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起-第1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当然是做大汉中兴名臣!”

    刘虞警惕地向四周看了几眼,见随从都距离远远的,听不见父子密谈,才小声说,“当今皇帝年方三十,春秋鼎盛,虽屡有荒唐之举,但毕竟是近二十年的天子,张角起事,数十万中,一年而定,说明大汉尚强盛,张纯、张举亦不可能持久。

    又有皇后强悍善妒,勾结张让、赵忠、郭胜等控制内宫。皇后二兄何进、何苗,皆秉兵权。

    何进内有袁隗、杨彪、卢植、袁绍、袁术等为之襄助,外有刘备、公孙瓒为将,势力已成。何苗曾经做过河南尹。

    皇长子刘辩也11岁了。即使皇帝像先帝一般寿命不永,短时间内绝对稳固,不可动摇的,大汉中兴亦可待。”

    刘和:“儿子明白了。”

    刘和知道,很显然,平时每逢大事有静气的父亲心动了。在雒阳,即使贵为九卿之一的宗正,看起来地位崇高,权力广大,实际上时刻活在别人的眼皮底下,活在舆论监督之下,根本不可能随意行事。

    相比之下,一个郡守、国相除了上计之时,一年之中绝大部分时间,面对觉大部分人,对军事、行政、刑名、教育等各个方面,都是自己一个人说了算。

    以宗正出任幽州刺史的刘虞则权力更大!

    享受过这种不受监督的权利滋味,又怎会不贪图留恋,不生出些许不更进一步的心思!

第334章 阋墙师兄弟() 
幽州、广阳郡,蓟县

    张逸:“方伯,大喜事,渔阳公沙府君派人来了!”

    刘虞:“来者何人?”

    张逸:“渔阳大族鲜于氏的子弟,一起来还有上千士卒和百车辎重。”

    刘虞抚掌大笑:“好!好!好!公沙府君之心,我已经知之,快请。”

    渔阳太守公沙孚的使者主要有两人,渔阳大族鲜于仲优、鲜于辅从兄弟,鲜于氏连田万亩、童仆千人,是略逊于张举、张纯世家大族。

    “拜见方伯!公沙府君让我等来献上表章,提供粮草、饷钱,听从方伯调遣。”

    鲜于仲优三十几岁,身着儒服,留着长长的胡须,善于经学、文学,颇有诗歌才华,口若悬河,应对流畅,举止得体,在人皆以骑马射箭为能的幽州,可谓一股清流。

    刘虞一见为之心喜,大大夸奖几句,与之聊着幽州形势。

    刘和想起父亲最近的教导,更加关注一旁靠后、身穿盔甲鲜于辅,与之攀谈闲聊。

    与瘦削、从容的从兄鲜于仲优不同,鲜于辅是个三十岁左右健壮、武勇的汉子,显得拘谨,呐呐不言。一张国字脸,留着浓密的短须,胡须如同铁一般硬直,双腿略微外弯,一望可知必是常年骑马的好手。得知刘和的身份,鲜于辅立即变得热情,结结巴巴说起幽州的风土人情,平日走马斗鸡、慷慨悲歌、勾栏风流的事来,对刘和所讲的京师风月,亦是无比羡慕、钦佩。

    刘虞当晚举行宴会,将属下王柔、董旻、徐荣、王泽、祖茂、格乾、祁济、祁宏等诸人一一引荐,并难得遵循属下喝酒,谁要敬酒,刘虞皆来者不拒,一时间宾主尽欢。

    。。。

    与鲜于辅的热情不同,坐在张逸旁边的鲜于中优略显得沉闷,用审慎的目光大量的张逸,与之轻酌慢饮:“张叔父可知,我的母亲是郦炎的姑姑。”

    “没想到我们还有些渊源。”

    张逸愣了楞,不知道该叫贤侄还是师弟。

    张逸不到40岁,是北海高密人。少有神童之名,年十三为县小吏,不久去职,师事同乡巨儒郑玄。郑玄、卢植都是马融徒弟,从这个角度讲,张逸与鲜于中优、鲜于辅、公孙瓒、刘备都是隔房师兄弟。

    可是,后来郑玄将妹妹嫁给张逸为妻,这下辈分就乱套了。

    张逸:“我俩岁数差别不大,还是名字相称吧。”

    鲜于中优心里长叹一口气,知道张逸心怀警惕:“怪不得公孙瓒、刘备不是刘刺史对手,有张君在此,二人和卢尚书之虚实,尽数被刘刺史知之,焉能不败。”

    张逸拜师郑玄,因而被禁锢十余年。开党锢之后,朝堂征辟有德行、名生或特长之士入朝为官,郑玄、张逸等在列。郑玄志在学问,不愿意做官,同时大力推荐张逸,张逸因此扬名雒阳。后来在袁隗、卢植等人关照下,二、三年时间就做到尚书左丞。这次刘虞北上为幽川刺史,征辟张逸做从事,颇为信重。

    张逸:“都是为国家效力,刘方伯名扬河北,我如何不能为之效力?况且为刘方伯效力,也是征的卢尚书同意的,尚书左丞的位置,由卢尚书首徒郦炎代替。”

    鲜于中优称刘虞为朝堂承认的‘刺史’,张逸称刘虞为‘方伯’,表明了前者对刘虞的谨慎和保持距离,也表面了后者对刘虞的期待和尊重。

    鲜于中优:“我只是奇怪张君放着雒阳大好前程不顾,却要来边地受风寒。”

    张逸:“刘方伯两千石,属官们当然也水涨船高,从事比千石、六百石、佐吏二、三百石是有的。鄙人的俸禄从四百石增加为六百石,是升官,步入中级官员,没有不来的理由。”

    如果刘备在此,一定为张逸拙劣的理由嗤之以鼻。实际上,东汉的尚书台相当于国务院办公厅,极为紧要。例如卢植曾经外放九江、庐江太守,持节北中郎将等重要职务,入朝不过轮流担任各曹尚书。

    各曹尚书秩六百石,相当于办公厅部门主官、兼副秘书长。张逸担任的尚书左丞秩四百石,相当于办公厅办公室主官、兼副副秘书长,主管吏民奏章、报告以及厩马兵丁等各项事宜,权力大、责任大、亲近皇帝。尚书右丞则主要分管财政钱粮等事宜。

    一般而言,越靠近领导或要害部门,越容易升迁,张逸只要能沉下心,兢兢业业干个几年,外放两千石的郡守国相机会是很大的。然而,张逸却拒绝了似锦的大好前程,北上到危险的幽州,不能不说心有所思。

    看到鲜于中优也怀疑自己的动机,张逸急忙进一步解释,端起酒杯猛饮一口,故作长叹:“我不是不知道在雒阳前途似锦,只是尚书台工作繁重,我年纪渐大,不堪案牍之劳形,更何况今宦官掌权,尚书台难以持正做事情,经常有宦官、权贵请托。

    我张逸自名刚正清流,受不了朝堂污浊的政治环境,可年近四十,家无积蓄,又舍不得一份俸禄,所以就跟过来了。”

    “。。。”鲜于中异常无语,优压低声音,“可君也不能把幽州虚实,公孙瓒、刘备虚实,尽数卖给刘刺史吧。”

    张逸:“在其位,不能不谋其政,不能不为上官谋。况且公孙瓒、刘备在幽州两三年平定不了张举、张纯、乌桓叛乱,刘方伯到幽州不足三月,乌桓校尉重建,代郡、上谷乌桓之乱平定,广阳、涿郡、渔阳三郡府君支持。3月之功,超过公孙瓒、刘备3年之功,我一个外乡人都为公孙瓒、刘备脸红,你身为幽州人,支持谁?”

    在世家豪族中的威望、代表朝堂、代表刘氏皇族,这三点是刘虞之利器、光环,年轻的公孙瓒、刘备所不具备的。可鲜于中优又何尝不怀疑刘虞对乌桓鲜卑的和缓政策,会给未来埋下了隐忧。

    。。。

    第二日,鲜于辅赠送刘和一匹好马、一幅弓箭,刘和回赠了京师来的铠甲、刀剑、漆器,两人惺惺相惜。

    刘虞之前得上谷、代郡之骑兵,如今又得渔阳公沙太守之认可,加上涿郡太守羊耽、广阳太守等人一一派人支持,就得到了半个幽州的支持。这些郡守,有了刘虞支持,都敢不给公孙瓒、刘备军费,卡住了两人的命根子。

    中平元年,夏,缺衣少粮、士卒不稳的公孙瓒、刘备,不得不亲赴广阳,向刘虞争取军实。

第335章 刘备的妥协() 
幽州、广阳、蓟县

    公孙瓒略微行礼,向书案后的刘虞说:“若此时不战,则数年之后,文恬武嬉,贪生怕死,朝堂无善战之将,军队无精锐之士,国家无可用之兵,汉人无勇猛无畏之气节!”

    刘虞:“你说得,本官不是不是知道,本官也并不反对继续动用武力。自黄巾以来,国家耗费数十亿,为几名将官之军功,士卒苦于战事,逃亡不断;百姓苦于税赋,卖田卖地,赊账欠债。

    本官离开雒阳之前,皇帝陛下,当着大将军、三公面前,对我谆谆教诲,说能剿则剿,能抚则抚,务必尽快平定叛乱、安定乌桓,裁撤士卒,减少开支,与民修养。陛下的嘱托如在昨日,大将军、三公的交代如在耳边,本官岂能不遵照执行?公孙都尉难道想违背皇帝的旨意,还是违背大将军、三公定下的国策?”

    几句话说出,几个大帽子一扣,把能言善辩的公孙瓒说的哑口无言。

    公孙瓒想了好一会,才接下来再说。

    可一旁的王柔、王泽、张逸、臧洪、董旻、徐荣都站出来驳斥,把公孙瓒弄得烦不胜烦,此时刘虞则老神在在,悠然有余力。

    刘备擦了擦汗,见公孙瓒面沉如水、面色难看,就知道难以应对,想说些什么,最终还是作罢。

    此时的刘虞,给刘备的压力是巨大的,和十年前曾经那个曾经的幽州刺史完全不一样,那时候他时而温文儒雅,时而锐气四射,在处理某些事情上,显得不那么老练,缺乏足够的信心。此时的刘虞,也和黄巾之乱时的刘虞完全不同,那时候他并不熟悉军务,不时显得手忙脚乱,当时刘备、公孙瓒则锋芒四露。

    如今的刘虞,面色沉稳,仿佛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不时露出自信的笑容,始终如一的温和态度,让人觉得如沐春风。眼神看起来不那么锐利,却仿佛有看透人内心的穿透力和智慧。说话简短而有威严,刚强不失圆滑,军务政务皆安排的井井有条。

    简而言之,是一位成熟稳重、极具魅力、富有智慧的封疆大吏,是一位圆转自如的经学大家。

    刘备向左右看过去,张逸、徐荣、臧洪、祖茂等都是老熟人,可都帮刘虞说话;鲜于中优、鲜于辅也见过几次,但没有一个人上来套近乎;王柔、王泽、刘庆是老对头,落井下石不要太愉快。

    抓住公孙瓒、刘备缺乏粮食、财货的卵蛋,刘虞的语气并不显得咄咄逼人,但有些要求,依然让公孙瓒连坐下来交流的想法都欠缺——刘虞要求指挥权归他。

    别说公孙瓒不同意,就是刘备也不可能同意!

    不论是公孙瓒还是刘备,都认为刘虞缺乏直接指挥战斗大兵团作战的军事素养和经验,在面对危机或突发情况时,难以做出迅速有效的决断,其过分宽仁和善的性格也会导致诸部将领、士卒在战斗中缺乏坚决执行命令的动力。

    第一次见面,或者说谈判,不欢而散。

    。。。

    没达到目的刘虞并不气馁,反倒是轻声安慰,派人将公孙瓒、刘备好生招待。

    一名长相与刘虞有五六分相似的青年,全权负责接待事宜。

    刘备跟青年略微聊了一会,几乎要震惊了,这个负责人竟然是刘虞之子刘和!

    刘和二十出头,比刘备略小,长相帅气、风度翩翩、学识丰富、思维敏捷、谦虚下士,现在还亲自率领骑兵步兵,与士卒同甘共苦,与将领们相处融洽。即使是最苛刻的人,也挑不出他在礼仪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