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神不应有恨-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套身份,便是在山海关时,引他们几人入关的晋商的山海关分号的掌柜,给他们办的。在他们离开山海关进京之时,山海关分号也同时换了掌柜,对外宣称调任到京城去了。

    即便锦衣卫派人去山海关询问,在没有照相机的这个时代,也很难查出宁完我其实并不是那位调离的掌柜。图形画影什么的,他们又不会花雪的写实派素描,要靠这个确认几百里外的两个人是不是一个人,简直不要太儿戏。

    京城的晋商会馆在八里庄,朝阳门外八里之地。

    这里其实已经是城外郊区了。晋商自然不会在城内买不起铺位,只是那里是接待的地方,虽然繁华,住起来却逼仄,哪有城外敞亮?

    宁完我几人刚刚进城,找到接待之处,便被晋商会馆的负责人给安排到了城外的会馆居住。

    宁玩我一听也好。他们几人是要有所图谋的,这样几个生面孔多大的目标,在城内待久了也会被盯得紧。哪如住在城外,偶尔带个人去城里混个脸熟,关键时刻,再随便找个庆祝的缘由把人带齐也说得通。

    如今京城晋商会馆的主事之人,不是别人,正是范永斗。

    范永斗不是为了崇祯这事儿来京城的,他是在山西待不下去了。

    当然不是因为人祸,晋商八家在山西就差只手遮天了,哪有什么人祸影响的到他们!

    是因为天灾。没错,就是冰雹。

    范永斗本来在山西坐镇。但是天降冰雹,还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范永斗眼看这冰雹已经砸塌了几间屋子,他毕竟做了叛国之事,心里面也虚。这怕不是天谴?便急急忙忙逃离了山西,去京城避难去了。希望以京城的龙气,护佑自己避过天谴。或者说他觉得在京城,天谴也有更高个子的人顶着,轮不到他。

    他逃得再急,也没有八百里加急快。他还早出发了一日,也是昨日才到的。

    他在路上便得到了京城的消息,并安排好了细查。今日刚得到准确的消息,宁完我一行便到了。

    范永斗并不胖,却一身富态,是衣裳和气度撑起来的富态。与范文程一副古板的书生相,完全不同。

    宁完我对范文程已经很熟悉了,却也完全没觉得范永斗眼熟,根本没想到两人一个山西人,一个沈阳本地人,居然还是亲兄弟。

    范宁二人分宾主落座,彼此客套一番,称赞了黄台吉几句,这才步入正题。

    范文程拿出刚刚收到的消息,递给宁完我,解释道:“上一次送出去的那份消息,因为情况紧急,我手底下负责与关外联络的大掌柜,就直接做主,把消息先发出去了。跟报给我的消息是一同发出的。”

    他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来京避难的,也为了卖个好,便接着道:“我得到消息,马不停蹄赶到了京城,也是昨日才到的。”

    又指了指手中的消息:“这是大掌柜吩咐人仔细调查的,八百里加急一路都是明面上的,沿路商号都有消息送上。你看,其中一个,是来自山西,这事情我知道,山西糟了冰雹,其大如斗,又忽如其来,全无预兆。我往京城赶路时,还差点被冰雹砸了。”这自然又是在谎报苦劳。

    “另一份迅速得到回复的,是来自苏州。然而此事相当蹊跷,苏州既没有天灾,又没有兵祸。也不知道是在闹哪样儿。”

    说着,又指着其中一份材料,补充道:“对了,苏州还有一个蹊跷处。大约在那半月之前,苏州还有一份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城。这份消息很古怪。我们在朝廷里的朋友说,苏州知府陈洪谧,上了一个媚上的奏章,说有异人登门进言:大明近些年来的天灾,是‘天行有常’,与‘朝廷失德’之类的流言无关。崇祯为此还在大朝会上大肆宣扬,情绪极为激动,面色潮红,整个人状态都与往日不同。”

    最后又补充道:“也就是在那之后,崇祯再没有露面。”

第一百五十五章 郭公夏五藏真意() 
    宁完我看完消息,沉思良久,这才缓缓道:“这么说来,苏州肯定发生了什么我们不知道的事情。那第一封八百里加急里面肯定还有媚上以外的内容。否则一篇媚上的奏章,不可能动用八百里加急通报。这太儿戏了。甚至那媚上的内容,很有可能只是幌子。朝廷接到八百里加急,总要让人知道是什么事情吧?真实的消息太过机密,便假托媚上之词,这主意倒是很高明。”

    顿了顿,宁完我冲范永斗道:“苏州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此隐秘,这还要劳烦范兄多多打探。”

    范永斗点头表示了解,却诉苦道:“苏州大事小情,难以计数,已经知道的消息里,依照常理判断,绝没有值得大动干戈的。想来既然是隐秘之事,消息肯定被封锁了,打探不易,还得时间,而我们现在急的也恰恰是时间。另外,怕就怕还有一种另一种可能。那就是,那事情我们已经得到消息了,但是因为缺乏某些关键信息,我们没有办法判断出其重要性。若是这样的话,恐怕再多打探,也是白费力气。”

    宁完我自然明白其中难处,摆摆手道:“这倒是无妨。范兄尽力就是。我自此前来,说到底还是为了崇祯,其余事情,皆是顺带。能够打探到消息自然最好,不能的话也不影响我们行动。”

    “说到崇祯,我们也是尽力了。但内阁几人,都是老狐狸。干实事或许不行,勾心斗角却是拿手好戏。我们的人从他们身上,根本套不出口风。宫内更是铁桶一般,锦衣卫将所有能接触到寝宫的上下人等,都牢牢监视起来。根本没有外人接触的机会。我手底下的伙计,又不是舍命的死士,这消息实在打探不出来。”

    “宫内采买混不进去人?搭不上话?御医和御厨难道不出宫回家?”

    “所有交易,都是锦衣卫中间过手转达,两边并无直接交流的机会,既混不进去人,也搭不上话。御医全被扣下了,御厨那边倒是一切如常,可就是因为一切如常,不就相当于没有消息吗?”

    “还真是严防死守。看来崇祯出问题是确凿无疑了。”宁完我分析道,“如今看来,有两种可能。”

    范永斗一副静听高论的模样。

    “第一种可能。苏州的事情,可能关系到国家根本,又没有什么危险,崇祯坐不住了,亲自跑到苏州去了。”

    “崇祯儿子才几岁?他就敢这么离开京城?”

    “儿子大了可能他才更不放心吧?”

    范永斗一愣,倒也是。儿子大了就会有野心,当然更不放心。

    “这么说来,苏州来的第二封八百里加急,不是报告给崇祯,反而是传消息来的?”

    “不排除这种可能。”

    “那第二种可能呢?”

    “自然是崇祯被苏州来的消息刺激的一病不起。而这个消息更大的可能是那种与皇家有关的私事,内阁无权处置的。也因此在苏州并没有闹得沸沸扬扬,我们才探查不到。所以崇祯一倒,没人回复苏州那边该怎么办,苏州得不到消息,又来了第二封加急。”

    “哪种可能更大一点儿?”

    “不好说。我内心里本来是觉得崇祯离京的可能性更大一点,毕竟他还年轻力壮,毫无预兆病倒不合常理。但是你这一说崇祯接到消息后被刺激的精神焕发,这反而给我一种他受了刺激,合该病倒的感觉。毕竟,据说崇祯一直以来常年三更眠五更起,铁打的人也有可能被拖垮吧?再一受到刺激,病倒的可能性反而更大了。”

    “宁兄才智,真是令永斗佩服,如此短时间,就从中分析出这么多。”

    “范兄过誉了,当务之急,还是探查更多消息,以准确判断出形势,从而进行应对。”

    “可有侧重?宁兄尽管吩咐。”

    “崇祯若是真的去了苏州,哪怕在苏州什么也不做,来回起码得近一个月。他总不能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吧?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了足够的时间,不需要着急。”

    范永斗笑笑:“也是。就算崇祯愿意马不停蹄,保护他的锦衣卫也绝不敢让他那样做。哪个送八百里加急的士兵,到达后不得休息个把月?崇祯要是敢来回这么作,基本上和另一种可能没什么区别了,估计等他回来也就剩一口气了。”

    “所以现在的关键是怎样确定或者排除他是不是在宫里。”

    范永斗笑容变苦:“这个我真没有办法。”

    宁完我想了一会儿,问道:“你说崇祯如果为了私事,会不会离开京城?”

    范永斗一愣随即否定到:“不会。崇祯虽然无能,但极其理智,私欲甚少,绝不会因私废公。”

    “那么说明,如果他离京了,必然是因为公事。既然如此,以崇祯的无能,不带几个文臣,能处理好公务吗?”

    范永斗秒懂:“宁兄是说要查一查哪些京官不在京城,如果失踪的日期与崇祯吻合,基本上就说明崇祯离京了?”

    “不止是京官。有没有那时候离京赴任的?类似的也很可疑。”

    范永斗闻言有些犯难:“宁兄有所不知。今年正值会试之期,新科的三榜进士,除了一甲的三人惯例翰林院任职外。其余的陆续皆是在这个月选官赴任。也因此,这个月离京赴任的官员实在是太多。”

    宁完我明白大明官场的套路,也便明白了其中的难处。官职那么多,有上任的,自然有离任的。每三年逢会试之年的考评,调任的官员皆如过江之鲫。而只要离开了京城,天高任鸟飞,有没有去苏州就不好说了。离京赴任的太多,而且与往年惯例并无不同之处,这就很难分辨到底是真赴任,还是幌子。

    思虑半晌,宁完我也只好道:“那就只能尽可能压缩日期了。就看第一封加急到达后三天以内失踪的。同时,这不是我们刚从山海关来嘛,就说有一批珍稀药材要抵京,问宫里要不要。如果崇祯病重,我不信他们会不要。山参,可最是吊命。”

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婆泊六各机灵() 
    范永斗高声赞妙,如果崇祯真的病重,有机会吊命,绝不会白白放弃。

    当然,崇祯自己病重了的话,没办法选择,但负责的太医之类的,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毕竟崇祯若是死了,负责治疗的太医说不定会被活生生殉葬。

    突然想到什么,不由问到:“我这里真有药材,如果他们急着买,我到底该不该真的卖?”

    宁完我也是一愣,这要是这一份珍稀药材卖出去,恰恰把崇祯治好了岂不搞笑?

    可是不卖,被耍了的太医,还不得招呼锦衣卫把晋商会馆拆了?

    想了想,道:“没事,你派人试探的时候就说是有一批珍稀药材要送到京城,不知道宫里要不要。如果崇祯真的病重,肯定会催得急,到时候你一直说在路上就好。实在催得太急,就来一出监守自盗,说在路上失踪了,你还急呢。到时候若是能够抽调一部分锦衣卫去调查此事,更是能缓解我们在京城活动的压力。”

    宁完我说着说着,忽然眼睛一亮:“没错,就是这样。你让山海关的人高调运送一批药材入京。以安全的名义压着步子慢行。同时联系家里派出一路人马装成马匪,一旦试探出结果,立刻半路截杀。”

    看了一眼范永斗,宁完我的声音透出一股阴冷:“范兄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