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捡漏王-第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逃脱。”

    闻言,余少白有些意外,这活佛治世经在他手里?他都知道自己来得目的,还在这里磨磨唧唧,倒是卖的什么关子。

    “老朽不愿多做杀孽,只是希望小家伙你能知难而退,断了偷经书的心,否则老朽只能出手将你赶走。”

    “我若是没有苦衷,又怎么可能来灵隐寺去偷一本连听都没听过的经书,那黑袍人拿一位朋友的性命要挟在下,我只有取来经书才能救她。而我也知道前辈你身手了得,不是你的对手,不过既然我来了,就没想过夹着尾巴走。要打便打,我绝不认怂。”

    看到少年郎坚毅的眼神,老朽无奈的摇了摇头。“之前有个叫徐三斤的来偷经书,也是你这番说辞,我不忍心,便放了他。如今你又是如此,让老朽如何是好?”

    说罢他转身跳到寺墙上,扭头慢慢说道:“小家伙,如果你能不跟丢,经书我便给你。如果你跟不上老朽,那老朽只能动手送你下手!”说罢他身影消失在院墙上。

    听到这话,余少白没有半分迟疑,纵身追去。那老者实力远超于自己,他要是动手不必这么麻烦,这也是余少白敢追出去的原因。而另一个原因,他还是抱有侥幸心理,说不定那老者真的会把经书给他,那他就不用服食青云散了。

    两道身影在灵隐山上不断闪现,余少白卯足了劲,将二人的距离保持在五十丈,也就是在他视力范围内,再远点,便被夜幕吞噬了。

    一刻钟之后,老者落在茅草屋上,脸不红心不喘。而五十丈开外的草地上,躺着一个满头大汗的少年郎,余少白感觉自己已经透支,站都很难站起来,试了数比,他这才颤颤巍巍站起身来,抬眼看向周围的环境,不禁一愣。??

    刚刚光顾着追老者,也没太在意周围的环境,跑着跑着自己竟然来到这么一个地方,茅草屋、竹篱笆、鸡舍还有木头人,这莫非就是老者的住处?

    “前辈,您说的话,我做到了。经书总该给我了吧。”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余少白自己都觉得有些玄乎,黑袍人说的是九死一生,现在竟然如此顺利,让人难以相信。

    “你确实不错,徐三斤那小子没你耐力好,跑到一半就跑不动了,而你似乎还有余力,倒是有些意思。刚才既然你做到了,老朽也不会食言,要经书,那就跟我进来吧。”说罢他已经跳下,径直走进茅草屋里。

    余少白见状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快步便茅草屋走去

    站在房间里,微弱的烛光在风中摇曳,而余少白的注意力全部都在那老者手中的青皮书上,上面五个大字,赫然是活佛治世经!(。)

第一百六十四章 历史的错乱() 
“小家伙,这活佛治世经书今天老夫便送给你,若是能救了你朋友一命,也算是我做的一点善业。”

    余少白伸手接过那本经书,有些疑惑的打量一番,心里暗想:这经书这么容易便拿到手,不会是假的吧?

    “放心,你把这本经书交给威胁你的人,他看了这本经书,应该会满意。”

    听到这话,余少白问道:“我来之前,黑袍人告诉我守经人武功极好,我此行是九死一生。按照他的话意理解,前辈应该非常在意这经书才是,为何轻易便交在我手里。别说黑袍人不信,小子也很难相信。”

    “看来你还是不信老朽。我也无聊,便给你说一说。我那师弟找了我十年,前段时间才得知老夫在灵隐山。他之所以一直寻我,是因为十年前师父曾给我一本菜谱,说里面的东西比青云散还要有趣。他听了这话便以为青云散的另一半配方在我手里,师父云游四方,不知踪影之后,他便四处买凶追杀我,为此我杀了不杀人,犯下罪孽。最后才选择来到这灵隐山隐居。其实这真的只是菜谱罢了。”

    听到这话,余少白一愣,将手里的活佛治世经翻来,韭菜炒蛋?蛋炒饭?东坡肉?我去~这还真是一本菜谱啊~

    “前辈,你告诉我这么多,等会怕是要杀我吧?”按照剧情,boss总会在杀人前,不停的讲故事,然后说一句:你知道的太多了,然后余少白就嗝屁了。

    中年男子闻言笑了笑:“若是换做旁人,我恐怕真的不会说出这些往事。不过你是静梵师太的朋友,也就是老夫的朋友,那就要另当别论了。”

    哦?静梵师太?“你认识静梵师太?”

    “我们算是老相识,这不,她前些日子托人送来一封信,说她有一位名叫余少白的小友来到杭州,让老夫帮衬着些。今日听闻有生人进寺,而且还是名叫余少白的少年,这是她送来的画像,我这才确定你便是她说的余少白,所以才把你带来我的住处。”

    余少白看着面前的画像和信,有些愣神。心里怪怪的,像是感动。原来师太早就知道自己不是去浦江求学,还特意写信让老友帮衬自己,这份恩情他余少白一定会还。

    “怎么?还哭鼻子了?”老者忍不住笑了出来,不过心里还是多了几分赞赏。静梵师太看中的人不多,但个个都是信得过的人,要不然她那种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人,根本不会跟余少白交这个朋友。

    余少白摸了摸眼角,自己怎么变得跟个娘们似的,这还没怎么着呢。就哭了。“前辈,让你见笑了。”

    “无妨。现在你总该信老朽了吧。”

    余少白微微点了点头,说道:“现在信了。不过晚辈还有一件事不解。黑袍人说经书藏在灵隐寺藏书阁中,他这个消息完全起来错的,为什么他还让我藏书阁偷经书呢?”

    听到这话,中年男子得意的笑着:“之前我那师弟也只是知道我在灵隐山,后来我发现有个年轻人在灵隐寺打听活佛治世经,便猜测这是他找来的帮手,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我那师弟不会武功,可医术高明,所以不缺钱更不缺人脉。所以他每次都会花钱请人来杀我取书。这次被我提前发现,为了自己这小破屋不被发现,便打扮成灵隐寺的和尚,抓住那年轻人,带去那藏书阁,然后透露给他一个消息,那就是经书藏在灵隐寺藏书阁里,这样注意力就可以被转移,我的生活也不会被打扰。”

    额余少白顿时恍然,这前辈还挺贼的,把他们骗的团团转。“前辈的用意恐怕不止于此,你把藏书点说是在藏书阁还有一个好处。”

    “哦?你倒是说说看。”

    “只要有生人进寺院,就算他不去打听经书的下落,只要他去藏书阁的细节被您注意到,那他就有很大的嫌疑。像我不就是因为在藏书阁出现,才被您老人家发现了吗?我要是不去藏书阁,您恐怕也不会知道我是为了经书而来。”

    听到这话,老者点了点头,笑道:“孺子可教,把老朽的那点小心思都摸透了。怪不得静梵师太看好你,你确实有点意思。”

    余少白谦虚的摆了摆手,扭头看向不远处的桌子,屋里光线太暗,他只能隐隐约约唠叨有香炉,“这是灵位?”当他看清桌子上的一排排的立起来的东西竟是灵位时,不禁有些吃惊。

    他只顾着吃惊,却没注意到中年男子脸上微妙的变化:屋里这么黑,小子竟能看出那桌子上摆的是灵位?这眼力也太好了吧?反正他坐在这里是啥也看不清楚,这个时候只能感叹时光冉冉,岁月不饶人。

    “没错,那全部都是灵位。”

    余少白此时已经走到香案前,看着那上面的人名,不禁疑道:“前辈,冒昧问一句,您这香案灵位上各个姓氏不同,他们都是您什么人?”

    “他们他们都是曾经被雇佣的杀手,其中虚净堂的居多,我自知罪孽深重,想要减轻孽业,便为他们立了牌位,供奉香火,希望九泉之下能够原谅我。”

    杀手原来这些人都是杀手。余少白对于这中年男子倒是有些佩服,这些都是杀他的人,他没有怀恨在心,反而为他们立了牌位,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有一句说的不错,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你既然做了杀手这一行,就要有被杀的心理准备,这个和道德没有关系。

    “前辈,我忽然发现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余少白将那本活佛治世经放到桌前,露出苦笑:“我就算把经书带回去,给你师弟看了,可他也不可能会相信啊?他一直想得到的是青云散的配方,我带回去确实菜谱,他不急才怪。”

    听到这话,中年男人一愣,然后拍了拍自己头:“哎呀,你这么一说,我才晃过神来。这书是真的,可我说不管用啊,我那师弟也是生性多疑,你给他拿回一本菜谱,他只当你是在耍他,事情恐怕会变得更糟。”

    谁说不是,余少白无奈的坐回桌前,心里思量着解决问题的办法。忽然看到老者在桌上写下的字一个杀字,余少白犹豫了一下,最后点头说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既然他苦苦相逼,我只能背水一战!”

    “好!其实夫也不想继续躲下去,既然静梵师太把你托付我来照顾,我定会护你周全。”

    “前辈,说了这么久,还不知道你的名字。”

    中年男子有些苦涩的笑了笑,“名字只是一个代称罢了,自从那些兄弟们死在铁骑之下,我早已忘记自己本来的面目。你要是真想知道,告诉你也无妨,我叫张士德。”

    张张士德?信息量有点大,余少白有点蒙圈,他说的是那个张士德,还是说只是同名同姓?“您莫非就是吴王的弟弟张士德?”

    “呼~没错,我这颗人头恐怕能换来你一世荣华。”

    听到这话,余少白吃惊的看着他,张士德?这名字也熟悉不过了,吴王张士诚的胞弟,?他在张士诚诸弟中最是强悍有谋,功劳也是最大。连大将徐达常言:唯惧张士德,可想而知这家伙也是个厉害人物。

    问题来了,这家伙不是被朱老爷子杀了吗?怎么还坐在这里,和自己说话。“前辈,你没有死?”

    “师父救了我,让我隐姓埋名,不许与明廷为敌。可想到我那可怜的兄长,老夫实在难以放下仇恨!”

    砰!

    余少白猛的往后撤去,看着支离破碎的桌子,微微有些心惊,这力气可比自己大多了手不疼吗?

    “张前辈,现在大明朝廷已经难以撼动,一朝皇帝一朝梦。坐上皇帝也不一定是快事,吴王虽然已经不在,但他的仁义却是就在百姓的心里,有些皇帝还不及他。”余少白这话并不是拍马屁,?张士诚轻财好施,很似水浒传中的“及时雨”宋江,颇得当地老百姓欢心,可以这么说,罗贯中写的宋江就是以张士德为原型。从人品上讲,张士诚为人是元末群雄中数一数二的“好人”,不奸险,能容人,礼待读书人,但乱世大伪,他没有杀妻灭子的“气魄”,所以熬不到“最后胜利”的那一天。

    张士德听着余少白的话,松开了拳头,自嘲的笑道:“这五年来我一直想要忘记仇恨,原本我以为已经做到了,可现在才发现那颗种子还在心里。”

    唉~余少白替他叹了口气,现在可是洪武年间,就算是想报仇,那也难如登天,还不如在这山水之间,逍遥一世。

    “好了!不提那些伤心事了。咱们言归正传,这次既然要斩草除根,还需要一个万全之策,我这师弟一身毒,就算我武功再高,一旦着了他的道,也只有等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