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张济大帝-第2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圣旨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让士燮交出交州的军政大权,入朝为官。

    张济给士燮的官倒也不算小,是河南尹,跟州牧是一个级别的。

    如果能不战就让士燮投降,自然是再好不过的结果了,使得交州百姓能够免遭战乱。

    若是士燮不识抬举,张济就会分别从益州和荆州两路,四支大军南下,士燮绝对抵挡不住。

    士燮,是三国时期为数不多的老寿星之一啊,跟胡昭是一个级别的,活了九十岁。

    士燮生于公元137年,今年是公元201年,士燮已经六十四岁了。

    别说九十岁了,六十四岁在当时也绝对已经是高龄,儿孙满堂了。

    所以,士燮的进取心早就没有了。

    历史上,在建安十五年,也就是公元210年的时候,孙权派遣步骘为交州刺史,士燮率兄弟归附,士燮更是将儿子士廞送至东吴为人质,孙权任命其为武昌太守,士燮、士壹在南方的儿子们,都被任为中郎将。

    历史上士燮归附孙权的时候,已经是七十三岁了。

    七十三岁的老人,跟六十四岁的老人,在进取心方面几乎是没什么区别的。

    所以,士燮接到圣旨之后,立即就将三个弟弟,五个儿子全都召集过来,商议大事。

    当然,这些人中,有主降的,也有主战的。

    只不过,主战的,只有士燮的一弟和一子,其余人全都是主张投降张济,换得士家的平安和荣华富贵。

    毕竟,前有车啊,吕布、马腾、韩遂、曹操、庞樵、袁绍、刘备、轲比能、刘璋等人,哪一个不是当世枭雄啊,先后被张济给击败了。

    以前,张济弱小的时候,曹操联合几路诸侯都灭不了他。

    现在,张济强大了,十三州占据了十一州。

    十一个州的实力,再加上那么多的文臣武将,兵源充足,粮草齐备,军械富足,他交州拿什么去抗衡啊,不投降就是不想活了。

    决定之后,士燮担心有变故,立即就派出使者,带着交州的人口户册等东西,还有士燮的长子士廞一起,北上洛阳,求见张济去了。

    士燮投降,在张济和一众谋士的意料之中,天下大势到了这个程度,士燮要是再继续抵抗,那就是自己不想活,也想让家族灭门了。

    于是,张济就好生安抚了士廞,并让使者带着大量的金银财宝回复士燮。

    这么一来,士燮就彻底放下心来,将交州的军政大权交出,带着家人北上洛阳,就任河南尹去了。

    交州,正式回归大汉的版图,落入了张济的手中。

    大汉十三州,目前只剩下江东一地了。

    士燮投降的消息传到江东之后,带来的震动丝毫不比张济得了西川的消息差,因为所有人都明白了,天下大势如此,已经无可抗拒了。

    历史上,孙权之所以不投降曹操,拼死一战,是有原因的。

    第一,荆州并没有完全落入曹操的手里,只不过是南阳郡和南郡落入曹操之手而已。

    江夏郡,在刘琦的手中,荆南四郡基本上跟各自独立差不多,而刘备和刘琦合兵之后呢,还有三万之众。

    第二呢,只要江夏没有落入曹操的手中,孙刘联军就有长江天堑为倚靠。

    第三,就是诸葛亮说的那些了,曹操兵马疲惫,水土不服等等。

    第四,就是当时的天下大势啊,曹操虽然灭了吕布、张绣、袁术、袁绍等人一统北方了。但是,西凉还有马腾和韩遂、汉中还有张鲁、西川还有刘璋。

    天下并没有太稳定,曹操需要分派兵马,防守各处,包括北方的鲜卑族。

    所以啊,曹操能够南下的大军,并不算太多,只有十余万而已。

    可现在呢,第一,荆州完全落入到了张济手中,包括南面的交州,江东已经被三面包围起来了,如果不算东面大海的情况下。

    第二,江夏也被张济占领了,江夏地处上游,张济原本就有强大的水军,又得了荆州水军,随时都可以顺流而下,长江天堑不复存在。

    第三,张济的兵马并非是刚刚经历了大战,至于水土不服的问题嘛,但张济麾下有十万荆州军啊,这些人是不会水土不服的。

    第四,还是天下大势。

    跟历史上曹操南下的时候不同,那个时候,还有好几方的势力,曹操需要分兵防备他们。

    而现在大汉十三州只有江东一地了,其余地方皆被张济平定,不需要留守太多的士兵,绝对是可以全力南下,纵然出兵百万都是可以。

    所以,情况的不同,造成孙权的压力也是不同的,他除了投降一途,没有生路。

    但是,孙权的想法,前面已经交代过了,先打赢几战,然后再投降,以孙尚香为联姻手段,孙氏日后的地位就会高一些。

    孙权能成功吗?

第381章 贾诩就开始玩阴的了() 
没有,孙权的如意算盘打错了。

    在孙权想来,张济已经平定了大汉十二州,接下来肯定会立即汇集大军,倾力讨伐江东了。

    所以,从西川投降之后,孙权就已经开始准备了。

    第一,集结军队,全力防守北面、西面和南面的重镇城池。

    第二,调拨粮草和军械,以及各地募兵。

    第三,就是统一思想,甭管你是主和派啊,还是中立派啊,眼下都要给我好好打这一仗。

    这不是什么事啊,既然孙权下了死命令了,周瑜和张昭等人自然会全力以赴,不会消极怠工。

    于是,江东的战争机器开始运转起来,整个江东都蒙上了一层紧张的气氛。

    江东的三面边界,都是用上了最强大的阵容,所有的猛将和良谋都被派了过去,江东内部则是一片空虚了。

    但也没什么关系。

    孙氏坐领江东的时间也不短了,反对的声音几乎早就没有了。

    眼下大敌当前,虽说有些人可能会有异心,但孙权已经将江东所有的对外通路都严格盘查,至少不会出现内外勾结的事情。

    江东这边准备就绪了,耗费了一定时间,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只等着张济的大军来攻,然后小胜两场,就派出使者修和,也就是投降。

    可是,让孙权完全想不到的是,张济并没有举兵攻打江东。

    一个消息从北方传来,震惊了整个江东,天子刘协突然下了退位诏书。

    哪有皇帝会主动下退位诏书的,分明就是张济暗示,或者说逼迫了,傻子都知道。

    但是,自从彻底击败了轲比能的大军,几乎让十万鲜卑骑兵全军覆没之后,张济在大汉的声望就已经是无人可挡了。

    对于老百姓而言,他们不管谁当皇帝,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强大的保护,和一个仁政。

    这两点,张济都做到了,而且是做得很完美。

    士族呢,倒是有点不满,因为他们的利益得到了很大的控制。

    可眼下大汉几乎已经大一统了,他们就算是不满,就只能跟江东勾结了,或者是聚兵造反。

    这可跟历史上的官渡之战不同啊,那个时候,大多数的人都认为袁绍赢,曹操败,所以才会有曹操治下的那么多人写书信给袁绍,表达投降之心。

    现在江东是偏安一隅,等于是一个安静等死的老头,谁会写信给江东,没事找事啊。

    至于聚兵造反嘛,能聚兵多少,只是几千私兵而已,能抗得过张济的百万大军吗,也是自寻死路罢了。

    所以,这个时候,张济完全就可以篡权了,不需要担心会有什么阻力。

    当然,阻力也是会有的。

    这道圣旨下了之后,杨彪等一帮子老臣立即就坐不住了啊,纷纷上表天子,说是绝对不能将祖宗传下来的基业拱手让人啊。

    还有直接骂张济是汉贼,请天子立即下旨,罢免张济的大将军职务,将他斩首示众的。

    当然,这些奏折全都落在了张济的手里。

    张济不禁暗暗好笑,现在除了江东之外,其余十二州的军政大权都在他一个人手里。

    别说天子是傀儡啊,是假的,就算是真的刘协还活着,他敢下旨杀张济吗?

    到时候,不是刘协杀张济,而是张济杀刘协吧。

    拿到这些奏折之后,张济立即动用夜鹰卫和锦衣卫,对这些但对禅让的官员进行秘密调查。

    这些人,只有一小部分有问题,却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其余那些绝对是清正廉洁之人。

    说这些人都是忠臣,一点不为过。

    但是,在天下大势跟前,再是忠臣也是不行,更何况,他们是大汉的忠臣,却不是张济的忠臣,所以,张济对他们只有一个字:杀。

    于是,在张济的默许之下,贾诩就开始玩阴的了。

    故意制造一些罪证给这些人,然后再屈打成招,一一定罪,全部都杀了。

    足足一百多人,而且是集中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先后问斩,只是将结果报到了洛阳。

    天下震怖,整个官场都震怖了,大家都看到了张济要篡汉的决心,但凡挡他之路的人,结果只能是死。

    甚至于,这些人中,略有兵权的,结局竟然是家中男子尽数被杀,女子发配为奴婢。

    杨修苦劝杨彪,跪下哭着哀求,累述诸多缘由,希望杨彪不要再插手张济篡汉之事。

    杨彪心里也明白,大汉气数已尽,张济篡汉之事已经无法阻拦,他们上表骂一骂,只是图个自己心里痛快。

    古时候的很多直臣,都是这样的,明知阻拦不了,也要大骂昏君什么的。

    这种人,只能被称为没有情商的直臣,算不得忠臣。

    因为他们这一骂,皇帝本来还有点犹豫呢,结果就是恼怒异常,就非得这样干不可,等于是他们把皇帝变成了昏君。

    而真正的忠臣呢,见无法劝阻,就不再劝,而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加以变化,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或者说,在执行过程中,找机会再进谏,或许就可以避免。

    杨彪最后妥协了,上了一表,称病告老还乡。

    这一个上表,对于大汉朝的政治生涯影响很大啊,毕竟杨家也是四世三公,杨彪更是眼下大汉朝的四朝元老,当今天下第一大臣。

    连杨彪都告老还乡了,不再过问张济篡汉之事,其他的大臣还能再闹出什么事来呢。

    于是,过了没几天,天子的第二道退位诏书就下到了大将军府,张济依然还是没有奉诏。

    但是,这一道诏书之后,大汉朝很安静,没有一个再上书反对的了,大家都在等着,等着第三道退位诏书下来。

    果然,就在三天后,第三道退位诏书果然下来了。

    同时呢,早就商量好的,贾诩率领张济麾下,在洛阳的所有文武大臣,一起来到大将军府,请求张济奉诏登基。

    张济装作一副无法推却的悲伤样子,很无奈地带领麾下文武,前往皇宫,向天子请罪,然后就奉诏了。

    这天下,真正要换天了。

    统治天下四百年的大汉朝,终于就要成为历史了。

    大家比较关心的是,张济没有称王,直接从大将军进位,那么,张济建立的新王朝,国号是什么。

第382章 孙权老郁闷了() 
国号大晋。

    张济建立的新王朝,国号大晋。

    这个国号,张济也是想了好久,才最终决定下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