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入南宋-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窃民之财,有利有弊,土地兼并更盛。”

    “有钱则买地,不错,这正是兼并之疾所在,以你之见,如何避之?”叶适虽说推行功利之学,但是面对这个问题,他束手无策,天下商贾之多,总不能说,商籍者,不可买卖田地吧。

    “叶先生,咱们不妨换一个思路想。如何从这些商贾手里,再把钱给套出来。”

    叶适眼前一亮,道:“这次问题甚好。不过某还是想知道,为何你这作坊,能够养民数万,有可盈利呢?”

    “先生若是答应新学之事,晚生可带您去看一看,究竟这永州模式为何物。”李伯言也怕自己这作坊如今遭人觊觎,若是能够成为大宋改革路上的旗帜,那么,试问谁还敢巧取豪夺?

    “好!就让某看一看,到底是什么个模式,能够惠及万人!”

    ……

    马车驶在李家的作坊之中,李伯言指着说道:“先生请看,这边是琉璃作坊。”

    “琉璃?你还会烧琉璃?这不是只有大寔国之人才会的吗?”

    赵汝愚笑道:“正则啊,大寔国的人也是人,伯言这酒瓶子,便是出自他们这个作坊之中。”

    “说起这个酒,对了,赵相公,这是何物酿成?为何如此醇厚回甘?”

    赵汝愚笑道:“果酒。”

    “真是果酒!?”叶适眼珠子瞪得老大。

    “这边就是果酒再加工的作坊了。永州有大片山地,这些土地上,不利农作,如今种植果树,果农一来可出售果实,过剩的便可用来酿酒,果酒再卖到我这作坊,加工、包装后,再销往苏州、临安,所以先生别看这一瓶酒是从作坊出来,实际上,是经过果农、工匠、酒师、船工、伙计等等,数道工序加工而成,如此一来,中间受惠之利,便可分摊到每个人手中。”

    叶适已经激动地说不出话来,大宋的商贸,若是都按永州这样的发展模式来,那将是怎样一个局面?

    马车绕了庄子一圈,叶适终于恍然大悟,这岂止是作坊,简直就是一个很大的……作坊啊!

    “如今天下之商贾,所成作坊,少则三五人,多则数十人,大郎如此之举,便是将民力发挥到了极致,效率高出数倍,妙哉,妙哉!”

    李伯言眉头一挑,这蹭叔还真有两把刷子,能够将这个作坊的本质看得如此透彻,小农经济下的小作坊模式,怎么可能比得上李伯言这个堪比工厂的模式?这效率,自然是一个天一个地了。

    “那水心先生言下之意,新学可以立之?”

    叶适摇了摇头,道:“不可。”

    赵汝愚眉头一皱,“为何不可?”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噗!

    李伯言一口茶喷在了车帘子上。

    蹭叔也是个狠人呐!

0112章 去特么的圣人() 
车厢内安静地可怕。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这话谁说的?那是老庄说的。

    什么意思?按老庄的意思就是:不要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胁迫别人,这种胁迫制造不和谐。不要只注重冠冕堂皇的大道理,要多从人类的基本欲求出发理解他人,人都不是圣人也都不是恶人。没有绝对的圣人与恶人,不抢占道德至高点,也就没有邪恶轴心。

    然而叶适这个时候说这话,并非是在崇拜老庄所谓的道学,暗指什么,李伯言跟赵汝愚都明白。

    “正则此话的意思,若是立新学,要等晦翁百年之后?”

    叶适摇了摇头,说道:“非也。倘若要立学,就必然要将理学灭之。如今,就是最好的时机。朱门子弟因为党禁,意志不坚者已弃学,诸如蔡元定之流,尚在举大旗。

    将来晦翁百年归天,反倒是成就了一身功名,再要立学,那就是跟死人较高下,死者为大,试问你我之中,有谁能跟死人争辩?”

    “这……正则,就不能共处之?”赵汝愚嘴角都有些僵硬了,干啥啊,就要灭理学,老铁,能不能好好唠嗑了?

    叶适笑道:“以物用不以己用,性理空谈,于国于民,皆是笑话,糅合儒、佛、道三家之‘无极’、‘太极’更是谬论。理学,当废之!”

    牛!逼!

    李伯言终于是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人了,这蹭叔说的,不就是他想做的吗?挺身而出,说道:“先生若敢为人先,晚生定从之。”

    赵汝愚一看,这俩货有些走火入魔了,忙劝道:“晦翁年事已高,以吾之见,还是不要再起争端了。大郎,你就莫要怂恿水心先生了。这理学跟陆氏心学,都能相互依存,为何唯独咱们新学,非要特立独行地灭理学呢?”

    这回,李伯言却是站在蹭叔这一头。如今,确实是打压理学最好的时机。

    只要干翻朱大神,朱门领袖倒了,那永嘉学派,或者说是新学才有出头之日,否则,怕是永无出头之日了。

    读书人,都想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圣人。而朱大神的那套玩意儿,就是用来培养圣人的,这底下读书人,还不统统往那里靠?

    永嘉学派,讲究功利之学,主张的却是国家扶持商贾,商农并重,重典章、重经济、重致用,倡改革,这样的学说,无疑是让这些厌恶商人之利,铜臭味的读书人去接近商贾,认为其有意义的人自然就少了。

    总而言之,不将理学灭尽,新学便难立。

    “赵相公,您也知晓,当初晦翁指责永嘉学派乃非大成之学问,单凭这一点,新学若想立,就难如登天,不破难立也。”

    马车驶回到庄子前,叶适有些凝重地说道:“性理空谈,误国误民。如今大郎这个永州模式,恰恰就是最能打他们脸的,永州模式,就是国之利器,我倒要看看,晦翁还如何再舌若灿花!”

    李伯言说道:“先生,不如我等现在就去岳麓,跟晦翁拼上一拼?”

    “不可!”赵汝愚眼瞅着有些把控不住了,便道:“你若是还认我这个先生,现在绝对不可过去!”

    叶适嘿嘿笑道:“现在确实不能去。”

    赵汝愚松了一口气,心说叶正则啊,还算是有些理智,不然真的就荒唐了。然而当听到叶适接下来的话时,立马脸都黑了。

    “我来的时候,听闻永州的其余商贾对你这永州模式可谓是怨声载道,什么时候你把这个处理好了,让永州的百姓,都受益于这样的方式后,咱们再跟他们干一场硬。我听闻当初晦翁知漳州的时候,因为经界一事,搞得焦头烂额,什么时候,全永州的佃户都不用缴纳丁户税了,咱们就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给那些讲空头大话的人一个响亮的耳光!”

    “正则你……”赵汝愚想说,身为读书人,怎可以如此功利,然而又一想,他叶适本来就主张功利之学,但也不能如此野蛮霸道吧?刚想劝上几句,发现李伯言已经和叶适下了车,正聊得趣味相投。

    “先生,下来喝口暖酒吧。”

    赵汝愚有些后悔,为什么要将这个叶刺头给请来,如今好了,请神容易送神难,这该如何是好?

    他只能默默地在心中,为朱熹朱晦翁默哀三息了。

    ……

    ……

    叶适能过来,其实赵汝愚还是很欣慰的。

    当初执宰之时,替宁宗挑老师,其实永嘉学派更适合如今南宋的局面,奈何叶适资历太浅,出于政治因素,还为了得到天下士子的支持,才将朱熹扶为焕章阁侍制兼侍讲,没想到最后棋差一招,看似最精妙的一步,反而成了宁宗猜忌他的致命伤。

    朱熹是什么人?那已经是天下理学士子之领袖,别说一呼百应,就是一呼万应都不为过,这样的人,站在他这边,赵扩能不猜忌?

    赵汝愚缓缓下了马车,瞅了眼偌大的庄子,或许,这里,将是大宋改革的摇篮吧。

    庄上儿童嬉戏,这些都是佃户家的顽童,赵汝愚扶住将要跌倒的顽童,笑道:“看着路。”

    “谢谢阿公。”

    他直起了腰,眺望东边,喃喃道:“昀儿不知过得好不好。”

    “赵相公,外头风大,屋里坐。”李康达乐呵呵地将这位李伯言的恩师请到屋里。

    “先生,依我之见,永嘉的格局确实还小了些,你看理学,存天理,灭人欲,这便是纲要,咱们也要有这样一个核心的思想,不单单只是扶植工商。”

    蹭叔喝着暖好的红酒,点头道:“你说的不错,这些年我也一直在找一个永嘉的核心思想,但总觉得差了点什么。”

    赵汝愚坐定,老中青三人同聊,这样的融洽,也让李伯言觉得,也许大宋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里。

    “我看,大郎说的三民主义就可以。”

    “三民主义?”叶适又听到了一个新词,不知道还会蹦出什么新鲜东西来。

    李伯言说道:“民生、民心、民德。民养生丧死为先,此乃天大的硬道理,试问连温饱都解决不了,谈何仁义道德?其二,乃民心。君王主社稷,民心若离,天下乱矣,民生解决了,民心自然归矣。民心归一,天下安定,教民以仁义礼智信,天下大道,方始矣。”

    叶适这一回,是结结实实地呆如木鸡,看得赵汝愚跟李伯言有些不解了。

    “叶先生觉得欠妥?”

    “正则,发呆做甚?如今新学才萌芽,咱们共同商讨,若有什么不妥之处,你倒是说话呀。”赵汝愚也有些不解地说道。

    叶适端起酒盏,一饮而尽,“此言说到某的心坎里了……”

    “哈哈,先生可吓坏老师了。”李伯言哈哈大笑道。

    叶适替赵汝愚倒上酒,说道:“农工商,皆乃民生,三者兴,民生定,好啊!晦翁总想着做圣人,用那仁义道德,逼着朱门弟子个个当圣人,还要天下之人效仿,殊不知,天下之民疾苦,还管这些假仁假义的东西?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一派胡言!”

    “对!去|他|妈|的圣人!”

    叶适与李伯言碰杯,目光如炬地大笑着。

    “去|他|妈|的圣人!干了!”

0113章 商贸会谈() 
新学一事,叶适跟赵汝愚自然要准备筹措些时日,单单一个三民主义,若无经义、论述充实,就像一个空壳子,照样是在高谈阔论。

    李伯言这边,也要处理永州如今一个很是让范念德头疼的问题,那就是永州的商贾三天两头地到州府衙门告状,说被李伯言断了生计,要求衙门严惩李伯言。

    范念德也无奈,人家凭本事将差价抹平,他能怎么办?囤货抬价倒还可以说叨,但人李伯言亏本赚吆喝,人家乐意,人家是败家出了名的,你别说告到州府衙门,就是告到皇帝老子那里,又能如何?

    李伯言不在永州的这俩月,永州营可没少忙活,光是在天上人间以及柳子街的淘宝卖场扰乱治安的,就已经抓了不下十来个,而且还屡禁不止。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对此,李家的钱掌柜、刘掌柜也只能笑笑,权当赚钱之余的乐子来看。

    柳子街的商铺,显然已经初具规模,永州百姓大到锅碗瓢盆,小到柴米油盐,都是从淘宝大卖场订货来得实惠,而且还省时省力,何乐而不为呢?

    永州其余商铺没生意吗?有!当然有!

    偌大的永州城,城南城北,城东城西,当然需要零售散铺,不可能所有人,都会为了一包盐,一条汗巾,大老远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