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逍遥的大明王爷-第1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时间有些晚,但是朱厚炜并没有回王府,而是和朱厚照一起被弘治叫到了书房。此时周围只有虫鸣蛙声。

    “以后别再这么鲁莽了。”弘治有些严肃地说道。

    朱厚炜微微低头“是。”弘治微微叹了口气。朱厚炜抬头问道“爹爹,何事为难?”弘治看了朱厚炜一眼,缓缓说道“还有两年出头,你就要之国,去往封地了。”

    朱厚炜一听就明白了“可是封地有问题?”旁边的朱厚照也正色起来。

    皇子的封地和皇帝的宠爱程度是城正比的,越是得宠的皇子,封地的位置越好。比如历史上几十年之后的福王,封地就在古都洛阳,中原的中心位置。封地极广,良田万顷,财物赏赐也颇多。越是得宠的皇子,封地越是在中原位置,一个是靠着京城近些,而来这里雄城很多,也很安全。当然,有人会说为何不封在经济发达的江南。要知道这里世家极多,到处都是读书种子,而且周围的良田大多已被瓜分,要想做一个作威作福的不良王爷成本太大,引起士人的反抗就算是皇帝也不得不小心。

    中原就不同了,明朝末期,洛阳的福王,开封的周王可以说是王爷的极致,城池周围的良田基本都被他们占尽,哪怕不做生意都是富得流油。

    朱厚炜微笑着问道“是往南还是往北?”弘治看着朱厚炜,心里有些诧异,不过还是说道“往南。”

    京城以北基本都是军事重地,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和外族打仗。到时候王爷要增加侍卫怎么办,不增加吧,说不过去,性命攸关的大事,增加吧,保不齐再出一个明太宗(成祖)。所以也只能往南了。

    当然,这里说的往南可定不会是河南,南直隶(现安徽等地),而是更往南。

    弘治看着小儿子面色不变,于是问道“你想去哪里?”朱厚炜毫不犹豫地回答“广西。”话音一落,弘治和朱厚照都是一脸震惊。

第232章 金秋() 
转眼到了金秋十月,农历的九月,大地仿佛被披上了一件金色的衣裳。树叶变黄,在金色的阳光的照耀下,仿佛黄金一般。文人墨客在这个时候那肯定是少不了要出去游玩,秋高气爽,最合适不过了。而普通的,数量最多的农民也是心情大好,因为长时间的辛苦劳作之后,终于迎来收获。

    今天一大早,朱厚炜就和妹妹约好了,一起去皇庄游玩。福王府大门一开,朱厚炜带着红玉,黄公公,青梅小环一起走出了大门。今天是个好日子,阳光的照射下,大门上的门钉都更加闪亮了。

    朱厚炜出门一看,愣了一下,门口停着几辆四轮马车,而马车前站着妹妹朱秀宁,还有朱厚照小夫妻两人。

    朱秀宁看到朱厚炜,高兴地说道“二哥,今天大哥也有空哦。”朱厚照也在一边挪揄道“还好小妹心里有我这个大哥,知道有好事通知我。”朱厚炜有些无奈了“你今天不是要上朝嘛?难道跑出来了?”朱厚照却笑了笑“你记错了吧,早朝是昨天。”朱厚炜拱了拱手“得,我的不是。”朱厚照带着孺子可教的表情,点了点头。旁边的白玉莲却是推了他一把,瞪了他一眼,朱厚照立马就恢复了严肃的表情,“上车。“

    马车很大,四人上了同一辆马车,朱厚炜最后一个上车,闷头进来,随意一坐,傻眼了,只见车厢靠后的位置坐了自己的老爹老妈。看着他发懵的表情,马车里其他们都笑了出来。

    看着一身普通衣饰的弘治和张皇后,朱厚炜先问安。朱厚炜惊讶过后也是感到一阵欣喜,一家人能一起出去游玩总是好的。

    伴随着马车平稳地行驶,一行人出了京城,慢慢靠近目的地。四轮避震马车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发酵,目前在贵人云集的京城已经不新鲜了。有了平坦的水泥路,四轮马车更是从京城往四面八方发售,天下商会的马车行也因此赚的瓢满钵满。

    京城本就是商贾云集之地,再加上这样的好日子,在通往皇庄的路上,那是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小丫头撩开车帘一看“今天的人还真是多啊。”感叹了一声,众人也往外看了一下。

    果然,车队行人一眼望不到头,不过好在道路宽阔,马车走中间和左边,行人走右边,倒也没有堵车。车队之中,商队很多,但是今天,一些豪门马车也是不少。这些豪门马车上面不乏精细华美的雕饰,反倒是朱厚炜他们的马车略显普通。

    离着小李庄老远就看到一片片金色的稻田,划分地整整齐齐,让人赏心悦目,放眼望去,半人高的稻田中,有不少人正在收割水稻,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微笑。

    看到这幅场景,车厢里的众人都是露出笑容,弘治更是怔怔地看着窗外道“若大明天下皆是如此。。。。”朱厚照和朱厚炜对视一眼,眼里闪过一丝沉重。弘治对于国事的劳心劳力,兄弟二人都是知道的。不过朱厚炜明白,就算大明天下都是像皇庄这般丰收也不能解决大明最根本的问题。

    当年的小李庄如今已是变了模样,作为皇庄的总部,如今可以说是一片繁华。由于皇庄的产出惊人,一些寻觅到商机的商人也纷纷前来,进行交易。如今的小李庄有一片商业区,这里酒楼商铺应有尽有,即使是与京城的闹市相比,也不差多少。

    到了皇庄,车队的速度一下就慢了不少,因为这里的人与马车实在太多,即使有庄丁在指挥交通也不能改善多少。

    如今的皇庄,来往的人员复杂,有来做买卖的,有来试图与管庄结交感情的,还有就是来偷师的。皇庄的产出是很令人嫉妒的,但是一开始的投入与运营的成本也让有心之人望而却步。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到这里来学个一招半式,容易上手的。对于这些人,皇庄并没有禁止。

    管庄府在中间位置,马车行到这里,速度快了不少,因为这里的人要稍微少一些。

    朱厚炜他们来,并没有通知管庄谷大用,而是来了一个突然袭击。朱厚炜车队的人员和管庄府的人员以交流,车队立马被引入偏门,直接进入了府中。

    一行人刚下马车,就看到了正在疾步赶来,神色激动的谷大用,后面还跟着一个精神抖擞的老人。这位老人弘治和张皇后不认识,不过朱厚炜兄弟和小丫头却是很熟悉。他就是小李庄的李德利老人,如今皇庄的副管庄。

    弘治和张皇后站在最前,身后跟着其他人。谷大用一撩下袍,跪下磕头道“老奴叩见陛下,娘娘,太子殿下,太子妃,福王,公主。”老李愣住了,这是得见天颜啊,前面与太子福王认识已经是大幸了,没想到今天却是能面见圣上。一时激动,老李连话都不会说了,只是跟着谷大用磕头行礼。弘治微微一笑“快起来吧。”

    二人听了,这才起身。老李十分紧张,因为不知道今天贵人要来,所以衣物也只是平时打扮,可现在就有些尴尬了,时不时地拉拉衣角。

    老李年纪大了,弘治对他有几分客气“老丈不必拘束。”老李一听弘治跟他说话,又准备跪下了,还好被旁边的谷大用拉住了,御史就猛地点头,却是不甘抬头看向弘治。

    弘治笑着摇了摇头,对着谷大用使了个眼色,谷大用立马前面引路,把众人引向管庄府大厅。而老李慢走几步,在后面跟着。而朱厚照兄弟还有朱秀宁,白玉莲也是慢走几步,和老李叙起了闲话。

    老李一看这几位,擦了擦脑门上的汗珠,这才露出了笑容。朱厚照先是问了句“老李,最近身体可好?”老李笑着点头“好着呢,就是下地干活也没事儿。”“最近家里还好吧?”“好,好着呢,吃饱穿暖,还有银钱可使,娃子们也入了学堂,这日子,美。”

    老李几句话,让几人都笑了起来。老李转头对着白玉莲说道“玉莲啊,现在家里什么都不缺,以后可千万别老送东西回来了。就家里的那几个人,穿着那些衣服也没个样子。”白玉莲和老李还是亲戚,因此嫁入东宫之后,时不时地也送些东西给老李家,毕竟除了父亲,也就剩这个亲戚了。听了老李的话,白玉莲只是笑笑却没有接话。

    朱秀宁皱着小鼻子说道“李爷爷,晚上去你家蹭饭好不好?”老李一拍胸脯“那有什么,就是没什么好菜,不过大鱼大肉都有,管饱。”众人又是笑开了。

第233章 游玩() 
管庄府中厅几人坐下,弘治夫妻坐在主位,左右两边分别是朱厚照朱厚炜,小丫头朱秀宁坐在朱厚照身旁,老李则是坐在朱厚炜旁边。至于谷大用,就站在弘治身前不远。

    弘治喝了一口皇庄特制的花茶,微不可查地点点头,嘴里说了句“今年皇庄如何?”

    谷大用一听,嘴角微微上扬,终于轮到我得瑟了,声音恭敬道“回皇爷,黄河以北皇庄共有田产一万四千多顷,其中四分种了稻谷,四分种植小麦,其余两分则是杂粮。今年风调雨顺,虽然没有完全收获,但以目前看来,稻谷亩产已达三石半(新制,700斤),小麦刚开始收获,亩产也在两石半(500斤)以上,总产约在七十万吨以上。除此之外,皇庄的牲畜也开始售卖,加上水库渔获,蜂蜜,水果,可得银钱四十万两。除去成本,目前皇庄银钱还剩十五万两,而粮食已经堆满仓库,现在正在建造新的仓库。”

    除了朱厚炜其他人对于数字并不敏感,弘治看着谷大用问道“现在的粮食可供多少人食用?”

    谷大用微微一想“如今皇庄内去年的陈粮加上今年的新粮,可达百万吨,可供三百万男丁吃上整整一年。”

    朱厚照和朱厚炜倒嘶一口凉气,这个数量整的有点惊人了,已经可以让人口众多的京城无需从南方运粮。而弘治也是指节敲了一下桌子,震惊过后,弘治露出了微笑“大用,做的不错。”

    谷大用连忙跪倒在地,激动说道“托皇爷洪福,两位皇子的提点,奴婢只是尽了本分,不敢居功。”

    弘治笑着点点头“起来吧。皇后,宫里刚进来的朝鲜贡品你到时挑些个,赏赐下去。”张皇后也是高兴地点了点头。

    这个皇庄虽然现在是谷大用管着,但是很多人知道,这是她两个儿子弄出来的,儿子有本事,她这个做娘的也是大大长脸,爱屋及乌之下,谷大用几天之后被赏赐的物品吓了一跳,太丰厚了。

    如今皇家不缺钱,虽然花钱如流水,但是随着今年其他几项生意扭亏为盈,再加上玻璃,肥皂这些利器,账面相当完美。而弘治最看重的就是粮食,因为明朝太特殊了。南北两京,南面的就是经济,粮产最为发达的地方,什么都不缺,而北面的由于地理,人为原因,粮食大多需要从其他地方运来。南面的卡一卡,北面就要郁闷半年。而且有了运河的便利,但是运来的粮食总是明的暗的少了许多,这是前面几代皇帝心中的刺,如今却是看到拔出这根刺的希望了。

    弘治一开心,茶也多喝了几口。谷大用汇报完,大家也都休息了一会儿了,这时正好可以逛逛皇庄周围。

    李庄不远就是果园,这里原本就是两座山,如今已经被种上了果树,金秋时节,果香漫山,各色的果树有的已经结果,有的还在开花,从远处看去那是姹紫嫣红,美不胜收。树林之间还有不少黑点移动,到了近处,才发现那都是游玩的人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