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略-第1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说,好说”,袁炜随意客套一句,眼睛却朝仲逸这边瞟过来。

    “逸儿,怎么样?你准备的如何?刚来翰林院,要做足文章啊”,袁炜笑道。

    当初来翰林院时,仲逸并未向同僚提起他与袁炜的关系,袁炜也没有明确表示对他有特殊照顾,毕竟中间隔着凌云子,若是别人问起来,反倒不好说。

    对此,仲逸一直记着师父的话:不要依附于任何人。

    在朝廷要做到独树一帜,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若是一心贴着某人身后,也无必要。

    逢场做戏,站队有时在所难免,但只是所见略同与略不同而已,站队不同于奴才,没必要事事都听某一个人的。

    一向如此,可为何今日袁炜在这么多人面前,单独提起自己的名字,还称呼一声‘逸儿’。

    显然,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仲逸与袁炜的关系要比费思应那声“袁叔叔”、‘小侄儿’之类的要亲密的多。

    因为,这是袁炜主动称呼他的。

    虽因师父凌云子的关系,仲逸私下自称为袁炜的学生,但细细说起来,袁炜不是他的主考官,说门生故吏有些牵强。

    故此,在众人面前,这样称呼是不合适的。

    “启禀袁大人,晚辈不擅这种文体,所以一直还没有写”,一时拿不定主意,仲逸只得继续装作不知情:“朝廷不是说自愿奉上各自佳作,晚辈打算此次就不”。

    可不是这样吗?在袁侍郎面前,我敢说自己会写那东西嘛?无论是师父,还是袁若筠的关系,断断没有因为这点小事惹的袁炜不高兴。

    况且,当初进翰林院,人家袁大人确实在后面起了不少作用。

    “哈哈哈,不会可以学嘛,你身为翰林院的庶吉士,这种事怎么能少的了呢?”,袁炜意味深长道:“上次在街上偶遇,袁某的马车出了点问题,还多亏你帮忙,还记得你哦”。

    马车?帮忙?仲逸一头雾水。

    “哈哈哈,袁某在礼部还事事处理,先告辞了”,袁炜在众人的拜别与欢送声中缓缓离去。

    这唱的是那一出啊?

    “仲逸,真没看出来啊,你竟与袁侍郎有交情?这么大的事,怎么不告诉我们呢?”,袁炜走后,翰林院的几个同僚立刻向仲逸围了上来,其中大多为当初同在国子监的监生。

    “仲兄,你回头帮我们引荐引荐呗”,人群中,原本与仲逸不熟的人也立刻多嘴起来:“今晚,王家酒楼,我请你喝一杯,我们也好交流一二”。

    “诸位,你们太看的起仲某了,袁大人方才不是也说了吗,我只是与他偶遇,偶遇,算不得什么交情,我见他一面都难,如何为你们引荐?”,仲逸只得连连推辞,心中却一直在想着方才那一幕。

    “哦,我明白了,袁炜既未表明他与师父的关系,又刻意编出与自己有些交情,此举正是给别人看的”,见众人慢慢散去,仲逸心中渐渐明朗起来。

    如此一来,无非有两个好处:他在翰林院不会平白无故受冷落,至少,他也是后面“有人的”。

    还有一层,那些负责考核的上司,若是知道此事后,为了卖袁炜一个面子,少不了会提拔一下自己。

    至少,能为他说句好话。

    高人啊

    仲逸心中暗暗道:‘这里边的水,深着呢,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第212章 青词连连(下)() 
数日之后,众人翘首以盼的盛典终于拉开帷幕,只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那些想以一篇青词体平步青云之人,恐怕要失望了。

    莫说地方总督、巡抚及藩、臬二台,仅是京城,除了内阁、各阁大学士,还有六部九卿,这个衙门、那个衙门的。

    六品以上职务者,多了去了。

    若这些人个个都能面圣,而后每人念一篇各自‘佳作’,那嘉靖帝恐怕耳朵要出茧子了。

    如同每次商议朝廷大事一样,此次筛选由几位重臣主持,众人所写文章先由这几人初审,而后选出其中‘佼佼者’,再呈于嘉靖帝。

    这几人当中,有严嵩、严士蕃、徐阶、高拱等,个个皆非等闲之辈。

    当然,这种场面,自然不会少了袁炜。

    严嵩高居内阁首辅,严士蕃虽只是个工部侍郎,但因其父的关系,好多场合都少不了他,近水楼台先得月嘛。

    徐阶身为内阁次辅,官居礼部尚书,仅是礼部这个头衔,就不能少了他。

    能做的礼部尚书,自不是等闲之辈,徐阶曾是嘉靖年间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曾因过失被贬,之后谨慎行事,累迁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早在若一当铺时,仲逸就曾听外叔公文泰说过:倒严一派中,这个徐阶正是核心人物之一。

    起初徐阶不肯依附严氏,此举顿时令严嵩警惕,他的处境一度极端危险,后来他改变策略:开始示弱。

    表面事事顺着严氏,甚至将自己的孙女嫁给严嵩之孙,双方矛盾由此缓和许多。

    后来随着徐阶势力渐渐铺开,二人间再次相互倾轧、抵牾日著,这在朝中几乎是人人皆知之事,只因徐阶之前示弱与讲和,严嵩父子并未觉得双方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朝中之事,本就各有所属、各有所图:站队、分派本不是什么新鲜事,大家视此种争端为常态,严嵩把持朝政多年,自认根深,不为他人所动。

    故此,这种争执与争端也就存续下来。

    日子久了,大家就见惯不惯,这种情形,嘉靖帝自然不会充耳不闻,但帝王之术,讲究一个制衡之术;绝不能让一家独大。

    堂堂朝堂,若没有一点争斗,反倒不正常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人名叫高拱,此人虽只是个翰林院侍讲学士,但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裕王府讲官。

    裕王,朱载垕,仅是嘉靖帝皇三子这个身份就令众人望尘莫及,朝中有人传言:他的两位皇兄先后早逝,这储君大位自然就落在裕王的身上。

    有此考虑,因裕王对他颇为器重的关系,高拱这个翰林院侍讲学士,自然就水涨船高了。

    当然,抛开这些不说,这个高拱确实有些本事,虽然他的科举之路不太顺畅,但最后总算高中,并做了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又升为翰林侍读,后裕王开邸受经,高拱第一个当选。

    至此,严氏与徐阶等各有所属,而高拱则周旋于二者间,只因裕王的关系,两方对他有所顾忌。

    由此,可谓局中之局,三方势力。

    不过,说到根上,裕王对严氏专权把持心存不满。故此,高拱更倾向于徐阶一方。

    五人当中,除了严士蕃没有科举出身之外,严嵩、徐阶、高拱、袁炜等四人皆有翰林院或庶吉士的经历,才学可见一斑。

    若论起青词体来说,那就不不用说了:个个都是一等一的高手。

    众人所写‘佳作’,让这些人先把关而后呈于嘉靖帝,自然是最合适不过了。

    “严某年事已高、老眼昏花,这些个字啊,有些都看不甚清楚,你们看着办吧”,无论权利、资历、年纪,严嵩自然要摆摆架子。

    严嵩长得高高瘦瘦、眉目疏疏,嗓音却又高又细,这副外形,外加久在高位,自然是老谋深算:筛选佳作是假,借机拉拢势力、培植属下才是真的。

    这一层,自然为严嵩之子严士蕃所领悟。

    “那,咱们就开始吧”,与老爹相反,这严士蕃则是“短体肥硕”、一副富态像,乍一看倒不像是亲生的。

    不过说起奸滑机灵、揣摩心思,这小子绝对是把好手。

    “有什么好看的?都是些盲目跟风、毫无新意者,不看也罢”,袁炜自恃才高八斗,自然不会将别人放到眼里。

    不过,此言绝非仅仅一句不屑之情,抛开文采不说,他也要为自己的将来打算:起码要推荐自己的门生故吏才是。

    “既然圣上有旨意,我们遵旨照办便是,严阁老年事已高,大家就辛苦一下了”,徐阶笑道:今儿个,咱们人人都是‘主考官’。

    “徐大人说的对,都是主考官,哈哈”,徐阶话音未落,高拱立刻附和。

    这场面,五个人却有三层意思。

    或者,更多。

    “这得要等到什么时候?真是着急死了”,门外大院的人群中,一片焦急埋怨之声:原本想做块敲门砖,没想到连皇上的面都见不到。

    让这几个人初审,期望就大打折扣了。

    原本以为是拼文采、拼佳句,一篇青词体就可博的一把,不成想现在却成了拼门第、拼靠山的较量。

    眼下这行事,再明白不过了:与里边这五人没点关系,写的再好顶个屁用。

    “仲老弟,你说袁叔叔会将我写的东西呈上御览吗?”,虽然有个在礼部做郎中的老爹,费思应还是有些不放心。

    仲逸无心此事,只是如今领着翰林院庶吉士的差事,况且那日袁炜大庭广众之下叮嘱,他最后也只得奉上‘佳作一篇’。

    费思应如此一说,他也只得随意接过话茬儿:“这五人当中,徐大人与袁大人都是礼部的,令尊身为礼部郎中,无论是冲着他老人人家同僚一场的面子上,还是你这声袁叔叔,他们定不会袖手旁观”。

    若换到平时,仲逸这番话一定会被挑理,但此刻费思应的心思都在他的‘佳作’之上,那里还管得这些?

    “但愿如此,只是袁叔叔可千万不要忘了”,费思应额头微微渗汗,双脚却不时垫高,脖子一伸,那肥硕的身子倒显得有些‘修长’起来。

    “仲老弟,哈哈”,不远处,樊文予与李序南见到仲逸后,立刻朝他这边走来。

    “二位兄弟,看样子是被选上了?”,避开费思应,仲逸立刻与蠡县的二位的同僚搭讪起来。

    “那是,为兄与序南老弟之作双双被选上”,樊文予笑道:“是徐大人亲自看上的,礼部尚书都发话了,真是莫大的荣耀啊”。

    “恭喜二位啊”,仲逸也跟着起哄。

    “恭喜我作甚?我替户部王郎中写的那才是真作,这篇嘛,呵呵”,李序南一向不喜攀附与奉承,如仲逸一样,他只是应付而已。

    “樊兄,当初可是你说的,事成之后,要感谢我阿姐才是”,樊文予之作本是仲姝代笔,仲逸便拿此事开涮。

    “一定,一定,哈哈”,樊文予从来不会食言。

    三人正在说说笑笑,却见费思应匆匆朝这边走了过来。

    “我说仲老弟,你还有闲心在这儿闲扯?”,费思应神色匆匆道:“快,轮到我们翰林院的庶吉士了”。

    走吧

第213章 上船容易下船难() 
庶吉士,又称庶常,是翰林院短期、过渡职位,并无品阶。由考中进士者从中择有潜质者担任,是皇帝近臣,有的负责起草诏书,也有为皇帝讲解经籍,是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

    换而言之,入选者皆是文采、书法出众者,可谓优中选优。

    故此,从这个职位出去的能人不在少数,其中也包括宰辅。

    不过再好的田地也难保良莠不齐,即便皇帝的儿子,有人可继承大统,而有的人却资质平平。

    况且,单凭科举应试选才,自有其局限之处:纵观历朝历代,每科状元、榜眼、探花者,有名副其实者,也有碌碌无为者。

    “现在这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