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张济大帝-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还不算,张济竟然还顺手坑了刘表一把,不费一兵一卒,就把新野城给拿下了。

    没了新野城,刘表睡觉都不踏实了,不出兵才怪。

    这个计谋,贾诩并没有任何参与,是张济自己制定下来的。

    所以,经过这次的事情之后,贾诩对张济是彻底服气,跟着这样的主公,还怕没前途吗。

    现在,贾诩都觉得,张济比曹操都要英明。

    贾诩微微一笑:“恭喜主公。”

    张济大笑道:“刘表若是倾力而为,再以名将为统帅,以我军实力,绝对难以抗衡。但他却派蔡瑁领军,这是要将自己的肉割下来,一块块往本将嘴里送啊。”

    听张济说得有趣,一众文武立即就哄堂大笑起来。

    目前,张济共有大军六万。

    张济命文聘统兵五千,镇守鲁阳,这是南阳郡的北大门之一。

    刘辟率军五千,镇守析县,跟鲁阳一起拱卫南阳郡的北大门。

    南阳郡跟汝南郡之间,是一片山脉相隔,从北到南有扶子山、上界山、大胡山、桐柏山,只有在大胡山和桐柏山之间,有一条通道。

    但张济只需要在比阳驻军五千,足以能保证南阳郡东面的安全。

    宛城,有张济的一万大军,由张绣统帅。

    其余三万五千人马,尽皆集中在了新野和穰城两地。

    以张济收降的荆州军和黄巾军数量而言,他的军队数量绝对不止六万,应该在十万以上。

    张济的思路跟曹操很像,兵不在多,在于精。

    以张济的地盘,养活六万大军,已经算是多了。

    若不是前后几次从刘表手里骗得粮草和军资器械,只怕张济也得裁军才行。

    之前裁掉的士兵,以及汝南郡的几十万百姓,正在安置中。

    分配田地,种植粮食,至少得半年以上才会有收获。

    而在这半年之内,养活这些人,需要大量的粮食,根本不是张济能扛得起的。

    所以,刘表派蔡瑁率军北上讨伐,等于是给了张济一次狠狠敲诈刘表的机会。

    在荆州,刘表重文不重武,荆州的文臣多不胜数,但拿得出手的领军大将,也只有文聘和黄祖两个人而已。

    至于黄忠、魏延、甘宁等人,全都被压制住了,翻不了身。

    黄忠和魏延不说了,就说甘宁,现在黄祖手下当了一名伍长,虽然黄祖知道甘宁武艺很高,在水战方面颇有能力,但因为甘宁的出身不好,黄祖并不重用他。

    宛城的招募令已经传遍了整个荆州,而且,所有人都知道了,能够为宛城举荐出真正的人才,赏百金。

    有两个人已经领过了,一个人举荐了徐晃,一个人举荐了魏延。

    当时,领百金的时候,那个场面真叫热闹啊,所有人都望着那黄澄澄的金子,心中只恨自己为何不认识几个人才啊。

    举荐徐晃和魏延的人是托啊,前脚领了百金,后脚就把九十九金交了上来,留下一金算是赏钱。

    但也有不是托的,也给张济真正举荐了人才,而且是两个人才。

    一个是蒋琬,一个是蒋琬的表弟刘敏。

    他俩是荆南零陵郡人,因才学而在当时知名,都是张济正缺的内政高手。

    除了蒋琬和刘敏之外,张济进攻汝南郡,也得到了一个意外的人才,就是许褚的弟弟许傲许叔龙。

    历史上,许傲跟江夏费祎、南郡董允齐名。

    有了蒋琬、刘敏和许傲这三人,张济缺少内政人才的局促算是暂时解决了,张济也从繁忙的政务中脱身出来,转向了军务。

第32章 新野何家() 
蔡瑁的大军,驻扎在新野城西南方向四十里的朝阳县。

    蔡瑁倒也不是一个笨人,他知道张济难对付,自己虽然比张济的兵多,但若是用这五万人马强攻新野城,绝对是找不痛快。

    大军在朝阳驻扎之后,蔡瑁并没有急着动手,而是派人暗中联络新野的大户,准备来一个里应外合。

    蔡瑁首先选择的就是何家。

    南阳何家,曾经出现过几个很有名的人物,就是大将军何进,车骑将军何苗,以及灵思皇后何氏,貌似都是一家。

    何进死于十常侍之手,何苗死于何进部将吴匡等人之手,灵思皇后何氏也被董卓派人鸩杀,何氏一门自此衰败。

    那是在官场之上,南阳是何氏的老家,何氏在南阳的势力和影响力还是很大的,但跟荆州七大家族相比,却是差了不少。

    何氏的祖籍就在新野,何进的父亲何真时候,将家族的生意从新野搬到了宛城。

    何进时候,何家的出身是屠户,不入流。

    何氏入宫,被选为贵人之后,何氏开始发迹,何进兄弟入朝为官,何家一族也跟着荣耀,自然就不能再干杀猪的生意,转为布匹、茶叶等生意。

    昔年,刘表曾经在何进手下当差,所以,在荆州,刘表对何家还是不错的。

    蔡瑁是刘表的大舅哥,何家自然很轻易就攀上了蔡家的关系,生意也是越做越大。

    若非是何家还没有什么人出仕,只怕何家就会成为荆州第八大家族。

    何家的家主叫何由,今年已经七十有六了,常年住在新野城。

    拿到蔡瑁送来的密信之后,何由立即就精神一振,人老成精的他,一眼就看出了,这是何家崛起的大好机会。

    刘表和张济之争,何由观望已久了,虽说刘表两次都处在劣势,但在何由看来,刘表在荆州毕竟根深蒂固,又带甲十万,绝不是张济能对付的。

    于是,拿到蔡瑁的密信之后,何由几乎没有丝毫的犹豫,决定帮助荆州军拿下新野城。

    有了这个功劳之后,何由自然就可以派出几个族中年轻人出仕。

    作为商家,一旦有族中弟子出仕,距离成为望族就不远了。

    事关重大,何由立即就把家族中的几个关键人物召集起来,商议对策。

    其实也没什么可以商议的,就是跟蔡瑁约定时间和信号,由何家派兵夺取一个城门,里应外合,将蔡瑁的大军放进来。

    何家,有私兵三千,绝对不算少了,这就是何由之所以敢答应蔡瑁的依靠。

    一番商议之后,何由就回了一份书信,让来人带回,交给蔡瑁。

    蔡瑁拿到回信,大喜之极,立即按照信中所说,准备在五日后的丑时一刻,里应外合,攻下新野南门。

    何府这边的消息,早就有细作汇报给张济了。

    张济得到消息,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对贾诩说道:“文和,如何,果不出本将所料吧,蔡瑁也就这点本事。”

    贾诩不得不叹服地点了点头:“主公真乃神人也。”

    其实,这个将计就计的计策,贾诩也想到了,正准备向张济献计的时候,谁想到张济已经开始派人暗中监视新野城几个大户的动静了。

    贾诩都有点汗颜了,貌似自从张济在穰城中箭之后,几乎所有的计谋都是出自张济的脑子,而他这个谋士似乎有点不称职了。

    张济暗暗得意:“昔年,何进就是个猪脑袋,明明可以轻易铲除十常侍,却听信何皇后之言,导致身死宫中。”

    “现在,何由这个老东西依然看不清形势,本将虽然目前势弱,但刘表这个老软蛋岂能是本将的对手,嘿嘿,这次本将要让刘表再吃一个大亏。”

    贾诩微微一笑:“此战之后,我军可乘胜南下,将整个南阳郡纳为主公辖下。如此,荆襄震动,刘表必然会主动跟主公议和。”

    张济淡淡一笑,问:“文和,如果刘表跟本将议和,你以为该不该跟刘表议和呢?”

    贾诩微一沉吟:“主公,主公虽然接连大败刘表,奈何综合实力不如刘表,若是强行攻打荆州,必然会引得刘表全力反抗。”

    “荆州军的精锐,乃是黄祖的江夏兵,而一旦黄祖引兵来救,只怕江东孙策会趁机进犯江夏。”

    “江夏乃荆州重地,其在刘表手中,可以威胁江东。同样,其在孙策手中,则襄阳旦夕不保,所以,绝对不能让江夏落入江东之手。”

    “以诩之见,主公未有水军,无法攻克江夏,此时跟刘表完全交恶,只会便宜江东孙策。”

    张济哈哈大笑道:“文和之言,正合本将所想也。”

    贾诩不禁暗暗松了口气,他最担心的就是,这几次跟刘表交锋的无往而不利,节节胜利,会造成张济狂傲自大,不顾一切地跟刘表彻底翻脸。

    但事实证明,张济还是很冷静的,并没有丝毫的冲动和狂傲。

    张济用右手轻轻敲打着案几,嘴里喃喃自语着:“水军,水军啊,本将的招募令,难道那甘兴霸真的丝毫不在乎吗?”

    没有一名合适的水军统帅,就不可能有一支强大的水军,张济就只能望着汉水兴叹,不能兵临襄阳城下。

    就在这时,门口的胡车儿忽然进来禀告,说是有一名叫徐盛的人,进了招贤馆。

    “徐盛?”张济“嚯”地站起身来,一脸的惊讶,没想到徐盛竟然还没有归顺孙策,真是太好了,太好了。

    徐盛的武力值或许不如甘宁,但领军打仗的本领,绝对在甘宁之上,可以说,徐盛是帅才,甘宁只是将才而已。

    江东,先是周瑜,再是鲁肃,然后是吕蒙和陆逊,使得徐盛没有机会接任都督一位,才华被历史所湮没。

    有了徐盛,就有了水军,张济大喜之极,立即大喊:“车儿,速速去将徐盛喊…不,将他请来。”

    胡车儿领命而去,贾诩一脸的好奇,问:“主公,莫非这个徐盛有过人之能?”

    张济大笑:“文和,有了此人,荆州水军将不足为虑也。”心中暗想,若是再有甘宁加入,以徐盛为帅,甘宁为将,纵然是江东水军何其强大,也不足为虑了。

第33章 蔡瑁的野望() 
江夏,一条小船上,对坐着两个年轻人,一个是一身江夏水军服饰,而且还是个将军,一个则是一身布衣。

    这两人正是苏飞和甘宁,二人之间,摆了一张小桌,桌上有四个精致小菜和两壶小酒。

    苏飞举起一杯酒,叹了口气道:“既然贤弟心意已决,为兄就不复再劝,薄酒一杯,算是给贤弟践行了。”

    甘宁微微一笑,也端起酒杯:“这两年,多蒙兄照顾,这杯酒,小弟敬兄。”

    二人一饮而尽,放下酒杯,苏飞一边倒酒,一边问:“贤弟大才,为兄是知道的,奈何为兄在江夏位卑言轻,无法劝动黄将军重用贤弟,真乃江夏水军之失啊。”

    “只是,为兄有点奇怪,贤弟为何不东投孙策,而非要北上投靠那张济呢?”

    “小弟只是凭借知觉,希望判断无误吧。”

    甘宁没说实话,他的眼光很锐利,如果东投孙策,后者麾下已经战将无数,而且江东战事即将平定,他去了只是锦上添花,没多少建功立业的机会了。

    但张济不同啊,他才刚刚发展,而且,甘宁看出了张济对荆州的野心,以后还少得了仗打吗?

    再说了,张济要想取荆州,必须有一支强大的水军。

    而目前张济麾下,最缺乏的就是水军统领,甘宁投奔过去,就不是锦上添花了,而是雪中送炭,意义更重大。

    但是,接下来就要各自为主,甚至于日后会战场交锋了,甘宁当然不会将张济有意染指荆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