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起-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揭发与越级上报都被视为品德有一定问题,会被官场、士林、百姓舆论普遍谴责。你难道想被谴责?”

    刘德然连忙摇手:“没那么严重啊,我所遇到的,不过是与上司不合,与上司有严重犯罪相比,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刘备:“既只有一点不合,就放弃大好局面?你不是一直说,即使做不到郡守、刺史,也要争取做一做县令?”

    刘德然:“我们一起长大,你是了解我的,知道问题不在我身上。父亲一直要我走仕途,抱有不小的期望,并想尽办法使我成为卢师弟子。我虽智谋和武艺不如兄,做事也算勤恳可靠,在贸易、运输、算账等方面都有专长,如今也是百石吏,算是实现了父亲的期望。”

    这一年多,刘德然作为天上人间的掌柜,承担了日常管理工作,常与达官贵人、三教九流接触,待人接物已经颇圆融,眼界也得到巨大提升,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就是说他这些人。

    刘备:“是啊,我也不相信你会主动跟上级闹矛盾。”

    刘德然:“袁公路父亲是太仆,颐指气使、不听建议也就罢了,我还算能忍受。袁胤一无能之辈,胡乱指手画脚,若非靠着家族影响,能作成什么事?你不是想离开雒阳么?到时候你去哪里我去哪里!你做官,我做生意!”

    这也是东汉的时代特点,法令松弛,经常大赦,刘德然才能把官商*勾结之事,说得那么理所当然。

    “明白了,袁胤才干人品普通,所以你耻居其下。”刘备算是听出来了,刘德然能够接受他指挥,能够接受袁术颐指气使,但绝不愿意接受袁胤颐指气使,“我这次来,有三件要事,一件也不轻忽。九弟若不忍耐,不仅你我仕途数年之内难以寸近,就是‘钱’途也会大受影响。”

第124章 人间五十年() 
这世界上有一种十分危险的职业。

    大多数从事该职业的人,活不到四十岁,死去的方式各种各样,有被同宗族兄弟叔伯杀死,有被妻子儿女悄悄弄死,有被人造反杀死,有被人下毒害死、绳子勒死。

    奇怪的是所有人都对这种职业趋之若鹜。因为这个职业拥有千万人之上的巨大权力——皇帝。

    袁绍:“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平均不到二十九岁?”

    后汉灵帝之前10帝,平均寿命只有28。2岁,除掉开国的光武帝、孝明帝,余下8帝更只有21。3岁,而且是虚岁。

    袁绍将算筹放在地上,喃喃自语:“天不假刘氏皇帝寿数,是谓刘氏德衰呼?火德将尽,火生土,土德将兴呼?袁氏出于陈,虞舜之后,乃是土德,将兴乎?”

    遂拜于嫡父和母亲坟前:“曾祖父远离朝堂隐居豫章,寿七十四,大父位列三公五十八而卒,嫡父中年早夭折。亲父上次来信,说身体不太好,怕是过不了五十岁的槛,只是为了袁家和我兄弟等人勉力支撑!

    我袁家之人,本来颇长寿,不知怎么寿数不断降低?待我算一卦。”

    汝南袁氏家传《孟氏易》,袁绍更是个中翘楚,十岁开始学易、算卦、解图谶,十多年下来已是相当精通。同时见微知著,也把迷信发展到学以致用的程度,若有大事不决,往往从各种图谶中寻找蛛丝马迹来决断,或支持自身判断。

    “原来是这样,我袁家四世三公,位列朝堂者不计其数,既享受了大汉的高爵要位、荣华富贵,就不得不与皇室、与大汉的气运纠缠,亦受到大汉国运倾颓、皇帝频繁更迭的影响,寿数逐步降低。

    昔日我袁家长辈立下家训:绝不得做外戚!

    怪不得,原来是外戚与皇帝纠缠太深,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观卫霍、王、梁、窦等外戚,虽然短时间如烈火烹油,毕竟是借来的权位,皇位更迭则气运转移,最终免不了格然而止。”

    袁绍又算自己寿数:“怪哉,怪哉!算了几次,结果居然有两种,一种超过五十五,一种不到四十五,而且都是正常死亡。”

    百思不得其解,忽然灵光一现:“曾祖父隐居于豫州寿74,莫非卦象告诫我远离朝堂,就能延年益寿,孜孜以求功名利禄则会同嫡父一样英年早逝?一面是功业,一面是寿元,若是普通人,如何选择?

    哈哈,老天爷太小看我袁绍。干大事何惜身与命,即便英年早逝,也远超碌碌无为。更何况目前守孝隐居,日后出仕,远离朝堂、建功立业两事我都做了,若论寿命,必在五十五到四十五之间。“

    求上天与我五十寿数,求袁家列祖列宗保佑功业得成!我用此间五十年,要走一条不同的路!愿清扫宇内,换此人间,建立一个皇帝与士大夫共治的崭新天下!”

    即使死亡率那么高,即使造反成功率百里挑一,不论是汉代皇室成员,还是袁绍、袁术等豪杰,秉持着“代汉者当涂高”,趋之若鹜,权力之令人渴望,直让人心甘情愿饮鸩止渴。

    。。。

    项县码头。

    项县在颖水与浪荡渠交汇处,沿颖水而上经过南顿可抵达汝阳。其实从扶乐有小渠可直通汝阳,只是水量太小,冬季实在没法行船。

    “来人可是刘玄德,刘曹掾?我家主人有请。”

    “你家主人如何称呼?”

    “我家主人是汝阳袁家二房公子,字本初。”

    项县是汝南袁氏指定的装载粮食的城市之一,汝南袁氏在此有店铺做联络点,所以刘备也不虞有他,一路上也不看路只是不停在心里念叨“袁本初”三个字,包括后汉书、三国志和各类演绎小说,都把董卓说成是东汉帝国陷入群雄逐鹿的根本原因。

    而刘备恰巧知道,袁绍才是乱源,而袁绍组织的“本初俱乐部”则是他与何进控制朝堂,继而在董卓乱政时起兵的最大凭证。

    面前的中年,见到刘备的一刻,仿佛见到一把利剑,直刺而来,眼睛不由一眯,不由自主的后退了一步,心道好大的杀气。

    刘备仔细打量,这人头大,眼睛深邃,肚子略有些发福:“你不是袁本初,袁本初是不会退的。你是谁,找我过来干什么?”

    “鄙人何颙,字伯求,南阳人,乃是袁家的管事之一。”

    “名满天下的党人何伯求也会屈身豪门为管事?袁本初也太不尊敬人了吧。”

    “恰恰相反,袁本初待士接士,无论贵贱,皆顷心结交,故士人争相赴其庭。”

    “伯求代表袁本初来找我,不是来陪我聊天的吧。我得在冰封之前运输第二批粮食入雒,可没袁本初那么闲暇。”袁术曾经在酒后,有些高兴地谈起袁绍被禁锢,所以刘备知道。

    “运输粮食入雒,是整个大汉的事,也是整个袁氏主导的。本初作为二房嫡系,加入其中自然也没问题。马车已经准备好,还请玄德与我一起走一趟汝阳。”

    “我忙得很,为什么要去汝阳?”

    何颙自信地一笑:“如果我所料不差,袁司徒让你南下扬州,主要是想解决运输速度不够快,运输量不够大的问题。这事有了陈郡袁氏的袁涣,看来暂且已经完成。第二嘛,是让你在赶在冰封之前,再运二十万石粮食入雒。”

    “你怎么知道的?”刘备有些吃惊。刘备南下带着大量船只,自然是要运粮的,可运输多少粮食绝不是谁都知道。第一点只是袁隗私语,传出来的可能性更小。

    刘备更担心的是,南下的空船,其实不是空船,而是顺便运了一批货物,例如幽州和草原上来的皮货,司隶河东的铁制品,北方的牛马。这一点袁术和刘备是瞒着袁隗的,打算利润对半分。若是暴露了,袁隗不仅一定会叫两人吐出来,更麻烦的是会派人监督。

    何颙:“你应该相信我!相信袁本初!”

    刘备:“为什么?”

    何颙:“因为我们是党人。本初、我,还有。。。你。”

    刘备:“不可能!”

    。。。

    既然是公众章节,赤血直接在本章后面说几句:罗三洋先生认为汉末黄巾之乱后的历史是以袁绍为中心的历史,赤血感觉颇有道理。罗先生认为袁绍出生于146年,理由是袁绍字本初,而146年为本初年。赤血开始时觉得眼前一亮,后来查阅了资料,发现一些疑点。

    袁绍少为郎,“弱冠除复阳长”,“遭母忧去官,三年礼竟,追感幼孤,又行父服”。若按罗先生所说袁绍146年生,165年为县长,约二年后母亲去世,丁忧三年不过170年。此时袁逢还活得好好,没有道理为亲袁逢服丧,就算为嫡父袁成服丧,孝满不过173年,此时袁绍并未被党锢,袁隗、袁逢为三公九卿掌握重权,兄长袁基步步高升,袁绍没有理由不出来做官,非要等到184年黄巾之乱后才接受何进征辟为掾属,除为侍御史这样的中下级职务!

    所以合理的解释是袁绍二十几岁时为母亲服丧三年期间、或三年刚结束,恰巧遇到176年曹鸾上书,导致党锢“爰及五服”,将袁绍禁锢,不得已“追感幼孤,又行父服”三年。

    此外,也可以从袁家谱系推断:袁绍曾祖父袁京生于公元69年,袁绍祖父袁汤出生于公元97年,有四子,从长到幼为袁平、袁成、袁逢、袁隗。考虑到古代高的出奇的男婴死亡率和正常情况下二十岁以后娶正妻的习惯,可以估计作为三子的袁逢应该在公元125年之后生,作为袁逢次子的袁绍生于150年之后应该无异议。

    曹操出生于155年,长于曹操的袁绍出生日期应在150年到154年之间,赤血假定袁绍生于153年,永新元年,这一年正是其祖父故太尉袁汤去世之年。

第125章 谜一样的候选圣人() 
刘备来到时,只见一个身高八尺的高富帅,披散着头发,对着坟茔露出一脸忧虑,留给他一个英俊的侧脸。即使是男人,也不得不承认袁本初真的很帅,而且更高!更富!更帅!

    而且穿着低调,华丽一点不外放,是一名数代人培养的真正贵族,一行一言都显得有礼有让人一见而生好感。

    寒暄之后,袁绍说:“知道么,我出生那年,永兴元年,大汉发生了全国性的蝗灾、水灾,波及三十二郡国,全国出现数十万饥民。尤其是冀州,百姓衣食无着,流离失所,盗贼遍地!”

    刘备:“我出生那一年虽然无水旱之灾,却有诸羌叛乱,攻略三辅,荼毒凉州,并州,以前归附大汉之义从羌皆叛汉归羌,西土羌乱由此爆发。”

    袁绍:“是啊,年老的士人所说,自从光武帝立后汉以来,大汉帝国战争不断。极少有安定之时。这几年好不容羌乱为段颎所平定,鲜卑人又在北疆闹起来。听闻玄德曾经屡次与鲜卑作战,为青年一代重的骁将。”

    能打战、打胜仗的将领在“无一年不战”东汉,毫无疑问是极少数,也是袁术拉拢刘备的重要原因之一。

    袁绍既有大志,就不可能不注重交好和拉拢各级将领,恰巧刘备是袁门属吏,更巧得是还与党人还有牵扯而且如此年轻可塑性强,袁绍几乎认为刘备就是上天赐给他的云台二十八辅星中的一颗。袁绍唯一还有一点顾虑,就是刘备的姓氏。

    刘备对鲜卑人是有些了解的,不知不觉间讲了讲檀石槐的情况,末了说:“鲜卑人得此雄主,怕是以后中原的大患!”

    “鲜卑人不讲礼仪,不顾父子兄弟之伦,与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