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明伟业-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子的安排哪有不对的,只是她们当中有些人不愿意种,要是荒着岂不是浪费?”村民说道。

    “她们不想种可以租给你们啊,你们想想那田地的收成,你们就算交两份租子也是有很多余留吧”,杨明这样一说,一些富有劳动力的村民便暗忖道:“一会回去就找那些姑娘谈谈租子的事。”

    “赵大娘,你家有三口人,考虑到你老已经六十多岁了,所以就把村东口的十亩水田分给你,还有六亩梯田,且因你大儿子在上一次夺粮时断了腿,所以就额外补偿您一亩旱田,再加上共计半亩的地,可是您家只有您一个人可以下地,您种的过来吗?”杨明笑问道。

    “这个不劳公子挂心,我种不完留给我孙子”,赵大娘说着就忙抱住了写着自己儿子名字的桩子,深怕被人拔了去。

    “罗兄弟,这是你家的二十三亩田地,你看看,还有没有分得不均的地方”。

    “张大爷,这是你的五亩田地。”

    ……

    杨明等人忙活了两天才把田地分完。分完之后,一些村民家的妇孺已经迫不及待地去各自的田地里拔草灌水。

    因为急着要回去耕田,四队的青壮年加班加点的用了三天时间就将三处山口的木寨门修建完毕,然后又用了两天沿着山峦河流,修建好了挡墙。

    可等到他们来到各自的田地时,却发现既没有足够的耕牛也没有足够的犁头,连松土的锄头都没有。全村只有十把锄头和五把犁头,七头畜生,对于耕田而言十分不足。

    刘铁匠照杨明的指示,已经搭建好了曾字形炼铁炉,杨明见此便一咬牙命人把好不容易得到的二十多把腰刀和二十多根长矛全都重新回炉融化,打制犁头等农具。而只留下只够装备一个队的十六根长矛和四把腰刀。

    这让刘黑等人很不解,问杨公子不是说在如今的局势下,军事要放在第一位吗,怎么把兵器都变成农具了。

    杨明的回答是军事也是要建立在生产上的,没有足够的生产发展谈何发展军事。

第十二章 春耕开始() 
兰大夫不知从哪里弄来的石灰,第一天就将整个村子的房前屋后洒满了石灰。

    虽然有些味道,不过村民们患病的人也越来越少。

    张员外依旧死死地看着粮食,而且分出的粮食和盐巴也越来越少,恨他的村民也越来越多。

    不过,让人高兴的是,到第三天,杨明派出寻找集镇的人回来说,二十多里外有个大集镇叫做张家场,且张家场离东乡县城也只有十多里地。

    一听到此,兰大夫和张员外便驾着村里的一辆牛车,带着山里的猎物去了张家场。

    张员外负责卖猎物,兰大夫负责看病挣钱,然后用各自挣到的钱,一个负责买一些盐巴佐料,一个负责买一些药材纸墨回来。

    张员外没想到自己一个大盐商居然也有摆地摊叫卖的一天,兰大夫也没想到自己一个堂堂汉中名医居然也要摆摊看病,而且为的还不是自己,美其名曰是为了建设新家园。

    刘铁匠收了两个十四岁的男孩做徒弟,并熬夜打制出了二十把犁头,三十把锄头和铁耙,另外还有几十把镰刀和篾刀,顺道还打制了十把斧头。

    由于杨明规定每一天必须有一半的青壮年进行训练,且分给堵小媛等几十个女子的田地则大多数租给了家里剩余劳动力的户口,所以农具也勉强够用。

    “杨公子在吗?”

    堵小媛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来找杨明了,为的就是能当面向他表示感谢,毕竟是杨明救了自己一命还帮自己掩埋了自己的丫鬟月如。

    可是每一次,堵小媛来找杨明,杨明都没在。

    这一天,她起得很早,悄悄敲着篱笆门:“杨公子在吗?”

    这时候,云蝶从里面走了出来:“是堵小姐吗,我家少爷昨晚没有回来,他和第三队的曹老三在修河渠和堤坝呢,说是春汛要到了,得早做好防范,你找我家少爷有事吗?”

    “没,没事,只是想当面跟他道声谢”,堵小媛心里有些失望,但表面上还是故作淡然。云蝶见此,便笑了笑道:“堵小姐,外面这么晒,先进来坐坐吧。”

    “堵小姐,你尝尝这茶,这是当初路过光雾山时,我冒险在崖壁上采的野茶,当泡上晨间的露水,味道很是独特”,云蝶将一套从汉中带到这里的精致茶具拿了出来,给堵小媛沏了一杯。

    “此茶淡香味美,颇有六安瓜片之韵”,堵小媛浅尝一口后,笑道。

    “还是跟堵小姐说话有趣”,说着,云蝶就托着香腮盯着堵小媛道:“堵小姐,没想到你长得这么漂亮,以前我竟没注意到。”

    堵小姐有些娇羞地低垂下了头,良久后才道:“云蝶姑娘,你也很美啊,还有你们那位水仙嫂也很漂亮啊。”

    “呵,徐水仙那叫漂亮吗,她那是放荡,整日间缠着我家少爷,幸好我家少爷不是酒色之徒,要不然早被她迷住了”,云蝶一说起徐水仙就气不打一出来。

    “万有引力定律,自由落体运动,平抛直线运动?”堵小媛无意间看见桌上有一沓纸上写着字,便不觉念了起来,笑道:“想不到,你家少爷也喜好杂学。”

    “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少爷以前是一心一意准备策论八股的,可这几天就爱鼓捣这些泰西学问,你看这里还有呢,什么氧化还原反应,什么湿法炼铜与置换反应,雄性不育杂交,好多我都搞不懂”,云蝶说着就把杨明写过的纸全拿了过来。

    “泰西学者们在算术与天文倒也有过人之处,杨公子此举颇有桐城的方先生之风,不过好像又在方先生之上,真是难得”,堵小媛不禁暗自称奇,又看了一会儿,却见杨明所写的杂学知识都是深入浅出,浅显易懂,便道:“杨公子所写的这些杂学倒也容易弄明白。”

    “我家少爷说这是要教给孩子们的,所以得写简单点”,云蝶说着又道:“少爷说要在汉家村建立学堂和扫盲班,先教会孩子和大人们识字,然后教他们基本的各类知识,其中就有这些杂学。”

    堵小媛莞尔一笑,就继续翻阅着杨明写的笔记,却无意看见一纸上写有:

    “满清之所以会窃据天下,不是抗清力量不强大也不是因为满清得民心,只是各方抗清力量彼此不能融合,耗于内斗,史可法、何腾蛟之流不过是二流人物,堵胤锡等人能放下成见,统筹全局……”

    “杨公子口中的满清想必就是鞑子,可是鞑子怎么会窃据天下,我父亲不过是举人出身的小小知府,如何能与南京兵部尚书史大人和湖广巡抚何大人相提并论,而且杨公子又是如何知道我父亲的?”

    堵小媛现在真想找杨明问问,她发现这杨明真的很神秘,神秘的让她越来越想了解他。

    每家每户都分了田地后,村民们耕种的积极性都很高。

    尽管这样,因为汉家村依旧是田多人少,所以竟有一半多的土地荒着,即便是不收租子借给人种都没人种。

    为此,杨明还将那五个俘虏的流贼中,除领头的实在是罪大恶极,且必须给全村人一个交待而处死以外。其余四个都免除了死刑,在全村人面前进行简易的审判后,就改判为无期徒刑,要他们一辈子为全村人提供免费劳动力。

    但这样做也无疑是杯水车薪,应村民要求,杨明只好将四队的青壮年进行缩编,凡是二十岁以下,三十五以上的都不再参与军事训练,全部回家参与春耕。

    这样一来,进行军事训练的人数就只剩下了四十人,刚好一队十个人。

    但春耕的速度因为富余劳动力的加入而快速提高,短短两月后,田野间已经有了成片的秧苗和绿油油的菜蔬。

    而剩下的四十个人却不再参与耕种,而是进行全日制的军事职业化训练,且杨明承诺每月从收取的粮赋中拿出粮食来供给补偿他们。

    除此之外,由于张献忠如今在湖广一带流窜,导致许多来自湖广的流民进入四川,特别是夔州府。

    也有许多流民途径过汉家村,杨明选择性地收留了一些流民,并从中招募了两百青壮作为士兵,而大多数人则编为佃户,负责耕种村中荒弃的田地。

    这些流民,给他们一顿饱饭已是天恩,如今还给他们地种且只收取少量的租子,对于他们而言更是求之不得。

    如今的汉家村依然是地广人稀,所以新流民的加入,并没有与以前的乡民产生矛盾,相反最先分得田地的乡民还十分欢迎有更多的人加入,这样以来,他们家荒着的田地就可以有人耕种,也可以保持肥力,他们还可以收取租子,何乐而不为。

    渐渐的,许多乡民开始由自耕农变成了地主,有的则是农民与地主双重身份。

    不但如此,一些聪明的流民还将乡民的田地以廉价租了过来然后又租给新来的流民,这样他们赚取了许多差额,变成了富农。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现在的汉家村还没有出现较为明显的贫富差距。

第十三章 筹建土楼() 
崇祯十四年,李自成纵兵河南,两度兵围开封;而张献忠也大闹湖北,杨嗣昌自杀身亡;各地灾害连连,吴江大旱,飞蝗蔽天;洪承畴也被围松山,不久投降满清。

    然而,外面的纷纷扰扰,似乎与现在的汉家村毫无瓜葛,尽管盐铁等物持续上涨,但汉家村却依旧是一片祥和。鸡犬相闻,良田阡陌,还有茂林修竹,绿树成荫。尽管村民们是忍着饥饿在耕作,但脸上都挂着笑容。

    虽有点干旱,可因为杨明等人早已将河渠开到了每一块田地,育秧插苗倒也不必担心缺水。三四月份的一场春汛也因为应对及时而没有造成大问题。

    连堵小媛都满怀欣喜地感叹道:“如此下去,三年之内无饥馑也。”

    跟随杨明从汉中流亡而来的乡民和最初解救的几十个女子如今也渐渐融合。

    且由于杨明鼓励她们谈情说爱,许多女子都和这些乡民中的青壮年结了婚,连大柱都娶了一个来自河南南阳的女子。

    唯独,全村的第一号人物杨明依旧是如以前一样闷闷不乐,面带忧色。如此,让丫鬟云蝶既心疼又不解,反而是堵小媛不以为意,似乎知道杨明为何一筹莫展,沉默冷峻。

    不到三年,李自成就会攻陷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吴三桂领建虏进关,然后李自成死于九宫山,张献忠在四川称帝,弘光政权顷刻间瓦解,接着是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天下危急,虽然杨明也很想力挽狂澜于即倒,但他力量实在是太过微小,仅仅两百多人且连兵器都没有的军队别说抵御外侮、保境安民就连保护一个村子的平安都显得捉襟见肘。

    但这并不代表杨明就可以以此为借口不闻不问,越来越多的流民无不提醒他这是一个乱世,在乱世中再美好的家园也会难逃被毁的噩运,且与汉末唐末不同,明末乱世更是一历史即将进入三百年倒退期的末日。

    杨明做不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但他也没有因此茶饭不思、忧心忡忡。

    “现在唯一能改变的就是这个村落,现在眼下还有许多事情要做,虽然发展生产是今年的重心,但军事训练还是得抓紧,还有基础的工业设施也得建立,除此之外修建集居住与防御为一体的土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