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神不应有恨-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这百两,娘亲定可痊愈!刚想自荐,忽然觉得哪里不对,仔细一回忆,便反应过来,当即问道:“姐姐你称呼王姨作娘?”

    陈沅孺幕得看着王班主,解释道:“姐姐我自幼被卖入梨园,若非得到娘亲庇护,又怎能保住完璧之身,等到夫君赎我之日?夫君和我,感念娘亲大恩,皆已拜在娘亲膝下。”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二十三章 三观暗测惊佳句() 
董白了然,她心知这肯定是王姨想要帮助自己,又怕自己不接受,才饶了这么个圈。

    不过这种并非直接给钱的帮助,正是董白所需要的,也完全无损她高傲而脆弱的心。

    在董白看来,只要自己努力教授陈沅,自己的才华又岂是金钱所能衡量的?束脩这种读书人的礼节,与金钱交易明码标价完全不同,这是师生情谊,无论多少,都是心意。

    感激地看了班主一眼,董白将这份情谊记在心间。她决定好好展现一下自己的才华,不能让王姨在她的晚辈面前失了面子。

    “妹妹的学问传自家母。姐姐也看到了,家母卧病在床,却是不能教姐姐了。不过妹妹自问已经得到家母真传,诗词书画皆有所得。虽不敢说冠绝同辈,但在往日里认识的闺蜜里面,妹妹确实不做第二人想。不如姐姐看看妹妹书画,是否入得眼?妹妹毛遂自荐,希望可以作姐姐西席。”

    陈沅就笑:“妹妹说的哪里话,姐姐虽然对此一窍不通,却也知道妹妹才华当是极好的。不过可不可以,却不是姐姐说了算。夫君他虽然碍于礼数,没进屋来,但是耳朵却是竖着呢,是否延请妹妹,也是夫君说的算。”

    董白意外地看了一眼花雪,对花雪的听力有些惊讶,却也没心思关注这些细枝末节,当下道:“那便请姐姐出题吧!”

    题自然是早就和花雪商量好的,陈沅也不矫情,直接道:“夫君曾跟姐姐说过,只要三个问题,都难不住妹妹,教姐姐就绰绰有余了。第一个问题,最为简单,千字文开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怎么讲?”

    董白一愣,心说看你谈吐,怎么也该上过蒙学,识得文字,这千字文难不成还不懂?会千字文就能教你的话,你这要求也太低了吧?

    “天地玄黄,实质上是天玄而地黄,玄是天的颜色,黄是地的颜色。‘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洪荒则是形容无边无际,没有尽头。这句话简单解释就是:天是玄色的,地是黄色的,四方上下没有边际,古往今来没有开始,也不会结束。”

    陈沅点点头,花雪跟她说过,这个问题考的是什么“世界观”,只要回答的条理分明,没有明显的常识错误就行。虽然不明白世界观是什么,但是毫无疑问董白是通过了的。

    “第二个问题,稍微难一点,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这是孟子的观点。荀子则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还有告子则说‘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你支持谁的观点呢?如果你编写三字经,会把这段改掉吗?”

    董白虽然身为女子而不能科举,但她从母亲处传承了外祖父的一身学问,这种最基础的经义她还是知道的,不假思索道:“先不说我支持哪一种论点,只说三字经作为给孩童启蒙的读物,任何人编写,都只能说‘性本善’,而不能说恶,这是对于孩童的正确引导。就像曾子杀猪,曾子虽贤,毕竟不是圣人,平日里过失之类的必然是有的,但是当着孩子的面,却必须塑造自己正面的形象,一切都是为了教育孩子。”

    陈沅点头,这一问关键就在这里,董白这已经过关了。至于董白自己对于善恶的理解,对于教书根本无关紧要,花雪说这叫“价值观”,因人而异,并不强求。

    董白不知道自己已经过了这一关,继续回答前面的问题:“家中出事以前,我一直是相信性本善的,至少我自问从未有过坏心。然而家中伙计如果只是从账上拿些钱应急度日也便罢了,为何还要陷害我母子,让我母子背上巨额债务?自从母亲被气病,我再也不相信性善论了,人性绝对是恶的无疑,善良皆是来自后天引导。”

    “妹妹言之有理!”陈沅先肯定了董白的说法,目光却又看向屋外的花雪,“雪儿他小时候也是调皮极了,显然是性本恶的。”

    摇摇头,不再回忆幼时的趣事,陈沅接着道:“第三个问题,妹妹家中的境遇,姐姐也听说了。妹妹想必有满腔的心语,不吐不快。妹妹不妨行文一曲,暂吐心扉,或诗或词,皆无限制。”花雪说诗词最能体现“人生观”,这才是第三问的核心,不过这也不是这关通不通过的指标,只要她写的诗词通顺,合辙押韵,格律不要跑得太偏就好。

    第二关比第一关难了那么多,董白心中还担心第三关陈沅会问出什么刁钻问题。听明白只是作文,当即放下了心。又有心思卖弄才华,当即决定尽己所能,能写多好就写多好。

    董白又不是曹植,没有七步成诗的本事,诗词自然不是一时片刻即成的,需要构思。陈沅也不打扰,只是静静地等着。

    董白取来纸笔,目光看向窗外,心中构思起来。

    屋内静悄悄地,只有白氏昏沉间,偶尔呻吟几声。忽然屋外传来几声鸟鸣,声音婉转,似是流莺叹息晚春将过。

    董白被鸟鸣一惊,先是思路被扰,后又因此迸发了新的思路,当即提笔,转眼间一首七绝即成。

    陈沅来到桌前,看着董白工整清秀的小楷,虽然她看不出来是仿的哪家的书法,但也知道这书法至少比花雪强出太多。

    细看内容,诵读出声:“泪眼看花愁思深,幽窗独坐抚瑶琴。黄鹂岂似知人意,柳外时时弄好音。”

    班主被这诗吸引了注意力,赞了一声好!病榻上的白氏似乎也听到女儿的心声,挣扎了一下,嘴里嘟囔了一句,复又安静下来。

    至于门外的花雪,自然也听到了,同样被诗句所惊艳,心中充满了不解:“这难道就是这时代大家闺秀的真正实力吗?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闺阁小姐,都能做出这种程度的好诗,柳如是该如何?陈子龙、吴伟业又该如何?”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二十四章 四艳浮出赞好诗() 
有才的不一定能写出好诗,但能作出好诗的一定有文采。

    董白这诗,不仅合辙押韵,对仗工整,还能借物抒情,动静结合,相得益彰。窗外欢快的黄鹂和屋内之人的愁思对比映衬,更显得屋内之人愁思之深。更深去想,那不解人意的黄鹂,岂非是那些说风凉话的吃瓜群众的最真实写照?

    南宋诗人陆游曾说“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董白这诗几乎接近了陆游的境界。怎能不让听者皆为之震惊?

    陈沅吟诗作赋并不精通,说不上这诗哪里好,但是她常年学戏曲,唱诗词,对于诗词好坏的基本判断还是有的。只是觉得越读这诗,就越能体会到董白的愁。再听闻窗外的鸟鸣,虽不知到底是不是黄鹂,但那鸟叫得越欢快,陈沅就也越能体会董白的愁。一时间只觉得对于董白的愁思感同身受,差点也落下泪来。

    班主本来就是大家闺秀,名副其实的才女,对于诗词也算行家里手。董白这首诗即便达不到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也已经很有几分摩诘诗的感觉了。能够把绘画美、音乐美与诗歌美充分地结合起来,这诗伪托王维的名下,几乎都找不出破绽,即便是王维,也不可能每首诗都比这水平高。

    班主当即给陈沅讲解了一下这诗的好处,陈沅自然是叹服。

    至于董白,她虽是才女,但也对自己作的这首诗惊叹不已,这诗对她来说也是一时灵感迸发,妙手偶得,已经是她的巅峰作品了。这诗一成,她就确信自己这一关测试过了。如果这样的诗都不合格,那就不是请西席,而是刁难了。难道非得写出“明月几时有”才算有才?

    花雪心中实在不解,这种诗才,即便养在深闺,也不该不为人知吧?像谢道韫等才女,不也名传千古了吗?怎么这个董白的名字,从来没有听过,是因为战乱而未能流传吗?

    花雪犹豫了一下,对自己道:“就像上次探查张锦儿是为了防止她是刺客,这次我也同样不是窥探董白**,只是想知道她是否青史留名。”

    按下心中窥探女子**的罪恶感,花雪让系统鉴定董白。

    系统显示鉴定结果:

    姓名:董白

    种族及性别:人族董氏女(汉灵帝刘宏生母董氏一支)

    年龄:13岁

    职业等级:大师级苏绣绣娘,大师级厨娘,高级琴师,中级诗人,中级书法家,中级画家

    属性:智力91,政治67,魅力96

    天赋:空谷梦蝶,宜室宜家

    空谷梦蝶:空幽梦幻的环境下,气质与环境融合,能力受到环境增益翻倍。

    宜室宜家:精心照顾可大幅增加被照顾者抵抗力,长期照顾可增加其天寿。

    超凡之力:无

    传记:董家绣庄千金,其母姓白,故名白,仿同名的李白取号青莲。父已故,母病重,自小学得满腹才华,却无生活经验,缺乏直接谋生能力。

    花雪此时已经呆掉了,这董白和他年龄几乎一样大,职业能力却比他三世加起来看起来还要多一些,到底谁是穿越者?花雪觉得自己信心受到巨大打击,双大师级职业,这果真是十三岁孩子能做到的?

    如果这样的能力都不能名留青史,封建社会对于女子才能的埋没未免也太吓人了吧?花雪对于自己是否能够拥立陈沅成功,已经开始怀疑了。

    如果说这个时代绣工地位太低,名字难以流传,厨师做的饭都被吃掉了,后世尝不到,琴师的演奏,连广陵散都“从此绝矣”,后世听不到无从得知也就罢了。但这中级的诗人、书法家、画家,是这个时代最扬名的职业,也是最容易流传后世的职业,这总该能青史留名吧?

    这董白如此诗才,即便人无法在历史大潮中留下浪花,诗文总可以流传吧?苏州才子佳人的典故那么多,众多才子如群狼一样盯着城里为数不多的才女,怎么可能漏掉这样一位大才?或许后世无有董白之名,这诗却可能通过种种方式流传下去。

    虽然如果不是陈沅要求,董白不一定能灵感爆发,做出这么好的诗,看起来这首诗是在花雪的影响下产生的,原本的历史不一定有。但是花雪认为,这首诗本身可能是董白灵机一动,妙手偶得,但其中词汇,语句,实际上应该是董白早有构思,却未成型的。只要机会合适,灵感爆发,董白成诗或许词句与这首诗有差异,但整体上很有可能是大致相同的。

    于是花雪不搜索董白,直接在系统中搜这首诗。

    这一搜之下,居然搜到一首只有两个字差别的诗,叫做绿窗偶成:“病眼看花愁思深,幽窗独坐抚瑶琴。黄鹂亦似知人意,柳外时时弄好音。”

    虽然只有“泪”和“病”,“岂”和“亦”两字之差,但这两首诗意境却是截然相反的。

    董白的诗是因为母亲生病,心中忧愁,黄鹂的欢乐只让她更加忧愁。

    搜到的诗却是作者自己病了,心中虽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