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起-第2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那时候兵已属皇甫嵩,回凉州亦退无可退,一小亭长可捕,几无葬身之地!”

    董卓大惊失策:“董承竖子,董重无谋,几为两人所误!可陛下有诏,如之奈何?且也不能恶了董太后与董重。”

    李儒:“陛下的密诏,众人无从知道,岳父大人不如派遣二叔前往。

    二叔名声不如岳父响亮,担任军职也不会引起何进、袁绍的过分警觉,还可以当做人质令朝堂诸公安心!”

    董卓如果直接带大兵入雒,就是摆明了与何进、袁绍、袁隗对敌,将自己放在明处给董重、董太后做马前卒。袁隗是董卓的故主,不到万不得已,董卓绝不能走出这一步。

    董重、董太后建议皇帝刘宏征召董卓为少府,而不是卫尉、城门校尉、虎贲中郎将等军职,也说明皇帝之病虽重,却并未到达不可救药、立即病死的程度。换句话说,征召董卓入雒,是着眼于未来,以防不测!当然也有可能皇帝、董太后对董卓的信任不够。

    李儒认为,要是前者,没有必要立即表态。

    要是后者,董太后兄妹不会给出太大利益,没有要为之压上身家性命。作为边帅,只要有将有兵,谁当皇帝都要重用。

    “关东人就是鸡贼,恁多心计!”

    董卓于是在晚宴上告知董承,由二弟董旻帅前往。董卓早让李儒写了一份奏章:臣既无沉稳老练之谋略,又无可以称颂的壮烈之事,承蒙陛下天恩,掌戎马十年。士卒和大小官吏相处时间长了,都眷恋臣畜养之恩,不愿意离开,希望为陛下和臣奋不顾身。

    如今鲜卑肆虐,占据河套数郡,匈奴反叛,不遵大汉号令,黑山贼、白波贼,此起彼伏,进逼司隶。此诚北疆危机之时,希望陛下能允许臣任并州牧,率领他们效力边垂,为陛下守土。”

    董承大失所望:“此千载难逢之良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将军勿要失机!勿要让陛下和董侯失望!”

    董卓安慰董承说:“我弟帅兵入雒阳,我则留于并州南垂,一旦陛下有诏书,太后或骠骑将军有事相召,上千轻骑十日内就能到雒阳,比待在雒阳更能发挥作用!”

    董承郁郁而归,别无选择,只好与董旻将百余精锐一同返回雒阳,将相关事情向皇帝、董太后、董重汇报。

    皇帝压下失望的情绪,立即改任董重为并州牧,又命董旻为奉车都尉,侍奉皇帝左右,如此将虎贲中郎将袁术挡在外侧。

    在皇帝默许下,董旻将西凉精锐化整为零,偷偷从关中、并州纳入奉车都尉属下。

    袁术前去质问董旻:“你们兄弟,都是袁门故吏,如今是想支持‘董侯’,与天下人作对,与大将军、袁家反目么?”

    董旻低声下气解释:“我西凉董氏,与河间董重、董太后并非一族,怎可能与他们走到一起!只是陛下有诏,不得不从。我亦极其愤恨宦官专权,若贤弟要清扫宦官,我必相随!”

    董旻又派遣文士贾诩,偷偷上门献上厚礼,找何进、袁绍谢罪。

    贾诩表示:“董并州不愿意为骠骑将军董重所用,但有皇帝的明诏,这才不情不愿地派遣其弟来雒阳虚与委蛇。大将军、中军校尉手下数千人,奉车都尉(董旻)只有百余西凉军,怎么敢螳臂当车?”

    袁绍认为,董卓既不愿意入朝做少府,不为董重所用的态度是明确的,虽说不上绝无二心,也显示出无意、无胆参合夺嫡之争,大将军尽可用之。

    何进对贾诩好言宽慰,回赠礼物,以示对董旻兄弟的信任。

    将贾诩带回好消息,董旻长长的输了口气,但也不是很自信:“就文和看来,大将军、中军校尉是真的相信我兄长,还是做做姿态?”

    贾诩说:“皇帝陛下派大将军西征,大将军和中军校尉应付面前的困难已经焦头烂额,又怎会在意远处的风险?只要不是数千外兵入雒,雒阳平衡不会轻易打乱!”

    董旻:“若要取得何、袁两人信任,当如何做?”

    自从皇帝立西园八校,可能传位于“董侯”的流言越来越广,朝中风波诡异。现在何家不顺,然而何皇后位居正室,何进兄弟皆典兵,有功绩,朝野支持者众多,大部分人依然相信“史侯”会继承王位,包括董旻在内。因此,何进的态度,意味着日后升官发财,还是秋后算账。

    贾诩:“雪中送炭!

    可写一书,将西凉军中善战之将,精锐之部,军制,关中形势、凉州叛军情况等描述其中,赠给大将军。表明即使大将军西征,将军和董并州、西凉军大小将校亦愿为马前卒!”

    。。。

    东汉的常备军,数量只是战时兵力的数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个个都是精锐,什长、伍长以上级别。战前再招募服役的普通壮丁充实补足。董卓部有近两万,服役的1万多壮丁几乎全部留给皇甫嵩,只将五千精锐将校、骑兵、义从,从蒲坂过黄河,借道河东,带往并州。

    此时,白波军正在河东闹事,规模上万,堵塞道路(白波谷在后世襄汾)

    董卓大喜,顺理成章留下大部分兵力在河东襄汾、侯马,就地胁迫河东郡供应给养。

    自襄汾,过轵关陉到雒阳只有5、6百里,轻骑数日可到。董卓时刻观望朝中局势,焦灼地等待着,操练士卒,时不时打一打白波军以练兵。距离雒阳越近,越是繁华,董卓部上下贪恋繁华,越发不想去荒凉的并州,他们团结一致在河东郡趴着,野心也渐渐膨胀。

第410章 甄家的筹码() 
皇甫嵩从子皇甫郦说:“当今陛下失政,天下倒悬。整个关西,能转危为安,转倾为定者,唯大人与董卓。如今与董卓的怨恨已深,双方不能同时立于大地之上,我们应该从长远考虑。”

    皇甫嵩:“如何可长远?”

    皇甫郦:“董卓收到诏书,不将兵马交给大人,反而请求为并州牧,这是违逆之大罪!又因为京师昏乱,在河东踌躇,迟迟不离开司隶河东郡,必怀奸雄之心!且董卓凶戾残忍,将士不依附。有此三可杀,大人为西北元帅,可统兵讨杀之!

    之后,引兵向东,扶立新君,既显示对汉家的忠义,又能避免以后被董卓残害,可建立齐桓公、晋文公一样工改盖当世,福泽子孙的功业啊!”

    “福泽子孙?”皇甫嵩嗤之以鼻:“董卓不奉诏入朝为少府,是有大罪,皇帝却改任他为并州牧,与其说是惩罚,不如说是奖励,你看不出其中门道?”

    皇甫嵩当过车骑将军,官封县侯,做过三公,到这种程度,升无可升,进无可进,可谓人臣之极。如果有机会更进一步,任何正常人都难以拒绝!

    然而,皇甫嵩就是与大部分正常人不同,他熟读经史,知道狭天子以令诸侯的巨大风险,知道争夺千万人之上而失败的后果。

    更关键的是,他已近60岁了,儿子皇甫坚寿生意一直不好,就算打下花花江山,谁来坐?眼前的皇甫郦吗?为侄儿做嫁妆,赌注是自己一世英名,后代安危。想想都觉得不划算。

    皇甫郦却没想到叔父心理上的变化:“莫非有人指使董卓如此?”

    皇甫嵩:“那是肯定的,否则董卓又岂敢如此横行?我若不奉诏而起兵诛杀,多半是死罪!”

    皇甫郦:“那如何是好?董卓背后又是何人?”

    “打草惊蛇,试一试就知道。”皇甫嵩即令皇甫郦代写了一封奏章揭发董卓。

    皇甫郦乃是关西有名的才子,辩才出众,下笔有神奇,不负厚望,将董卓不奉诏和其他种种不堪描述地活灵活现,令人一看而愤恨。

    万万没想到,皇帝竟然让人把其中大部分摘抄出来,连皇甫嵩的署名也不抹去,转给董卓,让董卓上表自陈。董卓当即遣人来骂皇甫嵩,一时间,两人势如水火,犹如昔日段颎、张奂之争。

    吃了个哑巴亏,皇甫嵩才明白,原来董卓的后台,竟然是骠骑将军董重,以及皇帝本人。想到自己忠心为国,功劳远胜于善于专营的董卓,皇帝竟然信任董卓超过自己,不禁愤怒塞胸,一刀将桌案砍成两半:“有如此昏庸主上,大汉焉能不衰!”

    皇甫郦说:“大人何故忧愁,不如将董卓持两端以观望之心,报给大将军何进,想必他一定会对董卓有所处置!”

    皇甫嵩心灰意冷,哪里还关心国事,越看侄儿越不顺脸:“滚出去,还嫌给老夫添的乱不够多!”

    。。。

    东汉关西最有能力、最有威望的名将,因为爱惜羽毛和家庭原因,放弃了重整朝堂的机会。

    权力可如剧毒鸩酒,也可能和蜂蜜一般甘甜,也可能如淡茶一般无味,对一千个人,有一千般滋味。

    关西人并未因此就放弃皇位传承的大蛋糕,他们中的杰出之士,无可避免地分裂了,盖勋、皇甫郦、阎忠等人,继续找机会劝说皇甫嵩;也有如李儒、贾诩,周毖之类,投入或将投入到董卓的怀抱;还有不少人,选择远离和逃避。

    。。。

    甄俨:“听闻袁本初遣人到泰山、东莱、徐州募兵,还请君侯帅军入朝。”

    刘备:“入朝做什么?”

    甄俨:“若君侯能支持董侯为嗣,事成之后,可封君侯为三公!”

    不到三十岁的三公?刘备噗嗤一声笑了,看向颇显得紧张的甄俨:“就没有其他条件?”

    “听说君侯有寡人之疾,俨有一妹,姿容姝丽,天真浪漫。”

    甄俨咬牙切齿地指了指身后美貌异常的甄家小五……甄脱,她正百无聊赖地吃水果,偶尔伸一伸懒腰,显露出纤细的腰肢和动人心魄的突出。

    甄脱本有些瘦弱,扮成男子时脸上贴了花黄,显得皮肤暗黄。这日恢复女子妆容,粉玫瑰般的颜色,鹅蛋脸,柳叶眉,朱唇一点,如同樱桃,小舌微吐,粉红迷醉。明眸转盼,一颦一笑,皆动人心,如同仙女下凡尘。

    刘备微微翘起嘴唇:“君之妹,可真是回眸一笑百媚生。”

    甄脱本有些挑食,来到东莱之后,海鲜、瓜果蔬菜,各种菜式,轮流着上,倒是将其的婴儿肥显露出来,越发天真无邪,娇憨可爱。英雄难过美人关,如此二八佳人,谁人不想纳为私宠,恣意爱怜。

    “本侯几名妻妾厉害得很,甄君就没有想过,让妹妹做侧室,如同推入火坑么?”刘备看甄脱如同一件艺术品,“女儿家或许早有其他心思,当哥哥的,不问问她,替她谋划?”

    甄俨:“世家大族子女,生而享受家族富贵,早就有为家族出力的自觉!甄贵人如此,我妹亦如此。”

    “还真是直白。确实,本侯有疾,疾在脐下三寸,欲得天下绝色为之医治。”刘备起了嘲弄之心,“听说君不止一个妹妹,不如都给本侯做侧室吧。”

    “欺人太甚!”甄俨一张俊美地白脸,气得通红,猛敲击书案,站起来就欲走。

    砰!一声巨响,将甄脱的目光吸引过来,她手中拿着一串鲜红的荔枝,一蹦一跳过来,坐到刘备身旁,脸上带着害羞的粉红:“哥哥和君侯谈好了么?吃个水果吧。”

    “这是什么?”甄俨拨开鲜红的果皮,其中是雪玉般的果肉,吃一口,“满口香甜,口中生津,如此美味!”

    甄脱:“荔枝,本名离枝,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