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起-第2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甄尧的弟弟噗嗤一笑,露出两颗虎牙,声音清脆:“卖的人降价,买的人涨价,真真是一副奇景。不如一人让一步120钱成交?君侯若嫌便宜,就多买几十万石。”

    这瞬间一笑,如百媚生花,刘备心里耻笑男人笑这样狐媚,甄家的两兄弟缺乏阳刚之气,好生奇怪:“好,那就再加20万石!用金、银、货物交割!

    这位小郎君真会做生意,请问如何称呼。”

    “小子还没成年,家人都叫小五。”

    一项6千万生意达成,甄尧兄弟和东莱诸人双方都松了一口气,自觉大赚,前者逃过粮食快速贬值,后者避免粮食链条断裂危机。

    。。。

    甄家带来的第一批二十万石就在黄河边上,数日之后,运入东莱。

    压在刘备心长达半年重担,终于卸下,这一刻他拉起甄小五左手,高举双臂,向天大笑三声:“有心人天不负,百二秦关终属楚,三千越甲可吞吴。我们有粮食啦,诸位我们不会再挨饿了!”

    百姓节拜伏于地,高呼万岁。

    甄小五好容易挣脱,吓得躲哥哥背后道,只露出个脑袋,红着脸,捂住耳朵,就像一只受惊的小兔子:“刘府君怎么这样,一言不合就牵手。”

    甄尧:“非也,这是天道酬勤,仁者多助。”

    万人敬仰,百姓拜服,甄小五从来没有经历过,心里砰砰直跳。

    第二天刘备即大摆筵席,宴请甄尧兄弟、崔琰、张世平。席间甄小五见徐萱成熟妩媚,妙语连珠,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徐萱见一个青年男子肆无忌惮瞪着自己,心想大家弟子,竟然如此无礼!有心捉弄,便以感谢售粮救了灾民为名,向甄尧兄弟敬酒。女子敬酒,自然意思意思,男子喝酒,当然要盏到杯干。三杯下去,甄尧就有些轻微眩晕,甄小五更是脸红得滴血。

    徐萱接着又鼓动其他人向甄尧兄弟敬酒,不一会甄尧就尿遁逃亡,甄小五更是不堪,睡倒在席上。主宾一逃、一醉,这宴席就散了大半。

    刘备轻责道:“萱萱,可是把人家灌倒了。”亲自搀扶甄小五回院。徐萱在前面打着灯笼。刘备虽不至于醉酒,脑袋、手脚却也不像平日利索,竟然跌了一跤,手臂撑到甄小五胸口,只觉柔软异常,一时呆住了。

    徐萱:“夫君,看个男子那么入神。”甄小五脸色蜡黄,脖颈肌肤却异常细腻,“难道,是个雌儿?”

    。。。

    甄尧回冀州催促粮食、分配货款,甄小五带人留守东莱交割,平日大把闲暇,常常到野外看花、看风景,刘备不可能次次相配,便让徐萱做配。一次、二次之后,甄小五终于反应过来,身份被识破,倒是去了尴尬,与徐萱姐妹相称。偶尔私下穿着女装,端的清丽脱俗,纯美如仙。

    甄小五:“君侯为姐姐所写女儿美不美诗歌,已广为流传,真是羡慕姐姐。”

    徐萱颇诧异:“妹妹喜欢诗歌?那我让夫君给妹妹也做一首。”

    甄小五:“何必呢,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之后

    冀州降价造成了连锁反应,其他州郡官员,大商人,大地主,如汝南袁氏、陈王刘宠、淮埔陈氏主动联系,要求卖出大批粮食,有的主动把价格压低到100钱左右。

    同时,交易给他州的金圆、银圆、货物既平衡了东莱财政,给静海钱庄增加了底气,还避免了青州因为货币供应量大增出现剧烈通货膨胀。

    。。。

    有了粮食,刘备即开设青州书院

    最适合教育诸葛兄弟和一众青年的,不是诸葛玄,也不是以研究学问为己任的儒宗郑玄一系,而是是儒法并重的颍川学派,或者重视学以致用、重视军事的关西学派马融、卢植、皇甫嵩之类。

    可惜卢植远在雒阳,刘备偶尔指点一下可以,却没有长期教授天才学生的自信,目前也就在颍川、涿郡都游过学、博采众长的邴原最合适。

    可刘备又不能不思考后续政治问题,历史上的邴原在北海待过,北上辽东、南下徐州,跟刘备颇有交集,却始终没有投靠刘备。就算目前看来,虽屡次拉拢,邴原亦未完全为之所用。刘备不担心邴原教不好,而是担心他把诸葛家的几个孩子,其他官吏、将领的子弟带偏了立场,那就哭都哭不出来。

    交给郑玄的徒弟,有了师叔、师侄的羁绊,诸子弟杰出者入刘备囊中,也就顺理成章。赢得下一代就是赢得未来。只可惜缺了律法、军事一块,需要未来补充。

    十年树人,教育是大事,更是费时费钱的事。郑玄及其其子弟、邴原、管宁、徐岳等学者开门授课、学生脱产学习只能是精英教育,徒弟们的出路主要也是学者、官吏,可以称之为大学。

    汉代大部分人无法脱产,也并不需要十年甚至更长的学习,大多数只要认二三千字,懂得算数和常识,即启蒙教育,相当于小学。

    青州书院自然是大学,郑玄做山长,吸引全国优秀之士前来求学。

    可天下英杰如此多,杰出之士多挑挑拣拣,刘备岂能得尽天下优秀之士!

    于是亦设一“小学”,刘备自任山长,培训官吏、将官,初级班识字,中高级班学习农业、算数、军事、航海等基础,提高现有下属之能力。

    从此刘备除了君侯、府君之外,亦有了新称号……“校长”!

第408章 帝崩疑案() 
中平六年,夏,四月,雒阳

    “方士都说朕无早夭之相,寿数必超40,可怎会忽然一病不起?”

    “朕富有天下,什么奇花异草弄不到,怎会治不好?你等太医都是饭桶!立即发榜单征辟名医。”

    皇帝刘宏无力地躺在床上,眼睛渐渐闭上,刚才一席话,已耗费了过多精力。

    “水!水!”

    不知过了多久,终于醒来,已是华灯初上。

    皇帝稍恢复精力,叫甄贵人扶他起来,又招赵忠、张让、蹇硕等拟诏。

    第一封,免马日磾太尉。

    第二封,东海刘虞,光武之后,出任幽州,平定乌桓,北走鲜卑,北州弥定,功勋卓著。特拜刘虞为太尉,封容丘侯,诏书到日,即刻入京,不得有误。

    第三封:皇甫嵩先有平黄巾之功,现有安定关中绩,累立功劳,伤病缠身,增食邑二千户,令其还雒修养,以示优容。诏大将军何进代皇甫嵩出镇长安,统帅诸军讨伐韩遂、马腾,冀平凉州之乱。

    何进拿到诏书,整个人颤抖着,心哇凉哇凉的,半饷说不出话来,这也太那啥了吧,即使以何进不算高的智力,不算丰富的政治经验,也能看出皇帝心意――欲以何进之头,碰数年未定之凉州乱兵。

    皇甫嵩、张温、董卓、周慎、傅燮。。。多少大员败在狡猾的韩遂手上,败在凉州的荒凉上。

    “能不能赢?”何进一点信心全无。

    袁术:“不论胜败,大将军只要远离雒阳数月、半年,夺嫡之争,都是一个输字!”

    何进双手深陷发鬓,不断抠头皮,头发散开掉落下来,亦未察觉:“可皇命难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只有袁绍脸色不改:“此必小人之谋!”

    “皇帝?小人?”何进以为袁绍把皇帝比作小人,整个脸成了猪肝色。

    袁绍:“陛下英明神武,怎会有如此乱命?此必非陛下本意,必有小人祸乱圣听!

    陛下既立何氏为皇后,以明公为大将军,已数年矣,立嫡立长之意,天下皆知。

    而今,陛下身患重病,小人把持朝政,欲换皇储,如此悖谬乱命,我等岂能听之任之?岂能束手就擒?”

    骚操作!

    何进猛咽口水:“这样,可以吗?”

    袁术心里一阵狂骂,袁绍太。。。太不要脸:“如何不听?不从又当如何?”

    袁绍:“一个字,‘拖’!”

    于是,何进向皇帝表示,愿意接受西征任命,只希望能够动用一些关东精锐,接着狮子大口,要招募徐州、兖州、东莱等地精兵数千人,待兵来的,再行西征。

    。。。

    甄俨虔诚地拜于白马寺正殿佛像前,连续求了几个签,有喜有忧,祸福相生,即使是法力高深、精通佛法的顶级和尚,亦给不出准话。前面的路,如同刀山火海,万丈深渊,令他不知所措。

    甄家世代二千石,从叔甄举曾高居执金吾,其父也当了县令,本不存在争淑房之宠的想法。后为冀州老乡中常侍赵忠反复劝说,这才有了甄氏族女入雒阳皇宫。当时,甄家也从未想到争夺皇嗣上去,只不过希望皇帝能多关照下甄家。

    直到甄氏误打误撞,生下一子刘协,皇帝大喜过望,封为贵人。甄贵人母子为何皇后所妒,秘密下药,为董太后所救,甄贵人留下半条命,却成了哑巴,皇子倒是无虞,成了董太后亲自保护下的“董侯”。

    甄俨原本就是袁门故吏,因此与大将军、袁绍都有一些交集,下毒事件发生后,他甚至卑躬屈膝,表示“董侯”绝不争夺下一任皇帝,求何家、袁家放过。

    甄俨更没想到皇帝喜爱“董候”刘协无以复加,不喜欢刘辩,竟下定决心换嗣!

    父亲、大哥很早去世,甄俨就是甄家顶梁柱之一,让他不能不有所顾忌。巨大的利益,又能把人逼成疯子。甄俨取出一块金币,翻来覆去甩了n次,始终定不了到底甄家介入争夺,亦或是不介入争夺,支持有着甄家血脉的“董侯”还是继续低声下气支持赢面更大的“史侯”。

    直到,皇帝拿出决心来,派遣何进西征,何进也答应了条件。甄俨心里蹦蹦直跳:“莫非上天注定,要兴旺甄家?!”

    甄俨丢掉了谨慎,与从父甄举一同接任皇帝给的军职,打算等何进离开雒阳之后,一起掌握军队,为“董候”铺平道路。

    甄俨焦急地看着东方:“三弟和五妹说的那两个人,真的能来么?要是能来,凭他们能征善战,旧部众多,一定能控制住雒阳局势,保证让留在雒阳的袁绍、袁术等人无法翻天!”

    可甄俨又免不了有些疑惑:“传闻其中一人与何进旧曾相识,与袁术相交莫逆;另一人乃袁门故吏。两人即使来了雒阳,未必肯支持我们,真真是进退两难。可除了他们,董候又能依靠谁?那个空有皮囊,毫无本事的车骑将军董重?”

第409章 董卓的无间道() 
皇帝刘宏自知病重,下诏征董卓为少府,令其将士卒交给留守长安的皇甫嵩统帅。

    当时宣诏的乃是董太后侄儿董承,董承屏开他人,私下说:“陛下病重,因卿威名素著,故而令卿帅百余精锐入雒阳。待何进西行,即可协助国舅董重控制雒阳兵权,共立新君。三公之位,只在反掌之间耳!”

    董卓大喜:“好得很,本官明日就出发。”

    待董承出了门,李儒从屏风后转出来说:“不可!岳父大人威震西凉,名重关中,然而在关东非如皇甫嵩、袁绍、朱俊、卢植等人有名,登高一呼,无兵无人相随。

    少府并无军队,若只有这精锐百余人,万一有变,如何控制雒阳局势?如何能敌过大将军、中军校尉?

    而那时候兵已属皇甫嵩,回凉州亦退无可退,一小亭长可捕,几无葬身之地!”

    董卓大惊失策:“董承竖子,董重无谋,几为两人所误!可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