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略-第2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算什么好事啊?”。

    仲逸急忙摆摆手:“不说了,饭菜一会都凉了”。

    “这还不明白吗?礼部主持,翰林院协办”。

    袁若筠一脸笑意:“礼部由我爹管着,你又在翰林院,这不是向圣上展示才华的好机会吗?”。

    末了,她反问道:“亏你还是什么翰林院的侍读,成心的吧?”。

    “好好好,师父我一定好好准备,到时舌战群儒、力压群雄,一展风采,定成为全场最为瞩目之人”。

    仲逸干脆自饮一杯:“这总行了吧?快动筷子”。

    虽这么一说,仲逸心中却生出一个想法:既然是召见文武百官,各方人物都会到场,或许正是个机会。

    天子宴请群臣,无论什么名目,总归不会像寻常百姓家宴。

    琼浆玉液、山珍海味,歌舞声中,依旧无法阻止各方势力的…较量。

    有时,这种较量,比真刀真枪更为残酷。

    仇鸾贪墨之事,被传的沸沸扬扬,若圣上有意保他,势必会制止这种谣言。

    而如今听之任之,想必另有深意。

    当初因鞑靼之事,是皇帝封赏的他,如今要处置他,自然不能再由皇帝出面。

    这个时候,若有人站出来弹劾仇鸾,皇帝又有意要处置。

    该是怎样的局面?

第317章 如何感谢我?() 
静静小院,琴音绕绕,一首旧词,却平添几分新意。

    若是夜晚,此处又有多少权贵富贾前来?

    不为琴声,不为曲音,只为一睹抚琴人芳容。

    当然,其中也不乏真懂音律的,不过大多数人,还是为凑个热闹而已。

    “这位姑娘,劳烦你传个话,就说仲逸来访”。

    这日午后,仲逸来到穆一虹的住处。

    出狱之后,其他人都见过了,唯独还没有来拜访她。

    之所以选这个时间,恰是为了清静:白日里,那些有权有势的人,要么忙于差事,要么忙着做买卖……没空。

    此时,正是说话的好机会。

    丫鬟香儿眨眨眼睛,轻轻一笑道:“仲大人,香儿认得你,你却认不出香儿,还‘这位姑娘’,真是贵人多忘事啊”。

    仅有数面之缘,虽知道眼前这位女子是穆一虹的丫鬟,但仲逸确实一时叫不出名字来。

    “香儿姑娘说笑了,仲某前些日子被关入大牢,怕是此刻,脑子还未缓过神来吧?”。

    仲逸笑道:‘你家小姐可在?是否方便见个面?’。

    “真不愧是翰林院的大人,随便一个借口信手拈来”,香儿故作嗔道:“仲大人大驾光临,我们家小姐岂有不见的道理?”。

    “香儿,不许胡闹”。

    二人言语间,却见穆一虹从楼上走了下来:“还不为仲大人奉茶?”。

    “是,奉茶,奉最好的茶”,香儿偷偷一笑,缓缓退了出去。

    自从穆一虹来京城后,虽二人见面少,但也算偶尔能见面,渐渐的也就熟了起来。

    “仲大人,怎么今日有空?想起屈尊寒舍了?”。

    穆一虹从香儿手中接过茶碗,亲自端到仲逸面前:“听说,你出狱后,擢升为翰林院侍读,正六品,虹儿在这里恭喜仲大人了”。

    这个穆一虹,果真消息灵通,能量不小。

    伸手接住茶碗,二人手指却不经意碰到一起,穆一虹急忙缩了回去,仲逸快速托住碗底。

    一杯热茶,差点撒到地上。

    咳咳,丫鬟香儿接连咳嗽两声:“小姐,我去备些干果、点心来,先告退了”。

    呵呵,好机灵的丫鬟。

    仲逸将茶碗放到桌上,缓缓上前道:“出狱后才得知,唐馨儿之所以涉险自证清白,皆是因念及你的交情,仲某才能顺利出狱,在此谢过了”。

    穆一虹微微一动,并未言语,片刻之后,竟轻轻一叹。

    “我与馨儿是有些交情,不过也是她明事理,知道诬陷大人对她自己也没好处,我只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而已,仲大人不必言谢”。

    末了,她转而笑道:‘以仲大人的人脉,就是没有我这个弱女子相助,也会安然从牢中出来’。

    这话说的,有这样的‘弱女子’吗?

    这么一说,仲逸倒想起一件事来:“对了,那个叫馨儿的姑娘,听说她离开京城了,她家不就是京城的吗?”。

    “呵呵,她说是京城的,就是京城的?看来你这个翰林院的侍读,也挺好骗的嘛”。

    穆一虹这才说出了实情:‘她祖籍是浙江杭州府的,也正是因为此,来京后,我们的关系才亲密起来。不过当初离京时,还多亏刑部樊大人帮忙周旋’。

    哦,原来如此。

    穆一虹虽与爹娘分离,但从小在杭州长大,馨儿也是杭州府,二人关系亲密,也就不足为怪了。

    倒是樊文予,见面只顾着喝酒,连这事儿都忘提了。

    “好好好,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宛平县衙的事,馨儿也是无辜的,能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也是不错的选择”。

    一盏茶的功夫,不知说什么才好,仲逸起身而立:“既是这样,那仲某便先告辞”。

    “这就走了?仲大人未免太没诚意了吧?”。

    穆一虹一脸不悦:“此处,就这么不受仲大人待见?”。

    只顾着告辞,差点忘了正事,怪不得人家生气。

    仲逸急忙收住脚步,上前道:‘穆姑娘,当初,仲某答应替你打听家中二老的消息,可如今依旧没有结果,惭愧。仲某丝毫不敢有半点松懈,但凡有结果,定来告知’。

    话已出口,仲逸立刻后悔不已:茫茫人海,又时隔多年,找两个人谈何容易,穆一虹自然知道此事不易。

    同时,她当然不会相信仲逸会怠慢此事,否则,当初她就不会相托了。

    上次去刑部请樊文予时,当被问及她与仲逸的关系时。

    穆一虹曾说过一句话:仲逸,是她在这个世界上,最为可信之人。

    此乃肺腑之言。

    “且不说爹娘之事,方才你说要感谢我,怎么感谢?就撂下这么一句话吗?”。

    穆一虹摇摇头:‘仲大人,这么没诚意,可不像你的为人啊’。

    这可真为难他了,仲逸知道:穆一虹是绝不缺金银的,毫不夸张的说,就是他三个若一当铺,也不是她的对手。

    而除了财物之外,实在想不出能有什么方法,来作为答谢。

    仲逸想着:要不,买个金银玉饰之类的。

    她也不缺这个,况且,穆一虹不像袁若筠,毕竟不是十分熟悉,冒然送此类东西,似有不妥。

    罢了,将这个难题推给穆一虹自己吧。

    思量再三,仲逸干脆道:“穆姑娘尽管开口,只要仲某有的,或者能办到的,一定兑现”。

    “好,这才像我认识的仲大人,男人嘛,有时就要有男人的样来”。

    穆一虹也不客气:‘既是如此,那虹儿我就说了,你务必要答应我两件事儿’。

    “何事?请穆姑娘明示”,仲逸急忙应道。

    “仲大人不必担心,这两件事,对于你来说,轻而易举、就可办到”。

    穆一虹轻轻上前,不慌不忙道:“其一,你若下次离京办差,一定要带上我。其二”。

    “不行,不行,这万万不可”。

    话未讲完,仲逸急忙制止:“朝廷下次何时派外差,我都不得而知。再说了,都是与衙门里打交道,带你一个女子,多有不便,这也不符合朝廷规矩”。

    “那是你仲大人的事儿,我就当你答应了”。

    不管仲逸如何辩解,穆一虹不由分说道:“其二,你即刻为我作文章一篇,题目由我出”。

    这个不难,即便现作,即便是由穆一虹自己出题,对一个翰林院的侍读来说,真不是什么难事。

    “第二件事儿,我现在就可答应你,咱们还是说第一件事儿吧,真不行”。

    仲逸还纠结于穆一虹的第一个条件,却被她再次制止:“此事打住,我要出题了”。

    哎,暂时只能如此了,谁让欠着人家的情呢?

    “铁窗赋,题目就叫铁窗赋吧”。

    想了半天,穆一虹竟出了这样一个题目。

    铁窗?这不是牢中写的赋吗?

    对此,她还有一番说辞:“虹儿我也算阅人无数,但像仲大人这样才学过人、谋略过人,还是第一次见。衙门的大牢,因你入狱,我也是第一次去”。

    末了,她用好奇的神情说道:“我很想知道,这‘两个第一次’加到一起,会怎么样?”。

    若说之前,对穆一虹是刮目相看,现在,简直要崇拜不已了。

第318章 逼上绝路(上)() 
这日午后,仲逸正在翰林院,却听门外一阵说话声,喊声之大,颇有几分吵架的味道。

    “默大哥,外边怎么回事?为何如此喧哗?”。

    片刻之后,陈默匆匆走了进来:“我刚过去看了,像是三法司的人,与咱们掌院学士在…说话”。

    ‘说话?’,仲逸不解道:‘咱们翰林院,何时如此大声说过话?’。

    “我再去看看,打听打听”。

    说完,程默又匆匆跑了出去。

    仲逸刚找到一本关于三国的书籍,看的正入神,不想被扰乱,心中一阵不悦。

    袁若筠说的没错,今日翰林院也接到朝廷旨意:春节前夕,朝廷要举办一次盛宴。

    届时,圣上亲临,由礼部主持、翰林院协办。

    如此一来,仲逸所在的翰林院就更忙了起来,也热闹起来。

    除为了应付朝廷委派的差事外,不少人也将此作为,博取前程的机会。

    仲逸不愿凑这个热闹,躲到屋里,看起书来。

    在他看来,现在凑这个热闹,还早了点。

    一盏茶的功夫,程默再次回来:“仲翰林,打听清楚了,都是为了上折子的事儿,除三法司外,还有礼部的人”。

    “上折子的事儿?怎么跑到翰林院了?”。

    来翰林院有些日子了,却从未遇到这种事儿。

    相比仲逸,程默在翰林院时间更长,他对此倒没有太多意外。

    “还不是因年跟前的盛宴嘛,三法司最近要上书处置一批犯人,可礼部与翰林院的意思是:先压一压,年后再说”。

    程默上前向仲逸解释道:“翰林院的几位大人更易面圣,三法司的人此举,是想让他们递个话:尽快将这批犯人处决”。

    真麻烦,都是皇帝不上朝闹得,朱厚熜虽掌控全局,但总是让别人露面,底下的人着急了。

    “让他们吵去吧,我要继续看戏…诸葛亮东吴、舌战群儒”。

    仲逸轻轻呷口茶,再次翻阅起书卷来。

    程默刚欲转身离去,却又收住脚步,似乎有话要说。

    在翰林院,程默是仲逸的杂役,负责端茶倒水、打扫房屋、安排行程,还有外出护随。

    他称仲逸为‘仲翰林’,而不是‘仲大人’。

    同时,也不用在仲逸面前自称“小的”“下人”之类。

    就冲这一点,他也要为仲逸做点什么。

    “仲翰林,我觉得你应该出去看看,替掌院学士解解围,毕竟这是在翰林院”。

    哦?听称默这么一说,仲逸不由暗暗一惊,急忙放下书卷。

    默大根有何高见?说来听听。

    “翰林院是文人的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