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神不应有恨-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次运转内力,必取同组对应两股内力,同时在各自对应经脉中运转。同出而异脉,异路而同归。

    简单地说,运转内力时,要同组两股内力同时运行,以任督乾坤为例:乾属性内力走任脉,而坤属性内力走督脉,两者一同出发,但运行于不同经脉,便叫“同出而异脉”;而尽管两股内力要运行于不同经脉,却又要求同时回归丹田,此即为“异路而同归”。

    还有更细微的要求:取对应经脉的要穴相互对应,非止内力回归丹田要同时,更要求在每组对应穴道,内力都是同时经过。只有这样,内力在经过对应穴道时产生共鸣,修炼的效果才是最好。若有哪组穴位并非同时经过,之前一段内力运行效果便大打折扣,更严重者非但不能聚敛内力,还会使辛苦积攒的内力散逸。

    若能同时运行两对四股内力,使对应穴道内力同时经过,则效果更是同时运行两条内力的四倍,三对十六倍。

    若是八股内力在体内同时完美运行,则效果是两股内力运行的六十四倍。

    听起来似乎这种修炼方法需要的是分心多用,前身本来也是这样以为,在试过自己并无分心多用之能之后,他便对易武内力的修炼失去了兴趣。

    然而花雪仔细分析了一下,事实上一个人分心二用还有可能,但分心八用绝不是正常人能做到的。何况即便八个人列队前行,要同进同出尚且需要久经训练,何况走不同的道路?所以易武的修行方式绝不是分心八用,一定有其他方法可以做到。

    这办法对于这个时代的前身很难,但对于上过数学课的花雪来说,这分明就是一道数学题:已知每条经脉的长度,给定固定的时间,求内力在每条经脉内的运行速度。

    内力不是有形之物,不需要遵循物理定律,心之所动,内力即行。

    内力初次运行需要引导,但数次之后内力运行便形成了记忆,只需要按照设定的速度与路线运行几次,之后只需要一个开始的意念,然后不去刻意干扰,内力便会按照固有的习惯速度和路线运行。

    花雪猜测,只要自己算清楚每一段经脉里内力运行的速度,然后按照算出的结果引导着内力运行几次,形成习惯之后,便可以八脉齐飞,以六十四倍速修炼易武。这样一来,即便初始的内力上限只有蓄气期12%,因为自己修炼效率高到一定程度,即便是之后的88%需要挤占浩然正气内力的份额,这一得一失之间,修炼速度也应该远比其他人快。

    难道,这便是这具身体跟自己相性最合的原因:即便改修易武有种种不便,也比修炼其他功法效率高得多?

    心中有了判断,但早餐时间到了,尝试也不在这一时。

    早饭后,花雪本该接着给陈沅讲兵法韬略,不过花雪因为昨天险些丢了面子,今天就想讲些严谨周密没有漏洞的,给自己涨涨脸,以免被沅沅姐小看。

    再加上刚刚发现易武从根本上对于数学的需求,花雪打算教陈沅算数,而最基本的,自然便是后世最常用的那十个代表数字的符号。

    于是花雪便收起了陈沅准备好的三国演义,对陈沅道:“姐姐,我刚才研究了一下易武的内力修炼方法,发现易武修炼对于算数的依赖太高,所以打算今天先教你算数,这样你才能尽快开始易武内力的修炼。”

    陈沅自然是花雪教她什么,她便学什么,对此并无意见,只是点点头表示明白。

    花雪道:“接下来呢,我先教你十个符号,分别代表十个数,这种写法,传自天竺,经我改善,用来代替算筹计算数字。”

    “用算筹不好吗?”

    “算筹写一个五,要用五笔,划五个横或者竖,而用符号两笔就可以,你说哪个方便?”

    “好吧,你打算把这种计数方式作为我们之间的暗语,还是打算推广?”

    “只有十个符号,而且代表数字,别人很容易就能知道代表什么,没有作为暗语的价值,也没有特意去推广的必要,我们内部推广就好,反正简洁方便。”

    之后,花雪就把十个阿拉伯数字交给了陈沅。阿拉伯数字被后世广泛使用,自然有其先进实用的地方,尤其在记录几百几千和小数,分数的时候。

    陈沅很快就学会了,花雪也顺势把加减乘除的符号教给了陈沅,好在九九乘法歌诀在中国自古就是蒙学,陈沅本身就会,所以实际上只需要记住对应符号就好。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八十一章 山翁一卧楼头醉() 
在花雪教陈沅数学的时候,崇祯一行,已经离开了府衙,奔着虎丘半塘野芳浜而去。

    昨日与陈洪谧商量过行程之后,便有随行的锦衣卫沿路探过一次,此行又有陈洪谧随行指路,也算是轻车熟路。

    陈洪谧自然是没有穿知府的制服,一身富家翁的装扮。即便陈洪谧平日里也算是亲民,但是百姓见到知府大老爷哪里有敢抬头正视的?因此也不怕被寻常百姓认出来。即便有个别认出来的,吃了雄心豹子胆敢打扰知府大人微服出巡?

    野芳浜位于半塘河滨,遥望西北,便是虎丘胜景,向来是苏州极热闹处。若逢端午佳节,更有龙舟竟发,游人如织。若是夜晚来此,才子佳人泛舟河上,画舫扁舟连绵,其中佳丽,比之秦淮河畔,另有一份独属于苏州的风情。

    陈洪谧带着崇祯自然不是来寻花问柳,不过这时候是巳时,河上的才子佳人都已经回家补觉去了,沿路遇见的都是正经的商家与游人,倒不会见到什么尴尬景象。

    众人的目标是野芳浜口的得月楼。

    这得月楼始建于嘉靖年间,多有文人雅客题诗赠文,也算是响当当的百年左右的老字号。

    上得得月楼,要了间雅间,陈洪谧和王承恩伴着崇祯坐了,锦衣卫众人分在门口窗口侍立。点了首选的太湖银鱼,次选的长江刀鱼,崇祯和陈洪谧都是节俭惯了的,又要了一热两凉三道菜凑够五味便罢。

    酒是不饮的,陈洪谧随身带了些“吓杀人香”,王承恩要了茶具,煮起了茶。

    崇祯问起这得月楼来历,陈洪谧回道:“说到这得月楼,便得说到张凤翼。张凤翼赠诗得月楼云:七里长堤列画屏,楼台隐约柳条青。山公入座参差见,水调行歌断续听。隔岸飞花游骑拥,到门沽酒客船停。我来常作山公醉,一卧垆头未肯醒。”

    崇祯很奇怪:“张凤翼来过苏州?朕记得他是山西人,也一直在北方为官,何时来的苏州?”

    张凤翼在前文介绍杨嗣昌的时候提到过。去年建虏第三次入塞,历时四个多月,兵锋驰骋京畿地区,大小五十余战全部告捷,俘获大批人畜,明军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击之力。而时任兵部尚书的,便是张凤翼。

    崇祯二年己巳之变,同样是建虏入侵京畿,时任兵部尚书的王洽死在狱中,还被崇祯判了砍头,至于当时督军辽东的袁崇焕,更是被崇祯千刀万剐,凌迟抄家。

    有了这两个前车之鉴,张凤翼亚历山大,然后降火的药吃过量,去年九月初,死了。至于是畏罪自杀故意多吃的药,还是病情压不住药不能停,除了当事人以外,其他人也无从知晓。

    张凤翼死后,朝廷的处置才下来,罢官去职,倒是没有鞭尸。

    张凤翼因为常年在边关督战,所作的诗词大部分是边塞诗,也算是著名的边塞诗人。所以崇祯并不奇怪张凤翼会写诗。

    当然,张凤翼是万历四十一年癸丑科殿试二甲第二名进士出身,换句话说全国应届文科第五名,会写诗肯定不奇怪,不会写才有问题。或者说大明的文官有哪个不会写诗才是天大的笑话。也因此之前花雪说周道登装傻,崇祯等人才会相信,科举出来的人,那么简单的文字问题,不知道才是怪事。

    崇祯奇怪的是,以他对张凤翼的了解,整个履历中都没有到过苏州,何况是在这得月楼与人饮宴?难不成他在北边督军的时候,还敢擅离职守,跑到苏州喝酒?为什么啊?图什么啊?

    陈洪谧笑道:“回陛下,此张凤翼,非彼张凤翼也。”

    随即解释道:“此张凤翼是苏州府长洲人,嘉靖四十三年举人,擅作戏曲,亦擅诗词,与其弟燕翼、献翼并有才名,时人号为‘三张’。”

    “嘉靖四十三年?”崇祯有些敏感。

    陈洪谧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嘉靖四十三年的特殊意义,摇摇头,回道:“只是正常的科举,应该跟那件事无关。”

    崇祯点点头,他也反应过来自己敏感了。大大小小的科举年年有,跟内力受到限制怎么看也扯不上关系。只是前天才刚说道这个年份,今天突然听到难免产生有联系的错觉。

    然后却又想起了另一个张凤翼。

    去年兵败之际,深恨其无能,甚至他死后,也是气愤难平,于是撤了他的官职,正常官员死后应该享有的抚恤自然也是一点没给。

    直到之前杨嗣昌上任之后,两人谈起去年兵败。杨嗣昌分析了自从己巳之变之后,敌我双方的形势,崇祯才意识到问题并不全在张凤翼一人身上,其中种种困难,即便换一个人也未必可以做得更好。至少杨嗣昌自称在那种情况下,他也未必能力挽狂澜。

    杨嗣昌提出既然张凤翼已死,希望不要再对其追责,而是应该按照正常的官职待遇去抚恤。

    崇祯信任杨嗣昌,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崇祯并没有采纳杨嗣昌的意见。因为他觉得杨嗣昌在看这个问题的时候,难免会受到其父杨鹤抚恤问题的影响,从而在判断时带着感**彩。

    本来这次前往苏州,也有想要在军事问题上,向异人征求些意见的想法,毕竟书中记载的那些精通天文的,像是诸葛亮和徐茂公,都是精通兵法的。崇祯在这个问题上显然有些病急乱投医,把一些传说和史料混淆了。不过也说不定在这个位面,那样才是真的历史?

    不过在见过花雪以后,崇祯就没有兴趣问相关问题了。一个孩子罢了,哪里懂兵法韬略?即便懂,想必也是纸上谈兵,完全没有实战经验的货色。

    想起花雪,便又想起教出花雪的那位先生,便问陈洪谧:“你接触花雪这孩子也有一段日子了,应当也调查过他的根底。他那位先生,到底是谁啊?”

    陈洪谧当然调查过,但毫无结论。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八十二章 调查两路线索微() 
桃花庵的确在花雪名下,不过不是三年前过的户,而是在隐士抱着年幼的小花雪定居的时候,就直接过户在了小花雪名下,已经有十年光景。

    过户之前的原主人的确是唐寅后人,但问过之后说是家中已故的长者与那先生相熟,并做主将其过户。家人问起该人是谁,长者只是称其是自己人,并无细表。

    他也问过梨园班主,毕竟消息说两人差点就谈婚论嫁了。但那梨园班主竟然也不知其来历,只说为其才华气质所倾倒,姓名过往一概不知,也只是以先生相称。

    那先生在桃花庵住了七年,也不与外人打交道,只是作些唱词,卖与梨园度日。周围街坊只知道有这么个人,但也没有相熟的。

    查来查去,竟然没有一个人知道那先生来历。

    “不过既然唐家后人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