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飘摇-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郁症或许还能好些。

    京城里贾府的老太太是个精明人,对许多事情都看的都很透彻,也清楚贾家的未来很是堪忧;但是奢华了一生的老太太总是舍不得放下奢华和富贵,自欺欺人的维护着贾家的老面子,还总想投机朝廷的“后宫”赌一把!

    其实看透了世事的老太太未尝不是有一种“我死之后哪管他洪水滔天”的念头,明知奢华和腐朽是一杯美丽的毒药、但是依旧舍不得当前的富贵荣华,所以还在尝试投机“后宫”。

    老太太把贾王氏罚进了铁槛寺里抄佛经,把贾迎春和薛宝钗“调教了一番后”送往宫中当宫女,然后数万量银子砸给太监们、总算是把两女弄成了小女官,分别服侍徐皇后和常贵妃;至于薛姨妈薛王氏,被老太太的一番说教诱导后、对老太太比亲娘还亲,早已忘记了她的姐姐贾王氏。

    王夫人在铁槛寺里出不来,贾宝玉终于和腻在一起的史湘云滚到了一张床上,接着便是被燕山堂所收买的、贾宝玉身边的三等丫环“绿竹”及时向燕山堂做了汇报;贾宝玉或许是初试**,而史湘云才和贾宝玉一样是十二周岁、压根还没来过初红就被贾宝玉破了身子。

    在傅宁看来,不健康的家教环境就是诱导人变态的因素;很显然、老太太在操控和诱导贾宝玉的未来,史湘云不过是老太太的给贾宝玉预行安排的备用品罢了。

    荣国府被老太太把持的如铁桶一般,王夫人被关在在铁槛寺里念经,新丫环玉柳长的婀娜诱人,被老太太暗示了一番后爬了贾政的床成了姨娘;王熙凤重新管家,把工作做的是风升水起;至于贾琏,先是被扬州人吓了个半死,接着在江宁被淮扬堂设计诈了个一干二净,最后向江宁贾家老亲借了点路费跑回京师后还没缓过神来呢!

    应天府尹贾化贾雨村早已被燕山堂收买做了间谍,于是薛蟠打死冯渊所留下的隐患便被彻底清除,所以薛宝钗进宫并未受到影响;而薛蟠常住荣国府后最高兴的实际上是贾宝玉,因为再也没有人逼着他念书了,当贾政被朝廷派往江西公干后贾宝玉便成了出笼的鸟儿、高兴的不亦乐乎!

    贾母喜好奢华热闹,所以荣宁二府里建了个小戏班子,十二官终于出现了,吹吹打打的热闹了好几天;结果王子腾派人传过话来,“先皇驾崩不过两年,北疆烽火连天、军费居高,国库银钱也短缺,富贵人家怕引起新皇惦记都是恨不得装穷的,所以还是请府里低调一些的好!”

    于是戏班子赶紧解散了,十二官们留在了荣国府、配给各处当丫环,偶尔的还会聚在一起给贾母唱唱戏。,

    在封建时代,其实小孩子们都是很早熟的,十四五岁的男孩子都会成家立业、一个个沉稳的像个大人,当起了家庭的顶梁柱;而那些女孩子们也多是早早做了母亲。很多地方都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原配比丈夫大上两三岁;也就是说十三四岁刚有生育能力的男孩子娶上十六七岁的女孩子当原配,即能早日传宗接代还不至于女孩子难产早亡;而有了孩子的夫妻不管年龄多小也都是大人了,唯有大户人家的孩子反而成熟的晚。大户人家的孩子们往往十六七岁了还懵懂的像个小孩,比如薛蟠贾宝玉那种的,即使长到十六七岁时依旧不知世事艰辛、世间的尔虞我诈,依旧人云亦云的跟着“感觉走”、“不知何物!”。

    虽然这时的贾宝玉十二周岁,是“不知何物”、依旧扎在粉脂堆里的“废物”公子哥,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贾宝玉的智力水平是极高的,只是缺乏良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而已;如果教育得当的话贾宝玉绝对是个人才!傅宁不得不感慨贾宝玉被贾母养废了。

    人有欲,故而求知,故而探索;贾宝玉亦是如此。贾府的丫环们流传出来的胭脂方子非常好,故而有女子们来寻求胭脂方子,渐渐才知道了胭脂方子是贾宝玉研究调配出来的,配方也得到了京师胭脂老店的掌柜们的认可;贾宝玉玩闹之中都能研究出优秀的胭脂配方,这足以说明贾宝玉并不笨、反而是智力很高的,只是被贾母史嵗的宠溺养歪了、不知道世事的艰辛,只知道一味的贪玩!

    焦大喝醉了酒含沙射影的骂王熙凤“养小叔子”,贾宝玉听不懂;贾元春去了东海国、迎春和薛宝钗进了宫、林黛玉曾在贾府里过得步步小心、王夫人被贾母史嵗关在铁槛寺里出不来、史湘云破身后赖在荣国府里黏着贾宝玉而史家人不想管了、等等,每件的事情都有着许多的因由再其中、都值得让人深思,可却没有一件事曾引起过贾宝玉的深思;贾宝玉总是被眼前的快乐和兴趣所吸引,以至于头脑总是长不大,稀里糊涂的活着、天真烂漫的过着,丝毫不知世事的艰辛!傅宁相信,只要贾宝玉长大了、就一定会后悔他自己曾经的天真无知!

第四十四章:旧坟荒草中,劝进一杯酒() 
淮扬堂传来了新的消息,“淮扬堂派驻在泗州小杨村故地、伪装成猎户的两个探员花了多年功夫,终于找到了疑似杨平杨铁柱等人的坟头”,随着消息送来的还有坟头的分布图。傅宁叫来杨兰、陈东和吴怀远,四人看图讨论一会后确认了消息的正确性。乾平十七年四人安葬杨平杨铁柱等人时是在晚上,而且很是匆忙,所以记错了安葬位置,但傅宁对几人的坟头分布方式却是清晰的,现在结合淮扬堂传来的信息,终于确认了坟墓是小杨村西南三里处的几个小土堆、而不是在东南五里处。

    找到了杨平杨铁柱等人的墓地,傅宁杨兰几人都很激动,杨兰甚至都动了回乡上坟扫墓的念头,但是被傅宁拦住了,因为现在不是上坟的好时机。傅宁给淮扬堂回信“可以确认位置是正确的!请你堂严格保密,着人暗中护墓,在东海国统一大英朝之前、暂不要立碑!”。

    封建卫道士们最喜欢对敌人株连九族、挫骨扬灰,所以傅宁不敢泄漏杨平杨铁柱等人墓地的消息;在这个红楼的世界里、现在知道傅宁出自小杨村的人总数不超过二十人,而且都被傅宁警告过要保密。东海国的人都以为傅宁出自扬州,而扬州人又大多以为傅宁出自滁县;所以真正知道傅宁出自泗州小杨村的人少之又少!

    傅宁最担心的是吴怀远的大嘴巴泄密,因为吴怀远嗜酒,而且一沾上酒后嘴上就把不住门、守不住秘密,所以傅宁只好给吴怀远两个选择;一是继续去吕宋地当铁矿矿监,二是彻底戒酒。吴怀远最终决定戒酒,可傅宁根本就不相信,最终还是派了个情报司女卫给吴怀远当小老婆、专门监督吴怀远戒酒和守密。

    小杨兰这年都十七周岁了,当年六岁的小丫头现在都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专门在东海师范大学里教授数学,继承和发展了傅宁教授她的高等数学知识,是东海国一等一的数学人才。小杨兰自己找了个男朋友,叫李信;李信原本是杨兰的学生,后来因成绩好而调任东海师范大学教书,结果两人不经意间就谈上了恋爱。傅宁的老岳母文杨氏以杨兰姑妈的身份“考察了”李信,没有意见,于是便支持两人的亲事,但是傅宁却反对杨兰早婚。

    傅宁说,杨兰现在可以定亲,但是婚事必须在二十周岁以上;文杨氏反对傅宁的决定,“当初丫头不是十五岁就嫁给你了吗?还给你生了儿子,现在杨兰马上都十八岁了,早该结婚了!”

    老岳母文杨氏的一番言语使傅宁感到恍惚,当初原配杨文氏十六岁就给傅宁生了儿子,若不是小杨村意外被屠戮、傅宁的儿子杨安泰现在也该有九岁了。时间的流逝、恍惚的过去,两世的人生经历使傅宁一番叹息!

    最终傅宁只同意杨兰和李信先订婚,两年后再办婚事;既然傅宁最终定了音、那么他人也就没有了异议,于是傅宅的餐桌上多了一个有资格就餐的人,——傅宁的准侄女婿李信!

    东海国的第一家族是个谜语——让人猜不透;因为任何地方都有好事者,东海国亦是如此,所以有文人们热心于关注傅宁的家族,想给傅宁书写历史、订立名号,以便传唱记功。但是好事者们初步的了解了一番后才发现傅宁的身世存在谜团;古语说赖罗傅三族连宗,同出于周初,后被楚国所灭,因此傅姓也是源出于姬姓的古国大姓。傅姓源出有五:一、黄帝裔孙大由之后,源出山西傅邑;二、殷商名相傅说后裔,源出山西傅岩而得姓;三、舜帝后裔,源出山东傅阳国而得姓;四、赖罗傅三族连宗之后,源出赖罗傅三国的避祸的连宗改姓;五、官吏后裔,源出太傅、傅御、傅相等官吏后裔。

    好事的文人们宣称“已考证出”傅宁源出于山东傅阳国,春秋时期傅阳国被楚国所灭后有一支傅姓人经河南后转迁泗州滁县定居,现在滁县的傅家坡人即为其后人,也是傅宁的祖籍,因此认定傅宁是舜帝的嫡系后裔,血脉极为高贵。

    傅宁很奇怪那些文人们是怎么“考证出他的祖籍血脉的?”,但是傅宁现在不想去持肯定或否定态度,因为短短十几天里“傅宁的祖籍和血脉传说”就已经传遍了整个东海国。得益于无线电传讯的迅速,短短十几天里、东海国各种报纸的头条都是关于傅宁“祖籍和血脉考证”的头条“新闻”,接着不知道怎么就被传成了“傅宁是舜帝转世”,偏偏相信的人还非常的多。

    “信息爆炸”第一次出现在东海国,短短十几天、傅宁的血统就成了整个东海国热议的话题,传遍了街头巷尾,一时间各种“劝进”的报告堆满了傅宁的办公室,不外乎“改国号进皇位、定年号立太子”的老调话题,只不过这次闹得有点大了。

    傅宁的处理方法有五;一、转!命令军务司即刻发起吞并清理高丽国的战争,用战争来转移东海民众的注意力;二、拖!对各种“劝进报告”搁置拖延处理,不作反应,等待时间来冷静民众的“热情”和政治的形势;三、控!成立隶属于文化司的新闻阁,专门专门监管报刊杂志等出版物,正确引导舆论,防范谣言等不利消息的大规模扩散影响;四、查!命令情报司暗查事件的发生过程,是否有野心家的参与;五、审!弄清“谣言”出现和扩散的主要过程。

    新闻阁成立后报纸上关于傅宁血脉的话题逐渐绝迹,而对高丽国的战争开始占据头条,逐渐吸引了东海民众们的注意力;情报司也开始展开了对“傅宁血脉谣言”的调查,但是情报司司长王肃交上来的调查报告让傅宁很不满意,因为调查报告满篇都是对传谣者的溢美之词,关于谣言的出现和扩散过程反而言语不详;于是傅宁撇开情报司下令东海国最隐秘的暗卫“粘杆处”独立调查情报司干政的问题。

    锦衣卫不得干政!军人不得干政!后宫不得干政!太监不得干政!这是政治上的四条铁律,谁犯错谁倒霉!华夏自古以来的历史中因此而殁的名人不计其数;现在的东海国情报司司长王肃显然是犯了“锦衣卫不得干政”这个严重错误而不自知,因为王肃明显参与了逼迫傅宁“劝进”的事件中;傅宁也因此失去了对王肃的信任,决定清查情报司干政的问题。

    情报司是东海国一等一的实权部门,虽然情报调查、信息决策、行动处理三权是分开的管理的,但是傅宁依旧不敢掉以轻心;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