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入南宋-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亏钱的事都让李伯言干完了,这些一心想着赚钱的人,才能上船。就好比能够上市的公司一样,没有潜力,何来投资,最后停牌是必然的。

    李伯言刚把最后一卷西游记改编完,准备让康帅博送往苏州攒花社,康帅博便走了进来,将帖子一递,道:“公子,周家老爷递来的帖子,所说请您往醉仙楼一聚,庆贺东风物流扭亏为盈。”

    李伯言笑着将笔放下,望向窗外的垂柳,道:“消息倒是比我收得都快啊。”

    康帅博问道:“他周林平怎知道咱们这趟没亏钱的?”

    “这还不明白?这些老奸巨猾的东西,是看出咱们回程的货量,已经足够满仓了。”李伯言轻笑道,“若是光靠些运费,咱们还不足以支撑,但是咱们做的事批发,价格都是上调过的,利润有多少,他们这些眼尖的老家伙会打听不到?不然你以为楚礼芳一入股,这些老家伙就会跟着投钱?”开春前李伯言就已经心知肚明,楚礼芳的官盐生意加入,只能将物流的回程成本抹平,最重要的,还是湖南地区所有的订单增幅,这是一条产业链,只要打通了,定然是利润丰厚的。

    李伯言将帖子打开,拿起笔寥寥写了几字,递回给康帅博,说道:“你代我去就行。今日船坞最后一艘船引水入坞,我得去看看咱们东风物流的船队,这种没营养的酒宴你去就行。”

    康帅博苦笑道:“这哪成。那宴上的都是城里的老爷,我一个工头,平起平坐,那些老爷们不介意,我都坐着难受,公子可别为难我了。”

    “那你就把帖子送回吧,该说的,我都写着上头了。”

    ……

    “伯言,伯言!”

    “子睿?这么着急找我,何事?”

    唐睿笑道:“你托我找的那个扶桑和尚,找到了!”

    李伯言眉头一挑,笑道:“真的?快带上来。”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何家为了弄到味精的配方,找来扶桑和尚酿了一缸味增大酱的消息,到底还是被李伯言知道了。

    这个悲催的扶桑和尚,也因为惹恼了何家人,被赶出了宅子,在永州流浪,终于还是被李伯言找到了。

    灰头土脸的二休和尚被带了进来,眼神中都有些惧色。

    李伯言笑着道:“空呢级哇。”

    原本战战兢兢地二休和尚,当听到李伯言的日语问候时,眼中忽然流下了热泪,咽呜着说了一大堆叽里咕噜的话,李伯言虽然学过日语,但是八百年前的日语,跟他学的还是有出入,更何况二休和尚近乎哀嚎的情感崩溃,实在让李伯言听不清他在说什么。

    李伯言慢慢地跟他说明了,要送他回故乡的意思后,二休和尚不住地点头致谢,泪水流得更加多了。等将他带下去后,唐睿兴奋地进来,惊讶道:“大郎还真是学识渊博啊,连扶桑话都懂?”

    李伯言笑道:“想学吗?想学我教你。”

    “好啊。这扶桑话,照面问候如何说?”

    “ki摸几。”

    唐睿照念了一遍,又问道:“回见呢?”

    “一库。”

    唐睿若有所思地说道:“哦。一库,一库,一库。那……”

    李伯言强忍着笑意,道:“好了,别问了,这两个词够你打遍天下了。我得去船坞了,你去不去?”

    “去啊。”唐睿笑着说道。

    “哈哈哈哈。”李伯言捧腹大笑。

    “伯言你笑什么?”

    “哈哈哈哈。”

    “……”

0137章 叶蹭叔神功大成() 
柳子街船坞终于是在一片锣鼓欢庆之中,宣告竣工了。历时五个月,耗资四十万贯,五十艘造型奇特的三桅商用型帆船终于全部打造完毕。为此,李伯言还特地将这仨月没闹事的赵师请来,为最后一艘商船题名剪彩。

    有些受宠若惊的赵师在百姓欢呼声中,一脸懵逼地走了个过场,不过心里头还是美滋滋的。他终于是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反正李伯言是个商贾,官场上没有丝毫地位,那么他何必费尽周折地去试图掌控这个永州模式呢?

    他要做的,就是将该收的税都收了,等到年末课绩的时候,在奏章上自吹自擂一番,比什么都强。有了这层觉悟,赵师在永州的处境就好了不少。除了享受范念德的劳动成果外,无外乎游山玩水般的潇洒生活,逢年过节的,在柳子街给商贾百姓发发小红包,渐渐地成了永州最不管事的人。

    李伯言到了别苑之中,见到叶适在庭院之中滔滔不绝,周必大、放翁还有赵汝愚,都在一旁听得频频点头,便笑道:“叶先生又在高谈阔论什么深奥的学问,让老师还有周公、放翁都如此欣然?”

    赵汝愚笑道:“新学趋于完善,正则将永嘉学派,结合永州模式以及大郎这几月阐述的大宋经济学问,整合到了一起,写成了这本《大宋经济论》,正在给我们细说呢。”

    李伯言眉头一挑,笑道:“哦?那真是可喜可贺的大事了,难怪叶先生这嘴巴都笑得合不拢了。”

    “还得多亏大郎你啊,这几月,不少问题,大郎一解释,才让我茅塞顿开,以往永嘉学派重功利,重商贸,都是浮在表面,大郎许多的论述,在经义上都难以找寻到,如今一一得到论证,这本书,与其说是我写的,不如说是大郎所著。”

    “叶先生说笑了,您写的就不要过谦。新学,当有老师还有您,来执牛耳。”这不是李伯言让功劳,而是自己一点名声也没有,就算里边大多的内容都是他补充的,也得由赵汝愚、叶适这样的当世名儒署名,不然谁看呐,他总不能把这书送到苏州,让老秦在瓦子里去说上个七天七夜吧。

    周必大笑道:“既然此书著成,我跟放翁两人,也发挥发挥余热,为这书作序题跋。”

    赵汝愚心想还不好意思开口,这周子充自己提出来了,便喜道:“那就有劳二位了。新学能得二位鼎力支持,实乃子直之幸也。”

    李伯言笑道:“老师现在讲立新学还为时尚早,还是按我跟叶先生商量的三步走战略来吧。”

    一旁的周必大捋须笑道:“哦?大郎说说看,何谓三步走战略?著书立说,居然还给大郎你上升到了战略的地步,看来大郎经商同时,没少忘记最重要的立学一事啊。”

    其实在周必大、陆游心中,李伯言利用永州模式赚多少钱,都对他们没什么太大的关系。他们更看重的是,这样一个模式下,永州的百姓能够活得更加幸福、赋税能更轻一些,这就足够值得他们作序宣扬这样的模式了。

    “第一步,自然是在等叶先生将此书著成。这书中包含的理念、价值,便是我们第一步需要运营的。”

    “运营?”

    李伯言点头道:“对,运营,也就是打理这本书,如何让大宋的士人,以及全天下的百姓都知道,我们究竟要说什么,要宣扬什么。”

    周必大点头道:“这个士子层面上倒是容易,此书刊印传发便是,但是要全天下人都清楚,就有些难了。理学著书立说百年,大郎问问田间地头的百姓,照样一问三不知。”

    “先生放心,运营一事交给我来办就是。”李伯言对于这事情倒还是很有信心的。在二十一世纪生存,商场之上没有运营,注定要被大众所遗忘。就是推销这一本书,李伯言都可以罗列出二三十种运营手段来,这名人作序题跋就是其中一种。

    当然,这样的效应,可能一开始有用,然而热度一过,这本被赵汝愚、叶适寄予厚望的《大宋经济论》可能又被淹没在浩瀚的书海之中了,要脱颖而出,李伯言心中大抵也有了计划。

    赵汝愚笑道:“原以为著说立说,不过是办学育人,到了大郎这里,没想到还跟永州模式似的,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呢。我们真的是老了啊。”

    陆放翁也笑道,“大郎的思维新颖奇特,真非常人之所想,老夫也很想看看,这新学到底能火热到什么程度。不知道这第二步是什么?”

    “等咱们新学逐渐流传开来后,自然是要用一战来成名。”

    “战?”

    李伯言点头道:“一本书的宣传,其实不如一次学术争论来得影响更加广阔,大宋百姓对于学问上的事或许不知道,但是对于集会,可能更加深入,继而一传十,十传百,新学便有了足够的群众基层。”

    叶适笑道:“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伯言说的战,便是将理学、陆氏心学,统统摒弃驳倒,这样咱们新学才能站稳脚跟。”

    “……”

    “……”

    赵汝愚最头疼的事情,又被李伯言跟叶适翻了出来。

    周必大捋须,神情有些不自然地说道:“摒弃驳倒……不必了吧?毕竟道学也没有什么错,教人伦理道义,这也无可厚非。依我看,还是直接跳到第三步便是,这第三步应该就是建立书院,广开门生了吧?”

    李伯言也不跟周必大几位老儒争,这第二步,必将由他跟叶适举大旗,于是点了点头,道:“学而优则仕,倘若将来新学为世人所熟知,然而走上仕途的士大夫,依旧充耳不闻,那我们立学还有何用?”

    “说得好。伯言,不知道探讨万物伦理之上,该如何与理学抗衡?”叶适想起来之前留下的不足。

    赵汝愚头又一疼,赶紧纠正道:“不是抗衡,是革新,革新。”

    “说抗衡也不为过。先生放心,这个方面学生有些建树,届时定然让晦翁输得心服口服。”

    周必大眯缝着眼笑道:“伯言,你真有这个信心?当初鹅湖之会,可是唇枪舌战,晦翁以一敌二,虽然陆氏兄弟占尽上风,晦翁仍独当一面,未露破绽,最后两方不欢而散。如今陆氏兄弟作古,晦翁学术弥精,你可要有个心理准备啊。”

    “哪怕是一千人,一万人,晚生都处变不惊。一切都会过去,唯有真理长存!”

    叶蹭叔有些热血澎湃地附和道:“对,唯有真理长存!”

    周必大、赵汝愚不觉脑瓜子一疼,这俩货,简直就是惹事二人组啊!

    一场震古烁今的“百家争鸣”,即将在这个中古大宋,再一次拉开历史序幕!

0138章 一本书引发的狂潮(第一更)() 
对于叶蹭叔神功大成,写完的《大宋经济论》,李伯言运营包装的第一步,就是腰封。牛皮吹一万遍,不如销量说了算。有货又有料,那样才能在大宋文坛刮起一阵罡风。

    有了周必大的作序,放翁的题跋,以及赵汝愚亲笔题名,此书的第一层镀金,算是完毕了。名人效应,这在大宋文坛,那是可以横着走了。

    不过这还不足以让这本书大放异彩,李伯言作死一般的给刊印完毕的每一本书,都加了一个腰封。

    腰封本来就是为图书宣传和营销而存在的,在二十一世纪,腰封四起的时代里,企图市场走红的书,几乎没有不加腰封的。不过有些设计得比较精美,符合书的整体风格,宣传语精当到位;有些设计得就比较烂,像电线杆子上老中医包治百病的广告,让人看了就心生反感。

    李伯言设计的雷人腰封,第一句话,就差点让叶蹭叔跳脚骂娘。

    “大宋文坛常青树,周子充公鼎力推荐,陆放翁读之拍案叫绝,甘为题跋。”

    叶蹭叔心说,你这是自吹自擂到了无耻的地步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