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逍遥的大明王爷-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孝德的伤前段时间就好了,看着皇庄的繁荣景象,在经过老李的劝说,在皇庄入了籍,山东也没什么亲戚在了,也不能带着女儿浪迹天涯吧,所以决定在皇庄住下,找份私塾先生的活计。不过在青州,白孝德的名气还是很大的,但是到了京城,就没人看得上了。毕竟这里别说是秀才,举人也不在少数,白孝德也无功名在身,想找个私塾先生的活计还是很难的。最近准备在庄里找份事做做,哪怕是做苦力,也好过这样一直麻烦老李一家。今天心血来潮,检查女儿的武艺有没有退步,所以才刚刚和女儿比试。

第四十章 拜师,修路和改建() 
比武结束后,朱厚照兄弟和老李,白孝德在大堂坐下谈话,小丫头和白玉莲以及老李的孙子孙女在院子里玩耍。

    朱厚照和朱厚炜同时用探究的眼光直直地盯着白孝德,白孝德被看得很不自在,于是开口说道“不知两位殿下有什么事要问我?”朱厚照连忙说道“白先生能打过多少人?”白孝德想了想说道“这要看对敌是些什么人,若是不懂武艺的粗莽汉子,可以对敌7;8人,若是都是习武之人,那就只能2;3个。”朱厚照听了有些遗憾。朱厚炜这时接道“白先生的武艺非常高超,我曾听闻这武艺还分为内家和外家,不知道白先生可否讲解一番。”

    白孝德笑着说道“武艺的确有内家,外家之分,内家先练的是气,气自丹田而出,俗语常说";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就是丹田之气,注重蕴养肺腑,内脏,再练筋骨,由内而外,强身健体。招式都是以用意领先,拳脚随后,更讲究以柔克刚,料敌在先。我练的是武当拳,是属于内家拳的。至于外家拳,那就是先练外部,比如铁砂掌,那就是先练手掌,把手掌练到极致,不论是进攻还是防御,主要都是要一双手掌。基本外家拳法都是如此,不过我没有练过,也不太清楚。“

    朱厚炜一听武当拳,不免来了精神,兴奋地说道“白先生能不能说说这武当拳的来历?”白孝德却是微笑地看着朱厚炜问道“不知二殿下可曾听过武当山的张真人。”朱厚炜立马回答“是不是张三丰,张君宝?”

    白孝德脸带崇敬地说道“正是他,现在距离张真人仙逝也不过50年,张真人生于宋理宗淳祐七年(1247年),卒于英宗天顺二年(1458),一生经历宋元明三朝,享年212岁,英宗爷赐号“通微显化真人”;宪宗特封号为“韬光尚志真仙”;我所习的武当拳,全名是“武当山太乙五行拳”就是由张真人所创,然后慢慢传到我师父那里,再传于我。”

    朱厚炜兄弟感觉像是在听神话故事一样,一个人活了200多岁,真是让人不敢相信。不过看白孝德的样子不想在说笑,而且有皇帝赐号,去宫中一查便知。

    朱厚炜想了想,站起身对着白孝德拱手一礼道“白先生,我们兄弟两想拜你为师。”朱厚照闻言怔了一怔,不过还是随着朱厚炜站起来施礼。

    白孝德有些为难,毕竟这两个不是普通人,是当今的皇子,地位尊崇。还在思考着,朱厚炜继续道“还望白先生不嫌我二人迟钝,答应我们吧。”说着很是期望地看着白孝德。

    话都说成这样了,白孝德只好说“二位免礼,那我就厚颜当之了,不过不要什么拜师礼了,称呼也不用变,只像平常就好。”二人同时答道“是”这事就这么定下了。

    武艺要从明天开始教,在回去的路上,朱厚照不禁问朱厚炜“今天你怎么突然想到拜师了?”朱厚照笑着回答“内家拳是用来强身健体的,艺多不压身,当然我是练武的,你么”

    朱厚照有些疑惑地说“我怎么了?”“你可以经常找大师姐讨论武艺了啊。”朱厚照一听先是一喜,然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问白先生也是一样的。”朱厚炜笑嘻嘻地看了他一眼,说“我也这么认为。”

    从此兄弟二人过上了更充实的生活,上午读书,下午就练武以及管理庄田。朱厚照则是找了许多机会求教大师姐,虽然成功率不是很高,但还是有进步的,至少每次交谈从原来1句变为现在的3;4句了。

    水泥已经烧制出许多了,但是还没有投入使用,现在就是用麻袋装着,摆放在村中。第一批水泥怎么用朱厚炜已经有了想法。小李庄到京城的距离差不多是20里,但是从现在的地图上看,直线距离不过只有7公里左右,于是朱厚炜要工匠们开始修路。一旦路修通了,不管是村里的出产运出去,还是村外的物资运进来都会方便许多。还有一点就是朱厚照兄弟两每天都要到皇庄来,但是路上单趟就要花费1个多时辰,路修好了,只需要半个时辰多些就能到了。

    为了轧路方便,朱厚炜花费了1000两在工部制作了一个重达5000斤圆柱形铁柱,中间是中空的,插入30公分的铁棍,铁棍长度超出圆柱,在两头系上麻绳,要10头牛拉着。这样路基就容易被打实,然后在上面铺上水泥,这样一条水泥路就完成了。

    参与修路的有2000人,制造水泥的有200人,第二个立窑也在修建当中。剩下的人就是继续建造房屋,种田和养殖了。

    二个月后,山脚的房屋全部完成,路也修到了京城的北面的安定门。这段时间以来,不少的京城百姓都跑到安定门去看修路,这是一条用新材料修建的路,引来了百姓的围观。看过的百姓都啧啧称奇,这路修的非常平滑坚固,比起现在的黄土路,石板路要高出好多档次。

    一些眼光独到的商人看中的水泥的价值,纷纷打听水泥的出处。但是一听到是皇庄的产业,这些商人心底刚刚燃起的火苗就被扑灭了。也有不死心的去问管庄这东西怎么卖,不过谷大用对于这些人一律回答“暂不出售”。这些人也没办法,总不能去抢吧,官面上也不可能赢,至于玩黑的,呵呵,锦衣卫的诏狱大门随时为你大开。

    刚开始修路的时候,积存的水泥很快就被用光了,而一座立窑的出产也满足不了修路的需要,而且立窑还会出问题,要停下检修。直到第二座立窑投入生产,水泥的产量才算够用。路修完了,水泥的生产没有停下。

    村里的改建也开始了,这次改建不仅只是把房子推掉重建,在朱厚炜的计划中,小李庄是离京城最近的皇庄,所以这里不仅要有居民区,还要有商业区,满足以后皇庄物资的买入和卖出。

    小李庄要比大李庄早改建。这次的改建不是小打小闹,所以朱厚炜特意跑到工部找了几个专业人才,经过讨论后,制作出了严谨的规划。首先是排水设施,这是重中之重,为了不用以后在小李庄看海,这次的排水设施工程量相当大,排水渠挖的有2米深。小李庄原有的村民全部暂时居住到山脚多出的房子中。现在的山脚旁足足有着2500套院子,形成绕着山的特殊村落。

    小李庄有原来的十字街被设计成了井字街,要扩大不少。这次的扩建全部往北部扩建。当然要占去不少的田地,不过朱厚炜不在乎,这个小李庄以后将会变成一个商业为主的镇子。当然,老李知道计划后心疼不已,这年头田就是村民的命根子,最后在白孝德的劝解下,才停止了牢骚。还有1多个月就要收获粮食了,所以现在小李庄原来的建筑全部拆掉。村中的街道全部用水泥铺建,在这个井字的南部三块土地全部变为商业区,中间的一块土地留的很大,以后管庄府将会搬到这里。管庄府和一大片空地将会占据中间这一片土地。这片空地也将用水泥铺好,周围建造围墙,用作晒谷场,以后有什么重大事件要聚集村民也将会在这里。井字的东西两块,还有北部的中间一块就是居民区,而北部的东西两块将会建造大量仓库,存储皇庄的产物还有购进的物品。

    新的小李庄东西1500米,南北2500米,比这世代的镇子都要大了,占去的农田让谷大用都一阵心酸。村中的水泥路一律是宽10米,基本可以同时跑4辆马车。这次改建工程相当大,有许多物资需要购买,皇庄的钱向流水一般往外流,由于人数都上万了,即使每天只要负责6000人的三餐,皇庄的粮食和银钱都已经用完了,现在从朱府拿过来50万两先顶着。不过这笔钱最多也就是支持到小李庄的改建结束。

第四十一章 疟疾() 
今天朱厚照兄妹三人来到小李庄,观看改建工程。现在工程才刚开始,主要做的就是把原先的房子全部拆掉。3000多人一起拆房子,场面壮观得很。

    老李和白孝德还在旁边作陪,几人看着工程开始,心情十分不错。不一会儿,黄德良面色沉重,快步向朱厚照走了。朱厚照看着黄德良的表情,不由问道“子得(黄德良的字),出了什么事了?”黄德良沉重地说道“疟疾”。几人面色都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朱厚炜问道“现在有几人?”黄德良面色稍缓“有3户人家,现在已经发病的有4人。”

    疟疾是有传染性的,在明朝也没有立竿见影的治疗方法,很难治愈。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现在正值夏天,蚊虫很多,一开始得病的4人并没有感到什么不妥。直到今天,四人都骤感畏寒,先为四肢末端发凉,迅觉背部、全身发冷。皮肤起鸡皮疙瘩,口唇,指甲发绀,颜面苍白,盖了再多的东西也还是觉得冷。这是疟疾的发冷期。

    疟疾一共分为潜伏期,发冷期,发热期,和出汗期。潜伏期与常人无异,所以也看不出什么。要了发冷期才有明显症状,而黄德良最近还在为村民检查身体,一听到患者家属的报告就立马过去诊断,算是发现地比较早了。

    现在怎么办是在场几人讨论的问题。依着大明时期的做法就是把病人往偏僻处送,再把病人用过的东西都烧掉,能挺过去就接回来,要是挺不过去那就没办法了。

    最后朱厚炜说道“现在为了以防万一,所有人都回家呆着,让锦衣卫到京城去买驱蚊之物,分发各家,在到市面上找臭蒿,榨成汁给病人服下,要是周围没有,就立即派人到陕西去找,这几天都不要出门,所有的粮食全部由食堂做好,派人送往各家。”黄德良问道“二殿下,这臭蒿可以治疗疟疾?”

    朱厚炜点了点头“应该有用,让患者家属与病人分开吃住,最好不要呆在一起,屋子也要通风。对了,把村里有人得疟疾的事情告诉村民。”

    老李急忙说道“不可,要是说了,人心就乱了,指不定出什么事情。”朱厚炜听了摇了摇头“让他们全部呆在家中,却不告诉他们为什么才更容易出事,告诉他们就说黄御医已经有了治愈的办法,大家在屋子里等着就好,不用几天就能出来了。”老李听了点了点头,然后就叫人去敲锣召集众人了。

    不一会儿,刚才还热闹非凡的工地就没人了,整个庄子一片安静。所有工作的村民全部回到了家中,然而没过多久,300多朱府的一期生开始挨家挨户地到每一户人家里传达了太子的话,也就是朱厚炜刚才说的,另外,还加入了新的东西,就是朱厚炜借鉴后世的一些卫生习惯。主要就是勤洗澡,勤换衣,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街上不能随意吐痰,不管大人小孩一旦要排泄必须到建造的厕所里去,或是自家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