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张济大帝-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估计是孙策的伤势太重了,周瑜伏击纪灵成功之后,并没有趁机攻城,而是选择了退回江东,合肥之危解除。

    雪上加霜啊,这一次的打击让袁术再也挺不起来了,一病不起了。

    两天后,袁术到了合肥城,望着跪在城门口的纪灵,简直有把他杀死的冲动。

    你丫的脑残啊,明明都重伤了孙策,好好守你的合肥城不就得了,还出个鸟的击啊。

    这下可好了,带出去五万大军,回来不到两万,闹了个灰头土脸吧。

    袁术还不算太糊涂,纪灵是绝对不能杀的,不然的话,谁替他守合肥城,谁保护他一路北上,前往邺城啊。

    袁术好言宽慰了纪灵几句,让他先戴罪立功,纪灵自然是感激不已。

    江东军撤了,张济也没有继续南下,袁术算是松了一口气,一边养病,一边等候着黄猗和袁胤的消息。

    同时,袁术也希望,张济这一次能跟上一次一样,把寿春城里搬空,留下一座空城。

    这样的话,袁术北上的时候,至少不用担心张济会拦他了。

    但是,袁术失望了,张济是离开寿春城了,但这一次没有将寿春城搬空,而是将桥蕤和刘详从宛城调过来。

    桥蕤为主将,刘详和许褚副之,祢衡为谋,五千兵马,这就是张济在寿春城的布局。

    刘勋呢,也没有太为难袁术这个旧主。

    黄猗没能劝动刘勋与袁术联手,却是从刘勋那里搞来了一定的粮草,算是暂时解了合肥城粮草不足的困境。

    孙策重伤,消息传到许都,曹操登时吃了一惊,这是他万万猜想不到的结果。

    五路诸侯讨伐张济,江东是很重要的一环。

    孙策骁勇,帐下良将多多,绝对是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

    可如今孙策重伤,万一江东不再出兵,就成四路诸侯了,实力大打折扣啊。

    立即,曹操就派出毛玠为使者,前往江东,以探望孙策伤情为借口,试探一下江东是否还会出兵讨伐张济。

    随着袁术一败再败,大仲皇帝的封号去除,中原的形势变得惟妙惟肖起来。

    战争的阴云密布在了中原大地的上空,曹操在积极联络共伐张济的大计,而张济也在调兵遣将,准备全力防守曹操的五路大军讨伐。

    曹操和张济的注意力,不由自主地都汇聚在了江东,江东是否还会参与这一次共伐张济的行动。

    就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发生了一件事情,惹怒了孙策,派出大军参与共伐张济的行动中。

    这件事情,竟然跟袁术有关。

    却说袁术的书信到了袁绍手中,袁绍毕竟感慨二人兄弟一场,都是老袁家的子孙,不能见死不救啊,就答应了袁术所求之事。

    袁绍跟袁胤约定好,立即陈兵兖州和徐州的边境,待袁胤回到淮南之后,即可让袁术动手了。

第128章 乱棍打出() 
袁绍陈兵的目的,曹操能看得出来,陈宫同样看得出来。

    所以,袁术北上,如果曹操和吕布,真有哪一个敢阻拦的话,陈兵威吓就会真的成为举兵南下了。

    斟酌厉害关系,曹操和吕布都决定,放袁术一条生路。

    一是袁术已经去掉了帝号,等于是认错了,放他北上也不算是失大义。

    二是袁术真的成为了冢中枯骨,早晚必死,杀了他也没多大的意义。

    三是眼下曹操和吕布最大的敌人,是张济,而不是袁术。

    曹操和吕布准备放袁术过去,但祢衡的计策却不是这样,他是要让袁术死在兖州或者徐州的境内。

    这么一来,袁术死在哪里,哪里的诸侯就彻底得罪了袁绍。

    如果袁术能死在兖州或者豫州境界,能引得袁绍大军压境兖州,曹操的五路诸侯讨伐之计,自然也就破产了。

    可惜的是,袁术手下也有高参,他并没有选择北上豫州,而是选择了徐州。

    得到消息之后,张济有点暗暗可惜,但也没办法去改变了,只能继续执行计划。

    祢衡的这个计划倒也是很简单,就是在徐州境界大肆散播消息,说是袁术准备北上河北之地,将传国玉玺送给袁绍。

    传国玉玺啊,绝对是能让很多人都眼红的东西。

    尤其是,对于曹操集团而言,他们挟持的天子刘协,就缺了这样东西。

    这个消息,立即在整个徐州引起了空前的轰动,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在死死盯着袁术一行。

    糜家的作用,也终于在这个时候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不单单是传播这个消息那么简单,糜家对徐州境内的许多山贼啊,黄巾余孽啊等,了如指掌,暗中跟其中一些勾结,许之以好处。

    袁术入境之前,曾经派人跟吕布接触过,吕布在陈宫的劝说下,以及曹操派人通知,答应了放袁术北上。

    但是,吕布也有条件啊,就是袁术的兵马不能过多,最多不能超过三千。

    袁术虽然不愿,多方交涉无果,最后只能答应下来。

    为了保证能应对突发事件,袁术又做了一个糊涂透顶的决定,放弃所有的家眷,轻装上阵。

    当时,张济计破寿春城的时候,目标主要在皇宫,是以,阎象等人接到消息的时候,就立即派府中私兵,将家眷集合了起来。

    所以,袁术的一众嫔妃、宫女都陷落了,但阎象等人的家眷却都带着呢。

    人这一辈子,所求者,无非是名利,以及后代传承。

    眼下跟着袁术,名利什么的都没了,去了河北之地就是寄人篱下,所以,后代传承就不能再丢了啊。

    袁术这么命令一下,阎象三人就一番商议之后,一同找袁术请辞,说是要留在淮南养老,请袁术能准许。

    袁术自然勃然大怒,暴怒之下想杀了三人,却被纪灵给死死劝住,说是阎象三人跟随袁术已久,功劳甚大,又是天下名士,万万杀不得。

    一番斟酌之后,袁术听从了纪灵的劝谏,没有杀他们,但却命人将他们乱棍打出。

    对于一名士人,名誉比性命更重要。

    乱棍打出一名武将,倒也没什么,但对于士人如此,等于是最大的耻辱。

    历史上,张松献地图,先找曹操,因曹操看不起他,而故意揭了曹操的短,生平几次败绩全被他抖出来了。

    曹操准备杀死张松,却被荀彧等人劝下,但曹操的气不小,就故意让人将张松乱棍打出,以作羞辱。

    阎象三人他们跟随袁术多年,忠心耿耿,更是立下过汗马功劳,到头来竟然被袁术如此羞辱,自然是又羞又怒。

    三人离开的时候,纪灵来送。

    阎象对纪灵说道:“纪将军,眼下主公大势已去,此番北上,能否安然进入河北之地也未可知,纪将军一路须得小心。”

    “另外,此番北上,无论是否顺利,纪将军都要考虑一下自己啊,不可荒废了这一身好武艺才是。”

    纪灵皱了皱眉,听出了阎象的言外之意,问:“三位大人莫非是要投奔张济?”

    阎象微微一笑,摇了摇头:“并非我等要投奔张济,而是那张济乃当世雄主,礼贤下士,极重人才,有图霸问鼎之心。”

    “张济若是知道我等留在淮南,必然会招揽我等。眼下,桥蕤等人已然投靠张济,若是我等再去,则张济麾下的淮南势力必然大增,日后必受重用。”

    “纪将军跟随主公时间最长,也知其并非明主,今次若去河北,必然再无建树。纪将军将主公护送到河北,也算是已尽君臣之情分,当为自己及子孙考虑也。”

    纪灵听了,呆立良久,才叹了口气,一拱手道:“多谢先生教诲,容灵考虑一二,再做决断。”

    阎象知道,对纪灵这样愚忠的人来讲,能说他考虑一二,已经是对袁术失望之极,已经是微微心动了,切不能逼他太急。

    “好,既如此,我等告辞。”阎象三人向纪灵也拱了拱手,“我等就在宛城恭候纪将军的到来,辅佐新主,共谋天下。”

    分手之后,阎象等人带领家眷,直奔寿春而去,纪灵则是保护袁术北上。

    却来说徐州。

    徐州,虽然是吕布的天下,但也有一股特殊的势力,就是臧霸团伙。

    臧霸就跟隋朝时候的幽州总管罗艺差不多,听宣不听调,俨然是一个独立的势力。

    以吕布的性格,当然不容许臧霸这样不听话的势力存在,可吕布新得徐州不久,而臧霸却早就跟随陶谦。

    历史上,直到臧霸出兵占领了莒城,因为跟吕布分赃不均,才导致吕布挥兵北向,跟臧霸交手,后来因为僵持不下而和解,可见臧霸势力之大,连吕布都奈何不得他。

    这个时候,开阳城中,臧霸的大本营,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敲门的礼物竟然是十箱珠宝。

    这位不速之客,是一位近四十岁的中年文士,双眼精光闪闪,给人一种智者的印象。

    这个中年文士不是别人,正是新近投奔张济的李儒。

第129章 被张济算计了() 
祢衡的计策,其实很简单。

    袁术北上绝对不会选择曹操的地盘,因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号称大义身份,岂能能容忍曾经谋逆过的袁术安然通过他的境界呢。

    所以,祢衡料定,袁术一定会从徐州去青州,从青州再去冀州。

    只要袁术从徐州北上,就必须要经过臧霸的地盘,那么,机会也就来了。

    臧霸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自己不是诸侯的材料,但却想依附一个明主。

    陶谦显然不是,后来的吕布呢,臧霸也看不上眼,直到曹操灭掉吕布,臧霸才算是真正出山,日后为曹魏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十箱珠宝,让臧霸很是心动,不但能够解决臧霸粮草不足的问题,还能从买来相当的马匹,组建一支骑兵。

    不过呢,对方的条件让他有点纠结,就是出兵截杀袁术,绝对不能让他北上,到达青州境内。

    除此之外,李儒又说了,传国玉玺就在袁术的手中,若臧霸能杀死袁术,得到传国玉玺,献给朝廷,朝廷必然会封官加爵。

    这是最让臧霸心动的地方啊,得到朝廷的封赏,自此之后,就不再是流寇,而是正规的朝廷命官了。

    虽说,臧霸的头顶有一个骑都尉的官职,却是陶谦封的,一是官不大,二是跟朝廷封官的意义差远了。

    这一次李儒亲自去说服臧霸,张济是很不放心的,但李儒却说他有十足的把握,绝对能够全身而退。

    张济还是有点不放心,又派黄叙率领五十夜鹰卫,保护李儒的安全,让李儒大为感动,发誓要效忠张济。

    看着臧霸皱着眉头,决断不下,李儒一点也不着急,站在原地,微微含笑,右手捋着颌下的胡须,静等臧霸的回应。

    见臧霸迟迟不开口,吴敦有点着急了,立即说道:“宣高,此乃好事,有何犹豫,理当应之。”

    秃脑袋的尹礼也点头道:“是啊,宣高,袁术大势已去,此番借道徐州,正是我等动手之良机,万不可错过。”

    还有孙观和昌烯,也是一个意见,同意对袁术下手。

    麾下五员大将,已经有四个人赞同了,臧霸皱了皱眉头,将目光锁定在了孙康的脸上,问:“不知伯台意下如何?”

    孙康,是孙观的亲哥哥,也是臧霸麾下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