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起-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何所有官员皆削尖脑袋想当三公?

    除了地位极高,为人尊崇之外。有一个好处,就是三公有数十名各级属吏。例如司徒有掾属三十一人,令史及御属三十六人,虽然俸禄很少,前者只有比四百石到比二百石不等,后者只有百石,可因为三公有举荐之权,所以掾属是通向中高级官员的“正途”之一!

    担任掾属之后,流动很快,在三公举荐下,每年都有一批很自然得外放比六百石到一千石的中级官员,如郡国丞、郡国长史、郡国司马,将军司马,州刺史,县令。有个别才干、名声特别突出的,甚至直接担任郡守、校尉等两千石高官!

    这就是袁隗、杨赐等门生故吏满天下的原因。也是袁隗坚持不立即辞职的原因——想突击提拔一批干部!

    卢植翻了翻,露出惊讶的表情,抬头看露出人之将走、其颜也善表情的袁隗,和老神在在的袁逢。将名单递给刘备:“看看吧。”

    刘备很奇怪袁隗、卢植为何给他看掾属名单,一看之下也是吃惊不已、五味成杂:“辞曹掾桓典。。。尉曹掾刘备。。。扬州曹掾臧洪。。。仓曹令史刘耀。。。”

    桓典的奏章骂袁隗“尸位素餐”“未法古贤”,在舆论上将袁司徒陷入极其不利的境地。

    袁隗如今恩将仇报,岂止是扳回一局!所有士人皆会为袁隗的肚量大唱赞歌,桓典的奏章骂得越狠,越能体现袁隗的高大。不愧是老狐狸中的老狐狸。

    臧洪接过名单,大舒一口气。下午讨论钱粮之事,他更多坐在旁边倾听,一方面三公九卿尚书给了太大的压力,一方面治政经验不足,插不上话。臧洪知道相比对答如流的刘备差的太远,袁司徒最终能冒着风险,依然任用他为扬州曹掾,兑现了承诺,也令他整个人都显得轻松起来。

    然而刘备的一番话,又让臧洪的心提到嗓子眼上。

第117章 懂不懂规矩?() 
河东,解县。

    “你懂不懂规矩!阿父是怎么教你的?居然敢动手打顶头上司。”

    “阿父,您不是教我不能欺压良善么?”

    “打死你个不孝子。出来卖的女人也能叫良善?为了一个不认识的妓**女,就能违反军纪?

    你知不知道为把你塞入县捕快,阿父请客送礼,花了上千钱!你倒好,钱没有挣回来,还把人往死了得罪。以后还有谁敢用你。为了解决打仗的事,家里又花了几千钱!你个莽撞的不孝子。”

    被父亲追赶、踢打出门来,关寿到里中转悠了一圈,回来一个人坐在马房的石磨旁,望着头顶清冷的月光,紧了紧衣衫,感觉越发寒冷。更冷的是他的心。这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受到的憋屈比在雒阳一年还多。

    以前在雒阳,凭一身本事,军中没人瞧不起他,就是司马、军侯见了,也称一声“壮士”。一年之内就当上了什长,如今却要给一个文武才干都不咋地的什长当下属。平时被当做佣人一般,有事情就放出去打架,收税,说是欺压百姓也不为过。

    关寿忍了许多天,这次看到什长欺压女子,实在忍不住制止了,可制止了还算错!什长认为权威受到挑战,非要他跪下添唾沫,然后从胯下爬过去。一群捕快同仁在一旁围观起哄。

    是可忍孰不可忍,要真爬过去,在解县,关寿就别做人,做畜生算了。决意不再忍下去,奋起反抗,挥舞拳头与什长干了一架,连着拉偏架得人一起打,将五六个平时耻高气扬人,一通打到在地。

    在汉代殴打官吏是很严重的罪名,比普通斗殴惩罚严重得多,至少得判流刑。

    幸亏有数名商户、百姓,感激关寿平日维护之恩,出来作证,加上关寿本来就是小吏,这事最终处理得比普通斗殴还轻,当成捕快内部闹矛盾、赔偿医药费了事。连带着医疗费、打通关节的费用,又是数千钱又花出去。

    出了这档子事,县里面再也不敢用,灰溜溜回家赋闲。

    关寿想了半宿,实在冷的难受,才回屋睡了。

    第二天一早,天不亮就步行往县城去,到商行、车马行去试试。关寿对自己的身手还是比较自信的,当个保镖还是绰绰有余,若没合适的,当个马夫、伙计也行,得先把日子过下去,总不能一直窝在家里花父母的钱。

    一上午问了十几个商行、车马行,竟然没有一个愿意雇佣他。

    一个老板原来与他旧识,说了实话:“长生,你得罪了赵什长本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赵什长背后还有人,县官不如现管,若雇了你,上面的人追究起来,商行就得吃不了兜着走。”

    关寿这才弄明白,越是小的地方,就越讲关系,不由得愈发后悔离开雒阳。

    。。。

    雒阳,袁府

    “司徒大人,我已是比六百石的虎贲中郎,您竟然让我降职为三百石的尉曹掾?朝堂的官吏一般自请减少三分之一俸禄,我这个减少一半!”

    卢植:“尉曹掾主卒徒转运事,地方兵卒刑徒到雒阳为正卒、到边疆为戍卒、粮食物资转运皆受尉曹监督。你既提出转运粮食的建议,我便建议袁公给你尉曹掾一职。”

    刘备:“师傅,人家的师傅从来只有给门生故吏升官的,您怎么老是劝徒儿降职?”先前在九江,可以举荐刘备当县尉,卢植没有举荐,如今建议把六百石降到三百石,还真是刀刃向内呢。

    袁逢:“玄德别急,这是老夫的提议。我们打算以公路为主转运粮食,公路这小子脾气急躁,转运粮食是关系百官俸禄、雒阳粮食供应的大事。交给公路单独做,我们都不放心。

    玄德细致周密,子源敢做敢为,有你二人为尉曹掾、扬州曹掾,此时我们都能安心。”

    这就是身为寒门子弟的悲哀了,有了功劳自己拿小头,人家袁术拿大头。而且袁术是公族子弟,臧洪父亲是两千石,让刘备一起做此事,也算看得起他。此外袁司徒还给刘备的堂弟刘耀(刘德然)一个百石吏,由不得刘备拒绝。

    在官场并非级别高权力就大,而是占据关键的位置,例如后世一个文化局的副局长,未必有政府秘书处一个科长或建委办公室主任讲话管用。

    刘备:“朝堂已经满是请司徒大人辞职的声音,就算有转运之策,或许也只能拖到明年。到时候新任司徒见转运之事利益重大,未必能由我等把持,而我这尉曹掾又如何是好?”

    卢植:“放肆,懂不懂规矩!身为士人要有大局意识,哪有你这样伸手要官的?明年你才17岁,急什么?”

    袁隗自己也不是很肯定:“光禄大夫杨赐也是顾大局的人。在东南一片,肯定要仰仗我等的亲朋故吏,未必会直接插手。”

    袁逢:“马匹是关西为数不多的大额货物,作为太仆,马匹贸易还是能说上话的。部队每年的需求是马匹采购的大头,若是建议减少雍、凉马采购额,增加更便宜的幽州、草原马采购额,关西不少家族一定会急的跳脚。”

    刘备有离开虎贲军的想法很久了。这一年来,内廷风波诡异、斗争激烈,何贵人虽然生下皇长子,可未必能养大。宋皇后一党相比何贵人,总体上仍然占据压倒性优势。虎贲乃天子亲军,又是争夺的焦点之一,宋、曹两家时刻盯着何进、刘备,一点点小小差池,都拿放大镜来挑错,令何、刘二人步履维艰。

    若非皇帝刻意维系后宫、朝堂的微妙平衡,何进刘备怕是早就翻船。何进毕竟是何贵人兄长,就算被打压下去,只要不死,日后多半能重用。刘备没什么背景,在几乎人人都有背景的虎贲军,简直步履维艰,搞不好一个莫须有或栽赃的罪名,就会万劫不复。

    有离开的想法,并不代表一定要接受三百石的司徒掾,刘备还可以外放为四百石的县长,只要多给张让塞钱,难度并不大。坏处是借助宦官求来官职,很容易被当成宦官一党,被士族当成另类,未来可能被一起打击、清算。

    刘备:“我需要一个明确的承诺,一个明确的职务或级别,或者大概的州郡。”

    一直沉默地几乎让人忘记存在的臧洪,小心翼翼地说:“玄德想去并州么?家父为使匈奴中郎将,正是用人之际,以你的战绩,若有袁公书信,安排为从事或者别部司马,应该不难。”

第118章 袁曹针锋() 
当袁术带着十几条船,三万石稻谷到荥阳达敖仓时,整个河南尹的官吏、百姓,有上万人前来看热闹并为之沸腾。

    往常夏收、秋收之后一、二个月,到敖仓送粮食的船只、马车络绎不绝,去年、今年遭受严重旱灾,敖仓等国有仓库的粮食,运出的多,运入的少。粮食价格也随之节节攀升。

    司徒袁隗、大司农曹嵩、尚书令曹嵩、尚书卢植等官员,皆到敖仓。

    见船上一袋袋粮食,装上马车,曹嵩脸上显示出如周边喜庆完全不同的肉疼来:“袁家的粮食来了,雒阳的粮价就得跌,我曹家得少赚多少钱啊!”

    占据大司农位置的曹家,同时也是大汉最大的粮食商人之一。每年发往雒阳的粮食达数十上百万石,足够供应数万人。曹家与许多粮食商人联合起来,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河南尹、颍川、陈留、河内等郡的供应,将雒阳的粮食抬高,一年牟取暴利数百到千万钱不等。

    曹节还算镇定,偶尔冷冷地看一着不远处与袁术寒暄的袁隗,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下船、装车的粮食上。一直等到粮食全部卸载,小声说:“不对啊,号称五万石,或许只有三万左右。”

    曹家有三四十个账房、伙计,分散在人群里,分散开来,数着每一个船上下来的袋子数。

    曹嵩汇了总:“一点没错,大约只有三万石。”又吩咐账房,“粮价降10钱。这三万石主要是做官员俸禄的,没多少会流通到市面上,不必担心。”

    曹节自不会反对曹嵩的决定,却仍有抹不去的忧虑:“派人紧紧盯着敖仓和孟津、小平津等几个港口码头。袁家怕不会那么简单。”

    曹嵩:“声东击西?示敌以弱?”

    曹节点点头,急忙上安车回宫中,宋皇后做事比较冲动,他不敢离宫太久。

    。。。

    躲开人群,袁隗刚才兴高采烈的脸色立即沉下来,比翻书还快:“怎么比预计晚三天到?信上写得不是十万石么?”

    袁术:“本来一路顺利,到了陈国,一些大船搁浅,我只好带着小船先回来。”

    袁隗:“怎么会搁浅?这条路你以前不是走过?”

    袁术以前北上走得是旁边的官道,几次南下走的是浪荡渠水路,可那是春、夏、秋季,河道比现在深:“刘德然和九江郡几个倒是劝我走涡水,过龙亢,到谯县改陆路北上睢阳,改走睢水。。。”

    袁隗一挥手打断对方:“不用说了,在谯县换车马?这帮小子不知道厉害!曹家能让你在谯县顺利换到车马?不会拖你十天半个月?不会找些流氓无赖趁火打劫?”

    袁术小意奉承:“叔父考虑就是周密!他们说涡水深,我给拒绝了,当时就是想着在汝南、陈国离家近,而已没想那么多。”

    袁隗:“浪荡渠就在汝阳附近,就算船只搁浅了,也方便招募人手。玄德,你立即带人走一趟,一定要把搁浅和后续运输的问题解决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