾之后,朝中并无大事发生。若非因公事,那便是袁若筠的缘故了。

    而袁若筠的麻烦,自然就是相亲:她的终生大事了。

    如此一问,袁若筠立刻不悦:“惹什么事儿?在你们眼里,本大小姐,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吗?”。

    末了,她向一旁的丫鬟莺儿吩咐道:“告诉后厨,今日不要加菜,不准给我多添一双筷子”。

    这个袁若筠,还在为上次的事儿生气:好好备了一桌饭菜,却被仲逸推辞。

    莺儿笑道:“小姐,我刚才问过了:仲大人在来的路上,已用过晚饭了”。

    啧啧,袁若筠连连摇头:“哎呀,看看人家,毕竟是翰林院的高人,太有自知之明了”。

    每个月都有那么几天,无论说什么,袁若筠都是这样的脾气: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

    好在二人认识至今,斗斗嘴,说笑一番的情形,早已习惯了。

    二人随谈笑间,仲逸心中却一直盘算着此次来袁府的原因。

    “对,上次在盛宴屏风后,曾向袁炜请求过一件事:让他为自己去西北榆林府,帮忙周旋”。

    经过一番梳理,仲逸终于想起:今日在裕王府,读那‘无字之书’,把脑袋都弄迷糊了。

    这时,门外传来短暂的说话声,但很快就停止。

    仲逸正欲前往查看,却被袁若筠叫住:怎么,新春佳节初次来府上,就没有什么礼物给本小姐吗?

    微微犹豫一下,仲逸却不只得接过袁若筠的话茬儿。

    “筠儿,节后也没时间来府上拜会,阿姐已为你备了些礼品,有时间过去一趟。过些日子,我们要回祖籍山东济南府”。

    仲逸知道,若不告诉她,不知被闹成什么样子。除仲府外,袁若筠来找自己的地方,无非翰林院与若一当铺。

    这两个地方都经不起折腾,还是提前告知吧。

    反正说的是山东济南府,户册记录在案,也属正常。

    “济南府?是不是很好玩儿?本小姐还没去过呢”。

    一听仲逸要离京南下,袁若筠立刻来了兴致,眉宇间,全无方才的不悦,一脸喜色,笑嘻嘻:“师父,你对筠儿最好了,就把徒儿我一起带上吧”。

    末了,她上前叮咛起来:“如若不同意,本大小姐,就替你到翰林院做那个侍读的差事,给他们讲讲:酒中掺水、山道赛马的故事”。

    “不行,此事万万不可”。

    仲逸知道自己说服不了袁若筠,也只得将袁炜搬出来:“令尊,袁大人定不会准许,你就别闹了”。

    “我准许了,出去看看,也好”。

    如同隔空传音,袁炜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仲逸这才发觉只顾着与袁若筠斗嘴,方才门口那短暂的说话声,定是府里的下人看到袁炜后传出来的。

    大意啦。

    好在听到那短暂的响声后,也只是说了些关于回山东的事儿。

    要说唯一的破绽,那便是请袁若筠到自己的府上。

    不过,这句话完全可以理解为:一句简单的客套之语,没什么大不了的。

    “正好送走同僚,恰好路过,逸儿也不是外人,我就进来了”。

    袁炜一脸的轻松:“筠儿打小就在府里长大,除在城中转悠外,顶多,也就是到城外的山道上骑骑马。山东,齐鲁大地,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去去也好”。

    末了,他转身向仲逸笑道:‘有逸儿在,我也放心,府里再派几个可靠的人随护,济南府当地的衙门中,也有我的学生,他们会关照的’。

    果真是大户人家,人还未至,一切都安排好了。

    “不行,不行”。

    仲逸没想到袁炜竟同意,他急忙摆摆手:“袁大人,不是学生驳您老的面,袁大小姐,千金之躯,一路之上,多有不便”。

    “那再多派人手,有当地衙门在,不会有事。再说了,你一个翰林院的侍读,就没有自己的法子吗?”。

    袁炜一反常态,似乎袁若筠是别人家的女儿一样,一点都不担心。

    仲逸还欲推辞,却见袁炜摆摆手:“走,到书房说话”。

    临到门口,他转身叮嘱道:“筠儿,你也一起过来”。

    丫鬟莺儿向外走去,与仲逸擦肩而过,意味深长的望了他一眼。

    这一刻,仲逸才似乎真正明白:袁炜叫他来袁府的目的。

    上次来袁府时,莺儿就曾说过:当初,他只是个若一当铺的少东家,如今却是翰林院的六品侍读,照此下去,前途更是不可限量

    如今看来,这话说的再明白不过了。

    不应该啊,仲逸心中暗暗思量:这袁炜是怎么了?

    袁府,书房。

    “袁大人,不知传学生到府上来,所为何事?”。

    三人刚刚落座之际,仲逸抢先开口,他似乎不愿给袁炜说话的机会。

    “也无甚要紧之事,上次你说想去陕西布政司榆林府,因你如今要去裕王府侍读,只要裕王点头,其他的都好说”。

    袁炜笑道:‘毕竟,这也是为朝廷办差嘛,西北偏远、荒凉之地,没有人说你去游山玩水的。翰林院有侍诏之责,能体察民情,所提建议也更能中肯些’。

    这语气,果真有老成谋国之范。

    看来,朝中传言是真的:袁侍郎要高升了。

    “裕王府那边,学生改日去请示,多谢袁大人”。

    茶叶还未泡开,仲逸便欲起身告辞:“既是如此,学生不打扰了,这便告辞”。

    这时,袁若筠一脸不悦道:“仲大人,你以后莫再进袁府半步,刚来就想着要走………不送”。

    换做别人,这道‘逐客令’足够令人难堪。

    不过,对于这位袁大小姐来说,还真不算什么。

    同样,对仲逸而言,他早已习惯了。

    “筠儿,不得无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