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神不应有恨-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人边说边行,这就到了府衙。自有衙役领着柳如是主仆偏衙歇息,花雪和松江来的书稿一行直入大堂。

    等闲杂人等放下书稿,出了大堂,花雪仍是抱拳给几人行礼:“陛下,王公公,两位大人,可是我先前的预测,已经有了验证?”

    王承恩把京城来的消息递给花雪,花雪扫了一遍,跟系统资料一对比,点了点头:“就是这个。看这个趋势,接下来一个月,这冰雹陆陆续续还得有,并且不止山西一地。不过冰雹最大的地方还是在山西没错,其他地方没有那么大,也没有那么频繁。”

    吴伟业赶紧记下,四人已经完全相信花雪的对天气的预测了,那就不能疏漏了。

    陈洪谧问:“丰年你有没有什么驱雹秒法?以往头上扛着筐类似的方式,冰雹小些没问题。但这么大的冰雹,蹭着就伤啊。”

    花雪沉吟道:“我倒是构思了一种方式,但是只是理论上可以,到底实际行不行,没有验证过。”

    崇祯大喜:“先生请讲,行不行试试就知道了。”

    花雪道:“陛下当知道,当山足够高的时候,有时候云会在山腰。这说明看似天高,遥不可及的云彩,实际上离我们并没有那么远。云浮于空中,就如船浮于水上,之所以不沉,是因为形成了一个不漏水的整体。越是将要下雨的云彩,因为凝结的雨滴更多,就如载重更多的船吃水更深一样,更矮,离我们更近。”

    见几人理解自己的意思,花雪继续道:“这样一来,当云离我们足够近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可以影响到天空中的云层的。”

    崇祯不解:“难道都爬到山上?可离山远的地方怎么办?”

    花雪摇头:“冰雹不仅来的迅猛,去的也快,等发现了爬山,爬到山上基本也就停了。总不能什么都不做,都在山顶待两个月吧?”

    不等崇祯再问,花雪问道:“陛下见过烟火?火炮之类的?”

    崇祯点头。

    “类似烟花的方式,将粉末状的细沙,用火炮直接打入云层散开。破坏云层的整体性,在冰雹还没有凝结到特别大的时候,就让它提前下下来。”

    四人恍然,皆是惊叹!竟然还可以这样!这听起来完全可行,没有漏洞啊!

    惊叹过后,王承恩道:“陛下,如果按花先生这种方式,岂不是可以直接影响降雨的时间?按照西游记里的说法,这是龙王爷的职司啊!”

    崇祯一愣,可不是嘛!这难道就是“唤雨”的仙术的雏形?这是凡人推演出了仙术,还是仙人将仙术传授给了凡人?

    不等崇祯回答,花雪在一旁插言:“陛下如果想要愚民,搞得隐秘一点,再引导一下舆论也是能做到的。但是接下来几年天灾再来的时候,可就不好办了。这时候引导得越虔诚,到时候对朝廷威望损害就越大。”

    崇祯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不过他被“仙术”震得还有些发懵:“花先生你这真不是仙术?”

    花雪自己能分清科学和超凡之力的区别,但其他人哪懂科学?花雪这才明白王承恩那么说不是想引导,而是他自己已经信了。

    摇头解释道:“这也是天行有常,对自然现象的应用。能够违背这些的,才是仙术。”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二十九章 九霄炸响祭天礼() 
对于向云层开炮这种事情,崇祯也不是完全没有顾虑,毕竟是向天开炮。

    而且崇祯觉得就算自己没有顾虑,命令真的执行的时候,下面的军士怕是也不一定敢。

    陈洪谧在一旁就问:“丰年,你说的这个做法且不论是否可行,军士们真的有勇气炮口向天,冲天开炮吗?”

    后世军警冲天鸣枪示警几乎是标志动作,花雪倒是没想过这个时候的军民会有这种畏惧。不过随即花雪就有了主意:“这还不简单?愚民的套路你们应该比我熟啊?就说是给龙王送礼,但是天空太高,人上不去,便用这种方式将礼物送上去。就跟烟花一样,把这当做祭天的新方式不就行了?不过就像之前说的,愚民的限度还是要把握好。”

    四人互相对视,崇祯点点头,算是下结论:“这个可以有。”

    随即四人又对需要把细沙打到多高的高空,怎样保证爆竹不提前爆炸等细节问题咨询了花雪的意见,花雪知道的直接解答,不懂的,比如做爆竹的细节问题,就让他们去直接问做爆竹的工匠去了。

    四人这才反应过来,花雪其实也不是什么都知道,也是术业有专攻而已,于是看花雪的目光便又从看神恢复到了看人。再从花雪的外观回忆起他才十三岁,四人赞叹花雪神童的同时,看花雪的目光也各自慈爱了几分。

    待到四人对于这个方法都没有什么疑问了,众人的注意力便转移到从松江来的书稿上。

    陈子龙已经附了公文说明,这些资料都是农书中水利卷的书稿,占农书全部的大约六分之一篇幅。书稿虽不是徐公手稿,但也是后人工整抄录的,其间也有陈子龙亲自操刀的。另外还有几卷与水利相关的参考资料。陈子龙自言把家中有复数藏本的相关资料都送来了一份。也多亏陈子龙读书时有抄写的习惯,否则很多资料书还拿不出抄本。

    另外还有有说明农书的大致分卷: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种植、牧养、制造、荒政。也说明了荒政占总数约三分之一。如果花雪觉得更需要哪一部分,可以去信让他专门将该部分先整理好送过来。否则他就先整理荒政部分,待花雪将水利部分编纂得差不多了,招呼一声他再送来。

    其实花雪本来的意思是各自编纂整理一部分,可以缩短整理整部书的时间。不过陈子龙怕花雪没有这方面经验,把当务之急耽误了,私底下的打算是对于水利这种当前重点,两路分别编纂,以策万全。

    几人中显然吴伟业对书籍兴趣最大,他也将留在苏州跟花雪一起编篡农书,便问花雪:“花总编纂,你看我们是就直接整理这水利卷,还是让陈子龙送别的卷过来,水利卷部分让他在松江整理?”

    花雪资料库中有农政全书全本,整理哪卷对他其实是无所谓的,当即道:“他既然送了水利卷来,这又确实是当务之急,我们当然就从这卷开始整理。吴大人既然称呼学生总编纂,学生便也不客气,托大应了。早听闻吴大人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还有劳吴大人将这些书稿都扫一眼,倒也不用细看,先列个书目给我。我明日起便来府衙开始编纂。”

    吴伟业点点头,翻书去了。

    花雪又冲陈洪谧问道:“敢问大人书法精熟的书生,精通活字制作的工匠可曾召集?”

    去松江的衙役都打了个来回,陈洪谧的准备工作自然做好了:“都通知了,随叫随到。只是即便那几个书生,估计也只能做做复写的工作,要参与编纂,恐怕力有不逮。你难道不打算请别的鸿儒,打算只和吴大人两个人编纂?”

    花雪肯定道:“就我们俩。”

    又解释:“这农书徐公既然已经完稿,只差整理了,那我们两人足够了。编书这种事情,不怕人少,只怕外行。陈子龙可以找同门一起编纂,是因为他们几乎都受过徐公指点,在这方面有一定造诣。如果苏州也有这种人,大人请来帮忙倒也可以。如果没有相关的学识,能够像吴大人这种过目不忘的,也可以大幅加快编纂过程,只不过我这边有一位就足够了。大人如果还知道有能过目不忘的,可以给松江那边也推荐几位,他们可能需要。”

    崇祯不解:“朕看翰林院修书的时候,都是嫌人手不够的,你这嫌人多是什么套路?”

    “他们修书,很多内容需要自己去写,自然需要人多。这书却是基本写好的。我只需要一本一本看下去,对的保留,错的修改。再有吴大人统筹润色,这书就成了。至于找那些书生,却是需要核对书中一些我没有见过的资料引用是否有疏漏,这种只是耗费时间精力,没有技巧的活,总不能请鸿儒来做吧?”

    陈洪谧问:“那你让我给陈子龙推荐人是怎么回事?”

    “他们人多啊。我不知道具体多少人。但据我估计,即便以吴大人之能,统筹三五个人整理出来的书稿还可以,再多就忙不过来了。如果陈子龙能找到的同门够多,多几个帮忙统筹的,就能有更多同门参与编纂。”

    王承恩不解:“那你一个人能有他们那么多人快?”

    花雪系统里有成书,当然胸有成竹:“当然比他们快。”

    吴伟业也奇怪了:“怎么做到?”

    花雪随手取了一本书稿:“你们看这书中兴修水利的方法,其他人怎么判断行不行?查资料,寻找前人的例子,有则能判断,没有则判断不出来,就卡在这里了,迁延时日。我呢?可以直接从道理上推断出这方法行不行。行就通过,不行就改成能行的方法。你们觉得谁快?”

    陈洪谧严肃道:“丰年,事关重大,不能儿戏。你直接推理的行不行,如何保证正确?”

    “陈子龙送来的都是副本,我估计他肯定找人一起也在修这水利卷,等我修成此卷,找他带着修好的部分,来对比一下就知道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三十章 十方乱涌丧帝时() 
花雪肯对比,崇祯四人就放心了。

    他们就怕花雪一意孤行,靠猜测直接下结论。虽然对花雪的实力还算信得过,但这种方式还是太儿戏了。毕竟这是用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里面每一个方法,一旦错了,耽误的可能就是百姓的性命,不可不慎重。

    这事情说好了,吴伟业接着回去翻书了。

    花雪对崇祯道:“陛下,这陈子龙办事真是有效率,已经帮我把柳如是请来了。不过她说她在苏州还有些麻烦,我今天帮她处理一下,明天应该就可以开始编书了。”

    崇祯问:“什么麻烦?难道朝廷解决不了?”

    崇祯是希望花雪专心编书,不要为一些琐事分心。

    花雪道:“她没说。不过应该不是什么大事。如果我解决不了,自然请陈大人出马。我可不是迂腐的人。”

    陈洪谧就笑:“陛下放心,这孩子看着老实,其实是个滑头,能让他吃亏的人可不多。”

    花雪转身要出门,忽然想起什么,返身想开口,却欲言又止。

    崇祯奇怪:“怎么了?莫非有什么难言之隐?”

    花雪翻个白眼:“我是想到,陛下既然有了结论,想必将要回京了,不知道该不该开口道个别。陛下行程当是保密的,应该没有送别这个流程吧。如无意外,五六年之内我应该是不打算去北方的。也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再见又是何光景。陛下,王公公善自珍重。”

    花雪今年才十三岁,五六年以后也才不过十八,十九岁,还不到加冠的年纪,严格意义讲都不算成年。花雪说五六年之内不打算北上,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崇祯几人都以为花雪给的期限是因为年龄,此时强调只是强调不愿出仕而已。哪里想得到花雪几乎就是按照平行位面崇祯的大限来定的期限?

    大花雪在说明书中希望小花雪在叛徒叛变之前尽可能不去影响北方形势,而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