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神不应有恨-第1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氏的这一段说完,接下来是武悼天王。这位和项羽几乎是一个模板,众女对他是练体修士也没有什么疑问。在接下来说到李元霸,却是疑问的焦点。

    “这个李元霸是谁?”

    众女纷纷表示不知道这个人。

    花雪赶紧叫停,回忆前身的记忆,并在系统里翻查资料,结论很快有了:这个大名鼎鼎的隋唐第一高手,竟然是源自清朝人的杜撰。也就是说,这个时候还没有相关传说。不过由于其小说中的形象足够深入人心,将来征战其他位面遇到他也是很有可能的。

    花雪捂脸,这是出乌龙了。不过没关系,有办法解释:“这个李元霸,大致就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子,李世民的亲弟弟。因为十六岁早夭,正史对他的记载极少,只是大致提了一句。”

    “那你为什么把他说成天下第一?”

    “这只是一个不确定的传说,所以我才说如果有。传说李元霸身形瘦小,却有千斤巨力。然而身为天下武力值最高的人,他却是个有些痴傻的,只有亲哥李世民说话他听。传说他因为痴傻,在天打雷的时候,以为天要跟他叫板,所以举锤向天,被天雷劈死。”

    “千斤巨力,头脑简单,这不分明是你说的练体的特征,怎么你还说他是练气?”

    “练体练出千斤巨力,那肯定是肌肉虬结的壮汉,怎么可能身材瘦小?至于头脑简单,请注意区分头脑简单和傻,这分明是两个概念。内力的功能相当繁杂,其中就有的内力专门增加力量。李元霸身材瘦小,却有千斤巨力,练的应该就是这种功法。而史书记载他‘自幼辩惠’,传说却说他痴傻,这分明是修炼内力的时候,内力在头部走岔,伤了神志,和练体的那些一根筋显然不同。”

    其实花雪心里也奇怪,这被雷劈,分明是渡劫的特征啊,这里面很可能有大秘密。不过既然这个时代没有与他相关的传说,那还是不要乱说了。

    于是花雪又把话题往后推进了一步,道:“关于我说的女皇陛下练气,没有疑问吧?”

    “当然有。为什么不是元神?吕后不就是修炼元神吗?”

    “因为李唐有袁天罡李淳风师徒坐镇,元神修士想要避开他们的监测,至少不能在洛阳长安出现,而女皇陛下一直处于这个范围之中。”

    众女已经不打算问他为什么女皇陛下一定是修士了,因为貌似在花雪的想法里,普通人根本不可能在修士的世界里坐上至尊宝座,何况是颠覆一朝。

    花雪也知道众女并没有这样的思维,于是解释道:“你们要明白,任何权利,都是需要武力来保障的。而在从前,很多修炼者,是可以一人破军的。只不过当世应该没有这样的高手了。”

第二百三十八章 懦弱无修赖八由() 
    “听你的意思,在很多修炼者可以一人破军的时代,在位的,都得是修炼者了?”

    摇摇头,花雪否定了这种说法:“事实上,只有开国以及一些特殊的君主,确凿是强大的修炼者。而守业的君王,在辅政的大臣能力足够强大,并足够忠心的情况下,不修炼倒也无妨。在非修炼者的君王里面,最知名的,恐怕是李治了。李世民自己是靠武力夺取的帝位,对于自己的儿子们也放心不下。像李承乾、李泰那种有修为在身的太子,他都不放心,最后便把没有修为的李治封为了太子。而有长孙无忌等老臣在,李世民倒也不怕李治吃亏。”

    众女对于李承乾,李泰什么的,都很茫然。

    唐朝那多诗人,歌颂的盛唐大多是“忆昔开元全盛日”,李白杜甫,都是那个时候的人。至于初唐,四杰都是高宗时的人物,对于高宗怎么即位的,就算知道也不敢说。所以除非认真翻过相关历史,否则对于李治的几个兄弟,知道的人真不多。当然这也有相关的话本小说相对较少,流传也不够广泛的缘故。

    花雪只好详细解释了一下:“李承乾、李泰和李治,是同父同母的三兄弟。嗯,至于一些风言风语说李承乾的父亲不是李世民之类的,听听就算,没啥证据。他们相继被李世民封为太子,最后李治登上了皇位,就是唐高宗。他们的母亲就是长孙无忌的妹妹长孙无垢。所以长孙无忌为了保李治,当真是呕心沥血。对李治皇位稍微有威胁的,不是李承乾、李泰这种亲外甥的,都被他找借口弄死了。他杀了这一茬,其实也相当于为女皇陛下之后登基扫清了一大批障碍。否则像什么李恪之类的,在李氏宗族威望甚隆,说不定就是不小的麻烦。”

    “我记得长孙无忌是被唐高宗罢官了吧?”

    “哈,没错。谁让他挡了女皇陛下的路呢?他对李治死心塌地,李治却对女皇陛下死心塌地,他自然便被李治卖给了女皇陛下。这也算他识人不明,遇人不淑了。当年他如果誓死保李承乾,或许不是这个结局也未可知。谁叫他一看都是自己亲外甥,就无所谓保谁不保谁了?”

    “那个李恪又是怎么回事儿?”

    “李世民所有儿子里面,李恪是最出色的。他继承了父亲李世民和外祖父杨广年轻时候的英明神武,在李氏宗族里面好评一片。所以,也被李世民看在眼里,妨在心上,立为标靶,遇人就问:‘我要把李恪立为太子,你看如何?’可是他也表现得太明显了。再加上,无论杨广,还是他李世民,皇位来得都不正,所以众人也都猜到了他对李恪的防范。所以每个被问到的人,都没有说自己支持,而是说太子不可轻换,保持原样最好。”

    “杨广即位前也是太子吧?哪里得位不正了?”

    不用花雪解释,就有柳如是道:“杨坚病重的时候,杨广去信问杨素登基的流程,回信落入了杨坚手上。又有杨坚宠妃哭诉杨广非礼。杨坚欲废杨广另立,却被杨广发现,并篡位。”

    花雪点点头:“影姐说的,是《资治通鉴》的说法。司马光参考的大致都是唐朝人的记载。但是这段记载,实际上相当经不起推敲,漏洞百出。这些黑锅,基本上都是隋末各家反王给杨广泼的脏水。只不过包括李唐在内的反王都这么说,众口铄金之下,天下人便只能信以为真了。”

    “哪里经不起推敲了?你刚才不也说杨广得位不正吗?”

    “我说杨广得位不正,是指他在把其兄杨勇扳下太子之位的时候,没少用小手段。当然,事实上在李世民等人心里,还是很有可能相信那些脏水的,毕竟,这样的事情他自己都做过,以己度人,不外如是。

    “至于哪里经不起推敲,最简单的问题就是:杨广和杨素的信件,这么多年,杨坚好好的时候都没有截获过,怎么反而他一病重,就截获了呢?”

    “或许是杨广掉以轻心,得意忘形了?”

    “这得意忘形四字,便是后世对于杨广最大的污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明明是‘共禹论功’的一代英主,流传后世的却尽是些‘水殿龙舟事’,当真是人言可畏啊!”

    花雪言语里尽是唏嘘,讥讽的味道太浓,班主听不下去了,瞪他一眼:“好好说话!别冷嘲热讽!就你知道得多,看得明白?我看你是真得意忘形了!”

    花雪这一晚说了这么多,被一众环肥燕瘦围拢,还都是一副你懂得好多的眼神看他,他是本能得有些飘了。

    这时候被班主一瞪,立马找回了北,摸摸头,恢复了谦虚谨慎的姿态,道:“杨广每一道政令,实际上都是有的放矢,经过深思熟虑的。只不过杨坚打下的江山,是建立在原本宇文氏政权之上的,这就导致了整个国家其实暗藏着颇多隐患,随时有着倾覆之危。杨广当皇帝,都当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做太子的时候,又怎么会得意忘形?”

    花雪说到这里,忍不住爆出一个惊人的推测:“我跟你们说,我看隋唐历史的时候,发现李渊的崛起相当不自然。所以我得出了一个相当惊人的猜测:李世民其实并不是杨广的女婿,而是他的儿子。李唐代隋杨,其实只是杨广和李渊商量好的一场戏。只不过李渊最后反悔了,想把自己的儿子推上皇位,所以要立李建成为太子。最后被知道真相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先下手为强了。”

    这推测太过荒诞,众女皆是不信。

    花雪又给自己推断加码道:“你们还别不信。杨广把女儿嫁给李世民这件事,里面相当有问题。要知道,李世民可是已经娶了长孙无忌的人了,杨广怎么会把女儿嫁给人做小?显然是把一个宫女,挂了公主的名,给李世民添声望去了。”

第二百三十九章 各自不同生九子() 
    宫女被公主的事情,在皇帝需要女儿牺牲的时候,经常会发生。最著名的一个,就是王昭君了。

    然而,尽管公主本来是宫女这种事完全可以说得通,但是杨广和李渊配合演戏,把整个大隋的天下换成大唐,还是让人难以置信。

    花雪还是那样振振有辞:“你们别不信,李渊怎么说也是一个开国君主,然而他的存在感,竟然还没有他的不是继承人的儿子强。就算李世民改史书不是一次两次,但即便是在民间,李渊的存在感也淡薄得可怜。你们对比一下太祖,觉得这正常吗?当然,太祖是成祖的父亲,所以成祖没有淡化他的影响力。那么看看宋太祖吧,他弟弟赵光义抢来皇位之后,不也没有淡化掉他的存在吗?”

    见众女犹自不信,花雪继续摆事实:“你们看李唐打天下的整个过程。李渊稳坐关中,李世民南征北战,每到一地,只要不是反王,而是大隋的遗忠,什么屈突通啦,那简直就是闻风而降。李渊作为开国皇帝,手底下居然一个靠谱的将领都没有。什么李靖秦琼,都是李世民天策府的人。他一个唐国公次子,连继承权都没有,凭什么聚拢这么多豪杰?投唐的都是精神有问题的,不去向唐王表忠,而是去找他一个没有继承权的次子?都不为将来考虑?还是说都有超越时代的眼光,能看出玄武门之变必胜?”

    花雪的理由从来都滔滔不绝:“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李世民的名字有问题。”

    “是‘济世安民’的传言?这没有问题吧?之前不还说‘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吗?”

    “不是名字太大的问题,而是名字用的字不对。李渊的儿子,比如李元吉,李元景,绝大多数都是叫这么叫的,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李建成和李世民不这么叫?”

    “为什么?”

    “因为李渊觉得他们很可能不是自己儿子。”

    “李建成怎么也不是了?”

    “之前说李渊存在感薄弱,但其实李渊也是有典故的,你们知道吗?”

    “锦屏射雀?”

    “雀屏之选?”

    “没错。就是这个。窦氏自幼长在宫中,窦家何等高门大阀,窦氏会找不到夫婿?怎么就到了要比箭招亲的地步?”

    这种问题不想的话,还没什么,但是要是一细想,简直思之极恐:“难不成,窦氏已经不得不赶紧婚配了?”

    “很显然。如果不是窦氏已经身怀六甲,窦家又岂会不顾颜面,比箭招亲?世家大族的面子要不要了?”

    “这不对吧?窦氏直接嫁过去不就……”白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