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第一帝国-第2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团团橘黄色的火焰,在剧烈的爆炸声过后,瞬间腾空而起,巨大的火焰尽情的吞噬着四周的一切,无论那里是人,是树木,是土地,是沟壑,还是空气,没有能够逃过它的愤怒的。

    剧烈的爆炸声,没有任何人或者事物能够承受这一枚枚炮弹滔天的怒火,就连大地,也忍不住的颤抖了起来。

    褐黄色的泥土,被火焰的高温瞬间烧成了黑色的泥土,四周的空气,成为了这一团团火焰最佳的助燃剂,炮火贪婪的吞噬着四周空气中的一切氧气,虽然他们无法做到,但是却始终未曾放弃。

    破碎的弹片,在战场上肆意的横飞,漫无目的的寻找着它的目标,连带起一块块泥土,碎石,燃烧的木屑,朝着四周的皇家陆军扑去。

    仅仅只是这一轮的炮击,就给皇家陆军带来了上百人的伤亡数字,如果要是再来上几轮的话,即便是皇家陆军,也要好好的掂量一下了。

    不过还好,在这二十九枚炮弹落地爆炸之后,平壤城内的日军炮兵并没有立即将下一枚炮弹送到他们的头上。

    三一年式火炮的技术性能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亮点,甚至,这是一款极为落后的火炮。

    三一年式火炮没有设计安装驻退机,所以每发射一枚炮弹之后,巨大的后坐力都会将火炮大幅度的向后推去,因此,这种火炮的最大缺点便是命中率低下,即便是一名有着丰富经验的火炮手,操作这款火炮的话,也很难保证百分之二十的命中率。

    因为炮弹被击发的那一刻,便会有巨大的冲击力传来,火炮的位置就已经开始发生了偏移,原先设定好的坐标,随着火炮的移动而紧随着变化。

    而每发射完一枚炮弹之后,日军炮兵都需要将火炮进行复位,然后在按照火炮的操作流程进行弹壳退膛,清理炮管,调整新的射击诸元,然后在上弹,继续发射。

    一个熟练的炮兵班,做完这一切只需要半分钟不到的时间,但是对于一门75毫米口径的火炮来说,半分钟一颗炮弹的射速,未免有些太慢了。

    而且还要考虑到人员撤退,击发炮弹这个时间,所以,一般情况下,日军的三一年式火炮的实际射速大约是四十秒一颗。

    但是在战场上,四十秒的时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正在全速冲锋的部队,可以将阵形整体的向前推移二百米以上的距离。

    按照第一轮炮击时皇家陆军与日军之间的距离,日军顶多只能齐射三轮,前面的部队基本上就能够进行接触了。

    而考虑到全军的前后差别,日军城内的炮兵,最多只能发射十轮,对于一场规模十几万人的战斗,炮兵只发射十轮,二百九十颗炮弹,这个成绩实在是太不堪了。

    即便是每一枚炮弹都能击伤十个士兵,那么十轮下来也不过两千九百名士兵,当然了,这只是理想数据下的战果。

    皇家陆军的冲锋阵型采用的是分散式集群冲锋,什么意思呢?

    就是一个班的最前方,有五名士兵组成一个不规则的菱形四边形,正中间是一名老兵负责指挥,以老兵为中心,其余四名战士距离老兵保持在五到十米之间,这是班组冲锋战术的箭头。

    在这个箭头后面十米左右,是班长的战斗位置,而以班长为中心,身后两侧大约十米左右,由两名士兵负责掩护,而这两名士兵之间一般相隔十五至四十米,具体的要看战场地形以及上级的战术安排。

    因为这次是大兵团冲锋,所以每个班的冲锋阵容都被压缩到了最小的间距,以确保能够让更多的部队参与进去。

    而在班长这个三人阵型之后,由四名士兵组成一个平行站位,其中中间的一位是副班长负责指挥调度,与前面最后一名士兵保持十到十五米的距离,而最外侧的两名士兵,保持在二十五至三十米的距离。

    前面无论哪一个位置出现了伤亡,后面的人都能够立即的顶上去。

    而从一个班的第一个人那里开始算起,到最后一名士兵,这个距离是至少五十米,整个班形成一个巨大的三角形,而一个排又形成一个更大的三角形,再往后是一个连。

    虽然三角形的形状可能会发生一些偏差,毕竟是人而不是机器,但大体上是不会出错的。

    所以,这种情况下,除非是大口径的重炮,否则一炮下去是绝对不可能干掉一个步兵班的。而日军的三一年式火炮,即便是命中正中,充其量也就是干掉半个班的兵力。

    王思锐身为后世我军的精锐基层指挥官,班排战术早就玩的炉火纯青,虽然穿越之后,将一个十人班改为了十二人,战术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但实际上变化并不大。

    现在皇家陆军的战术,基本上就是照抄后世我军的步兵战术,虽然后世我军也没怎么打过仗,部队使用的战术还是不是有效的,但那又有什么问题?王思锐只知道,这种班排战术是我军使用了半个世纪之久的战术,而中间也经过了无数次的修改论证,是我军最基本的战术,也是最为核心的战术。

    而这种战术是我军在日军多次的蹂躏之下一步步改善的,后来又经过了几次大型的战争,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任何的缺点了。

    就算是所有军队都最恐惧的机枪侧射,伤亡两个小队三人一队,而普通线要伤亡数十人之多,这也是日军的‘猪突’战法,美军可以一个弹夹就轻松干掉三四个兵的原因。

    当然了,这种战术也不是没有缺点,还是那句话,士兵也是人,而不是机器。要想使这种战术发挥到最大效果,不是一个班,一个排做好了就可以的,而是要一营,一个团都能够默契的配合才行。

    而这只能依靠时间去训练,让部队相互之间寻找默契,一旦完成了训练,一个团之间都形成了默契,那么在面对同等数量部队的时候,基本上已经可以宣告无敌了,即便是装备不如敌人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好吧,说了这么多,到头来只说一句话就会明白了,这种战术若是搞好了,就是人海战术,后世的朝鲜战争,我军采用的就是这种战术,而历经抗日,内战磨练的我军,早已将这种战术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到了战场上,一波又一波的部队不停的去攻击美军。

    加上这种战术的另一大特点,即相同大小下,部队的密度要远远的低于其他,简单点说,就是一个一百平的房子里只站了一个人和站了五个人是一样的,这种战术是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密密麻麻,到处都是敌人的假象,实际上敌人可能还没有自己的战友多。

    作者君看到一张老照片,是攻打一个山头的照片,从照片上看参与进攻的人数密密麻麻的一大片,可挨个查一下,连带着在山脚下等着充当预备队的,其实也就只有一个排。

    可是,在听到日军炮兵发威的声音之后,远在数公里之外的司令部内,曹锟却是紧紧的皱起了眉头。

    曹锟一点也不担心日军的炮火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伤亡,毕竟先进的战术在那放着呢,从炮声中,曹锟也判断出了这极有可能是75毫米的火炮,虽然火炮数量不少,但是面对五个师的攻击,这点火炮也不多,这一仗下来,火炮给自己带来的伤亡顶天也就一千人,这点代价还是能够接受的。

    但是最让曹锟担心的是,他娘的老子的火炮在哪呢?

    先不管小鬼子的炮兵能不能左右战争的局势,就是这么让小鬼子一直嚣张下去,对于己方的士气也是个巨大的打击,哪怕自己这边只有一门火炮,这个时候开两炮示威一下也能够立即起到振奋军心的效果。

    “炮兵炮兵炮兵炮兵团到底在哪呢?他娘的,该出现的时候找不到人,不该出现的时候这帮孙子天天在眼前晃悠。”曹锟有些愤怒的拍着桌子,能够接受日军炮火给自己带来的伤亡代价,但不代表曹锟不想去改变这一结果。

    如果能够不死人,或者少死一些人就能搞定问题的话,那么为什么要选择用人命去填这个窟窿?

    “司令,根据昨天炮兵发来的电报,预测炮兵将会在午后抵达战场。”蔡锷回应道。

    这次是他们的情报不准确,所以没有得知日军在平壤内竟然还有大规模的火炮部队,但是这也不能去怪侦察兵,毕竟平壤外围有数万日军围着呢,别说是侦察兵了,就是特种部队来了,也很难混进去的。

    “給王奇发电报,午饭前若是炮兵团到不了战斗位置,老子就是拼着脱了这身军装也要弄他……”(。)

    :

354:炮兵来了() 
“团长司令刚刚发电命令我们午饭之前必须赶到战斗位置,否则拼着脱下这身军装也要搞死你……”电报兵的脸色有些异样,但这封电报的确就是这么说的,作为一名电报兵,特别是在面对这种事关重大的任务命令的时候,那是一个字都不能错的。   w w w 。  。 c o m

    虽说最后一句话跟任务并没有什么关系,可实际上这也等于是司令员曹锟对他们炮兵团下达的最后通牒。

    能够让一个司令员拼着脱下军装也要搞死一个团长,这里面到底蕴含着什么样的秘密?或者说,最后一句话就是在告诉王奇,要么午饭之前赶到战场,要么就等着被他搞死。

    王奇深深的皱着眉头,看着无论怎么努力,可就是无法提起速度的部队,心中很是着急:“告诉司令,午饭前炮团若是赶不到战场,不用他动手,我自己解决。”

    王奇,中京人,也就是未来的首都,王奇的父亲是一名军人,不过已经回家好些年了。

    二十三岁,炮兵部队最年轻的团长,出身步兵,从军四年,1901年低加入当时的汉军,1902年因功被晋升为少尉排长,参加过收复湖北、湖南的战役,当时在湖北的时候,王奇所在的部队遇到了清军的顽抗阻击。

    最终部队缴获了一门老式火炮,但是却没有人会使用,王奇就自己摸索着试了下,结果几发炮弹过去之后,王奇很快的便找到了诀窍。

    于是乎,由王奇操纵的火炮,为当时的汉军攻城部队提供了强大而又精准的火力支援,据当时的部队主官的战斗总结,如果不是王奇操纵的那门火炮摧毁了数个敌军重要的据点,汉军很有可能会在攻击这几处据点的时候丢下数百具尸体。

    部队主官的战斗总结很快的便传到了上面,时任炮兵总司令的段祺瑞,也就是现在的炮兵总司令,无意间发现了这份战斗总结,觉得王奇是个不错的炮兵苗子,于是便申请将王奇调入了炮兵部队。

    来到炮兵部队之后,王奇很快的便展现出了自己的实力,一门全新的火炮,往往只需要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便能够彻底的摸准它的脾气,由王奇负责的火炮,在训练考核中的命中率竟然高达百分之六十以上。

    这个数据放在后世的确是有些低了,但是必须要考虑到现在与后世之间的装备差距,首先,就从火炮说起,这时代的火炮精准度是没办法跟后世相比的。

    其次,现在的火炮瞄准系统……好吧,其实压根就没有瞄准系统,全靠炮长目测定位,测算数据,然后炮手在根据炮长的命令调整射击诸元,所以,一门火炮打的准不准,全看炮长测算的准不准。

    在这种情况下,炮兵的命中率能够达到百分之六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