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起-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其在大规模生产、存储、运输上很有办法和经验。袁家有着普通家族没有的底蕴!”

    令人吃惊的财富、快速有效的组织动员能力。

    刘备:“公业真是火眼金睛,慧眼如炬。你我两家不也是家大业大大吗,比之如何?”

    郑泰:“差远了!袁氏家丁、仆役、佃户数万人,连田数县,怕是王候、外戚之家才能比得上。”

    旁边指挥装载的吴巨走过来说:“你也算有自知之明!汝南袁氏世公侯之家,那才是真的大家大业大。

    就本初二房而言,日常直接管理着数千人,数十万小亩土地,粮食年产数十万斤。同时其庄园中还有铁矿冶炼、铁器、漆器制作的作坊,丝绸、麻布制作的纺织场,制作陶器、瓷器、砖头的各种窑,布料印染、衣物制作的服装场,繁衍和管理牲畜的马场等。相应的,手下有善于管理田地的庄头,管理商铺的掌柜、账房,管理工场的管事和工匠,管理车马的马头。”

    年少时因为庶出,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袁绍分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从十几岁就开始接触这一切,弱冠之前完全接手嫡父袁成二房的所有财富、产业和人手,管理的井井有条。比一个小县的县长所需要管辖的头绪更多,治政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这几年兄弟叔伯们陆续出来做官,几乎只有袁绍在家,他不仅管理着二房的家业,也帮其他人照应家业,就更了不得了。

    刘备赞叹说:“你我要靠在不同职务历练来积累见识、经验和人脉,费时又费力。

    本初兄只需要在打理自家的各类产业时,加以了解就能积累见识和经验,不断提升治政能力。”

    还有些话没说,一旦需要治理地方,其家中相当多的熟练管事人员能够成为助力,迅速的安排到相关位置协助掌控局势。至于人脉,以其显赫的家世,极佳的名声,各种人才都趋之若鹜,只要从中加以挑选就是。

    袁绍、袁术能在汉末众多诸侯争夺的初期脱颖而出,迅速成为关东最大的两个势力,绝非偶然。大部分寒门士子,因为生活层次的差距,绝对缺乏足够的历练和对很多事情的基本概念、应对办法,很难与他们竞争,因为在出仕的起跑线上,就已经远远落后。

    这就好比米国的***,虽然之前并未进入政府工作,对许多内政外交政策也缺乏足够的认识以至于怒怼全世界。但他数十年间管理和发展企业的经验,与商、政要人接触的人脉,长期接触百姓的亲和力,使得他能够获得国内大部分商人、百姓的认同,支持居高不下。

    与川普相比,台湾省的蔡英文就差得多:缺乏地方大员经验,缺乏企业和社会组织管理经验,既没有高远的见识,又无治理才干,被称之为“空心菜”,虽幸运地居于高位,无异于尸位素餐。

    郑泰:“本初有如此财富、干才,只要解禁,凭借家世,四十岁之前多半能当上九卿,若有大功劳三公也不是难事。

    玄德有着军功和诸项功劳,又与袁家交好,得其助力,想必最多三十几岁就能做到郡守。国家多事,内多叛乱,外有鲜卑、羌乱,以你之才必定前途无量,九卿肯定不在话下,三公也可期待。”

    刘备说:“兄高看我啦。承你吉言,小弟若能在三十岁之前做到郡守,一定推荐兄做我郡丞可好?”

    刘备若不是有着两千年的知识,或许现在还在涿郡老家织席贩履,为读书时常还需恳求刘德然家的救济,平日交往的,也不过是乡中游侠、商贩,或许面对乡有秩、亭长、里正只能点头哈腰吧。

    虚岁三十,正好是初平元年,诸侯讨董的公元190年,如果挟两千年的智慧和对历史的预知还不能比原本历史上早一两年做到太守,刘备只能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郑泰:“好啊,没问题,只要到时官职比你低。如果我先当到郡守,则换你来做郡丞。”

    刘备煞有介事的与郑泰机击掌而誓:“好,那就说定了。”

    郑泰也没当真:“我若出仕,靠着家世或许四十几岁能当到州郡长官,若想当三公九卿就得看运气,运气好皇帝见我五六十岁垂垂老矣,或许给个九卿当,至于三公,怕是一辈子都没机会啦。”

    吴巨在在旁边,感觉他二人互相吹捧,想着自己只是白身就有些腻味:“你二人好大的口气,不要把牛皮吹到天上去!若真能当到大官,何必与我等一起在寒冬夜里奔忙?”

    郑泰笑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从小事做起,由大处着眼,方能一步一个台阶。”说完拉上刘备就走。

    留下吴巨在那发愣:“我岂不知道这么简单的道理!他们知道路在何方,想进而为官就进,想退而经商就退。作为党人,仕途走不通,我的路又在哪里呢?”

    。。。

    刘备急着押运粮食回雒阳,留下典韦等人带着没销售完的货物,与郑泰一起继续东下九江郡,郑泰按照一到二成的利润分成,积极的承销了一批货物,也算是互相合作拉近关系的纽带。

    典韦对淮河南北熟悉得紧,又有郑泰、鲁玄帮忙,本来稳妥得很,或许是因为太得意,没想到竟然在涡水、淮水汇合处给人拦住,爆发了一起流血冲突。

第128章 孙坚报恩() 
孙坚目光如电,一眨不眨地盯着面前肚子圆圆的中年人:“你知道杀死李君的凶手在哪里?”

    一年来,孙坚每当闲下来,就会想起前上司富春县长李永的音容笑貌。数年前孙坚只是一个十七岁略有功劳的县吏,是李永提拔他于草莽之中,任命为县假尉,越过小吏,一步跨入副县级,直接完成到下级官员的飞跃,看起来只是最小的官,却是许多人一辈子达不到的地位,而孙坚十七岁就做到了。

    之后孙坚感恩戴德,在李永带领和支持下,忠心耿耿地招募、训练壮丁,在镇压叛乱的百姓和山越人中不畏刀枪箭矢、屡立功劳,被州郡看中,任命为假司马,因协助平定妖贼许昌之功劳,为扬州刺史表为盐渎县丞,成为县里真正的二把手。

    李永是仕途上第一个贵人,孙坚无比的感激。当得知李永被人在家门口杀害,痛哭流涕,孙坚从盐渎县日夜兼行,五日行了一千里,赶到睢阳,协助李永的亲戚处理后事,追查凶手。

    发现是一名叫典韦的黑大个游侠所为,孙坚与李永的家人一年来不停地悬赏、搜寻,发誓要把典韦抓来生祭于李永夫妇墓前。孙坚的老上司臧旻等人也发动关系网查找。

    可是典韦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一年时间不知所终。

    皇天不负有心人,如今终于出现了。

    何顒:“是的,就在袁家的运粮船上。”

    孙坚步步逼近:“你是在逗我吗?袁家的管事,揭发袁家的属下!当我是傻子么?”

    何顒刚才上船时,看到孙坚护卫个个都是精锐,甚至还有盗匪,早就有些惧怕,气势上已弱了,如今更是急忙后退两步:“在下绝无半点虚言。至于为何揭发,乃是因为家主被奸邪所蒙蔽,不便于向家主报告。”奸邪当然指的是窝藏杀人凶手的刘备了。

    孙坚拔刀,以刀身反射之光照耀何顒之面:”运输粮食入雒阳,是袁司徒定下的国策,谁反对就是反对袁家。你想挑拨我去破坏司徒大事!“

    何顒被晃得眼花,看着刀,用颤抖地声音说:”我怎敢骗您,我们袁家向来是汝南等郡的私盐包销商,得罪了大人要不给我们发货,岂不是亏大了。“

    。。。

    何顒走出船舱,回到岸上,感觉脚步虚浮,差点一屁股坐到地上,在仆人搀扶下坐上安车,这才抚胸叹道:”这几天遇到的两个人,一个刘备、一个孙坚,怎么都如此重的杀气!尤其是孙坚,我几乎能闻到血气味,仿佛才从尸山血海中出来。也好,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我且在一旁观坐山观虎斗。“

    。。。

    何顒离开后,吴景说:“这种吃里扒外的人说的话,怎么能相信呢?这里毕竟不是广陵郡,如果我们搜查袁家的船,找得到贼人还好说,找不到,岂不是与袁家生了龌蹉。”

    孙坚将手指按得发白:“仇,不得不报!至于发生龌蹉,臧刺史不也与袁家交好么,总有挽回的余地。凭借你我手中掌控的私盐渠道,袁家还真不会把我怎么办。”

    故扬州刺史臧旻的老家在广陵郡射阳县,与盐渎县相邻,也是其他所有县中距离盐渎最近的一个,当初臧旻动用了大量老关系,才把孙坚安排在盐渎,以方便照顾臧家,的生意。

    如果说孙坚主要干的是收盐,且不让别人收盐的事,臧家与射阳、盐渎等数十家干的就是将盐远卖到兖州、豫州、徐州、扬州的生意,一个控制采购端,一个负责销售端。

    大汉产海盐的地方很多,但扬州过于南方远离中原广大的市场,夏季雨水又多,给晒盐、煮盐提高了难度、增加了成本,产海盐2成。幽州、冀州、青州北部由于渤海海水浓度较低,温度较低,产盐的成本相对较高、时间较长,加上海侵导致百姓内迁,产量大大下降,亦产海盐2成。青州南部海岸线曲折、多山石,只有少数沙滩、泥地适合晒盐,产海盐1成。

    如今整个大汉最适合晒盐、煮盐的地方是徐州,徐州最适合的地方是广陵郡,广陵郡最适合是盐渎县,也就是后世苏北盐城沿海。盐渎一县,占全国海盐产量的3成左右!

    所以孙坚这个盐渎丞,虽只有200石,实际上控制了广陵大半的私盐交易,大汉两成海盐走私货源!

    名轻而实重!

    。。。

    幽州、涿郡

    乌敏英哭着问:“母亲我的孩子到哪里去了。”

    刘备母亲耿氏抱着个女婴:“这不就是你的孩子吗。”

    “开始我以为是,后来知道不是,因为我找不到血脉相连的感觉。”

    “敏英胡乱说什么,这就是当时你生下来的。你看她长的多漂亮呀,多像你多像玄德。”

    乌敏英见孩子是有几分相似:“阿母怎么还要骗我?以前我一直以为自己生了个女孩。直到那天看到祁胭脂的儿子。祁胭脂是不是把我的孩子换走了?”

    刘母勃然变色:“胡说八道,你生产的时候。我亲自盯着产婆,怎么可能随便让人换走!我自己的孙子我不知道盯着么!”

    “玄德是不是不喜欢我了?这么长时间也不来看我们母女,难道是我生了女孩的原因吗?”

    刘母:“阿母是过来人,知道女人生了孩子老呆在家里,与外界脱离了联系,同时身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特别容易想东想西甚至钻牛角尖。”

    “可他至少应该把我们母女接过去啊!不会被哪个狐狸精给迷住了?”

    “玄德的书信你也每一封都看了,先是在九江剿匪,而后又卷入了宋皇后跟何贵人之间的争斗,都是些很危险的事情,弄不好会丢掉性命。

    尤其是宋、何的皇嗣之争,成功可扶摇直上,失败则在雒阳的家人都可能受到牵连。去了反而经常都处于危险之中。

    况且在幽州,咱们家家资百万,部众、佃户上千,也算富豪之家。平时跟着你母女的丫头、婆子就有四五个,照顾的无比妥帖。

    要换作雒阳,事事都需自己动手,有一次玄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