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入南宋-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位兄台,为何这庄子如此热闹?竟像一座小城!”

    那人停下来,笑道:“你是外乡人吧。”

    叶先生有些怒意了,喝道:“是啊!”真是的,老夫长得很格格不入吗?怎么见到一个就说他是外乡人的。

    “这是李家的作坊。”

    “作……作坊?兄台莫要唬我,有如此大的作坊?”

    那位在李家庄上做工的人笑道:“这就是你土帽了吧。李家作坊,如今有上千人,这农闲了,如今作坊的人,有三千余,自然有这么大了。”

    “三千人!什么?三千人!”叶大叔说话的时候,舌头都打结了,什么作坊,要用人三千,这是要造反吗?

    见到叶大叔如此激烈的反应,那人却习以为常地说道:“真是乡下人。永州李大善人都没听说过,那永州第一败家子总听过吧。三千人怎么了,咱们三千人的丁户税,都不用上税的。”

    卧槽!

    叶先生顿时感觉到自己的世界观都要被颠覆了。

    三千人的作坊,不上税,不种地。

    这不是土匪是什么?简直就是特大的土匪窝啊!

    离城池如此近,居然还能相安无事?

    永州的州官、营卫呢?都是眼瞎的吗!

    他仓皇而逃,生怕被这群土匪给绑架了,忙不迭地朝永州城内跑去。这个地方,真是颠覆了他的三观啊。

    冬季还有在种地的。

    三千人啸聚城外。

    还有最恐怖的,这些明明是良民的人,居然都不上税!不上税!

    “我的天呐!这……这就是永州模式?”

    恐怖如斯!

0110章 只有吹牛不上税() 
叶大叔依着信中的地址,终于是找到了目的地。

    “赵相公!赵相公!”

    “正则,终于是把你盼来了!来来来,做。”赵汝愚放下手中书卷,循声赶来,见到有些憔悴的叶姓男子,问道:“怎如此憔悴?是不是舟车劳顿累了?”

    叶适摇了摇手,道:“不提也罢,不提也罢。赵相公赶紧……赶紧随我去见范知州。”

    赵汝愚有些不解,拉住叶适,问道:“去见伯崇做甚?”

    “让他派兵,将城外的匪窝给端了!”

    赵汝愚拉住叶适,愣道:“匪窝?哪里来的匪窝?正则你莫不是来时被人抢了?”

    叶适一副一言难尽的样子,说道:“城外,我来时便见到那个庄子,庄上人说有三千余众,不缴税、不做农事,简直是目无王法!此不为贼?”

    “慢着,慢着。老夫被你弄糊涂了,这庄子照理来说也是离城不远,这一带治安向来很好,三千人的匪窝,我怎没听说过?”

    叶适擦着额头的虚汗,煞有其事地说道:“我也不信呐,那里的人还说是作坊,三千人的作坊,我是不信的。”

    赵汝愚恍然大悟,笑道:“正则说的是大郎的作坊吧,那非匪窝,确实是作坊。”

    一听赵汝愚好像知道这事,叶适更加气愤了,有些结巴地说道:“那……那……赵相公的意思,就是知道这事了?”

    赵汝愚点点头,让叶适坐下,说道:“这就是我在信中给你说的永州模式。”

    叶适满脸地不解,问道:“三千人,哦,还不止三千,这城外劳作的农户,都说是不缴丁户税的,这事……莫非赵相公也知道?”

    “哈哈,知道知道。”

    “如此荒谬之事,范念德听之任之?荒唐啊!”

    赵汝愚笑得更加大声了,说道:“正则,汝知其一,不知其二啊。这些永州百姓确实不缴丁户税,但是有人帮他们缴啊。”

    “子直公莫要蒙我。”

    赵汝愚接过书童递来的茶,喝了一口,说道:“除了吹牛不上税,永州城里,该收的税,该缴的赋,都缴了,这你可赖不得人家伯崇。”

    叶适听得更加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既然这些人不缴丁户税,谁来缴?”

    赵汝愚道:“就是吾在信中给汝提到的人呗。”

    “李伯言?他……他一人承担了几千人的丁户税?不可能!”

    赵汝愚笑道:“正则啊,所以我说永州模式,一定让你亲自过来见一见。如今除了有自家田地的主户,大半的流民、佃户,都是不用缴税,由城中那些豪门大户代为缴之。”

    “这……这……这是如何做到的?”叶适一下子还无法理解,到底是为何,这个永州模式下,居然有如此多的人受益。

    大宋的税法,还是相当复杂的,每年的正税除外,丁户又分五等,虽说朝廷每年都有将那些有户而无产的户籍施以免税之政,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具体实施起来,那些有户无产之民,就像在湖上种菱角一样,照样加以重税。

    如若不是如此,大宋如今每年上亿的税收,从何而来?

    都说大宋最富,然而不管哪朝哪代,最底层的百姓,照样是苦不堪言,如今,依旧是这样。但是当叶适听到这个举措后,确确实实震惊了,当年王安石变法没实现的,如今永州居然已经在实施了?这……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见到叶适惊讶的样子,赵汝愚笑道:“而且不仅仅是那几千人,如今永州模式下,收益之人达数万之多。”

    “数……数万?赵相公这就有些夸大其词了吧。一个小小作坊,能惠及数万人?”

    赵汝愚笑道:“年前,永州还需半仰苏、常之粟,如今不仅能自给自足,每年上缴的赋税多了两成,粮产丰足。”

    “不可思议,太不可思议了!为何能有如此大的变化?”

    赵汝愚笑道:“这便是我让正则亲自过来的原因了,若是信上说,汝安能信耶?”

    “是你?”

    屋外忽然传来一声疑惑的声音。

    还在堂上攀谈的两人转头往来,叶适脸色一变,喝道:“好你个狂妄后生,今日某定要好好教导教导你!”

    赵汝愚见到两人一见面,就剑拔弩张的样子,笑容也止住了,问道:“大郎,正则,你们二人……认识?”

    “赵相公,他……是李家大郎?”

    赵汝愚点头道:“大郎,还不拜见水心先生。”

    “水心先生?”他喵的又来一个先生?怎么的,这都上永州来骗吃骗喝来了?蹭叔,还真是个人物?

    叶适一副满肚子委屈的样子,向赵汝愚倒苦水,“赵相,此人品性实在顽劣,某从苏州搭了他的船过来,一路上受尽屈辱,这到了永州,还将某扔在荒郊野外,真是太皮了!”

    李伯言朝赵汝愚一拜,笑呵呵地说道:“先生,你见过四十文钱,从苏州一路蹭到永州,还厚着脸皮,硬是要人载到城里的人么?喏,这位叶先生便是这样的人。”

    叶适老脸一红,没想到捡个便宜,还碰上熟人了,便支支吾吾地说道:“你那是拉货的船,某给多了钱,你能不好意思要,对吧?”

    “四十文,水心先生也好意思给?”

    赵汝愚没想到,还有这一出,便咳了咳嗓子,说道:“大郎,不得无礼。你知道我将正则请来,是来做什么的?正则乃永嘉学派集大成者,要立新学,还仰仗正则,你就莫要为一些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了。”

    “学生并不计较这些。”李伯言忽然想了起来,对啊,怎么就把这位给忘了?

    若说南宋三大学派,朱门理学跟张栻的湖湘之学外,还能称得名号的就是吕祖谦的吕学,不过淳熙三年,张栻逝世,次年吕祖谦也没了,一跃而上,与朱门理学并称的,便是陆氏心学以及这位水心先生的永嘉之学,三足鼎立。

    然而这蹭叔的永嘉学派,虽说有两把刷子,却还是难以跟老朱、老陆抗衡的,但是对于李伯言来说,这特么就是一股及时雨啊!

    去尼玛的朱大神,老子要踢你下车了!

0111章 蹭叔有两把刷子() 
李伯言之前为什么想要挖空心思将朱大神给请来,那是因为陆九龄、陆九渊一死,心学再无可以跟朱门理学抗衡之力,天下之大,学者成千上万,李伯言不可能为了立新学而周游全国,如果是朱大神这样,早已是儒学名宿之辈,将理学扶正,那样子后世也不会出现禁锢人思想的仁义道德之教条。

    然而朱大神不买账啊,即便是真的来了岳麓,依旧是那副高高在上,想要“一统江湖”的老气横秋之色,让李伯言赴岳麓,无非就是要教之以理。倘若真的要革新理学,早就跟赵汝愚回永州了。

    然而他这一来二去的,居然忘记了当世还有一股逆流而生的永嘉学派。

    叶适倡导的是什么?那是“功利之学”,主张的乃是“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反对的就是传统“重本抑末”即只重农业、轻视工商的政策。

    这特么简直就是给李伯言的标配导师啊。

    大宋官场讲究资历辈分,学派之间,同样讲究这个。

    为什么朱大神被朝中之人群起而攻之,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朱门理学太过庞大了,若是不加以驱之,将来朝堂上,恐怕都是他老朱的人了。

    李伯言并不想封侯拜相,他这“大宋改革总设计师”,说到底,还是太过年轻,在商场上如鱼得水,但是面对朱大神这样的狠角色,终究还是不够资格,以至于即便是白吃他一顿两千贯的泡面,在赵汝愚、范念德看来,也是无可厚非的。

    现在有了蹭叔,这局势就变得不一样了。赵汝愚独木难支,但是叶适不一样啊,永嘉学派本就是传承好几十年的功利之学,只要稍加改造,完完全全就可以跟理学抗衡,那李伯言何必要费尽周折,去跟朱大神去较劲。

    于是乎,悲催的朱熹,还没想着要不要上车,已经被李伯言踢下车了。

    李伯言忽然恭敬地朝蹭叔叉手一拜。

    “你……你……你别……”面对李伯言突如其来的尊重,叶适显然有些不适应,退了两步,道:“别以为这样,某就能原谅你。”

    “水心先生之名,早就如雷贯耳。”

    赵汝愚脸皮抽动了两下,真是服了自己这个学生了,方才还一脸茫然的样子,立马就如雷贯耳了?这翻脸真的比翻书还快。心说,还是潘黑炭好糊弄,至少没那么多心眼儿。

    “别,不敢当!赵相公,你这个门生太过生猛,某真是吃不消。”

    赵汝愚笑道:“正则不必理会大郎,只是想让正则你看看,如今这个永州模式,如何?”

    叶适坐下来,瞥了一眼李伯言,问道:“敢问赵相公,这李家作坊是如何让数万人受益的?”

    “大郎,你跟水心先生说说,是如何做到的。”

    “慢着,那作坊,不会就是你的吧?”

    李伯言笑道:“正是,水心先生有何高见?”

    叶适瞠目结舌地道:“难以想象,真是难以想象。”

    “在下不过是高屋建瓴,看清了整个大宋的商业现状罢了。”

    叶适呵呵一笑,道:“如此狂妄,大宋的商贸都被你看清了?某怎么就不信呢?”

    “正则啊,你且听听大郎有什么意见。”

    李伯言看了眼赵汝愚,说道:“历朝历代,为何重农抑商?就是认为贾人窃民之财。如今我大宋商贾纵横四海,商业繁盛,只是依旧无法脱离土地这个关键之点,与民掠地,便是窃民之财,有利有弊,土地兼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