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略-第2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数月以来在牢中,此刻,再次踏进这昔日办差之地,他竟有几分欣喜之意。

    虽无六部盛名久远,亦无五军都督府那般权势,但对于仲逸来说,翰林院才是……最好的衙门。

    是的,这个以文采、文笔、文人为主的衙门。只因处在京城、高墙大院门前,那块大大的牌匾,只因靠近皇权。

    它,就是衙门。

    而且,是好多人梦寐以求的……衙门。

    “仲兄,这边,这边”。

    正朝自己那屋走去,却见费思应等几个同僚叫住他。

    不用看,这些人都是昔日国子监的同窗,还有翰林院来往比较多的同僚。

    “诸位,实在对不住,昨晚家里头管得紧,今日中午,咱们补上,地方你们挑,酒菜尽管点”。

    仲逸知道,这些人中,有确实念及昔日同窗之谊的,但其中也不乏投其所好者。

    毕竟,自己已是六品侍读了。

    “这酒自是要喝的,不过,先说说眼前的事儿”。

    费思应笑道:“你办差的地方不在那屋了,如今你已是六品侍读,掌院学士为你调换房屋,昨天就备好”。

    嗨,倒把这事儿给忘了。

    万不要小觑七品到六品的变化:官服要变,称呼要变,差事要变,好在朝廷有规制,七品住宅与六品相差不大。

    否则,家里住的地方,都要变了。

    众人正在说笑之际,仲逸见程默正朝这边走来,他便向众人告辞,跟了上去。

    “仲大人,就是这间屋子,小的都已收拾好,现在就去泡茶”。

    说完,程默缓缓退了出去。

    仲逸四下打量一番:这间屋子,确实比之前的大了些,装修也更加别致,采光也好。

    只是,有一点不变:依旧堆满各种各样的书籍。

    “仲大人,之前的茶放久了些,这是小的昨日才上街买的,上好的红茶,就是量少点,小的囊中羞涩,才买了二两”。

    ‘哦,对了’,程默将刚刚泡好的茶水放到仲逸面前,却不忘提醒道:“一个时辰后,你要拜见掌院学士,之后再去见侍读学士、侍讲学士,还有侍讲、侍读大人”。

    程默一如既往打扫房间、端茶倒水,安排仲逸的行程。

    仲逸端起茶杯,细细品来,窗外天寒地冻,屋内炉火旺旺,一杯热茶正是莫大的享受。

    程默泡茶的水准有增无减:水的温度、茶水比例,恰到好处。

    “默大哥,这不对啊,我已不再是编修,翰林院应会重新为我派杂役,怎么还是由你做这些杂务?”。

    仲逸放下茶碗,盯着程默看了半天:“默大哥,你重情重义,当初,你还来刑部大牢看我,这份情谊,仲某铭记在心,日后但凡有事,你尽管说”。

    “仲大人言重了,小的在这里做了多年的杂役,那些个七品、八品,甚至九品,还有庶吉士,那个把我们这些做下人的当人看了?”。

    这时,程默放下手中的活儿,急忙上前道:“但自从您来了就不一样了,有什么事还能与我们商议一番。天冷天热的,也知道想着我们下人。跟着您做事,我觉得起码像个人。莫说牢中看你,就是死,也愿意”。

    程默继续道:“实不相瞒,昨日得知大人升为六品侍读后,小的这便求掌院学士,要继续做你的杂役,他准许了。以后,还是由小的伺候您”。

    “这?我该怎么说呢?”。

    仲逸急忙上前道:“好,别人我还不想要呢。你不必自称‘小的’、‘小的’,无外人在时,也不要叫我仲大人”。

    “我知道,没有外人的时候,还与之前一样,叫你…仲翰林”,程默急忙说道:‘只是,我觉得仲翰林,像个人名,不像官名’。

    仲逸笑道:“人名就人名,就是个称呼而已嘛”。

    “默大哥,快讲讲,我不在这段时间,翰林院都发生什么新鲜事儿?”。

    今日的差事也就是这样了:先是见掌院学士,还有侍读、侍讲学士。

    这些可都是比自己高品阶的人。剩下还有侍读、侍讲,虽与自己平级,也总归是要打声招呼的。

    在仲逸看来,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他又不是第一次来翰林院,这些人之前都认识,如今,只是换了个差事而已。

    “仲大人请留步,出了狱也不说一声,升了六品侍读,也不说一声,这是怎么个意思?”。

    忙了一天,好不容易见完翰林院各位前辈,仲逸正打算回府,却被人前面挡道。

    确切的说,是被两位女子挡住了去路。

    看来,答应师姐一起吃晚饭的承诺,又无法兑现了。

    “怎么讲?论起来,你刚出狱,应是我请你吃饭。可升了六品侍读,又该你请我吃饭”。

    袁若筠一脸为难,眼睛频频眨动,朝一旁的丫鬟莺儿点点头,谁知莺儿却连连摇头,似乎并未领会她的意思。

    如此一番,袁大小姐最终还是有了主意:“这样吧,今晚,本大小姐请你,你的,就先欠着,等那天我高兴了,再说吧”。

    仲逸知道,无论自己发生什么大事,只要离开众人视线一段时间,再次出现时,一定少不了袁若筠。

    戏说也好,刁蛮也好。

    总之,这位袁大小姐绝对是最特别的一个。

    起初仲逸也是由不适应到适应,再到后来的习以为常,渐渐地也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不知何时起,他似乎已离不开这种习惯。

    无论在当初去西安府、杭州府运送‘药材’,还是去博野县、大同办差,仲逸都会偶尔想起袁若筠。

    说来也怪,甚至于走在大街上,看到什么好玩的物件,都会想起给她买一份。

    如同想起家,想起凌云山一样。

    见袁若筠这般神情,仲逸也只得打趣道:“先声明,此次我可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怎么说,我们也有师徒名分”。

    “参拜大礼就免了,但起码要毕恭毕敬的叫一声师父吧”。

    “师父?”,袁若筠四下望望,满脸不以为然道:“圣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你现在既不传道,又不授业,还不解惑,拜的什么师徒大礼?”。

    仲逸简直无语。

    看来,又得斗嘴了。

    “那请问袁大小姐,我们这是去那儿?”。

    “叫筠儿”。

    “筠儿,我们现在去哪儿?”。

    “让别人掏银子,还问的那么多干嘛?算了,又不想吃饭了”。

    仲逸笑道:“那敢情好,我这就回府,阿姐已备好饭菜”。

    “不吃饭,饮酒,本大小姐今晚想饮酒,你得陪着”。

    袁若筠反问道:“这个要求,不过分吧?”。

第312章 君臣好商量() 
京城,冬日。

    数日后,仲逸终于接到旨意:去面圣。

    这是他出狱后第一次面见皇帝。

    相比以往,此刻,他心里却没有了底。

    不用说,朱厚熜派人传唤,绝不是仅仅读读书、谈古论今那么简单。

    前些日子,鞑靼直逼京城之事早已终结,对大同的调查也盖棺定论。

    如今,仲逸出了大牢,还做了翰林院六品侍读。

    然而,关于仇鸾贪墨银两、丁汝夔罪不至死的传言,却还只是传言。

    传言这东西,往往起初还有些嚼头,日子久了,就渐渐没味了。

    自从前几日师父凌云子道出此次入狱、再出狱的缘故后,仲逸心中多了一个词:权谋。

    这个道理再明白不过:若‘谋’缺了一个‘权’字,那得出的结论往往与预期相差甚远。

    但若一个从未在朝廷做过事,亦无半点权势的人,让他来运作权谋之术,简直痴人说梦。

    有些东西,仅凭读书与传授是无法取得真谛的。

    对仲逸来说,翰林院看似并无实权实职,既无吏部考核百官之权,亦无户部掌管天下钱粮税赋财权,那怕是刑部治下的刑狱,工部的工程建筑等。

    不过,翰林院有陪皇家读讲之便利,又有侍诏之权,距离皇家之近,倒也不失为一种便利中的便利。

    不管是之前的庶吉士,还是后来七品编修,再到如今的六品侍读。

    对仲逸而言,他脚下之路,就要从翰林院开始。

    “知道朕今日为何传你来吗?”。

    “微臣不知,请万岁明示”。

    “在牢中呆了几个月,变得成熟许多,看来朕的一番苦心没有白费”。

    仲逸:

    朱厚熜从来不会把话说透。

    至少,不是那种一听就能听明白,而且不会有第二种解释。

    作为臣子,仲逸只能选择沉默,或无法立刻回应。

    “据锦衣卫的人报,现在城中流传一种说法:仇鸾贪墨银子,而且数目不小,原兵部尚书丁汝夔罪不至死”。

    朱厚熜一如往常平静,言语间并无豪言壮语,更不会动则大怒,大多时候,他也就是微微一句:“对此,你怎么看?”。

    我怎么看?

    仲逸回禀:“微臣刚出狱,还未曾上街转,未曾听到那些流言”。

    “那你说说,仇鸾该不该不该杀?丁汝夔该不该留?”。

    朱厚熜心里最清楚不过:这才是二人谈话关键之处。

    既然话说到这个地步,也无须遮掩了。

    “据微臣在大同核查所得,仇鸾有几大罪状:向鞑靼俺答贿送财物,才使鞑靼兵放弃大同,移兵东去。此外,还有消极应战、报送假捷报,掠抢百姓财物”。

    “哦,对了”,仲逸继续道:“这些,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石成、石大人皆知晓,当初我们二人一起办差,那些人证、物证都交由他处置”。

    话已至此,仲逸已做好最坏的打算:那怕到此为止,也最起码说出心里话。

    “哦?那你说说,丁汝夔为何不能杀?”。

    朱厚熜并未纠结仇鸾之事,反倒问起丁汝夔。

    “丁汝夔指挥无方,无功有过,但罪不至死”。

    仲逸补充道:“可据说他是得严阁老的授意,才导致城外百姓被杀,军心大乱。要处置,也该要惩治首恶,那就是内阁首辅严嵩”。朱厚熜笑道:“听说?要有确凿证据才行,这个道理就不用朕解释了吧?”。

    一时不知此话到底何意,仲逸顾不得许多:“丁汝夔之事,微臣并未查实,但仇鸾罪状件件属实,此外,他当初能做上宣大总兵、平虏将军,也是向严士蕃贿送财物才”。

    “放肆,他严士蕃何时有这么大的权利?”。

    一向和颜悦色的朱厚熜,终于怒道:“难道。你是说朕用人、识人不明吗?”。

    “微臣,不敢”。

    早有准备,仲逸对眼前的龙颜大怒,似乎没有以往那种反应。

    “不敢?还有你仲大人不敢的?当初保定府博野县繆家被杀一案,查出近二十个朝廷命官。此次去大同,你就要处置一个太子太保,还有内阁首辅”。

    朱厚熜脸色缓和了许多:“好大的手笔,照这样下去,朕都要被你处置了”。

    仲逸:“微臣绝不敢,朝廷有规矩,圣上委以差事,微臣只是依照大明律来办差,并无其他想法”。

    “大明律?”。

    朱厚熜大笑道:“我看你这是‘大明略’吧?”。

    仲逸一脸愕然:“微臣不解,请圣上明示:何为大明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