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起-第2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跳出命运牢笼的无一不是有大毅力、大智慧或大机缘者。

    可惜,机缘,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活下去的道路有千万条,就算指出来,大多数人也未必能办到,或者一开头就掉头离开,或者在中途掉队。

    刘备之所以从精神上、情绪上逼迫诸葛玄,就是要确定他是否有大毅力,有舍己为人的大胸怀:“很好,你通过了考验,我会告诉你如何救这几万人,但你必须听从指挥!尤其是不到终点不许掉队!”

    再次登上船,只余约一百八十艘,约四千人留在了广陵海安、胡逗洲。少的二十艘船,北上返回徐州、青州,继续下一次运输。

    留在海安的大多属于家属中有较为坚定的黄巾信徒,他们不得不混合少量粮食和野菜、野草作为主食,捕鱼、打猎为生。他们别无选择,如果留在冰天雪地、草木殆尽的东海郡,结局更为悲催,很快只有变为盗匪,或者吃观音土续命。

    留在胡逗洲的更多是工匠、识字者、小商人等一系列具备一技之长者和他们的家属,他们会得到相对充足的供应,包括诸葛瑾、诸葛亮、诸葛均,徐氏等暂且都会留在胡逗洲,协助安置流民。

    更多的人,包括诸葛玄在内,全体南下。

    对他们越冬的粮食问题,刘备其实早有定计,记得前世印度粮食产量仅中国一半,却能养活同等人口,还大量出口。有人把原因归结于中国人消耗的肉类更多,浪费丢弃的更多,也有人归结于南方的高温,维持体温需要摄入的食物更少。

    “冬天难捱,我们去一片没有冬天,没有冰雪的土地!”刘备指着南方说。

    诸葛玄望过去,南方只有海!

    流民们望过去,眼里只有疑虑!

    。。。

    跨长江,经吴郡海盐,跨钱塘江,至会稽山阴、余姚、镇海,过舟山,到章安港(浙江临海),每南下一程,气候就温暖一两度,流民们情绪就好上一两分。

    不论是徐州流民,青州流民,扬州本地百姓,都是大汉的子民,也都是开化程度较高,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力量。他们口音有差别,勉强能用带着浓重扬州口音的雒阳官话基本交流,流民发现扬州中南部有着宽广多山的土地,不到100钱的粮价,青翠的山林、水泽都是可以放牧、捕猎、挖野菜的乐园。

    “没有冬天,没有冰雪的土地!”流民们有的趴在地上亲吻土地,有的喜极而泣,有的抱在一起狂欢。

    而后整家,整族,整里的下船,泣别亲朋故旧,拜别刘备、诸葛玄、徐奕,新的家园在向他们招手。

    刘备说:“在此下船的,皆是意志不坚定的掉队者!”

    诸葛玄:“不会吧,这些地方不都挺好?”

    徐奕:“不会吧,本地人不也很照顾流民?”

    每到一处,当地官吏、大族也纷纷到港口、码头接待。吴郡太守盛宪说:“刘府君有大功于百姓,亦有大功于扬州!”

    当然有大功于扬州,吴郡陆氏、张氏、会稽大族周氏、魏氏、虞氏、许氏等人,看到了流民,如同看到了黄金、铜钱、权力。

    南方广阔,人口却稀少,长江以南开发程度最高的吴郡,面积相当于4个东海郡,人口却只有70万,密度不到东海郡12。大片大片的土地无人耕作。

    丹阳、会稽、豫章的山林间是越人的天下,时常与汉人发生战争,持续不断给汉人放血。南方广泛存在血吸虫、疟疾等病症,丈夫早夭。

    因此长江以南不仅缺乏人口和劳动力,男女比例也相当得低。

    吴郡、会稽等世家豪族,笑眯眯地等着这些新来的外乡人,向他们借贷粮食、种子、耕牛、农具,向他们购买土地、租用房屋,到他们的药铺抓药,成为他们的佃户和剥削对象!成为服役的壮丁和兵源!

    看见他们脸上掩饰不住的贪婪表情,刘备语重心长的告诫:“这是第一批移民,请你们一定要善待,即使不是出于善心,打着放长线钓大鱼的算盘也要善待。”

    周盺之弟周喁拍着胸脯说:“刘府君放心吧,我们一定团结友好,互相帮助!做到都挺好!”

    太轻易的许诺从来都值得怀疑,流民和刘备此时只能无奈选择相信。本地世家豪族与外来者的矛盾才刚刚开始,此时乐观的移民,不知道等待他们的是先富本土阶层的无情压榨,生存危机初步解除,发展危机接踵而来。

    刘备转头对流民领袖们悄悄交代:“北方人不适应南方,容易水土不服,水一定要烧开了才能喝!粪便要挖坑填埋或留下浇地,切不可污染水源!

    吴郡,会稽郡北部冬天、初春很湿冷,要注意保暖,切不可像北方那样席地而坐、睡,必须要胡床、胡塌。

    稻谷什么时候种植,要向当地人学习,水里有虫,下地、开水渠都容易染病,要多向本地医生学习。”

    流民们却大多沉浸在欢乐中,根本就把建议当成耳边风。

    。。。

    此时,会稽东部都尉,左手持书,右手持剑,正站在永宁(台州)城头,意气风发昂首北望。

    两位顶尖之人物,两个伟大的灵魂,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于大汉的东南再一次相遇,历史的战车在此装上了变速箱,以超越时代的速率滚滚向前。

第398章 大航海时代() 
有一位名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皇帝屡次召见,屡次虚席前问,却问鬼神而不问苍生,问天像而不问科学。

    这个人是两汉三国时期最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刘洪,他在天文学上的造诣领先西方世界上千年,在九章算术上的造诣当当世无双,无人能敌。刘备就曾经借助刘洪师徒算出的日食,潜入漠南击杀檀石槐,又借助其天文学成就,在航海上跨出一大步。

    “大地果然是球形的!是个球!球!”刘洪死死抓住刘备的胳膊,捏得生疼。

    刘备:“松手,我又不是球。”

    刘洪:“太激动了,我们一门,北到河套、东到辽东、南下会稽、西到益州,用了近十年时间的测量,终于无比确认是个球!”

    刘备:“天圆、地亦圆,历史前进了一大步。可测出大地周长?”

    刘洪:“约9万2千汉里。”

    刘备十分好奇:“如何测出?”

    刘洪:“一人居于会稽山阴,一人居于吴郡吴县,测出同一天正午太阳夹角,再测出两地距离,即可得的周长!”

    刘备点点头,在地上划了一下,汉代六尺1步,约1。4米,300步一汉里,约为0。418千米,9万2千汉里,约合3万8千公里。他不记得地球周长具体多少,仿佛是4万公里,受限当前测量吴县、山阴县距离误差比较大,只差两千里已经相当精确,对刘洪的敬佩又上了一层:“恭喜,一个超越时代的成就!方法没错,结果应该也应该比较准确。”

    刘洪异常兴奋:“多谢,要不是你提供的圆周率和算法,我还算不出来!”

    不过中小学数学罢了,刘备微微一笑:“小意思,切圆法而已,脑力劳动换成体力劳动罢了。我还会计算体积,三角函数、解方程、力学三定律。。。”

    两人丢下众人,拿着随处可见的树枝,在地上比比划划,时而皱眉,时而微笑,旁若无人,进入另一种境界。

    周边的诸葛玄、徐奕、诸葛瑾的等人,第一次发现自身如此无知,虽然每一个字都听得清清楚楚,但完全跟不上两人的逻辑,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涌上心头。

    诸葛瑾:“能跟算学巨匠谈经论道,君侯真是厉害!”

    诸葛玄:“嗯!”

    徐奕:“对!”

    小鸡啄米狂点头。

    。。。

    从章安港(台州)出发,到达到永宁(温州)只剩下一万人,一百艘船。

    另外80艘船的流民,都放弃了,选择在吴郡,会稽郡北部定居。相应的,80船只装载了一些粮食、蔬菜、果干、咸肉,少量其他货物就几乎立即返航,青州徐州还有大量流民等着拯救。

    刘洪摸着胡须:“我的乾象历已经得到陛下首肯,正准备踏上北归的航船,估计没有三个月到不了雒阳,这次就坐你家船。”

    一问之下,大喜:“徐州到此不到二十天?”

    刘备:“要不是卸载百姓耽搁了几天,还可以更快,多亏了大人的徒弟徐岳。”

    刘洪:“那我就再留半个月,给你当当向导。”

    刘备准备南下东冶,目标将一万人安置在更温暖的南方,人生地不熟就指望着刘洪照拂,大喜:“多谢。”

    。。。

    “全是山!”

    “平原在哪里?”

    诸葛瑾:“不好了,君侯,流民们全部闹腾起来,要求回去。”

    徐奕:“都说山太多,平原太少!”

    浙江南部和福建山多,后世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东汉时期,许多沿海冲击平原面积比后世更小,田竟然不到一分。

    刘备:“你们不相信本侯?”

    徐奕:“诸葛兄并非不信,而是百姓短视,只看眼前,只相信自己的眼睛。”

    刘备爬上一块高地,对围拢过来流民代表说:“本侯从来没说过都安置在这里,大部分人的未来,在夷州!”

    流民窃窃私语:

    哪里有夷州?

    夷州就是个传说!

    别被大鱼怪兽吃了!

    “诸位。”刘洪清了清嗓子:“大洋之中,确有夷州(夷洲),又称大琉球,在章安、永宁东南千里,土地无霜雪,草木常绿,中间是山,众山夷所居,乃越王之后。山夷各号为王,分划土地,各自为政,人民皆髡头,穿耳,女人不穿耳。

    其土地饶沃,既生五谷,又多鱼肉,乃是一块宝地。”

    作为会稽东部都尉和大科学家,刘洪说的话有着绝对的权威和信服力。

    刘洪当即找到几个去过夷州的渔民、商人,给大家解说,又拿出夷洲特产,总算说服了流民。

    。。。

    可又出现了更大的问题:夷州存在没问题,路程方位却众说纷纭,有人说十几天可到,也有说二十几天。最大的问题是谁也说不清楚“东南”是东多少,南多少?

    万一错过了夷州,到了琉球、日本、吕宋还好,开到浩瀚太平洋里,就只有渴死、饿死!

    台湾海峡的洋流,整体是南北流向,如果在航行时候测量不好方位,保持不好航向,就不可能顺利到达夷洲。即使偶然到了,因为洋流流速变化,也根本无法重复这一过程,形成稳定的航线。

    不可重复,也是汉末三国就有汉人前往台湾,却直到宋代才纳入官府管辖的重要原因,航行太过困难,稍不注意,就会进入宽广的太平洋!而太平洋,从来就跟他名字不符,从来就不太平,乃是一个孕育飓风的大洋。

    刘备、刘洪商量一整天,决定同时派出12艘船,两两一组,每船50人,满载一个半月水和粮食,分别从永宁、东冶、东安乡出发。永宁(温州)出发之船,二向南偏向东45度,二向正南;从东冶(侯官,即福州)出发之船,二向正东,二向东偏向南45度;从东安乡(泉州)出发之船,亦二向正东、二向东南45度,。

    此法能够扩大覆盖面,保证一定有船能够顺利到达夷洲,并且测出夷洲相对于大陆各县的方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