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略-第2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本打算在此地多潜伏些时日,但自从得知师弟仲逸入狱的事后,他决定提早回京,那名鞑靼的百户已被押往京城,以免发生什么变故。

    同时,吴风大师托付要去京城见世面的吴安、吴卫两人也比他们早一步进京,所谓受人之托、众人之托,既然答应了人家,就得要做到。

    当然,前提是:要将所有的差事办完,否则,下次又不知是何时才能来一次。

    或许,该是两军阵前对峙之时吧?

    “千户大人,就我们所探到消息来看,鞑靼内部分歧极大,而各派间的争议也从未停止过,但此事似乎是朝务,而非军务”。

    一行十余人,周百户与宗武走的最近,二人说道了眼下的差事。

    “文武有别,我们行伍之人不问政事。不过,将士往往只能听一个人的,从兵力部署来说,若是遇到大的战事,他们很难在最短的时间,调动所有的兵马,倒是可以给我们争取时间”。

    宗武记得很清楚:临行之时,师弟仲逸再次到鞑靼与女真二者间,分而治之事儿。

    很明显,从目前的情形来看,鞑靼内部要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是很难的。

    如此,鞑靼与女真间要合力一处,几乎是不能的。

    为何?

    所谓众口难调,而孤掌又难鸣,鞑靼内部派系积怨已久,无论什么事儿,只有要支持的人,就立刻会有人站出来反对。

    同样,有反对的人,同样就会有人站出来同意。

    有时,这所谓的支持与反对,其实并无具体的缘故,只为一个原因:你赞成,我就反对。

    反之亦然。

    有人的地方就有争议,争议到一定的程度便是矛盾,矛盾一旦到了无法通过正常的途径解决,那便是用武力了。

    能谈好的就谈,谈不好就打:用拳头说活,你不服也不行。

    俗语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其实,比粮草更先行一步的,就是刺探军情了。

    无论秘密潜入敌营,还是抓到活口,甚至于用间、反间之计。

    总之,能将敌情了如指掌,才是重中之重。

    知己知彼嘛。

    当初北征之时,宗武等曾在北漠血战,此刻又来次这里,不是两军阵前,更非到兵相见。只为军情,那比粮草还先一步的军情。

    这正是“知彼”的一部分。

    一路北上,寒意渐浓,距京城渐行渐远,宗武等一行数人却似乎更找到办差的感觉。

    “周百户,你带几个兄弟在饲马场一带找个临时的活做,除了正常的骑术训练外,一定要设法弄清:鞑靼军马战的要害所在”。

    宗武特意吩咐道:“回京之后,我们要练出一支可专破敌军骑兵的奇兵来”。

    告别那些真正的小商贩后,所有人开始了自己真正的差事。

    除关注此处兵器锻造外,宗武心中多了一层思量。

    行伍之人不管朝中大事,那是说给众人听的:眼下师弟之事不甚明了,作为唯一的师兄,他总该是要做点什么的。

    既然仇鸾可与鞑靼俺答等私下达成交易,那朝中与北漠有往来的,定不止他一人。

    再过几日就要回京城了,能多找一个是一个吧。

第302章 回京() 
“干什么的?站住”。

    京城,某千户所,守卫见两个男子唯唯诺诺的朝这边走来,是生面孔,便立刻上前制止。

    “我们二人找林千户的,是有事”。

    “找我们千古大人?先搜身再说”。

    两名守卫二话不说,上前就是一番摸索。

    这架势,颇像蠡县守城门的刘三,又似上门催账的大汉,那怕身上只有一个铜板,也不放过。

    当然,作为宗武治下英勇千户所的守卫,自然不会是那二两银子。

    “退下,这二人我认识,确实是找千户大人的”。

    刚刚路过的周百户见到这番情景,立刻认出了眼前的这二人,随即向守卫挥挥手。

    “吴安、吴卫二位兄弟,这不是针对你们,千户大人北征平虏、南下抗倭,杀敌无数,树敌自然也就多了,陌生人来访,要加强戒备,也是为安全起见”。

    周百户向吴氏兄弟解释道:“我们也是才到的京城,根据旨意,千户大人是先要面圣的,此刻还在宫中,之后再见你们”。

    这二人便是在无名山受吴风之托,当时,周百户也场,所以言语间还是客气很多。

    否则,随意两个百姓要见了百户大人,是绝不会被称为‘兄弟’的。

    “你们久在北漠,难得来一次京城,何不借此机会好好转转?”,周百户笑道:‘这样吧,晚上一起吃饭,我做东,替我们千户大人尽尽地主之谊,如何?’。

    “好好好,只是周百户军务繁忙,真是过意不去”,吴安、吴卫两人立刻寒暄道。

    千户所,自然有千户所的规矩:若林宗武不在,外人是不许进入的。

    “启禀圣上,鞑靼军的情况大致就是这样,详细部署,微臣已命人详细记录,其中还有驻扎布防图”。

    回到京城后,宗武既未回家看林姚姚,也未来得及找仲姝,问询师弟被押入大牢的始末,就连千户所,也只待了不到一盏茶的功夫。

    进京首要面圣,这是当初离京时的旨意。

    此举用意非常明显:宗武北行之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否则,难免会别有用心之人所察觉。

    这个别有用心之人,或许就是与鞑靼军私下有来往的朝中文武中某一个人。

    甚至于位卑言轻,但却在衙门里做事的普通差役。

    身为帝王,朱厚熜自然深谙此道。

    宗武刚刚到京时,锦衣卫的人就知道他回京的消息了。

    不过,宗武现在顾不得那么多,他也迫切需要见到天子。

    除军情要务外,还有一件更为重要的事。

    在千户所时,宗武特意留周白户,自然不是等吴安、吴卫二人。

    他有更重要的差事要办…师弟仲逸。

    “如你所说,鞑靼军中,奇兵马战与兵器打造是强项,是否有应对之策?”。

    朱厚熜不慌不忙,此事他早有耳闻,只是未曾听到如此详细的禀报,对于他来说,如何解决眼下的困境,才是关键所在。

    作为真正的朝廷文武百官之首,有些事可以商量,有些事却丝毫不能含糊半点。

    比如,危害到江山社稷的,比如意图谋反的,比如图谋不轨

    其实这几者间,并无本质区别。

    纵观全局,北虏南寇一直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更是是朱厚熜最大的一块心病。

    北疆地势广阔,气候复杂,但兵强马壮、易守难攻,游牧一方,据点不定,极为难灭。

    相比而言,倭寇虽无如此大的地盘,据点更不是固定不变,但他们往往从海岸登陆,海岸线一带太过复杂,不可能处处设防。

    而就目前的兵力及实力来说,也无法处处设防。

    好在南狼北虎本属两支毫不相干的力量,也不至于朝廷有首尾难股的窘境。

    否则,二者合力而为,后果不堪设想。

    对于抗倭一事,朝廷早有部署,戚继光、俞大猷等将领几乎熟悉倭贼的所有习性,属下的军士也对此并不陌生。

    可谓知己知彼,才有了多次胜利的结果。

    但北方的局势,却远远要比南边沿海一带更为复杂:朝廷派出的将领,也往往会出现倒戈、叛乱,被重金所收买,或者变节。

    即便能坚守者,良将更是沙里淘金,少之又少。

    朱厚熜此次派宗武前去北疆,用意极为深远。

    当初在抗倭之时,宗武曾力战倭贼,而在北征之时,他有两次带兵突袭敌军。

    也算是老对手了。

    但以宗武目前的年纪和从军资历来看,还做不到独当一面。

    现在的千户一职,也是屡屡创了奇迹:恩赐一个武举的出身,数年间,从士卒升为总旗,再升为百户,直至现在的正千户。

    千户一职,本为五品,但品阶与职务并非完全等同,更非必须要对等。

    从上次在白羊口突袭鞑靼军后,又有赏赐,宗武这个千户,目前的品佚是……从四品。

    这又创了一个奇迹。

    当然,飞速提升的背后,自然是为他日的重用。

    当初,恩赐他一个武举的出身,正是为日后再委以重任,扫清障碍。

    众所周知,军户农户,是要继承的,老子当兵,儿子自然也要做行伍之人,这仅仅是身份上的承接。

    军中之职,也是如此,大多世袭,若想跨过这道门槛,一个武举出身是必不可少的。

    如此甚远部署,林宗武不会不懂。

    在凌云山时,凌云子曾多次说过:万事先谋而后动、不谋而不动。

    否则,动了还反倒坏事。

    天子与臣子,自古有别,即便心中所想,但也不能说明。

    在这一点上,宗武比师弟仲逸差了些火候,但也不至于流露出来。

    鉴于此,能做的,就是办好朝廷交代的每一件差事,其余的不必多言。

    多说无益。

    此次受命刺探北漠鞑靼军情以来,宗武显然下了一番功夫。

    “至于这兵器锻造之术,还要请兵部与五军都督府的各位大人定夺,微臣也不懂这些”。

    宗似乎对另外一件事更感兴趣。

    对此,他早就动了心思。

    “微臣不才,愿秘密训练千户所所有人马,专破鞑靼马阵。只是此举耗时长久,需要反复演练,同时,千户所所需要的斩马刀、铁索等,还请圣上恩准”。

    不用说,宗武自告奋勇接过这个差事,他首先要兵器、马匹了。

    “这个不难,你说的那些,朕会命兵部安排,你们尽管做便是,不要让朕失望。到时,朕要亲自检阅,要实战”。

    朱厚熜几乎足不出宫,但他心里再清楚不过:“真正的精兵强将是打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

    一旦此举奏效,立刻在全军开展。

    “遵旨”。

    宗武立刻上前拜道:“启禀圣上,微臣还有一事相求”。

    嗯,他得到的,是朱厚熜微微一个点头。

    “此事事关重大,若是大战旗鼓进行,恐怕还未练出来,就被传的天花乱坠,那样的话,弟兄们就无心操练了”。

    宗武犹豫片刻,终于说出重点:“微臣斗胆,想请圣上恩准:给我们千户所一个秘密练兵之地,而且我们要的兵器、装备,还有战术、战略都要保密”。

    末了,他补充道:“除了隐秘外,这个地方还有宽阔,必须要让战马放开了跑”。

    这倒是难住了朱厚熜,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但要瞒过这么多人,让一个千户所全部人马,在别人毫无察觉的情形下秘密操练。

    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至少,在京城不会有这样一个地方。

    京城一带也不行,京畿重地,巡防自然要比其他州县更严密。

    莫说别的,仅是五城兵马司,和锦衣卫这一关就过不了。

    “说吧,离京城这么些日子了,一路之上,恐怕,你早就琢磨好了吧?”。

    朱厚熜见宗武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自然能猜出一二。

    “圣明最不过万岁,微臣是想过此事,但具体方位还未定夺,最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