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起-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趁鲜卑人攻城暂停,关寿与许多士卒一样,逐个逐个尸体翻找战利品:毛皮衣物,铁制弯刀,青铜剑,靴子,玉饰,证明身份的铜牌。往日的规矩是,大部分上缴,小半自己留着。北疆艰苦,除了斩敌获得一些奖赏外,战利品亦是重要的收入来源。

    靠内侧都已经翻过,关寿走到了墙垛边,那里有一具尸体头盔上刻有不知名花纹,很可能是百夫长以上,身上多半有金玉。

    “趴下!”

    关寿只觉得一个人影带着一股大力从侧后方推来,猝不及防下,两人双双跌倒在墙垛边:“你做什么!”

    刘备指着身后的城墙内垛,一支箭矢,箭头没入墙中,尾巴上的羽毛尤自颤抖。

    关寿差点被爆头,目瞪口呆:“50米外如此准星,如此力道,鲜卑中亦有勇猛若斯者?”

    关寿身高八尺余,骨架大,头大,脸红,国字脸,声音宏亮,小小年纪不苟言笑,看起来威猛肃穆,天生就是个当将官的好材料。

    同时也极其显著,天生就是个箭靶子!

    刘备:“草原气候恶劣、地域广大,飞禽走兽皆是食物,故而草原有善射者,视野宽广,射速极快,准星力道非同寻常,其中佼佼者称之为射雕者,能射下飞鹰,更厉害的称之为射雕英雄!”

    关寿抹了抹汗,再也不敢把头露出城墙垛口,立即一拜:“大恩不言谢,必有厚报。”

    刘备莫名地笑了笑:“李小胖,没死吧。”

    “到!”李浩身穿铁甲铁铠,拖着一根血红大戟,头铠上还插着一支箭,猥猥琐琐,四脚并用怕了过来,满脸兴奋地说,“大人,我杀了两个胡人!”

    傅士仁:“胡说,里明明是与其他人合力杀的,却都算自己头上,好不要脸。”

    李浩:“你才胡说,我们伍斩首八级,其中两个我杀的,不信你问他们去。你又杀了几个?”

    傅士仁:“不多,就比你多一个。别踢,别踢屁股,刚才屁股上中了一刀。”

    “第一次上阵,能有斩获,都很优秀!”战斗之后,能看见士卒们打打闹闹,刘备感到十分欣慰。

    不经过血与火的淘汰,练不出顽强善战的精锐。战斗过分残酷、伤亡太大,当然也可以更快练出精锐,却会给大批士卒造成精神上难以磨灭的创伤,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所以刘备尽量选择优势兵力、优势地形下作战,或者通过战术、器械等获得优势,战后则要求各队、什加以讨论总结,迅速获得作战经验而提高,并发现战术、训练中的不足:“大家都说说,这次战斗有什么好的经验,有哪些可改进的?”

    李浩:“我先说,钉耙比矛好用。”

    傅士仁:“弩射速太慢,适合与城外对射,城墙上用弓就好。”

    见刘备鼓舞的眼神,关寿清了清嗓子:“我觉得,可以在垛口处放一些树枝、原木,石块,还可以洒水成冰!”

    “关寿说的最好,李小胖把你的头盔给关寿。”刘备眼睛放光,关寿,字长生,与关羽一样是河东解人,到底是不是关羽呢?

    李浩抱着头:“别,大人,不是这铁盔,我已死几次。”

    刘备笑骂道:“笨蛋,带着人到郦兄那另外领一批,给塞内守军什长以上每人一个,就说我说的。”郦炎之母被判流放边疆四年,既然所谓“驰刑徒”,为尽孝心,郦炎请与母同行。又通过刘备与州刺史刘虞沟通,发配并州,因而与刘备同路,暂官后勤辎重。

    傅士仁羡慕地看着如球形闪电的李小胖,猜测刘备是怕他再中箭,故意让他下楼躲避。

    刘备:“士仁想不想当什长?”

    傅士仁大喜:“想,当然想。”

    刘备:“那就别发呆,再得3个首级立即给你升职。”

    。。。

    关寿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给一个中箭的旧头盔呢?真小气,瞧不起我,给个旧的。

    转头若有所思地看着兴致勃勃的傅士仁,想自己一战斩首5级,可惜只是一个二百石塞碍尉属下伍长,此战过后,估计还是伍长。傅士仁的勇猛和才干远远不如自己,马上要做什长,这都是什么世道啊!

    关寿抱着头盔,趁着战斗空隙,与典韦闲谈起来:“典兄弟,你跟着大人多久啦?如今什么职务?”

    典韦一边吃着饼子,一边擦拭短戟:“不到两年整,职务嘛,如今没有。”

    关寿:“我看刘大人不是吝啬之人,怎么会没有?”

    典韦从逃犯生涯说起:“后来在司徒府下做了百石吏,刘君北上,我跟着就来了,暂时当个步兵屯长。我只管做事,也没想官职不官职,刘君知道安排。”

    关寿:“兄弟运气真好!”

    。。。

    残阳如血,月如钩,日月同辉,却冷得如同冰窟。

    拓跋推演心中更是冷得发抖,一个小城塞,或许就一两百守兵,填进去五个百队,依然不动如鲜卑山,只是城墙的颜色,却变得如同赤山一样,血红血红的。

    拓跋诘汾:“父亲,不能再攻下去。部落没有男丁,就如同羊群,草原上的酋长们都是狼,会一拥而上分食干净!”

    拓跋推演:“可我已向左贤王请战,攻不下方山塞不仅被诸部大人耻笑,还会被左贤王惩罚!”

    拓跋诘汾:“也不是没有办法。”

第155章 和连破平城() 
被困平城北之方山塞五日。郦炎不由焦躁起来:“南面怎么还没消息?会不会韩当没把消息送到?”

    几日前,骑射水平拔尖于众人的韩当,主动请缨,不辞危难,带着2骑南下报告军情、寻求救援。从方山塞南下50里到平城,西南沿着桑干河向西南方向走200里,就是雁门郡治阴馆。骑兵南下,若顺利也就一、两日路程。

    雁门太守张修虽老于军事,但面对身甲上插着十几支箭的韩当,亦不能不佩服:“刘从事的信,我已看过,韩屯长且修养几日。”

    韩当:“张府君,我一路南行,发现不仅刘从事被围方山塞,平城也被上万胡骑围困,沿路堡坞也有被围困和攻破的。他们的性命都寄托在府君身上,还请府君尽快发兵。”

    张修:“我已经下令各县召集骑士、强弩强弓士、甲士。只是敌军势大,多达数万,不是我雁门郡能单独对付的。何时出兵,还要与府中诸人讨论,也要与夏校尉等配合。”

    韩当跪下再三请求,张修只是不许,令人扶他下去,医生伺候,好吃好喝。

    阴馆因在句注山、夏屋山以北,桑干河以南得名。从句注山、夏屋山流出的小河,从阴馆两侧分流而过,注入桑干河,因此阴馆虽在雨量稀少的北疆,亦有完善的内城外池城防结构。循着小向南,是有着“天下九塞,句注第一”的雁门关。翻越句注山,则是广武(代县)。

    雁门郡有长城、塞障,平城,阴馆,雁门关四重防御体系,表明大汉在对鲜卑的斗争中,虽然屡次失败,在战略上仍然不处于下风。

    整个雁门郡,共计二十余万人口,其中二十万都集中在大同盆地南侧和代谷。面积约三分之一的平城、强阴(凉城)周边,只有数万人。

    正是所谓内重外轻!

    如今长城防御已如纸糊,塞障多被围困和攻破,四重防御已经去了一重半。

    张修却认为,大量的人口却没有失去,手中有兵,库中有粮,所以并不着急。

    至于刘备的性命,平城百姓的性命,塞障中士卒的性命,坞堡豪族的性命,在张修看来,都是与鲜卑国战的棋子。下棋岂能不失棋子?即使牺牲了,也是为大汉效命,死的光荣!

    。。。

    围困平城的左贤王和连,被汉朝的内中外轻搞的无比头疼。平城周边人口少,而且集中在城市周边,一看到北方狼烟,就快速逃入平城。

    平城墙高数丈,周回数里,面积不算大,城外有引如浑河形成的护城河,如今完全冻结,因为冬季水浅,更显得城墙高大。和连知道,仅仅越过护城河,或填平护城河,就得死不少人。

    平城在前汉时为雁门东部都尉缩在,因此城内西南侧有武库。武库可不仅是库房,还是一座设施齐全、兵粮充足、铠甲兵器数千,箭矢以万计,驻扎有数百常备军的坚固内城!而且武库城墙比外城更加高大,登顶可以俯视城外二十里。整个平城周边所有鲜卑人都在视线之内。

    有几个部落大人不信邪,定要攻城试试,结果弩矢漫天而下,还没有摸到城墙边,就被灰溜溜逃了回来。

    对坚城,鲜卑的习惯是围城而不攻,诸部落于是分散四处掠夺,以供应军需。

    没几日,诸部大人感觉悲剧了。

    各乡堡坞遍地,豪族们能修多坚固就修多坚固。衣甲不坚,不善于攻城的鲜卑诸部,往往要付出数上百伤亡、数日时间,才攻下一坞堡。攻下之后发现,多数豪族并不富裕,金银不多,最大的收获,就是数百石粮食,和一些女人、南奴,还不够做抚恤和赏钱。

    就地解决粮草几乎不现实!

    置鞬等诸部大人于是蜂拥而回,希望转头迅速攻下平城。

    和连与诸部大人联军,丁数超过两万,攻下一个平城,只要舍得牺牲,并不难。却不得不考虑周边整个代郡、定襄郡、云中郡等整个战场形势。

    护乌桓校尉夏育带兵亲临代郡高柳(阳高县),从东北侧威胁和连侧后方。和连不得不留下数千人,驻守北面长城边的后路。

    定襄太守聚兵于善无,不是派出侦查骑兵从左云、强阴(凉城)威胁和连西北侧。

    代郡太守则召集骑兵、甲士、民兵聚集在高柳以南的桑干河一带,压迫和连的东南翼,限制鲜卑人掠夺代郡。

    雁门太守张修下令各县派骑兵在桑干河以南警戒,并聚集士卒从阴馆出发,沿桑干河南岸北上,停在剧阳县(应县)、汪陶县,东靠雁山岭,西、北依桑干河。控制住南下的要道。

    四面合围!

    最令和连气愤的是,无论是夏育、张修还是代郡、定襄郡郡守,就像商量好一样,仅派出少量骑兵的进行前哨战,大量的步兵如同乌龟一样,缩在城、塞、寨中,不出头。

    同时,平城守军得知各部援军动向之后,信心大振,百姓踊跃参军,上城墙击敌。

    置鞬等人,于是劝告和连退回草原,或者转而掠夺他处。

    和连却像疯了一般,置周边四部汉军于不顾,先是攻下白登山城塞,立下大营,一改往日攻城之法,步步为营起来。

    鲜卑人首先让被俘的汉人和鲜卑人中的奴隶,在平城外取土,而后以车运土,以弓箭手为掩护,在平城北、西、东三面构建起十余条攻城漫道,最终将漫道与城墙接壤!

    之后鲜卑骑兵们披着双层甲,马披马甲,在弓箭手掩护下,同时从数条攻城漫道向城墙上发起冲锋。成群结队的步士卒,紧跟其后,顺着骑兵切开的伤口,将城楼上的汉军分割、消灭。

    平城守军和壮丁毕竟只有数千人,有弓弩之利时,能够取得优势,一旦短兵相接,就陷入风雨飘摇之间,节节败退。

    十日之后,和连在诸部落大人的簇拥下,终于登上了平城北墙。平城并无北门,和连立即下令,开凿城墙造出北门。

    再没有连日的阴沉,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