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逍遥的大明王爷-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朱府里烧制玻璃的一共有50人,生产出的透明玻璃数量不是很多,不过这东西也不适合大批量地向外出售,物以稀为贵,多了就不值钱了。现在透明玻璃造出来了,估计大块的平板玻璃和镜子也就快成功了,至于显微镜和放大镜,望远镜,瞄准镜估计还要慢慢研究才行。

    三人今天也不去皇庄了,反正有一期生和老李,谷大用盯着不会出什么问题。三人一致决定先回宫献宝,小丫头留了一只兔子,其他的全部交给了张皇后。

    张皇后看到这么多的玻璃工艺品十分惊讶,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看看那个,眼睛都有些不够用了。朱厚炜这时说道“娘亲,别看这玻璃晶莹透亮,其实成本非常低廉,材料也就是沙子之类的。”张皇后听了更是惊讶,没想到那么不起眼的东西竟然可以造出这么漂亮的玻璃,虽然知道了这东西成本低廉,不过依然没有打击到张皇后的喜爱之情。女人对于亮晶晶的东西总是没什么抵抗力的。

    三人在坤宁宫呆了一天,张皇后看着三人十分高兴,还让御膳房今晚多加几个菜。张皇后这时突然发现,这一年来,自从有了朱府,兄妹三人大部分的时间就都不在皇宫里了。弘治天天要处理朝政,没工夫来陪她,后宫也只有他一个皇后,没有其他妃嫔,眼前的竟是些太监宫女,有时觉得很无聊。今天一下午光是看着三个儿女玩耍,心里竟也觉得满足了许多。

    到了晚上,弘治从御书房过来,刚坐下还没来得及喝口茶,兄妹三人就拿着玻璃工艺品交给弘治观看。弘治拿起了一块玻璃镇纸仔细的看了看,然后问道“这就是朱府的工匠烧出来的?”朱厚照骄傲地回答“正是,爹爹,这是第一批烧制出来的,我们全拿过来了,以后宫中也可以拿来作为装饰。”弘治皱了皱眉头“这玻璃造价如何。”朱厚炜回答“以这块镇纸来说,不过三钱银子。”弘治一听也是感到惊讶,然后又问道“你们造出这些玻璃肯定要卖出去吧,准备卖多少?”朱厚照此时也看着朱厚炜,朱厚炜很平静地说“10两”。两人先是一惊,不过看到这镇纸的品色,又点了点头。如果有人拿着这样的东西来卖给他们,他们一定会接受。

    弘治有些疑问地说“这样会不会伤民?”朱厚炜笑着说道“爹爹多虑了,玻璃不是卖给普通百姓的,买的主要是达官贵人,豪绅富商,而且我不打算大量卖出,对于朝廷,百姓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弘治点了点头,还没说什么,张皇后此时走了过来说道“行了,先吃饭,吃完了你们再谈。”父子三人都笑了笑,走向了饭桌。

第四十三章 收获() 
第二天从杨师傅那里出来,朱厚照兄弟迫不及待地带着小丫头到了朱府,然后拿了一些玻璃工艺品就赶往皇庄。

    老李一家也搬到了山脚边,老李和大儿子住一个院子,其他两个儿子一个一个院子,白孝德父女也搬到了一个院子。不过白天的时候,白孝德父女还是在老李那边的,毕竟人多热闹。

    兄妹三人到了之后,送给老李一套酒壶和酒杯,老李连连推辞,说这个太贵重了,后来在朱厚照的劝说下,还是收了。送给白孝德的是镇纸和酒壶酒杯,白孝德倒是没有推辞,拿到之后看了一会儿就放下了。最后朱厚炜拿出了一柄30公分长的玻璃短剑,这还是昨天朱厚照特意让老谭烧制出来的。白玉莲不爱红妆爱武妆,兄弟二人都知道。看着这柄透明的短剑,白玉莲也是眼神放光。以前都没有受过朱厚照的礼物,经过了这段时间的相处,还有师姐师弟的名分,最后白玉莲还是收下了。朱厚照看到白玉莲收下短剑傻笑了半天,白孝德在旁不动声色,白玉莲看着朱厚照那傻样,露出了一丝微笑。朱厚炜心想“这丫头笑起来还是很好看的嘛。”

    不一会儿,几个孩子都出去了,说是要去山上看饲养的鸡和羊,小丫头也跟着去了,不过有白玉莲和朱厚照带领,倒也没什么不放心的,何况还有侍卫远远地跟着。

    正堂里就剩下了白孝德,老李和朱厚炜。白孝德这时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二殿下,怀仁(白孝德的字)有个不情之请。”朱厚炜有些诧异,不过还是微笑着说道“白先生但说无妨,不用这么客气。”白孝德这才说道“我想在庄子里找份差事,哪怕是种田也行,我对于农事还是会一些的。”朱厚炜没来得及说什么,老李却是急了“怀仁啊,你是读过书的,怎么还想着去种田?莫不是舅舅家少了你父女的吃食,你这是打舅舅的老脸呐。”白孝德连忙起身施礼道“舅舅言重了,怀仁不过是想先找份活计,男子汉总要自食其力的,还有也是为了玉莲攒一份嫁妆。”老李听了,没有说话,脸上的表情却依然焦急,似乎是在想些什么话来反驳。

    朱厚炜想了想,说道“白先生,要不这样吧,我这有两个选择,一个就是当皇庄的主管,这个主管不是朝廷的编制,是属于朱府的,主要就是由我和大哥制定一个目标或是计划,朱府的人负责给村民安排要做的工作,同时监督他们,而白先生就给这些朱府的人安排工作,监督朱府的人有没有按时按量地完成工作;第二个呢就是京城中的百姓报业,不瞒先生,《百姓报》是朱府的产业,若是先生有兴趣可以到哪里做一个审稿的编辑,或是撰写文章都可以。不过,白先生对我和大哥都有着师徒之实,哪怕是进书院读书还有束脩之礼,我二人给师傅每月送些粮米也不为过吧?”

    白孝德还在思考,旁边的老李已经在说“怀仁去京城吧,到了《百姓报》怎么说也是和读书人打交道的,做的也是笔杆子的活计,以后说出去,舅舅有这么一个亲戚也脸上有光啊。”老李其实是在为白孝德着想,毕竟读书人总是要比一个府里的下人要尊贵些,哪怕是皇庄。

    白孝德却是微笑地看了老李一眼,转头对朱厚炜说道“我愿意做这个主管,至于二殿下最后说的粮米,以后休提。”朱厚炜点了点头“那好,朱府就以每月30两,聘请白先生。”白孝德说了句“多了些。”朱厚炜则是笑道“不多,以后白先生就知道了。”白孝德只好笑笑,不说了。老李则是对着白孝德叹了一口气。

    日子就这么平静地过着,很快时间就到了秋季。小李庄和大李庄的农田上,到处都是金灿灿饱满的麦子。微风拂过,形成了一层层的麦浪,大片大片的麦田让人一眼看不到头,似乎天还是那个清澈透蓝的天,地却是变成了半人多高的麦穗。村民看着种出来的稻穗不由自主地露出欢颜,哪怕这些田地,粮食不是自己的,但是看到庄稼长得好,心里就有那么一股欢喜的劲儿。

    麦田中还有着孩子欢快奔跑的身影,有几个不小心摔倒,压倒了一小片麦穗,还有几个孩子在不宽的田垄上奔跑,他们排成一队,伸开双手,双掌随着奔跑拂过两边的麦穗,一些麦粒就掉到了地上,一边跑着一边叫喊着。田里干活的男子一看不是自己的孩子,那就微笑着看着他们跑过去,要是看到自己的娃,就上前一把抓住,拧着耳朵让孩子不要伤到了麦子。

    朱厚照兄妹三人就站在田边看着,也是露出笑脸,在这高兴的日子里,没人会真的去责怪那几个孩子。在三人旁边还站着一个女子,看着大约三十上下,一身素服,不施粉黛,除了头上插着一根木簪子就没有别的首饰了。经过的村里人,都会和兄妹三人打招呼,毕竟这么长时间,兄妹三人基本天天都来,村里这1万来人,都熟悉这三张面孔,不过对于这名大方温婉的佳人那就是第一次见了,看着她站在兄妹三人旁边,还牵着小公主的手,也是拱手施礼,不敢怠慢。

    周围除了侍卫和几个宫女就没什么人了,朱厚炜对着女子说道“娘亲,偶尔出宫的感觉怎么样,是不是高兴不少。”这女子就是张皇后,今天是第一次和3个儿女一起出来,看看这民间的景致。张皇后听了笑着点点头,没说话。朱厚照这时说道“娘亲,以后有空就常出来看看,玩玩,宫里面老呆着,早晚要闷出病来。”张皇后却是笑道“哪能常常出宫,被人发现了还要不要体统了。”朱厚炜却是说道“管别人说什么,自己高兴就行,又不是劳民伤财的事,难道就只能一辈子呆在宫中才能人人敬仰,大明很大,这世界更是大得多,一辈子若是只能呆在这方面百里之内,那就太可悲了。”小丫头摇了摇张皇后的手,娇憨地说道“娘亲你就听二哥的吧,二哥说的对,兕儿以后也要跟着二哥到这世界到处逛逛。”张皇后看着金色的麦田,一张张喜悦的笑脸,不由地痴了,听着小丫头的话只是无意识地点了点头。小丫头很开心“娘亲,你答应啦。”张皇后这才回过神来“我答应什么了,还有啊,兕儿以后要是嫁了人难道也跟着你二哥到处逛吗?”小丫头皱着眉头想了想“到时候再说,二哥会有办法的。”张皇后好笑地看着小丫头“你这丫头。”旁边的朱厚照不乐意了,一脸幽怨地说道“兕儿,以后大哥也可以带你四处跑啊。”小丫头却是说道“大哥以后是要当皇帝的,就不能出京城了,还是跟着二哥好。”朱厚照坏笑道“你二哥以后也要呆在封地,不能随便出去的。”小丫头想了想说道“到时候再说,二哥会有办法的。”三人都苦笑着摇了摇头。

    今天怎么会特意把张皇后带到皇庄来呢?一个是朱厚炜觉得她一个人呆在皇宫挺无聊的,能一起出皇宫透透气也不错,最主要的是亲人能聚集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第二个就是小李庄和大李庄今天要收割麦子了,兄妹三人都是第一次看到农收,而且,朱厚照兄弟在这两个庄子投了巨大的精力,人力,物力,现在是第一次丰收的时刻,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村民已经收割了一大半了,今天为了收割,特意放慢了其他工程的进度,抽调了大量人手来收割粮食。每个人都是拿着镰刀,努力地收割着。在树荫下看了半个时辰,兄妹三人带着张皇后到了大李庄的管庄府歇息一会儿。

    在管庄府休息了一刻,几人便乘坐马车返回京城。马车上小丫头还在不停地为张皇后介绍着这时哪里,她在那里遇到过什么趣事儿,张皇后慈爱地看着小丫头,一路上笑容不断。

    到了第二天,兄妹三人来到庄子上,白孝德白带微笑地前来报告已经收割完粮食的情况。“太子,二殿下,这次庄子里算得上是大丰收了,根据现行的计量,最低亩产也达到了了3石,大部分都在3石半,最高的更是有4石半,两个庄子一共有田地230顷,合23000亩,最后收获105300石。”

    现在皇庄1石等于200斤,100公斤,平均亩产在700斤,这个产量不算小了。以大明的技术,除了引进玉米,土豆,番薯这些高产作物,粮食的最高亩产也就差不多7;800斤。一般都是300到500斤左右。朱厚炜听到这个情况感觉很高兴,有了这些粮食,养活村里的1w人都不成问题,甚至还可以卖出一大部分,不过朱厚炜不想卖出去,这些粮食全卖出去也就10万两银子,不多,还不如握在手里,应变突发状况。

    粮食被割完之后,先是拿到已经在小李庄造好的晒谷场上晾晒,之后才用来存储。现在要做的就是加紧改造新的小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